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2 红军长征 课件+习题

文档属性

名称 3.12 红军长征 课件+习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川教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11-04 13:43:44

文档简介

课件22张PPT。第12课 
红军长征一、原因
红军_______反“围剿”失利。
二、过程
1.长征开始:_____年10月,红军离开_________根据地。
2.初期受挫:冲破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人员伤亡过半,改道贵州,
强渡乌江,攻克遵义。第五次1934中央革命3.历史转折:遵义会议。
(1)召开:_____年1月,在贵州遵义召开。
(2)内容。
①批判了党中央领导人在_______、组织上的错误。
②肯定了_______关于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
③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
(3)意义:结束了_________________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_______
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_________的转折点。1935军事上毛泽东“左”倾冒险主义毛泽东生死攸关4.冲出重围:四渡赤水河→南渡_____→巧渡_______跳出敌人包围圈,
掌握了作战主动权→通过大凉山彝族地区→强渡_______→飞夺泸定
桥→翻雪山→过草地。
5.胜利会师:
(1)吴起镇会师:_____年10月,红一方面军同陕北红军会师。
(2)三大主力会师:_____年10月,红四方面军、红二方面军与红一方
面军在_________、静宁将台堡胜利会师。乌江金沙江大渡河19351936甘肃会宁三、意义
1.锻炼和考验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保存了_________的基干,留下了
光荣的革命传统。
2.极大鼓舞了全国人民,推动了革命形势的发展。党和红军【比较记忆】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遵义会议的召开
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中共一大选举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
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打乱敌人追剿计划的是四渡赤水,跳出敌人包围圈的是巧渡金沙江。
☉1935年10月,党中央和红一方面军与陕北红军在吴起镇会师,1936
年10月,红四、红二先后与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静宁将台堡会师。【数字记忆】
☉一次会议:遵义会议。
☉三大会师:吴起镇会师、甘肃会宁会师、静宁将台堡会师。
☉三大主力: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
☉四大地点:江西瑞金、贵州遵义、陕北吴起镇、甘肃会宁。
☉五条河流:湘江、乌江、赤水河、金沙江、大渡河。【史料解读】
我们说,长征是历史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总而言之,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
——毛泽东
【解读】“长征是宣言书”,宣告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是不可战胜的力量;“长征是宣传队”,它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理论和政策;“长征是播种机”,它到处播下了革命的火种。【知识构建】
A:_____  B:_________  C:___________长征遵义会议甘肃(会宁)【历史线索】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党中央被迫进行战略转移。长征初期遭受了重大挫折,使中国革命处于极端危险的境地。在危急关头,毛泽东力挽狂澜。遵义会议的召开,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红军三大主力的会师,标志着红军长征的结束。红军长征的胜利,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不是战役,它不是胜利,它是一曲人类求生存的凯歌,长征却使毛泽东及其共产党人赢得了中国。本世纪中没有什么比长征更令人神往和更为深远地影响世界前途的事件了。
——美国作家哈里森·李尔伯【指挥失误——被迫转移】
战地日记(一)
1934年9月6日 阴
今天天气阴沉,让人闷得发慌,正如我们心情。老蒋在对我们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四次围剿没赚到什么便宜后,接着又发动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围剿。但这次,同志们仗虽打得辛苦,坚持了一年,却未打退敌人。看着身边同志一个个倒下,我们都很难过。为什么这场仗这么难打,我们会胜利吗?我们前途在哪里?(1)“这场仗这么难打”的原因是什么?最终结果如何?
提示:原因:客观原因:敌人势力强大;主观原因:中国共产党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的错误指挥(“左”倾冒险主义错误)。结果: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党中央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漫漫征程——初战失利】
战地日记(二)
1934年10月26日 多云
我们从瑞金出发,一路上敌人围追堵截,我们拼死冲杀,有很多同志倒下了。我们不知路在何方?要走向哪里?红军面临着生死存亡,我们会摆脱敌人吗?(2)为什么说当时“红军面临着生死存亡”?在这一时刻,毛泽东提出怎样的建议?
