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试题(中考压轴题)

文档属性

名称 中考试题(中考压轴题)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76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0-05-19 14:23: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数学中考压轴题详解
第一题:(2008连云港)如图,现有两块全等的直角三角形纸板Ⅰ,Ⅱ,它们两直角边的长分别为1和2.将它们分别放置于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ΔAOB,ΔCOD处,直角边OB,OD在x轴上.一直尺从上方紧靠两纸板放置,让纸板Ⅰ沿直尺边缘平行移动.当纸板Ⅰ移动至ΔPEF处时,设PE,PF与OC分别交于点M,N,与x轴分别交于点G,H.
(1)求直线AC所对应的函数关系式;
(2)当点P是线段AC(端点除外)上的动点时,试探究:
①点M到x轴的距离h与线段BH的长是否总相等?请说明理由;
②两块纸板重叠部分(图中的阴影部分)的面积S是否存在最大值?若存在,求出这个最大值及S取最大值时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1)由直角三角形纸板的两直角边的长为1和2,
知两点的坐标分别为.
设直线所对应的函数关系式为.
有解得
所以,直线所对应的函数关系式为.
(2)①点到轴距离与线段的长总相等.
因为点的坐标为,
所以,直线所对应的函数关系式为.
又因为点在直线上,
所以可设点的坐标为.
过点作轴的垂线,设垂足为点,则有.
因为点在直线上,所以有.
因为纸板为平行移动,故有,即.
又,所以.
法一:故,
从而有.
得,.
所以.
又有.
所以,得,而,
从而总有.
法二:故,可得.
故.
所以.
故点坐标为.
设直线所对应的函数关系式为,
则有解得
所以,直线所对的函数关系式为.
将点的坐标代入,可得.解得.
而,从而总有.
②由①知,点的坐标为,点的坐标为.

当时,有最大值,最大值为.
取最大值时点的坐标为.
第二题:(2008沈阳)如图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矩形ABOC的边BO在x轴的负半轴上,边OC在y轴的正半轴上,且AB=1,OB=,矩形ABOC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600后得到矩形EFOD.点A的对应点为点E,点B的对应点为点F,点C的对应点为点D,抛物线y=ax2+bx+c过点A,E,D.
(1)判断点E是否在y轴上,并说明理由;
(2)求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
(3)在x轴的上方是否存在点P,点Q,使以点O,B,P,Q为顶点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矩形ABOC面积的2倍,且点P在抛物线上,若存在,请求出点P,点Q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1)点在轴上
理由如下:
连接,如图所示,在中,,,

由题意可知:
点在轴上,点在轴上.
(2)过点作轴于点

在中,,
点在第一象限,
点的坐标为
由(1)知,点在轴的正半轴上
点的坐标为
点的坐标为
抛物线经过点,
由题意,将,代入中得
解得
所求抛物线表达式为:
(3)存在符合条件的点,点.
理由如下:矩形的面积
以为顶点的平行四边形面积为.
由题意可知为此平行四边形一边,

