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构成物质的微粒(Ⅱ)—原子和离子(第3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2.3构成物质的微粒(Ⅱ)—原子和离子(第3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6-11-04 14:55: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樊相镇二中学案
科目
化学
课题
2.3构成物质的微粒(Ⅱ)—原子和离子(第3课时)
时间
2013年


主备教师
范老师
评价等级
年级
九年级
班别
小组
学生姓名
【复习】
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
和核外带负电的
构成;
在原子中:核电荷数=

;相对原子质量=
+
【目标】
1.了解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它的原子结构紧密相关;
2.通过氯化钠的生成,使学生了解离子的形成;
3、学会正确书写离子。
【导课】
核外电子数与质子数相等,但为什么不把它作为原子分类的标准?
【预习】课本50页、53—55页
一.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1.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最外层有
个电子(氦有
个),具有
结构。
2.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
个,易
最外层电子而达到稳定结构。化学性质

3.非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多于或等于
个,易
电子而达到稳定结构。化学性质

结论:元素的性质,特别是化学性质,跟它的原子的
关系密切。
二.离子的形成——以NaCl为例
Na
失去一个
Na+
Cl
得到一个
Cl-
阳离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阴离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三.离子符号
元素符号右上角,数字在
,符号在
,“1”可以省略。
如:阳离子:Na+、Mg2+、Al3+

阴离子:Cl-、O2-

四.原子和离子比较
微粒种类
原子
离子
阴离子
阳离子
核电荷数与核外电子数的关系
核电荷数(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核电荷数(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核电荷数(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电性
举例
相互转化
阳离子
原子
阴离子
五、物质由微粒构成
【展示】
1.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2.离子的形成过程;
3.离子符号的表示;
4写出5个以上的离子符号;
5.原子和离子比较;
6.物质由微粒构成。
【反馈】
1.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则该元素原子质子数为(
)。
A.6
B.8
C.16
D.2
2.在原子结构中决定元素种类的是(
),主要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

A.质子数
B.核外电子数
C.电子层数
D.最外层电子数。
3.钠原子失去1个电子后,发生变化的是(
)。
A.相对原子的质量
B.质子数
C.中子数
D.电子层数
4.某粒子由12个质子、12个中子和10个电子构成,该粒子是(
)。
A.分子
B.原子
C.阴离子
D.阳离子
5.钠原子与钠离子的符号分别为

;它们均属于钠元素的理由是
;它们的化学性质
(填“相似”或“不相似”)。
6.写出右边结构示意图所代表的原子或离子符号:
【反思与收获】
NaCl
电子
电子
电子
电子


构成
构成
直接构成
构成
得失电子
PAGE
-
27
-
2013-2014学年
九年级化学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