提示:原因:红军冲破敌人四道封锁线后,损失过半;敌人又在前往湘西的道路上,重兵严阵以待,企图剿灭红军。建议:毛泽东提出不去湘西,改向敌人薄弱的贵州前进。【漫漫征程——知错就改】
战地日记(三)
1935年1月27日 晴
在遵义经过短暂的休整后,我们继续在川黔滇地区运动。军队的领导
告诉我们,党中央更换了领导人,军事上的指挥权再次转到毛泽东和周
恩来手中。……最近几天,巧妙地穿插于敌人重兵集团之间,调动和迷
惑敌人。今天,我们终于首次渡过了赤水河。但是,敌人又很快包围上
来,我们能跳出敌人的包围圈吗?我们会不会再像以前只能被动挨打呢?(3)“党中央更换了领导人”与哪次会议有关?为什么说这一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提示:会议:遵义会议。原因:这次会议纠正了组织上和军事上的错误,在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所以说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漫漫征程——创造奇迹】
战地日记(四)
1936年10月21日 晴
虽经历了千辛万苦,付出了很大代价,但我们却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摆脱了老蒋追击。这两天,我们同红二、红四方面军会合了,是一个值得庆贺的日子。我们相信只要保存下革命的火种,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胜利一定属于我们!(4)红军长征途中遇到哪些困难和问题?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困难和问题:国民党反动派围追堵截;恶劣的自然环境;党内“左”倾错误的影响;复杂的民族关系。
胜利的原因: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红军战士英勇顽强、不怕牺牲;人民群众的支持等。一课一练·提素能
一、选择题
1.“一送红军,下了山,秋风细雨,缠绵绵。……问一声亲人,红军啊,几时人马,再回山。”这是电视剧《长征》的主题歌,红军被迫离开中央苏区的主要原因是 
(  )
A.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B.共产党主要领导人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C.“左”倾错误导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D.美蒋勾结,发动内战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中国共产党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等人的错误指挥,红军第五次反“围剿”最终失败,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2.“王明路线滔天罪,五次‘围剿’敌猖狂,红军主力上征途,战略转移去远方。”——《长征组歌》。你认为“红军主力上征途”的主要目的是 (  )
A.准备北上抗日
B.保存实力,进行战略大转移
C.与国民党决战
D.扩大革命根据地,传播革命火种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由于博古、李德等人的错误指挥,致使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为了保存革命力量,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3.一位美国记者赞叹道:“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传奇。”他说的“伟大传奇”是指 (  )
A.秋收起义 B.井冈山会师
C.红军长征 D.挺进大别山
【解析】选C。根据题干中的“工农红军”可判断是红军长征。井冈山会师后改编形成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这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秋收起义的队伍是工农革命军,挺进大别山的部队是人民解放军。故选C。
4.有首诗写道:“生死攸关转折点,‘左’倾错误受批判。重新确立领导人,党和红军脱危险。”此诗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
A.五四运动 B.中国共产党诞生
C.遵义会议 D.长征胜利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生死攸关转折点”可判断是遵义会议。
5.朱德在回顾遵义会议这一伟大的历史转折时写下诗句:“群龙得首自腾翔,路线精通走一行;左右偏差能纠正,天空无限任飞扬。”诗中“群龙得首”是指遵义会议确立了谁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  )
A.陈独秀 B.毛泽东 C.周恩来 D.邓小平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1935年1月,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
6.很多人认为贵州省的旅游可以归纳为:一栋房子(☆☆☆☆)、一个瓶子(茅台酒)、一棵树子(黄果树)。你认为贵州省这栋房子之所以成为旅游景点主要是因为这里 (  )
A.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B.宣告两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
C.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
D.召开了中共一大
【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根据题干中的“贵州”,再结合选项可知,“一栋房子”指的是遵义会议召开的会址。遵义会议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7.在某次香烟商标展览会上,我们看到如下一组烟标展品。其中以红军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为背景的是 (  )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基础识记能力。巧渡金沙江后红军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
8.(2015·百色质检)某中学八年级同学为准备一节“探究与实践”课收集整理了如下资料:“撤出瑞金”“四渡赤水”“强渡大渡河”“翻越大雪山”,据此判断他们探究的主题是 (  )
A.力排众难收新疆,忠心为国留史册
B.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C.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D.晴天霹雳太行头,英帅朱彭筹此役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题干中的这些事件反映的是红军长征,C内容反映了这一主题。
9.陕北民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中唱道:“一道道的那个山来呦一道道水,咱们中央红军到陕北……”歌词描述的场景发生于 (  )
A.瑞金 B.吴起镇 C.遵义 D.延安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中央红军到陕北”可判断与此有关的事件是1935年10月,党中央和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的吴起镇与陕北的红军胜利会师。
10.“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是人类历史记录的第一次,长征的胜利,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是在 (  )
A.1934年10月 B.1935年1月
C.1935年10月 D.1936年10月
【解析】选D。1936年10月,红四方面军、红二方面军先后与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静宁将台堡胜利会师,长征胜利结束。
11.“长征路上走出了决定中国命运的两代伟人,走出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全部成员,走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5位国家主席、代主席,走出了人民解放军的9位元帅,8位大将和90%以上的开国上将、中将、少将。”你从这段文字材料中获得的最主要的信息是 (  )
A.红军长征宣传了党的革命方针
B.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的火种
C.红军长征保存了党的基干力量
D.红军长征表现了革命的艰辛
【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红军长征的准确理解与认识。材料中“第一代领导集体的全部成员”“5位国家主席、代主席”“人民解放军的9位元帅,8位大将和90%以上的开国上将、中将、少将”反映了红军长征保存了党的基干力量,据此分析可知C符合题意。
12.(2014·潍坊学业考)红军长征二万五千里,是什么力量把中华民族成千上万的热血青年聚集在一起,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奔向一个目标,这种力量就是永存的长征精神。对“长征精神”理解正确的是 (  )
①革命英雄主义 ②革命集体主义
③革命乐观主义 ④个人自由主义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现,故个人自由主义不属于长征精神。
【拓展延伸】长征精神的内涵: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其主题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胜利走向富强的强大精神力量。
二、非选择题
13.2015年10月是长征开始81周年,某校以此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请你一起参与。
【观邮票——见证长征艰难路】
(1)邮票一所反映的历史事件被称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2)邮票二、三、四展现了红军长征中的哪些艰难历程?通过对邮票的解读,你认为红军长征的艰难表现在哪些方面?
