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课件+习题

文档属性

名称 1.4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课件+习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川教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11-04 13:29:53

文档简介

课件17张PPT。第4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一、背景: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深,义和团把斗争矛头主要指向帝国
主义,势力扩展到北京、天津地区。
二、目的:镇压_______运动。
三、过程
1._____年6月,英、___、日、___、德、___、意、奥八国组成侵略
联军,由_______率领,向北京进犯。
2.先攻陷天津,后攻入_____。慈禧太后带着光绪帝仓皇出逃。义和团1900西摩尔北京俄法美四、结果:1901年,签订《_________》。
1.内容:辛丑条约4.5亿两反帝性质大沽炮台东交民巷2.影响:
(1)极大地加重了_________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主权。
(2)清政府成为_________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陷入了___________
_________的深渊。中国人民帝国主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比较记忆】
☉镇压义和团运动是八国联军侵华的直接目的,维护和扩大在华利益是其根本目的。
☉《马关条约》里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危害最大的一条是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辛丑条约》里面说明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的内容是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者加入反帝性质的组织。
☉列强两次攻入北京,第一次是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第二次是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在北京进行了烧杀抢掠。【史料解读】
中国此次所受毁损及抢劫之损失,其详数将永远不能查出,但为数必极重大无疑。
——瓦德西
【解读】这段史料从当事人的角度证明了八国联军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犯下骇人听闻的罪行。八国联军的行径充分暴露了列强的侵略本性,应当受到谴责。同时,再次警示我们:落后就要挨打。【知识构建】
A:_____________  B: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线索】
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反帝爱国的义和团运动爆发,斗争矛头直指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帝国主义列强为了维护和扩大其在华侵略权益,发动了侵华战争,烧杀抢掠,犯下滔天罪行。义和团和部分爱国清军进行了英勇的抗争,但终因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以失败而告终。清政府被迫与列强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进入20世纪后,新世纪的曙光并没有给中国人民带来丝毫喜悦,帝国主义列强对外侵略掠夺空前野蛮、残暴,中国人民不会忘记1900年的国耻与国难。
【直面·列强的本性】
材料一 “城破之日,洋兵杀人无算。”“但闻枪炮轰击声,妇稚呼救声。街上尸骸枕藉。”英国人记载说:“北京成了真正的坟场,到处都是死人,无人掩埋他们,任凭野狗去啃食躺着的尸体。”(1)材料一反映了八国联军怎样的本性?
提示:反映了八国联军的凶残、贪婪、无耻的本性。【聚焦·“洋人的朝廷”】
材料二 1901年2月14日清廷颁谕“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节选自《辛丑条约》(2)为什么说《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变成了“洋人的朝廷”?
提示: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经济掠夺加剧,清政府几乎成为列强向中国人民征收“战争赔款”的代理机构;帝国主义列强在华设立军事据点和驻兵在清朝都城北京,便于其控制清朝统治者,清政府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他们完全成了列强的忠实走狗。所以说清政府已成为“洋人的朝廷”。【感悟·失败的惨训】
(3)下表是小红同学比较不平等条约所列简表。请你填空。提示:(4)通过上述探究,你有什么感悟?