边上的高为2
依题意设点的坐标为
点在抛物线上
解得,,

以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
当点的坐标为时,
点的坐标分别为,;
当点的坐标为时,
点的坐标分别为,.
第三题:(未知)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四边形OABC是矩形,点B的坐标为(4,3).平行于对角线AC的直线m从原点O出发,沿x轴正方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运动,设直线m与矩形OABC的两边分别交于点M、N,直线m运动的时间为t(秒).
(1) 点A的坐标是__________,点C的坐标是__________;
(2) 当t= 秒或 秒时,MN=AC;
(3) 设△OMN的面积为S,求S与t的函数关系式;
(4) 探求(3)中得到的函数S有没有最大值?若有,求出最大值;若没有,要说明理由.
解:(1)(4,0),(0,3);
(2) 2,6;
(3) 当0<t≤4时,OM=t.
由△OMN∽△OAC,得,
∴ ON=,S=.
当4<t<8时,
如图,∵ OD=t,∴ AD= t-4.
方法一:
由△DAM∽△AOC,可得AM=,∴ BM=6-.
由△BMN∽△BAC,可得BN==8-t,∴ CN=t-4.
S=矩形OABC的面积-Rt△OAM的面积- Rt△MBN的面积- Rt△NCO的面积
=12--(8-t)(6-)-
=.
方法二:
易知四边形ADNC是平行四边形,∴ CN=AD=t-4,BN=8-t.
由△BMN∽△BAC,可得BM==6-,∴ AM=.
以下同方法一.
(4) 有最大值.
方法一:
当0<t≤4时,
∵ 抛物线S=的开口向上,在对称轴t=0的右边, S随t的增大而增大,
∴ 当t=4时,S可取到最大值=6;
当4<t<8时,
∵ 抛物线S=的开口向下,它的顶点是(4,6),∴ S<6.
综上,当t=4时,S有最大值6.
方法二:
∵ S=
∴ 当0<t<8时,画出S与t的函数关系图像,如图所示.
显然,当t=4时,S有最大值6.
第四题:(2008郴州)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中,AB=5,BC=10,BC边上的高AM=4,E为 BC边上的一个动点(不与B、C重合).过E作直线AB的垂线,垂足为F. FE与DC的延长线相交于点G,连结DE,DF..
(1) 求证:ΔBEF ∽ΔCEG.
(2) 当点E在线段BC上运动时,△BEF和△CEG的周长之间有什么关系?并说明你的理由.
(3)设BE=x,△DEF的面积为 y,请你求出y和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当x为何值时,y有最大值,最大值是多少?
解:(1) 因为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所以AB∥DG
所以
所以
(2)的周长之和为定值.
理由一:
过点C作FG的平行线交直线AB于H ,
因为GF⊥AB,所以四边形FHCG为矩形.所以 FH=CG,FG=CH
因此,的周长之和等于BC+CH+BH
由 BC=10,AB=5,AM=4,可得CH=8,BH=6,
所以BC+CH+BH=24
理由二:
由AB=5,AM=4,可知
在Rt△BEF与Rt△GCE中,有:

所以,△BEF的周长是, △ECG的周长是
又BE+CE=10,因此的周长之和是24.
(3)设BE=x,则
所以
配方得:.
所以,当时,y有最大值.
最大值为.
第五题:(2008镇江)如图,在直角坐标系xoy中,点P为函数在第一象限内的图象上的任一点,点A的坐标为(0,1),直线过B(0,-1)且与x轴平行,过P作y轴的平行线分别交x轴,于C,Q,连结AQ交x轴于H,直线PH交y轴于R.
(1)求证:H点为线段AQ的中点;
(2)求证:①四边形APQR为平行四边形;
②平行四边形APQR为菱形;
(3)除P点外,直线PH与抛物线有无其它公共点?并说明理由.
解: (1)解法一:由题可知.
,,

,即为的中点.)
解法二:,,.
又轴,.
(2)①由(1)可知,,
,,


又,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
②设,轴,则,则.
过作轴,垂足为,在中,

平行四边形为菱形.
(3)设直线为,由,得,代入得:
直线为.
设直线与抛物线的公共点为,代入直线关系式得:
,,解得.得公共点为.
所以直线与抛物线只有一个公共点.
第六题:(2008无锡)如图,已知点A从(1,0)出发,以1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沿x轴向正方向运动,以O,A为顶点作菱形OABC,使点B,C在第一象限内,且∠AOC=600,;以P(0,3)为圆心,PC为半径作圆.设点A运动了t秒,求:
(1)点C的坐标(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
(2)当点A在运动过程中,所有使⊙P与菱形OABC的边所在直线相切的t的值.
解:(1)过作轴于,
,,
,,
点的坐标为.
(2)①当与相切时(如图1),切点为,此时,
,,

②当与,即与轴相切时(如图2),则切点为,,
过作于,则,
,.
③当与所在直线相切时(如图3),设切点为,交于,
则,,

过作轴于,则,

化简,得,
解得,


所求的值是,和.
第七题:(2008辽宁)如图,在RtΔABC中,∠A=900,AB=AC,BC=4,另有一等腰梯形DEFG(GF∥DE)的底边DE与BC重合,两腰分别落在AB,AC上,且G,F分别是AB,AC的中点.
(1)求等腰梯形DEFG的面积;
(2)操作:固定ΔABC,将等腰梯形DEFG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BC方向向右运动,直到点D与点C重合时停止.设运动时间为x秒,运动后的等腰梯形为DEF′G′(如图15).
探究1:在运动过程中,四边形BDG′G能否是菱形?若能,请求出此时x的值;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探究2:设在运动过程中ΔABC与等腰梯形DEFG重叠部分的面积为y,求y与x的函数关系式.
解:如图6,(1)过点作于.
,,,为中点

又分别为的中点
等腰梯形的面积为6.
(2)能为菱形 如图7,由,
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当时,四边形为菱形,此时可求得
当秒时,四边形为菱形.
(3)分两种情况:①当时,
方法一:,
重叠部分的面积为:
当时,与的函数关系式为
②当时,
设与交于点,则

