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北师大版2016—2017学年度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次月考试卷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历史北师大版2016—2017学年度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次月考试卷 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8.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11-03 10:10: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月考试题
七年级历史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⒈如果你要实地考察我国境内的早期直立人遗址,你应该去


A.云南元谋
B.陕西蓝田
C.北京周口店
D.山东大汶口
⒉某历史教师在介绍图中我国某一原始人类时,提到“他们生活在距今约71-23万年,保留着猿的某些特征、能够打制粗糙石器的我国境内远古居民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蓝田人
3、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作用于这一过程中的最主要因素是(
)。
A.直立行走
B.手的发展
C.语言的产生
D.劳动
4.韩非子在描述远古社会自然环境时,写道:“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因此,古人最需要的是


A.学会制造工具
B.住在山洞里
C.懂得用火驱赶野兽
D.过群居生活
5、假设你生活在半坡原始居民时代,在猎获一头野猪后要把猪的腿剁下,使用的工具应是


A.打制石器
B.磨制石器
C.青铜器
D.铁斧
6、半坡遗址是我国重要的原始农耕村落遗址之一,其原始居民


A.距今70万年
B.生活在北京周口店
C.住干栏式的房子
D.主要粮食作物是粟
7、南方地区气候潮湿闷热,在远古时代有哪一远古人群建造干栏式房屋,为自己提供一个比较舒适的居住环境(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人
8、传说中“一心治水,在外多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获得成功”的部落联盟首领是(

A.黄帝
B.尧
C.舜
D.禹
9、“华夏子孙齐参拜,脉血胜于清水浓”,每年清明节总是有很多海内外同胞到陕西某县祭拜“天下第一陵”,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是(

A.黄帝和尧
B.黄帝和炎帝
C.炎帝和尧
D.黄帝和舜
10、如果把元谋人、北京人、半坡聚落、河姆渡聚落、炎帝与黄帝、大禹治水等概念作为一个学习主题,那么这个学习主题应该是(

A.中华文明的起源
B.中国社会的急剧变革
C.大一统时代的到来
D.国家的分裂与民族汇聚
11、电视剧《封神榜》里有这样一个镜头:周武王联合800多个部落击败商朝军队,纣王自焚,商朝灭亡。这个镜头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A.牧野之战
B.商汤灭夏
C.涿鹿之战
D.犬戎攻破镐京
12、禹传子,“公天下”变成“家天下”。这说明(

A.分封制代替禅让制
B.分封制代替世袭制
C.禅让制仍在继续
D.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13、《左传》记载:“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这表明在夏商西周时,国家的大事主要是(

A.祭祀与发展农业
B.农业与打仗
C.对外征战和对内镇压
D.祭祀与打仗
14、山东被称为“齐鲁大地”。“齐”、“鲁”源于西周实行的(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15.关于春秋的争霸战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争霸的背景是周王室衰微

目的是为了维护周天子的威信

争霸的实质是获取周天子过去的政治、经济特权

争霸战争具有两面性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16.我国古书中“千耦其耘”的现象应出现于(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
17.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主要原因是(
)。
A.使用的铁农具最多
B.使用牛耕最普遍
C.兴修水利工程最多
D.商鞅变法最彻底
18.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主要通过(
)。
A.实行变法
B.人民起义
C.分封诸侯
D.争霸战争
19.下列成语和晋楚争霸有关的是(
)。
A.老马识途
B.退避三舍
C.卧薪尝胆
D.尊王攘夷
20.下列是描述公元前350年生活在关中地区某人发迹的故事,你认为哪个是不可能的(
)。
A.他在一次战争中杀敌有功,得到几十亩土地的赏赐
B.几年后,他辛勤耕种土地,粮食丰收,政府免除他的徭役
C.后来,他用卖粮的钱,又添置了几十亩土地,成为小地主
D.四十岁后,他卖掉土地去经商,得到政府奖励,成为资产雄厚的大商人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21、半坡遗址位于今__________省。河姆渡遗址位于________省。
22、商朝的建立者是_______。西周的建立者是________,商王盘庚将都城迁到________。
23、历史上的春秋五霸一般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材料题(
24题14分,25题10分,26题16分
)
24、读图,回答问题。
右图反映的是西周的分封制,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是什么?(2分)
在这些阶层中,哪些是属于统治阶级?哪些是属于被统治阶级?(6分)
当时西周国家统治人民的手段有哪些?(6分)
2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论语》
桓公在春秋时期最先称霸,请问他是哪一国的国君?(2分)
桓公为什么能“霸诸侯,一匡天下”?(6分)
什么事件表明了桓公成为中原霸主?(2分)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
公孙鞅曰:“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各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臣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汤、武之王也,不循而兴。殷、夏之灭也,不易礼而亡”。
——《商君书·更法》
文中的公孙鞅指的是谁?(2分)
公孙鞅在谁的支持下进行了变法?(2分)他变法的主要措施有哪些?(6分)
他的变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6分)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月考试题
七年级历史答案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选项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选项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21、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22、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23、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三、材料题(
24题14
分,25题
10
分,26题16

)
24、读图,回答问题。(14分)
(1)右图反映的是西周的分封制,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是什么?(2分)
(2)在这些阶层中,哪些是属于统治阶级?哪些是属于被统治阶级?(6分)
(3)当时西周国家统治人民的手段有哪些?(6分)
2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论语》
(1)桓公在春秋时期最先称霸,请问他是哪一国的国君?(2分)
桓公为什么能“霸诸侯,一匡天下”?(6分)
什么事件表明了桓公成为中原霸主?(2分)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
公孙鞅曰:“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各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臣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汤、武之王也,不循而兴。殷、夏之灭也,不易礼而亡”。
——《商君书·更法》
文中的公孙鞅指的是谁?(2分)
(2)公孙鞅在谁的支持下进行了变法?(2分)他变法的主要措施有哪些?(6分)
(3)他的变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6分)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月考试题
七年级历史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选项
A
B
D
D
B
D
C
B
D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选项
B
C
D
A
C
A
D
D
C
B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21、陕西省、浙江省。
22、汤、周武王,殷。
23、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
秦穆公和楚庄王
三、材料题(
24题14分,25题10分,26题
16分
)
24、读图,回答问题。
(1)周王为巩固对周边的统治。(2分)
(2)统治阶级:周王、诸侯、卿大夫和士。被统治阶级:平民、奴隶。(6分)
(3)礼仪教化与暴力镇压。(6分)
25、(1)齐国(2分)
(2)任用管仲为相,注重发展经济,改革内政;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6分)
(3)葵丘会盟。(2分)
(1)商鞅(2分)
(2)秦孝公(2分)推行县制;编制户口,加强控制;承认土地私有;奖励生产;统一度量衡;奖励军功。(6分)
(3)经过变法,秦国强大起来,国力大增,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6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