提示:①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已无法抵抗西方先进资本主义制度的进攻;
②清王朝已经腐败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③落后就要挨打,必须不忘国耻,奋发图强,振兴中华。一课一练·提素能
一、选择题
1.电视剧《闯关东》中的主人公朱开山在19世纪末从山东背井离乡闯“关东”,闯关东前,他曾参加过反抗外来侵略的爱国运动,这场运动应是 (  )
A.太平天国运动
B.反抗英国向中国倾销鸦片
C.反抗阿古柏入侵新疆
D.义和团运动
【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抓住题干中的有效信息“19世纪末”“反抗外来侵略的爱国运动”可判断是义和团运动,从课文内容可知太平天国运动以及反抗阿古柏入侵发生在19世纪50-70年代,英国向中国倾销鸦片发生在19世纪上半期,义和团运动兴起于1898年,即19世纪末。
2.有一张发行于20世纪第一年的外国明信片,画面描述的是8个身着不同制服的外国士兵正在围攻“中国龙”。它所反映的列强侵华战争是 (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分析能力。“20世纪第一年”是1900年,在这一年英、法、德、意、美、日、意、奥八国发动侵华战争,所以选D。
3.“各国军队在北京城划区驻扎,要求所驻区域的所有中国人家必须悬挂占领国国旗。一时间,中国的心脏插着的是八个国家的旗帜”,这个局面出现在 
(  )
A.1840年 B.1860年
C.1895年 D.1900年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分析能力。“中国的心脏插着的是八个国家的旗帜”是指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在1900年占领北京。
4.为了抵抗八国联军的侵略,义和团将士联合清军奋勇打击侵略者,这些地点不包括 (  )
A.廊坊 B.老龙头 C.杨村 D.威海卫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八国联军进犯北京时,义和团和清军先后在廊坊、杨村车站、老龙头火车站阻击侵略军,不包括威海卫。
5.1901年11月7日,李鸿章在完成了他一生中签订的最后一个不平等条约的两个月后,在北京病死。这“最后一个”条约是指 (  )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辛丑条约》 D.《北京条约》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通过题干中的时间“1901年11月7日”,人物“李鸿章”,结合所学可知李鸿章代表清政府在1901年与列强签订了《辛丑条约》。
6.(2014·贵港中考)一次次列强的入侵,一个个屈辱的条约,记录着近代中国的苦难岁月。下列选项与图中签订条约的内容无关的是 (  )
A.中国赔偿白银4.5亿两
B.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附属各岛屿和澎湖列岛给日本
C.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D.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
【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图和识记能力。从图片可以看出是《辛丑条约》签订的情景,A、C、D都属于《辛丑条约》的内容,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附属各岛屿和澎湖列岛给日本的是《马关条约》。
【方法技巧】用化简法和串联法记忆《辛丑条约》的内容
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英、法、美、俄、德、日、意、奥等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主要内容有四项:①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可化简为“钱”;②要求清政府严禁人民反帝,可化简为“禁”;③允许外国驻兵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可化简为“兵”;④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保护,可化简为“馆”。这四项内容可化简串联记作:“前(钱)进(禁)宾(兵)馆出新(辛)丑。”
7.(2014·揭阳学业考)爷爷把在北京东交民巷拍的照片给大家看,并介绍说是1905年的作品,而小明马上看出其中一幅不符合史实,它是 (  )
A.东交民巷居住着大量北京市民
B.各国大使在东交民巷举行宴会
C.东交民巷有许多西式建筑
D.外国军队在东交民巷进行操练
【解析】选A。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1901年签订的《辛丑条约》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不许中国人在区内居住,所以1905年的作品中“东交民巷居住着大量北京市民”是不符合史实的。
【知识拓展】《辛丑条约》中的划定使馆界,与今天使馆区的不同
(1)背景不同:前者是在中国主权被置于帝国主义列强控制之下划定的;后者是在中国主权完全自主的情况下设立的。
(2)目的不同:前者是为了更好地控制清政府和更方便于西方列强侵略中国;后者是为了在和平共处的基础上更加友好的交往。
(3)地位不同:前者是“国中国”;后者是在中国政府管辖下的。
8.下列《辛丑条约》的内容中最能直接反映《扯线木偶》漫画寓意的是 (  )
A.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
B.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
C.清政府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D.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漫画的理解能力。此漫画反映了清政府就像列强手中的扯线木偶一样,成为侵略者统治中国的工具。“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是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工具的主要表现。
9.某班同学排练一幕历史短剧,右图人物出逃西安归来,得知列强没有把自己作为祸首惩办,感激不尽,扮演她的同学说的一句台词是 (  )
A.“斩杀义和团”
B.“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C.“新疆不复,于肢体无伤”
D.“不能接受条约内容”
【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慈禧太后感激列强没对她惩办,接受列强的全部要求,并保证今后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10.一位学者在他的著作里说:在20世纪的大幕拉开的时候,当时的世界大国们在东方进行了一次很不光彩的集体亮相。“这一集体亮相”带来的重要后果是 
(  )
A.打开了日本闭关锁国的大门
B.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C.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确立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注意“20世纪的大幕拉开”表明发生在20世纪初,“集体亮相”表明是列强的集体侵华,由此可知是指八国联军侵略中国,只有C是这场战争带来的影响。
11.(2015·盂县模拟)近代历史上,一个个不平等条约记录了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历程。其中下列内容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
①协定关税
②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③允许外国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A.①③② B.③②① C.①②③ D.②③①
【解析】选A。根据所学知识,①协定关税出自《南京条约》;②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出自《辛丑条约》;③允许外国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出自《马关条约》,故顺序为①③②。
二、非选择题
12.苦难中国,风雨晚清,血泪湿山河。一座昔日充满着辉煌精奇房舍的北京城,变成一片罗列着萧条残雾的荒野。
【风云初起——义和团运动】
材料一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
——民谣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义和团运动爆发的原因。
【古都呜咽——八国联军侵华】
材料二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归纳北京两次被列强占领的史实。为什么这些侵略者能在中国犯下如此罪行?