作于,则
重叠部分的面积为:
第八题:(未知)如图,已知半径为1的⊙O1与x轴交于A,B两点,OM为⊙O1的切线,切点为M,圆心O1的坐标为(2,0),二次函数y=-x2+bx+c的图象经过A,B两点.
(1)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2)求切线OM的函数解析式;
(3)线段OM上是否存在一点P,使得以P,O,A为顶点的三角形与ΔOO1M相似.若存在,请求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1)圆心的坐标为,半径为1,,
二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
可得方程组
解得:二次函数解析式为
(2)过点作轴,垂足为.
是的切线,为切点,(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
在中,
为锐角,

在中,.

点坐标为
设切线的函数解析式为,由题意可知,
切线的函数解析式为
(3)存在.
①过点作轴,与交于点.可得(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

②过点作,垂足为,过点作,垂足为.
可得(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开相似)
在中,,,
在中,,

符合条件的点坐标有,
第九题:(未知)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点C(1,1)为圆心,2为半径作圆,交x轴于A,B两点,开口向下的抛物线经过点A,B,且其顶点P在⊙C上.(1)求∠ACB的大小;(2)写出A,B两点的坐标;(3)试确定此抛物线的解析式;(4)在该抛物线上是否存在一点D,使线段OP与CD互相平分?若存在,求出点D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1)作轴,为垂足,
,半径

(2),半径
,故,
(3)由圆与抛物线的对称性可知抛物线的顶点的坐标为
设抛物线解析式
把点代入上式,解得
(4)假设存在点使线段与互相平分,则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且.
轴,点在轴上.
又,,即.
又满足,
点在抛物线上
所以存在使线段与互相平分.
第十题:(2008芜湖)如图,已知 ,,现以A点为位似中心,相似比为9:4,将OB向右侧放大,B点的对应点为C.
(1)求C点坐标及直线BC的解析式;
(2)抛物线经过B、C两点,且顶点落在x轴正半轴上,求该抛物线的解析式并画出函数图象;
(3)现将直线BC绕B点旋转与抛物线相交与另一点P,请找出抛物线上所有满足到直线AB距离为的点P.
解: (1)
过C点向x轴作垂线,垂足为D,由位似图形性质可知:
△ABO∽△ACD, ∴.
由已知,可知: .
∴.∴C点坐标为.
直线BC的解析是为:
化简得:
(2)设抛物线解析式为,由题意得: ,
解得:
∴解得抛物线解析式为或.
又∵的顶点在x轴负半轴上,不合题意,故舍去.
∴满足条件的抛物线解析式为
(准确画出函数图象)
(3) 将直线BC绕B点旋转与抛物线相交与另一点P,设P到 直线AB的距离为h,
故P点应在与直线AB平行,且相距的上下两条平行直线和上.
由平行线的性质可得:两条平行直线与y轴的交点到直线BC的距离也为.
如图,设与y轴交于E点,过E作EF⊥BC于F点,
在Rt△BEF中,,
∴.∴可以求得直线与y轴交点坐标为
同理可求得直线与y轴交点坐标为
∴两直线解析式;.
根据题意列出方程组: ⑴;⑵
∴解得:;;;
∴满足条件的点P有四个,它们分别是,,,
第十一题:(2008仙桃)如图,直角梯形OABC中,AB∥CD,O为坐标原点,点A在y轴正半轴上,点C在x轴正半轴上,点B坐标为(2,2),∠BCO= 60°,OH⊥BC于点H.动点P从点H出发,沿线段HO向点O运动,动点Q从点O出发,沿线段OA向点A运动,两点同时出发,速度都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设点P运动的时间为t秒.
(1)求OH的长;
(2)若ΔOPQ的面积为S(平方单位). 求S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求为何值时,ΔOPQ的面积最大,最大值是多少?
(3)设PQ与OB交于点M.①当ΔOPM为等腰三角形时,求(2)中S的值.
②探究线段OM长度的最大值是多少,直接写出结论.
解:(1)∵∥ ∴
在中, , ∴,
∴ 而 ∴为等边三角形

(2)∵

∴= ()
即 ∴当时,
(3)①若为等腰三角形,则:
(i)若,
∴∥
∴ 即
解得:
此时
(ii)若,

过点作,垂足为,则有:

