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
第17课
夏
班级
学号
姓名
得分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注音写出汉字
迸发
舰船
dòi
色
苦sè
2.下面的句子中每句都有两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
①夏正当春花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收获之已有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呈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
②大概,春日融融,秋波澹澹,而夏呢,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有闲情逸志的人,自然不喜欢这种紧张的旋律。
错别字
改
正
3.根据语境,仿照画线句子,接写两句,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阅读天地,聆听万籁,大自然一年四季都给人殷切的期盼。春,以她的盎然生机、秀丽妩媚动人心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冬,以她的不畏严寒、纯洁宁静令人深思。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4.这首诗用“草色遥看近却无”来描写早春,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和趣味。请把该句所呈现的景象描绘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分析。
(一)
①夏天的色彩是金黄色的。按绘画的观点,这大约有其中的道理。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夏正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你看,麦子刚刚割过,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梁、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无不进发出旺盛的生命力。在暑气的蒸腾下,莲蓬勃发,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
②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人们的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你看田间那些挥镰的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快割;麦子上场了,又想着快打,快打。他们早起晚睡亦够苦了,半夜醒来还要听听窗纸,可是起风了;看看窗外,天空可是遮上了云。麦子打完了,该松一口气了,又得赶快去给秋苗追肥、浇水。“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
6.理解下边加点词语的意思。
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
秋的终点:
7.第①段中指出夏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这里的“前”是指 ,“后”是指出 。结合上文理解,作者是采用 的写法来表现夏季这一特征的。
8.结合具体语境,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人们的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的。
9.第②段结句中“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一句,与第①段中哪一句相照应
10.这两段文字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二)无雨夏天
苦等了一个漫长的春季,眼看这个夏天就快过去了,却一直没有看到下雨的迹象。难道说这个多雨的季节竟然不会有小雨淋漓的诗意?没有大雨磅礴的酣畅?
燥热和枯干的不仅仅是街道、山林和河川,在焦灼和期待中,人们几乎要失去耐心。失去耐心的还有门前的那一簇簇的蔷薇,我第一次看见翠绿的凋谢,一种异样的感觉充盈心间。也许,还有一朵蕴积雨水的云,正在缓缓飘来,徐徐接近着头顶这片耀眼的天空。那必然是一个让人欢腾的时刻,阴暗而清凉的风中,人们不再惧怕闪电,急促冲出户外,满眼包含感激。是啊,人们已经很少在心底泛起感激了,苦涩的心田,已被干裂成很多滴水难以润合的碎片。但是,我的确看到了那种场面,当久旱无雨、万物萎顿、心浮气燥的时候,户外天昏地暗,风雨欲来,那时分,人们是何等的开怀哦。
而人们还会再等多久?阳光下浮土飞扬,遮住了呆滞的视线,烁烁远方,热浪滚滚,就连绿荫下的土地也渐渐泛白,那黑色柏油马路的色调也不再沉实。
这世界竟然如此渴望,灿烂的阳光不再具有温暖、良丽的含义。那一排排静静垂立着的树,已经失去了往日的风采。
当然还有一片湿润、一种清凉,于是人们簇拥到海边。在海潮喧嚣中,人们在希望中幻想,虽然那个愿望是咸涩又酸苦的,却充满了强大的生命力。捧一团海水,人们在那小小的一片水面,人们看到的依旧还是炽热的阳光。
疲惫地张望,偌大的空间在煎熬着,这让人们想念起了曾经那些绵绵阴雨的日子,想起了关于环保的话题,想起了植树造林绿化家园的倡议。
可能现在还不算太晚。当人们再一次反省,那反省的背景里,是记忆中的青山绿水,是那些风调雨顺的年景,是昨日亲手伐倒的那一片片森林。
很长时间,人们崇尚起了冷漠,粉饰了贪婪而纵容了索取,忘却了辛勤的种植。难道人们真的不知道,当人们用热情和真心种植善良、浇灌真诚、剪去虚伪之后,这世界会变得很清爽、滋润和温和么?不,人们知道。但是人们只会要求别人去做,而忘掉了自己的责任。
无雨夏天,枯萎的或许还有甜美的心灵,在浮躁的空气中,我们已经厌倦了歇斯底里的标榜,当满山变野的青色褪去以后,人们发现,岩石的山体依旧那样沉实和安静。
11.在作者的想象中,当久旱逢雨时,人们的表现是怎样的?(用文中原话来回答)
12.如果将文中划线句子改为“这个多雨的季节,应该会有小雨淋漓的诗意,应该会有大雨滂沱的酣畅。”其表达效果有何变化?
13.作者说“人们崇尚起了冷漠,粉饰了贪婪而纵容了索取,忘却了辛勤的种植。”联系实际生活,说说这具体指的是什么?
14.第八节中说在“那反省的背景里”有“记忆中的青山绿水”有“那些风调雨顺的年景”,但为什么还会有“昨日亲手伐倒的那一片片森林”?
15.梁衡的《夏》主要表达了对夏天紧张、热烈、急促旋律的赞美,你认为本文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1.bèng
jiàn
黛
涩
2.花→华
呈→承
融→溶
志→致
3.夏,以她的热情奔放、炽热强悍激人奋发
秋,以她的豪爽潇洒、辉煌成熟夺人魂魄
4.在细雨的滋润下,小草偷偷地钻出地面,远远望去,大地呈现出一片极淡极淡的青色;当你走近细看时,小草又似乎悄悄地躲了起来,让你看不清什么颜色了。
5.表达了作者对早春景色的喜爱之情。
6.
把秋作为终点
7.春季;秋季;对比(或比较)
8.①白天紧张地劳动;②夜里还要担心天气是否有变化;③还要忙着管理秋收的作物。
9.
他们紧张地劳动着,忙着夏收,又忙着培育秋苗。
10.抒发作者对夏天的喜爱和对辛勤劳动的农民的赞美。
11.“那必然是一个让人欢腾的时刻,阴暗而清凉的风中,人们不再惧怕闪电,急促冲出户外,满眼包含感激。”
12.要点:语气不够强烈,就表达不出作者对夏雨的渴念之情。
13.人们一味地砍伐森林而不知绿化荒山;只知一味地捕杀动物而不知保护生态。
14.要点:因为如今“青山绿水”不再,连年闹灾欠收就是与“昨日亲手伐倒的那一片片森林”有着直接的关系,表现出一种反思的精神。
15.表达出作者对夏雨的强烈渴念,警示人们要注意保护生态环境,否则受累的最终是我们人类自己。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