【晚清悲歌——《辛丑条约》签订】
材料三 八国联军侵满清,北京二度被占领,赔巨款,派驻兵,辛丑年里泪盈盈。严禁人民反列强,清朝变成洋人廷。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思考“辛丑年”发生了什么事情。为什么说“清朝变成洋人廷”?
(4)材料中的“赔巨款”“派驻兵”“严禁人民反列强”分别给中国带来什么影响?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基础知识记忆能力。第(1)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末,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激起中国人民强烈反抗,义和团运动兴起。他们打出“扶清灭洋”的旗帜,掀起一场反帝风暴。第(2)题,根据图片可知图一是英法联军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对中国人民乃至世界文明犯下的罪行,图二发生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第(3)(4)题,是对《辛丑条约》内容及其影响的考查。1901年《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说明清政府已成为“洋人的朝廷”,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派兵驻守使清政府完全处在列强的武力威慑之下,严禁反帝,表明中外势力相互勾结,共同统治中国人民。
答案:(1)甲午中日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列强疯狂瓜分中国,一些外国教会也猖狂地欺压中国人民,义和团运动是在民族危机空前加深的历史条件下爆发的。
(2)史实:1860年,英法联军占领北京,抢劫并火烧圆明园。
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原因:清政府的腐败无能,统治者的妥协投降,侵略者的贪婪残暴等。
(3)事情:清政府同列强签订《辛丑条约》。
原因:通过《辛丑条约》,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进行了又一次骇人听闻的经济掠夺,并使清政府的都城置于帝国主义列强的武装控制之下,清政府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最终确立了清政府为帝国主义列强走狗的地位,所以说,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
(4)①巨额赔款,增加了人民的负担,使人民的生活更加贫困,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
②派驻兵,使侵略者可以长驱直入清朝中心地带,中国在军事上也失去了自主权。
③严禁反帝,使中国人民受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人民的工具。
单元评价检测(一)
第一学习主题
(4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下列表述与林则徐有关的一项是 (  )
A.虎门销烟,意志坚强 B.坚守虎门,战死炮台
C.收复新疆,捍卫主权 D.黄海大战,以身殉国
【解析】选A。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和辨析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B为关天培,C为左宗棠,D为邓世昌,他们与林则徐一样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英雄。故选A。
2.此书中写道:“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以下属于“最初的一步”的是 
(  )
A.开放上海为通商口岸
B.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设厂
C.赔偿白银四亿五千万两
D.准许外国军队保护使馆界
【解析】选A。上述材料中的“战争”是指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后签订了《南京条约》,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使中国沦为英国的商品销售市场,被迫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迈向了近代的“最初的一步”。B属于《马关条约》的内容,C、D出自《辛丑条约》,故选A。
3.“这份条约如同一枚炮弹,在沉重而锈迹斑斑的中国国门上轰开了一个血腥的缺口。这是中国历史的一个转折,是中国近代社会的起点。”“这份条约”中破坏中国领土主权完整的内容是 (  )
A.割香港岛给英国
B.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C.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D.割台湾全岛及附属各岛屿给日本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分析能力。由所掌握的基础知识可知,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的开端。由此可以判定题干中“这份条约”指的是1842年清政府被迫签订的《南京条约》。条约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
4.下图是签订《南京条约》后的情景图,这一事件及此后可能出现的历史情景是 
(  )
A.消息传到英国,英国商人为中国全境通商举杯祝贺
B.中国皇帝认为《南京条约》影响很坏而一直不批准它
C.清朝官员普遍为政府放弃“闭关锁国”政策而庆幸
D.中国政府派出专员与英国商定进出口货物的税款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分析能力。解答此题要紧密结合《南京条约》的内容,在《南京条约》中中国只开放了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个口岸,所以A错误;中国的清政府最后被迫批准了这一不平等条约,所以B错误;C很明显也是不正确的;在《南京条约》中规定,英国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所以D所说的情况会出现。
5.法国作家雨果在给朋友的信中写道:“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诸一炬。”信中谴责的暴行是 (  )
A.英国军队侵占香港岛
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日本军队旅顺大屠杀
