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0.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11-03 09:58: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课标要求】
通过“丝绸之路”的开通,了解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知识要点】
【习题精练】
一.选择题
1.史书载:“骞始开通西域道也。”我国历史上“通西域”始于
(  )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明朝
2.在长达一千多年的时间里,它把黄河文明、恒河文明、两河文明和希腊文明等……最重要的起源地,串联在了一起。这里的“它”开始出现于
(  )
A.郑和下西洋
B.玄奘西游
C.鉴真东渡
D.张骞通西域
3.《新全球史》载:在古典时代,一些个人也完成了长途旅行,张骞历尽艰险从长安到达了遥远的西方,张骞“长途旅行”的主要目的是
(  )
A.打击匈奴
B.开拓疆域
C.管理西域
D.开通商路
4.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关于丝绸之路说法正确的是
(  )
A.最初开通于唐朝
B.起点在洛阳
C.中转站是大秦
D.张骞是功臣
5.丝绸之路是中外联系的纽带,沟通中西的桥梁,被称为流动的“文化运河”。2014年的我国《政府工作
报告》中指出,将“抓紧规划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不应处于此“经济带”的是
(  )
A.陕西西安
B.河西走廊
C.新疆地区
D.黑龙江省
6.2014年5月21日,由国务院新闻办组织的“中国媒体丝路行”采访活动在陕西西安拉开序幕。关于古丝绸之路的表述有误的是
(  )
A.有利于中国对世界的统治
B.有利于中外经济和文化的交流
C.丝绸之路的起点是长安
D.张骞为丝绸之路的开辟作出了巨大贡献
7.当代史学研究者在评价我国古代的“丝绸之路”时称:“在长达一千多年的时间里,它把黄河文明、恒河文明、两河文明和希腊文明等诸多人类文明最重要的起源地,串联在了一起,被喻为世界历史展开的主轴。”那么,这一“主轴”的起点是
(  )
A.秦朝的咸阳
B.西汉的长安
C.东汉的洛阳
D.宋朝的东京
8.
“我们新疆好地方,天山南北好牧场……各族人民大团结,歌颂领袖毛泽东”这首《我们新疆好地方》既口昌出了新疆人民对乡土的热爱之情,也唱出了他们对党和政府的拥戴之意。历史上标志着新疆地区正式纳入中央政府管辖的是
(  )
A.台湾府的设置
B.伊犁将军的设置
C.西域都护的设置
D.驻藏大臣的设置
9.“他在公元前127年发现西域,其对于当时中国人的刺激,就像后来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对欧洲人的刺激是一样的。”历史学家评价的这一历史人物是
(  )
A.秦始皇
B.张骞
C.汉武帝
D.班超
二.非选择题
10.观察下面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请回答:
图中“中华文明”通过什么通道与欧亚大陆连成一条“文明地带”?为这条通道开辟奠定基础的历史人物是谁?这条通道的开辟在历史上起了什么作用?
【延伸阅读】
张骞
张骞(?-前114),汉中城固(今陕西城固)人,西汉著名探险家、外交家。官至大行(接待宾客的官吏),封博望侯。曾两次出使西域,一次出使云南,两次随军出征匈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建元年间(前140-前135),汉武帝从匈奴降者口中听说匈奴击败大月氏时,曾以大月氏国王头骨做成饮酒器,大月氏逃向西方后,深怨匈奴而图报复,却找不到盟友共击匈奴。于是下令召募使者出使大月氏,张骞毅然应募;于公元前138年(建元三年)出使西域。大月氏本称月氏,亦称月支(“大”字乃汉人所加),原先在敦煌、祁连山一带从事游牧生活,至秦代势力强盛,胁迫匈奴送单于子至其地作为人质。秦末,匈奴质子冒顿自大月氏逃回匈奴,杀父自立为单于后,两次举兵进攻大月氏,大月氏战败西迁至准噶尔盆地。老上单于(前174-前160)时,匈奴又破大月氏,杀其国王,大月氏乃西迁至伊犁河流域。后来,服属匈奴的乌孙向大月氏发动进攻,占领伊犁河流域,大月氏又被迫向西南迁徙,击败大夏,夺占了阿姆河流域。当张骞几经曲折,辗转找到大月氏时,大月氏早已在阿姆河一带定居多年,“地肥饶,少寇,志安乐,又自以远汉(远离汉朝),殊无报胡之心”(《汉书·张骞传》)。张骞联络大月氏共击匈奴的使命因而落空。
【参考答案】
选择题
1.A
2.A
3.B
4.C
5.B
6.A
7.B
8.D
9.C
非选择题10.
丝绸之路
张骞
它的开辟促进了汉朝的兴盛,沟通了中西交通,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西域:汉代人把今天甘肃________、_________以西,也就是现在________和更远的广大地区称作西域。
第一次:①时间:公元前________年;②目的:联络____________夹击__________。
③成就:张骞把在___________的见闻,以及各国想与汉朝往来的愿望,向________
作了报告,使汉朝了解西域的具体情况。
第二次:①时间:公元前_______年;②成就:走访了________等西域许多国家,西域各国纷纷派使节力道长安;③意义:促进了__________________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
张骞通西域







“丝




陆上丝绸之路:汉代人把今天甘肃________、_________以西,也就是现在________和更远的广大地区称作西域。
汉与西域交流:汉朝的________、________等物品,以及开渠、凿井、铸铁等技术传到西域;西域的____________、香料、玻璃、宝石等,以及________、________、
石榴、苜蓿等植物,以至多种乐器和歌舞等传入中国。
作用:丝绸之路是古代__________的大动脉,对于中国通其他国家和地区的______、
与________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海上丝绸之路:最远抵达_____________南端和斯里兰卡。
丝绸
之路
西汉:
_____________年,西汉政府设置_____________,作为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管辖西域36国,都护府设在___________。标志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今_________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是我国领土。
东汉:明帝派__________出使西域,使西域各国重新与汉朝建立联系。
对西域
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