解得:
此时
(iii)若,
∴∥
此时在上,不满足题意.
②线段长的最大值为
第十二题:(2008宜昌)如图1,已知四边形OABC中的三个顶点坐标为O(0,0),A(0,n),
C(m,0).动点P从点O出发依次沿线段OA,AB,BC向点C移动,设移动路程为z,△OPC的面积S随着z的变化而变化的图象如图2所示.m,n是常数, m>1,n>0.
(1)请你确定n的值和点B的坐标;
(2)当动点P是经过点O,C的抛物线y=ax+bx+c的顶点,且在双曲线y=上时,求这时四边形OABC的面积.
.解:(1) 从图中可知,当P从O向A运动时,△POC的面积S=mz, z由0逐步增大到2,则S由0逐步增大到m,故OA=2,n=2 .
同理,AB=1,故点B的坐标是(1,2).
(2)解法一:
∵抛物线y=ax+bx+c经过点O(0,0),C(m ,0),∴c=0,b=-am,
∴抛物线为y=ax-amx,顶点坐标为(,-am2).
如图1,设经过点O,C,P的抛物线为l.
当P在OA上运动时,O,P都在y轴上,
这时P,O,C三点不可能同在一条抛物线上,
∴这时抛物线l不存在, 故不存在m的值..①
当点P与C重合时,双曲线y=不可能经过P,
故也不存在m的值.②
(说明:①②任做对一处评1分,两处全对也只评一分)
当P在AB上运动时,即当0抛物线l的顶点为P(,2).
∵P在双曲线y=上,可得 m=,∵>2,与 x=≤1不合,舍去.③
容易求得直线BC的解析式是:,
当P在BC上运动,设P的坐标为 (x,y),当P是顶点时 x=,
故得y==,顶点P为(,),
∵1< x=2,又∵P在双曲线y=上,
于是,×=,化简后得5m-22m+22=0,
解得,,
与题意2故由①②③④,满足条件的只有一个值:.
这时四边形OABC的面积==.
第十三题:(2008襄樊)如图15,四边形OABC是矩形,OA=4,OC=8,,将矩形OABC沿直线AC折叠,使点B落在D处,AD交OC于E.
(1)求OE的长;
(2)求过O,D,C三点抛物线的解析式;
(3)若F为过O,D,C三点抛物线的顶点,一动点P从点A出发,沿射线AB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匀速运动,当运动时间t(秒)为何值时,直线PF把ΔFAC分成面积之比为1:3的两部分?
解:(1)四边形是矩形,
,.
又,.


即,
解之,得.
(2).如图4,过作于,

,.,.

因点为坐标原点,故可设过三点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解之,得

(3)抛物线的对称轴为,其顶点坐标为.
设直线的解析式为,则解之,得

设直线交直线于,过作于.
..
或,
或,或.
或,即或.
,.
直线的解析式为.当时,.
直线的解析式为.当时,.
当秒或秒时,直线把分成面积之比为的两部分
第十四题:(2008兰州)如图19-1,OABC是一张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矩形纸片,O为原点,点A在x轴的正半轴上,点C在y轴的正半轴上,OA=5,OC=4.
(1)在OC边上取一点D,将纸片沿AD翻折,使点O落在BC边上的点E处,求D,E两点的坐标;
(2)如图19-2,若AE上有一动点P(不与A,E重合)自A点沿AE方向向E点匀速运动,运动的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设运动的时间为t(0(3)在(2)的条件下,当t为何值时,以A,M,E为顶点的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并求出相应的时刻点M的坐标.
解:(1)依题意可知,折痕是四边形的对称轴,
在中,,.
..
点坐标为(2,4).
在中,, 又.
. 解得:.
点坐标为
(2)如图①,.
,又知,,
, 又.
而显然四边形为矩形.
,又
当时,有最大值.
(3)(i)若以为等腰三角形的底,则(如图①)
在中,,,为的中点,

又,为的中点.
过点作,垂足为,则是的中位线,
,,
当时,,为等腰三角形.
此时点坐标为.
(ii)若以为等腰三角形的腰,则(如图②)
在中,.
过点作,垂足为.
,.