D.八国联军在北京烧杀抢掠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题干中的“夏宫”指圆明园,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劫掠并火烧了圆明园。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6.近代中国,清政府割地、赔款、丧权辱国。鸦片战争后,最先割占中国领土和割占领土最多的国家分别是 (  )
A.英国、日本 B.英国、美国
C.英国、俄国 D.英国、法国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鸦片战争后,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其中规定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英国成为近代史上最先割占中国领土的国家。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到19世纪80年代,俄国割占中国北方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成为近代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7.(2015·泰州质检)寓言“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和成语“趁火打劫”用来比喻趁人之危谋取私利,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干此勾当,强占中国大片领土的国家是 (  )
A.英国 B.俄国 C.法国 D.日本
【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通过各种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领土达150多万平方千米,成为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8.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割地最多的是 
(  )
A.中英《南京条约》 B.中俄《瑷珲条约》
C.中俄《北京条约》 D.中日《马关条约》
【解析】选B。本题考查中国近代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的相关知识。1858年的中俄《瑷珲条约》,割占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千米的土地,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割占领土最多的条约。故选B。A中英《南京条约》是鸦片战争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C中俄《北京条约》是1860年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割占约4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面积少于《瑷珲条约》;D中日《马关条约》是甲午中日战争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故A、C、D与题干不相符,应排除。
9.中华民族是一个勇于反抗外来侵略的民族,太平天国运动中沉重打击侵略军的史实是 (  )
①金田起义 ②青浦大捷
③金坛大战 ④慈溪战役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和应用能力。太平军在广西桂平金田村发动起义,是反清起义。太平军在青浦、慈溪、金坛大败洋枪队,击毙洋枪队头目华尔,击伤戈登,是反抗外国侵略的史实。
10.为加强西北边疆的管理和防务,根据左宗棠“划久安长治之策,纾朝廷西顾之忧,则设行省改郡县,事有不容己者”的建议,1884年,清政府在下列哪个地区设立行省 (  )
A.台湾 B.青海 C.甘肃 D.新疆
【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抓住题干中的“西北边疆”“左宗棠”“1884年”可知左宗棠收复新疆后,为加强对该地区的管理,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11.黄遵宪是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诗人,其诗很多反映了近代中国备受列强侵略的历史,如诗歌《悲平壤》《哀旅顺》《哭威海》《马关纪事》《台湾行》等。请问这几首诗反映的是近代列强对中国的哪一次侵略战争 (  )
A.第一次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甲午中日战争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识记和灵活应用能力。据题干中关键信息:“平壤”“旅顺”“威海”,此地点皆为甲午中日战争中的关键地点,据题干中“马关”可判断为《马关条约》,“台湾”可联想到《马关条约》中割让台湾全岛及附属各岛屿给日本。故此次侵略战争为甲午中日战争。
12.(2014·昆明学业考)“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这副对联赞颂的是甲午战争中英勇牺牲的民族英雄 (  )
A.戚继光 B.郑成功 C.左宗棠 D.邓世昌
【解析】选D。戚继光是明朝抗倭名将;郑成功从荷兰人手中收复台湾;左宗棠收复新疆;邓世昌在甲午战争中的黄海海战中英勇牺牲,故选D。
13.“日本轮船得驶入下开各口……从湖北省宜昌溯长江以至四川省重庆;从上海驶进吴淞江及运河以至苏州府、杭州府。”这些内容应出自 (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解析】选C。解答本题的关键应明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日本”“重庆”“苏州”“杭州”,《马关条约》是清政府和日本签订的,开放了沙市、重庆、苏州、杭州四个通商口岸,故答案为C。
14.某条约签订以后,帝国主义国家竞相在中国投资、生产、设银行、修铁路、开矿山,大量输出资本。这一现象的出现与该条约的哪项条款密切相关 (  )
A.与英国商定关税
B.增辟通商口岸
C.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D.赔偿白银4.5亿两
【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根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输出资本”,联系所学知识可知《马关条约》中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使帝国主义的侵华方式发生转变,从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因此帝国主义纷纷在中国投资。
