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散文家谈散文》同步测试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散文家谈散文》同步测试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11-04 12:23: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九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
第13课
散文家谈散文
班级
学号
姓名
得分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注音写出汉字。
隽永
__
绮丽

dài
 色 
鸿hú
 
2.下面的句子中每句都有两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
①我想起古人的描述,“其文如升初月,如清风,如云,如霞,如烟,如幽林曲涧,如伦,如漾,如珠玉之辉,如鸿鹄之鸣而入廖廓”。
②或许有人会感到美中不作,白鹭不会唱歌。但是白鹭的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不,歌未免太铿镪了。
错别字


3.下列是几篇赏析文章的标题,请仿照它们为本文另拟一个标题。请注意标题的形象24
性与生动性,且要能够较好地表达出你对文章的把握。m
(1)温馨的生活热情的歌唱——读迟子建的短篇小说《清水洗尘》I
(2)生命的思考与终极的关怀——读《清水里的刀子》G
(3)纯粹的歌咏——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解读4
(4)春天,祈祷幸福的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浅析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4.古诗词中有许多关于白鹭的诗,读读下面的诗词,试分析其与课文的异同。g
(1)雪衣雪发青玉嘴,群捕鱼儿溪影中。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B
——杜牧《鹭鸶》R
(2)再个黄鸸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8
——杜甫《绝句》p
(3)吾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L
——张志和《渔歌子》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K
二.阅读理解、分析。n
(一)
(甲)这篇散文,用非常精彩、极其简练的文字,抒写了作者对白鹭的独特的感受和独到的认识,绝妙地描绘出白鹭“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的美。“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或许有人会感着美中的不足,白鹭不会唱歌。但是白鹭的本身不就是一首优美的歌吗 ——不,歌未免太铿锵了。”7
(乙)然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L
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4
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琉璃框里的画面。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出的镜匣。+
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在小树的绝顶,看来像不是安稳,而它却很悠然,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 L
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了生命了。A
或许有人会感着美中的不足,白鹭不会唱歌。但是白鹭的本身不就是一首优美的歌吗?——不,歌未免太铿锵了。=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5.下列对《白鹭》一文的内容和形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作者通过对白鹭形、神细致生动的描写和情感的倾注,赞美了白鹭这一乡居常见的
物象被人忘却了的平凡朴素的美。
B.作者借对白鹭平凡朴素美的讴歌,委婉地表达了对平凡、质朴的劳苦大众赞美的
真情。
C.作者开篇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这是因为作者本身是诗人,所以对富有诗意的白鹭情有独钟。
D.文章运用了对照、排比句、排比段等多种艺术手段,多角度、多侧面地描写白鹭,表达了作者对白鹭这一平凡物象的独特发现与感受,从平凡中提炼出不平凡的意义。
6.如何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宋玉《登徒子好色赋》中有言:“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请从文章中摘录与之内容相近的语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甲文中说乙文抒写了作者对自鹭的独特感受和独到认识,概括作者在乙文中表露的
独特感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独到认识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乙文中说:“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 ”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1)从句式上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全文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散文创作的吸引力
散文创作对我而言,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吸引力。
第一阶段,是我就读中小学的少年期。那时候,我渴望所有笔端流出来的方块字全都能够变成报纸上的铅字——文字①对我而言,好似粗粝的砂糖,我期盼以这砂糖制成可口的糖果;我所注重的,不是写作的过程,而是写作的成果。“糖果”那种浓腻的甜意,使我乐此不疲,一写再写。
第二阶段,是我就读大学的青年期。我把散文创作当成是一场又一场有趣的文学游戏,我的快乐,源于那一幅一幅新砌的文字图案,这时,我把创作的重点放在形式上——笔杆是刀而脑子是磨刀石,磨磨磨,想方设法磨去圈在文字②外围一层一层的赘肉;尽管这个时期作品的境界不高,可是,却也为我文字的运用奠定下了很好的基础。
第三阶段,是进入了社会工作的壮年期。我创作的着重点,已经转向了文学的内涵。晶光灿烂的钻石固然具有极大的魅力,可是,质地朴实的玉石却更耐人寻味。我将散文酿制成一帖一帖的良药,另以不事雕琢的文字和恰如其分的幽黔制造糖衣来裹住药丸,让读者服用,希望它们在“服食”之后,产生“向上、向善”的力量。
第四阶段,是目前的中年期。我和文字之间,已经达到了一种圆融和谐的关系。这种关系,全然没有功利的成分存在,就好像千里马和伯乐一样,我尊重文字,磨炼文字,而文字也以它最佳的姿彩来回报我。我注重而且享受创作的整个过程,当我每天默默地和文字打交道时,有一种很深而又很扎实的快乐,源源地由我心湖涌出来。有的时候,我甚至感觉到,流在我血管里的,不是血液,而是一个一个的方块字,不必努力地运筹帷幄,它们便如长江大河,自自然然地从我的笔端流泻出来。每一篇散文,都是一面±可签人的镜子,我利用它来照出污秽邋遢的丑恶,我也利用它来照出隽永动人的美丽。
文字③,已变成了我生命的一部分。
我在,它在。
10.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加点的三处“文字”的含义。
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
11.作者在少年期和青年期对创作有不同的追求,分别是:
(1)少年期追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6个字)
(2)青年期追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6个字)
12.作者在第四段中运用了_______个比喻句。请你就其中的三个,说说它们用什么来
比喻什么。
(1)用_________________来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_________________来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_________________来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本文兼用多种修辞手法,尤其多用比喻,通俗易懂。
B.作者四个阶段的追求各有侧重,从开始的功利成分较浓逐渐上升到重视文章功用
的高度。23040042
C.“每一篇散文,都是一面光可鉴人的镜子”是说每一篇散文形式优美,内容丰富。
D.“我在,它在”表明作者“文”“我”合一,且有生命不息,创作不已之意。
E.文章结构层次相当分明,主要围绕着“我”与“散文”展开记述。
14.概括出作者第三阶段和第四阶段创作出的散文的功用。
(1)第三阶段的功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超过14个字)
(2)第四阶段的功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超过12个字)
参考答案
1.juàn



2.伦→沦
廖→寥
作→足
镪→锵
3.略2304004223040042
4.①相同点:都写到了白鹭,都给人们的阅读带来一种美的享受,尤其是杜牧的诗与郭沫若的散文,从多个角度看,均有殊途同归,异曲同工之妙。②不同点:写作体裁不同,
一为诗歌,一为散文;写作角度不同;全诗写作内容与之有异;所传达的思想感情也有差别。23040042
5.C
6.说“白鹭是一首诗”,是因为白鹭的美丽、精巧,如诗如画;说“白鹭是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是因为白鹭的美寻常、朴素、自然天成,这种美需要人们去寻求,在寻求中理解这种美。
7.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8.白鹭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9.(1)隐含了作者对人们意见的否定。
(2)作者赞颂的是白鹭常见的、容易被人们忘却的“清澄”的美,而不是“铿锵”的美。
10.①报纸上的铅字
②经过锤炼的语言
③文章
11.(1)文章能发表(或:作品变铅字)
(2)语言的精炼(或:语言形式美)
12.6
(1)一(3)略
13.AC
14.(1)产生“向上、向善”的力量
(2)照出人问的丑恶和美丽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