,.
,,
当时,(),此时点坐标为.
综合(i)(ii)可知,或时,以为顶点的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相应点的坐标为或.
第十五题:(10分)(2008南京)一列快车从甲地驶往乙地,一列慢车从乙地驶往甲地,两车同时出发,设慢车行驶的时间为,两车之间的距离为,图中的折线表示与之间的函数关系.
根据图象进行以下探究:
信息读取
(1)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为 km;
(2)请解释图中点的实际意义;
图象理解
(3)求慢车和快车的速度;
(4)求线段所表示的与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问题解决
(5)若第二列快车也从甲地出发驶往乙地,速度与第一列快车相同.在第一列快车与慢车相遇30分钟后,第二列快车与慢车相遇.求第二列快车比第一列快车晚出发多少小时?
解:
(1)900;
(2)图中点的实际意义是:当慢车行驶4h时,慢车和快车相遇.
(3)由图象可知,慢车12h行驶的路程为900km,
所以慢车的速度为;
当慢车行驶4h时,慢车和快车相遇,两车行驶的路程之和为900km,所以慢车和快车行驶的速度之和为,所以快车的速度为150km/h.
(4)根据题意,快车行驶900km到达乙地,所以快车行驶到达乙地,此时两车之间的距离为,所以点的坐标为.
设线段所表示的与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把,代入得
解得
所以,线段所表示的与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
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
(5)慢车与第一列快车相遇30分钟后与第二列快车相遇,此时,慢车的行驶时间是4.5h.
把代入,得.
此时,慢车与第一列快车之间的距离等于两列快车之间的距离是112.5km,所以两列快车出发的间隔时间是,即第二列快车比第一列快车晚出发0.75h
第十六题:(2008江苏南通)已知双曲线与直线相交于
A、B两点.第一象限上的点M(m,n)(在A点左侧)是
双曲线上的动点.过点B作BD∥y轴交x轴
于点D.过N(0,-n)作NC∥x轴交双曲线
于点E,交BD于点C.
(1)若点D坐标是(-8,0),求A、B两点坐标及k的值.
(2)若B是CD的中点,四边形OBCE的面积为4,求直线CM的解析式.
(3)设直线AM、BM分别与y轴相交于P、Q两点,且MA=pMP,MB=qMQ,求p-q的值.
解:(1)∵D(-8,0),∴B点的横坐标为-8,代入中,得y=-2.
∴B点坐标为(-8,-2).而A、B两点关于原点对称,∴A(8,2).
从而.
(2)∵N(0,-n),B是CD的中点,A、B、M、E四点均在双曲线上,
∴,B(-2m,-),C(-2m,-n),E(-m,-n).
S矩形DCNO,S△DBO=,S△OEN =,
∴S四边形OBCE= S矩形DCNO-S△DBO- S△OEN=k.∴.
由直线及双曲线,得A(4,1),B(-4,-1),
∴C(-4,-2),M(2,2).设直线CM的解析式是,由C、M两点在这条直线上,得
解得.
∴直线CM的解析式是.
(3)如图,分别作AA1⊥x轴,MM1⊥x轴,垂足分别
为A1、M1.
设A点的横坐标为a,则B点的横坐标为-a.于是.
同理,
∴.
第十七题:(08江苏宿迁)
如图,⊙的半径为,正方形顶点坐标为,顶点在⊙上运动.
(1)当点运动到与点、在同一条直线上时,试证明直线与⊙相切;
(2)当直线与⊙相切时,求所在直线对应的函数关系式;
(3)设点的横坐标为,正方形的面积为,求与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解:(1) ∵四边形为正方形 ∴
∵、、在同一条直线上 ∴ ∴直线与⊙相切;
(2)直线与⊙相切分两种情况:
  ①如图1, 设点在第二象限时,过作轴于点,设此时的正方形的边长为,则,解得或(舍去).
由∽ 得
∴ ∴,故直线的函数关系式为;
  ②如图2, 设点在第四象限时,过作轴于点,设此时的正方形的边长为,则,解得或(舍去).
由∽ 得
∴ ∴,故直线的函数关系式为.
(3)设,则,由得