15.有人认为:“《辛丑条约》的签订,一定意义上讲是列强鉴于中国人民的反抗使瓜分中国的企图破产的事实,对侵华政策的调整。”这里所说的“中国人民的反抗”是指 (  )
A.林则徐虎门销烟
B.左宗棠收复新疆
C.邓世昌在黄海大战中英勇抗战
D.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辛丑条约》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签订的,八国联军侵华是为镇压义和团运动,遭到义和团的抗击,因此“中国人民的反抗”指的是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16.(2014·山西中考)列宁说:“中国人对欧洲人的进攻,这次遭到了美国人、法国人、德国人、俄国人和日本人等的疯狂镇压。这样的暴动究竟是由什么引起的呢?那些用传教的鬼话来掩盖掠夺政策的人,中国人难道不痛恨他们吗?”列宁评价的事件是 (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抓住题干中的有效信息“遭到了美国人、法国人、德国人、俄国人和日本人等的疯狂镇压”,可判断该事件指的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鸦片战争发生于中英之间,第二次鸦片战争侵略中国的主要是英法两国,甲午中日战争发生于中日之间,故本题选D。
17.(2014·云南学业考)“八国联合军队由英国海军将领西摩尔率领……联军攻占北京,慈禧带着光绪帝逃往西安。此事件以清王朝战败,并赔款4.5亿两白银为终。”该材料所涉及的不平等条约是 (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根据题干中的“八国联合”“西摩尔”“赔款4.5亿两白银”可判断是《辛丑条约》。
18.下列最能反映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的内容是 (  )
A.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B.拆毁大沽炮台
C.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D.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从关键信息“清政府”“完全”“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等,可以确定是《辛丑条约》的内容和影响;从而分析A是《南京条约》的内容;B是《辛丑条约》军事方面的内容;C是《马关条约》的内容,D是《辛丑条约》政治方面的内容,禁止人民参加反帝活动说明清政府成为了帝国主义的走狗,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19.1841年英军占领了香港岛;1851年反封建反侵略的太平天国运动爆发;1901年帝国主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对上述材料所体现的历史主线最准确的概括是 (  )
A.西方侵华史
B.西方侵华史和中国人民的抗争史
C.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的历史
D.中国人民探索史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英军占领香港岛和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属于列强的侵华史实。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人民的抗争。所以B符合题意。
20.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西方列强对中华民族的武力进犯大多得逞,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  )
A.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过于强大
B.清政府政治腐败,经济落后
C.清政府战和不定,妥协退让
D.清朝军队武器装备落后,操练不勤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分辨能力。题中四选项均是近代中国抵抗列强侵略失败的原因,A是客观原因,B是根本原因,C和D是直接原因。故本题选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1题12分,第22题14分,第23题12分,第24题12分,共50分)
21.观看老电影、爱国情怀满心间。为深化爱国主义情怀,某电影院推出大量以爱国为题材的影片,以下是其中四部。观察下列影片,回答问题。
(1)以上四部影片分别反映了中国近代哪次侵华战争?(4分)
(2)在哪些影片反映的战争中列强占领了北京?(2分)
(3)在这四部影片中,我们能看到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如果你看了影片三,请你把影片中主人公与敌人斗争到底的壮烈场面进行简单描述。(4分)
(4)虽然中国人民进行了英勇的抗争,但影片所反映的战争的共同结果是什么?你认为造成这一结果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
【解析】本题以爱国老电影为切入点,考查近代西方列强侵华及人民抗争的史实。解答第(1)题的关键在于充分利用影片的名称。第(2)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60年10月,英法联军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攻占北京,并火烧了圆明园;1900年8月中旬,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在北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而鸦片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未侵占过北京。第(3)题关键在于明确影片三中的主人公为邓世昌,主要事迹体现在甲午中日战争的黄海海战中,结合所学知识对黄海海战中邓世昌率领致远舰官兵英勇抗击日舰的史实加以描述即可。第(4)题抓住关键词“根本”,明确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是导致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
答案:(1)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影片二、影片四。
