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5张PPT。有多少人出汗后干了在身上或衣服有白色的痕迹留下的经历?思考:白色痕迹主要是什么?怎么来的? 结晶:结晶是溶液中无法再溶解的固体溶质以晶体的形式从溶液中析出的过程。有规则的几何外形晶体非晶体往往没有规则的几何外形非晶体沥 青松 香聚乙烯有机玻璃有固定熔点无固定熔点有天然规则的形状无规则形状归纳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 不断地加热一杯不饱和食盐水,蒸发其中的溶剂,该溶液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说说为什么?那么如何从溶液中获取晶体呢?思考与讨论引海水入盐田风吹日晒(蒸发)盐析出 食盐是用了什么方法获得晶体 ? 还有什么办法得到晶体呢?方法1:蒸发溶剂实验:(1)配制一杯70℃的
硫酸铜的饱和溶液。
(2)利用吸管吸取一滴硫酸铜饱和
溶液,滴在冷的玻璃片凹穴上。
(3)仔细观察,有没晶体出现? 这是利用了什么方法获得晶体? 方法2:冷却热饱和溶液晶体形成的方法:1.蒸发溶剂2.冷却热饱和溶液小结:思考:为什么提取食盐时不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 食盐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析出食盐的量很少。图上的物质可以选用什么样的结晶方法呢?1.蒸发溶剂:
一般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的物质。2.冷却热饱和溶液:
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物质。 结晶的方法 因为硝酸钾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他们溶解于水形成热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当降温时会析出硝酸钾晶体。氯化钠由于量少,没有饱和,且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所以不会析出。三、硫酸铜晶体的制备:练习: 我国有许多盐碱地,湖水中溶有大量的氯化钠和纯碱,那里的农民冬天捞碱、夏天晒盐,试用你学过的知识说明其中的道理。氯化钠和纯碱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氯化钠:
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变化不大,
宜采取蒸发溶剂(蒸发其中的溶剂)
所以夏天晒盐
纯碱:
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显著增大,
宜采用冷却饱和溶液的方法获得晶体,所以冬天捞碱。练习1、晶体与非晶体相比,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晶体有 ;二是晶体有 。2、从溶液中形成晶体的过程叫结晶体,结晶的方法常有两种(1) ;(2) 。3、把8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冷却至室温,下列叙述错误是( )A溶剂质量不变 B溶解度变小C溶液的质量分数不变 D有硝酸钾晶体析出4、想从食盐溶液中得到食盐晶体,采取的方法有( )A蒸发溶剂的方法 B冷却热饱和溶液C倒掉部分溶液 D升高溶液的方法cA固定熔点规则形状蒸发溶剂冷却热饱和溶液5、判断 正误(1)饱和溶液降温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仍是饱和溶液(2)降低饱和溶液的温度,不一定有晶体析出(3)把溶液的溶剂蒸发一些一定有晶体析出6、20℃时,食盐的溶解度为36克,现有100克的饱和食盐溶液,在温度不变时,蒸发掉10克水,析出晶体多少克?20℃时,现有200克的饱和食盐溶液,在温度不变时,蒸发掉10克水,析出晶体多少克?3.6克3.6克(×)(√)(√)7、T℃时,将A物质的溶液恒温蒸发掉20克水,析出晶体A 2克,第二次在恒温下再蒸发20克水,结果再析出晶体A 8克晶体,求T℃时, A物质的溶解度。 8、已知60 ℃和2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分别是110克和31.6克,现有60 ℃时的硝酸钾饱和溶液210克,将该饱和溶液冷却到20 ℃时,可析出晶体是多少?40克78.4克晶体特点:1、常见的晶体:2、? 晶体的形成 晶体:固体非晶体:食盐、明矾、水晶、金属等玻璃、橡胶、塑料、蜡烛、松香等形状规则,固定熔点。非晶体特点:形状不规则,没有固定的熔点和凝固点。小结蒸发溶剂(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冷却热饱和溶液(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一、物质的结晶 结晶水合物
有些物质的晶体里没有结晶水,如食盐、硝酸钾和硫酸钡。而很多物质都能生成结晶水合物,如胆矾(五水硫酸铜)、石膏(二水硫酸钙),它们都是常见的结晶水合物。很多结晶水合物在室温下不太稳定,在干燥的空气里会失去部分或全部结晶水,产生风化现象。相反,有些晶体放在空气里,会逐渐吸收空气里的水分而变潮湿,直到在它的表面上溶解而成为饱和溶液甚至稀溶液(如氯化钙、氯化镁和氢氧化钠),这种现象称为潮解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