∴.
第十八题:(08江苏泰州)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经过三点(1,0),(-3,0),(0,)。
(1)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并在给定的直角坐标系中作出这个函数的图像;(5分)
(2)若反比例函数图像与二次函数的图像在第一象限内交于点A(x0,y0), x0落在两个相邻的正整数之间。请你观察图像,写出这两个相邻的正整数;(4分)
(3)若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与二次函数的图像在第一象限内的交点为A,点A的横坐标为满足2<<3,试求实数k的取值范围。(5分)
解:(1)设抛物线解析式为y=a(x-1)(x+3)
(只要设出解析式正确,不管是什么形式给1分)
将(0,—)代入,解得a=.
∴抛物线解析式为y=x2+x-
(无论解析式是什么形式只要正确都得分)
画图(略)。(没有列表不扣分)
(2)正确的画出反比例函数在第一象限内的图像
由图像可知,交点的横坐标x0 落在1和2之间,从而得出这两个相邻的正整数为1与2。
(3)由函数图像或函数性质可知:当2<x<3时,
对y1=x2+x-, y1随着x增大而增大,对y2= (k>0),
y2随着X的增大而减小。因为A(X0,Y0)为二次函数图像与反比例函数图像的交点,所心当X0=2时,由反比例函数图象在二次函数上方得y2>y1,
即>×22+2-,解得K>5。
同理,当X0=3时,由二次函数数图象在反比例上方得y1>y2,
即×32+3—>,解得K<18。
所以K的取值范围为5 <K<18
第十九题:(静安区2006学年教学质量检测)
如图,线段AB=1,点C在线段AB上,以AC为半径的⊙A与以CB为半径的⊙C相交于点D,BD的延长线与⊙A相交于点E,CD、AE的延长线相交于点F.
(1) 求证:∠ADB=3∠B;
(2) 设⊙C的半径为,EF的长为,求与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定义域;
(3) 点C在线段AB上移动的过程中,⊙C能否与AE相切?如果能够,请求出这时⊙C的半径;如果不能,请说明理由.
解:(1) ∵点B、D在⊙C上,∴CD=CB,∴∠CDB=∠B.∴∠ACD=2∠B. 
∵点C、D在⊙A上,∴AC=AD,∴∠ADC=∠ACD=2∠B.
∵∠ADB=∠CDB+∠ADC,∴∠ADB=3∠B.
(2)∵AE=AD,∴∠AED=∠ADE.∴∠FED=∠ADB=3∠B.
∵∠FAC =∠FED–∠B,∴∠FAC=2∠B=∠ADC=∠FCA.
∴△ACD∽△FAC,∴. 
∵BC=CD=,∴AE=AC=,AF=,
∴.定义域为.
(3)如图,⊙C能与AE相切,设切点为G,
连结CG,则∠AGC=90°.
在Rt△ACG中,.

过点F作FH⊥AC,垂足为H.在Rt△FAH中,
cos∠FAH=.

(负值舍去)
∴⊙C的半径为.
第二十题:(2008宁波)如图,把一张标准纸一次又一次对开,得到“2开”纸、“4开”纸、“8开”纸、“16开”纸….已知标准纸的短边长为.
(1)如图2,把这张标准纸对开得到的“16开”张纸按如下步骤折叠:
第一步 将矩形的短边与长边对齐折叠,点落在上的点处,铺平后得折痕;
第二步 将长边与折痕对齐折叠,点正好与点重合,铺平后得折痕.
则的值是 ,的长分别是 , .
(2)“2开”纸、“4开”纸、“8开”纸的长与宽之比是否都相等?若相等,直接写出这个比值;若不相等,请分别计算它们的比值.
(3)如图3,由8个大小相等的小正方形构成“”型图案,它的四个顶点分别在“16开”纸的边上,求的长.
(4)已知梯形中,,,,且四个顶点都在“4开”纸的边上,请直接写出2个符合条件且大小不同的直角梯形的面积.
解:(1).
(2)相等,比值为.
(3)设,
在矩形中,,,

,,.
同理.
,,.
,,
解得.即.
(4), .
A
O
E
G
B
F
H
N
C
P
I
x
y
M
(答图)
K
II
y
x
O
D
E
C
F
A
B
M
B
A
D
O
P
C
x
y
图1
y
x
B
C
P
O
A
E
图2
y
x
A
F
C
B
P
O
G
H
图3
A
F
G
(D)B
C(E)
图6
M
F
G
A
B
D
C
E
图7
M
F
G
A
B
C
E
图8
Q
D
P
y
A
H
F
M
O
P1
P2
O1
x
B
y
x
B
C
O
A
D
E
图①
P
M
N
F
y
x
B
C
O
A
D
E
图②
P
M
N
F
4
x/h
12
900
y/km
O
D
C
B
A
y
O
·
A
D
x
B
C
E
N
M
·
y
O
·
A
x
B
M
·
Q
A1
P
M1
A
B
C
D
B
C
A
D
E
G
H
F
F
E
4开
2开
8开
16开
图1
图2
图3
a
①标准纸“2开”纸、“4开”纸、“8开”纸、“16开”纸……都是矩形.
②本题中所求边长或面积都用含的代数式表示.
各大中考数学压轴题详解,by——xue35,页- 2 -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