(3)激战中,致远舰多处中弹,舰身严重倾斜,邓世昌毅然下令,开足马力,直冲敌舰,决心与敌人同归于尽。日舰慌忙躲避,同时施放鱼雷,击中致远舰,邓世昌与全舰官兵壮烈牺牲。
(4)中国战败。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 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材料二 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等。
材料三 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1)以上材料分别出自中国近代史上的三个不平等条约,请分别写出它们的名称。(6分)
(2)材料二表明,日本一直不曾放弃对中国的侵略。请写出中国古代史上率军在台州九战九捷的抗倭英雄的名字。(2分)
(3)材料三中的条约是在哪次战争后签订的?条约签订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
(4)结合以上的史料,说说你的感悟。(2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史料的分析及对知识的识记和应用能力。第(1)题依据条约内容即可判断条约名称;第(2)题解题时抓住关键词“台州”“抗倭”,可判断此人为戚继光;第(3)题关键在于能够判断材料三为《辛丑条约》,该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4)题为开放性试题,可围绕列强侵华的教训作答。
答案:(1)《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2)戚继光。
(3)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等。
23.170多年前,英国侵略者的坚船利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五千年文明古国从此惨遭帝国主义列强铁蹄的蹂躏,中国人民前赴后继,不屈不挠,谱写了一曲曲悲壮激烈的近代史诗。请将这幅交织着腥风血雨的历史画卷告诉世人。
【屈辱见证】
(1)图一中列强从海上“轰开了中国的大门”的这场战争的真正意图是什么?制造图二惨景的强盗是谁?图三的厄运是哪场战争造成的?(3分)
【顽强抗争】
(2)图A中的人物与中国历史上的哪件大事有关?这一历史事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
(3)图B中的人物是谁?用一句话概括他在反侵略斗争中突出的英雄事迹。(2分)
(4)图C中的人物身上体现了什么精神?(2分)
【感悟升华】
(5)面对上述“侵略与反抗”的历史,用一句话表达一下你的感受。(1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和识记能力。第(1)题第一问结合图片“1840年的珠江口”可判断是鸦片战争,真正意图是打开中国市场,第二问根据“圆明园遗址”可判断是英法联军,第三问根据图片中的“1900年”可知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第(2)题根据图片中的“林则徐”可知与虎门销烟有关,影响结合所学内容回答即可。第(3)题结合所学知识可判断是左宗棠,主要事迹是收复新疆。第(4)题中的人物是邓世昌,他的身上主要体现了爱国主义精神等。第(5)题属于开放性问题,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1)意图: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强盗:英法联军。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虎门销烟。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3)左宗棠。收复了新疆。
(4)舍身报国的爱国主义精神;舍生取义大无畏的英雄主义精神。
(5)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是硬道理;反对侵略,保卫和平。
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自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以来,外国列强通过接连不断地发动侵略战争,强迫中国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严重破坏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使中国一步一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因此,近代中国的历史,是一部屈辱挨打的历史。
不甘屈服于外来侵略和本国封建主义压迫的中国人民,为挽救民族危亡、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进行了前赴后继、艰苦卓绝的斗争和探索……因此,中国近代史也是中国人民不断抗争的历史。
——人民教育出版社网站
(1)构建知识结构是学习历史的一项基本技能。下面是某同学依据材料按“侵华战争、不平等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三个项目设计的知识结构示意图。李老师发现各项目均有一处知识错误,请你找出图中错误并加以改正。(6分)
错误一:     ;改为:     ;
错误二:     ;改为:     ;
错误三:     ;改为:     。
(2)概括指出自鸦片战争至19世纪末列强侵华战争中“中国人民不断抗争”的主要史实。(4分)
(3)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假如你班开展一次小型演讲会,请你确定演讲会的主题名称。(2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第(1)题主要考查了中国是如何从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鸦片战争签订《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甲午中日战争签订《马关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2)题主要考查在帝国主义侵华过程中中国人民奋起抗争的史实,依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3)题概括前两个问题,既有帝国主义的侵华史,又有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可概括为侵略与反抗等。
答案:(1)“进一步”改为“开始”;“第二次鸦片战争”改为“甲午中日战争”;“《北京条约》”改为“《辛丑条约》”。
(2)鸦片战争中林则徐广州抗英、关天培虎门抗英;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大战日舰;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任答两点即可,其他正确答案同等给分)
(3)侵略与抗争;入侵与反抗。
课件39张PPT。第4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山东、河南、直隶1898年帝国主义侵略日益加深时间:
地点:
口号:自读课本内容,总结义和团兴起的几个要素:原因:根本原因:直接原因:天主教会势力的暴行“扶清灭洋”一、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讨论:怎样看待义和团 “扶清灭洋”的口号?“扶清灭洋”这一口号应怎样理解?   口号的核心是“灭洋”,其斗争锋芒直指外国侵略者。说明当时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十分尖锐,已成为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口号体现了义和团运动鲜明的爱国主义思想,起到广泛动员群众参加反侵略斗争的作用。这是其进步性的一面。
但这个口号并不科学,“扶清”,说明义和团没有认清清政府的反动本质,容易导致运动被清统治者利用和控制。而“灭洋”又包含了反对一切与“洋”有关的事物,带有笼统的排外性质,是其局限性的一面。义和团的团旗义和团的武器义和团团民义和团员在北京街头义和团旗帜反洋教斗争宣传画(流传于19世纪末中国民间)八国联军时 间:1900年6月
八个国家:英、俄、日、法、德、美、意、奥二、八国联军侵华 有人说,八国联军侵华是义和团运动所造成的。你认为这种观点正确吗?请说说你的理由。西摩尔率八国联军在大沽口登陆(油画)英国远东舰队司令,海军中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任联军统帅。西摩尔
1840-19291900年6月10日,西摩尔率领八国军队组成的侵略联军2000余人,从大沽经天津向北京进犯。义和团在天津与八国联军交战义和团与爱国清军在廊坊阻击八国联军八国联军乘火车从天津向北京进犯,沿途遭到义和团和清军的拦截和阻击。乘火车从天津到北京只需几小时的路程,侵略者费了四天才到达廊坊车站,走了全程的一半。义和团和爱国清军在杨村阻击八国联军 由于义和团和爱国清军的顽强抵抗,使八国联军死伤300多人,进攻北京的计划受挫。义和团与爱国清军在天津老龙头火车站包围侵略军 在天津,义和团和清军同2000多名俄国侵略军在老龙头火车站激战,歼敌500多人。聂士成率军抵抗八国联军 清军将领聂士成奋勇冲锋在前,多处受伤,腹破肠出,仍不下战场,最后壮烈牺牲。八国联军不断增兵,1900年7月中旬,天津陷落。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率军进入紫禁城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美国侵略者坐在清宫皇帝御座上。  说一说八国联军有哪些暴行?八国联军屠杀义和团战士八国联军炮轰过的北京正阳门八国联军炮轰过的北京民房人民流离失所八国联军烧毁民房八国联军进入大清门,
堆满珍宝文物的宫室园囿被洗劫一空被八国联军洗劫一空的翰林院八国联军抢劫的白银 了解八国联军侵华暴行后,你有何感受?你认为怎样才能避免这样的悲剧重演?联军统帅瓦德西供认:
『所有中国此次所受毁伤及抢劫之损失,其详数将永不能查出,但为数必极重大无疑……又因抢劫时所发生强奸妇女之残忍行为,随意杀人、无故放火等事,为数亦属不少。』义和团团民被押往菜市口刑场慈禧颁布的“绞杀义和团”的诏令义和团运动失败都统衙门借助中外巡捕、军队的支持,大规模屠杀义和团团民和被怀疑是义和团的同情者   有人认为,义和团运动的失败,“只是由于武装不良之故”。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说说你的理由。《辛丑条约》签订仪式  1901年9月7日,清政府被迫同英、俄、德、法、美、日、意、奥、比、西、荷等11个帝国主义国家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这就是李鸿章(前右二)和庆亲王奕劻 (前右一)代表清政府与列强各国签约时的情景。三、《辛丑条约》《辛丑条约》简表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加上利息,共9.8亿多两。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重要地区。 在北京东交民巷设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在区内居住。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加入反帝性质的组织。 使清政府置于列强的控制之下,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慈禧太后  《辛丑条约》签订以后,有人指出清政府已成为“洋人的朝廷”。这种说法是否有道理,为什么?义和团运动列 强清政府灭洋绞杀侵略先宣战后借师助剿扶清先利用后阵压失败《辛丑条约》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1.义和团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有(  )
①清政府的镇压
②八国联军的围剿
③内部派别斗争尖锐复杂
④领导者的骄傲自满、奢侈腐化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A2.(2013?巴中中考)下列不平等条约中赔款数额最多
的是( )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D3.(2013?泸州中考)近代诗人丘逢甲在诗中写道“岛中义
士依然在,伏腊(指伏祭和腊祭这两个祭祀节日)年年奉
汉家”。它表达的情感与下列哪项相似( )
A.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B.我高我曾我祖父,艾杀蓬蒿来此土
C.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D.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渡玉门C4.(2013?达州中考)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某校历
史学习兴趣小组就此主题收集了相关的历史图片资料。下
列各项中与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历史
事件相关的图片是( )AA B C D 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
  ——梁启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