(3)你认为红军长征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读诗歌——长征七律永流传】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七律·长征》
(4)七律诗中的哪一句诗词描写出图二当时惊心动魄的作战场面。
(5)这首诗的作者是谁?“三军过后尽开颜”指的是什么?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第(1)题,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红军被迫长征,遵义会议的召开,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第(2)(3)(4)(5)题根据所学组织答案。
答案:(1)遵义会议前,红军遭受了重大损失。长征初期,红军濒临绝境。正是遵义会议的召开,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使党中央和红军胜利完成长征,中国革命转危为安。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2)飞夺泸定桥;翻越雪山;穿过草地。
艰难表现:一是要对付敌人的围追堵截,红军在行军的同时,还要同敌人进行作战。二是自然环境和生存条件十分恶劣。
(3)原因:以毛泽东等为领导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全党全军和军民之间的大团结;红军战士坚定的革命信念和为实现理想不懈努力的奋斗精神等。
(4)大渡桥横铁索寒。
(5)毛泽东;红军在甘肃会宁、静宁将台堡会师。(或者红军取得长征胜利,三军会师于会宁、静宁将台堡)
单元评价检测(三)
第三学习主题
(4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下图是某校同学排练的历史课本剧的演出顺序。据此,推断该剧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
A.五四运动 B.太平天国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国民革命运动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是五四运动的导火线,运动前期以学生为主力,后期以工人为主力。故选A。
2.(2014·重庆中考)95年前,一群青年学生发出了“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怒吼,掀起了一场彻底的、不妥协的爱国运动。这场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 
(  )
A.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
B.中国无产阶级队伍不断壮大
C.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能力。“95年前”即1919年,再结合“青年学生”“爱国运动”可知这场运动是五四运动,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
3.(2015·蚌埠期中)1919年6月5日一个日资纱厂的工人,突破租界巡捕的包围,举行罢工,声援学生运动;商务印刷馆、中华书局的工人也参加进来,罢工达到高潮时,参加人数达六七万。这场工人罢工斗争应发生在 (  )
A.北京 B.长沙 C.上海 D.广州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应用能力。五四运动从6月5日起,斗争的地点开始转移到上海,主力也转为工人,所以这场罢工应该是在上海。
4.(2015·泰安模拟)下列有关五四运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根本原因是清政府的腐朽统治
B.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C.工人阶级参加斗争起了巨大的作用
D.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解析】选A。根据五四运动的时间1919年5月4日,再结合所学1912年2月清帝退位清政府统治结束,可知A错误,B、C、D都是对五四运动的正确叙述。
5.下列哪一组词语可以高度概括中国共产党诞生的伟大历史意义 (  )
A.巨龙腾飞,当家作主
B.开天辟地,焕然一新
C.伟大转折,生死攸关
D.指明道路,良好前途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中国共产党诞生是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所以B正确。
6.1924年,孙中山说:“今天在这地开这个军官学校……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下列人物曾担任过“这个军官学校”政治部主任的是(  )
A.廖仲恺 B.叶挺 C.周恩来 D.贺龙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和识记能力。根据题干中的“1924年”“孙中山”可判断这个军官学校是指黄埔陆军军官学校,其政治部主任是周恩来。
7.“国民痛苦,水深火热;土匪军阀,为虎作伥;帝国主义,以枭以张。本军兴师,救国救民……”其中“本军”是指 (  )
A.太平军 B.北伐军
C.八路军 D.东北军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从题干中“土匪军阀”“帝国主义”可以看出这支军队打击的是军阀和帝国主义,结合所学知识,以军阀和帝国主义为打击对象的是北伐战争中的北伐军。
8.(2015·揭西模拟)北伐战争是国民革命洪流中的最强音。下列宣传标语最能体现这一时代“最强音”的是 (  )
A.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C.打倒列强,除军阀 D.众志成城,共赴国难
【解析】选C。北伐战争的目标是推翻北洋军阀,统一全国,所以“打倒列强,除军阀”是北伐时期的宣传语。“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是五四运动的口号,“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指党领导的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众志成城,共赴国难”是抗日战争时期的宣传语,故选C。
9.(2014·济宁学业考)中国近代史上救亡图存的探索都以思想传播为先导,下列搭配不正确的是 (  )
A.维新思想——戊戌变法
B.“民主”“科学”——新文化运动
C.三民主义——北伐战争
D.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诞生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国近代思想的了解和辨析能力。联系所学知识,A、B、D搭配均符合史实;C中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北伐战争是国共合作的产物。
10.历史学家杨天石是中国大陆第一个读到蒋介石日记的学者,他研究蒋介石的日记长达27年。右图是他的著作《蒋介石与南京国民政府》封面。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于 (  )
A.1927年7月
B.1925年4月
C.1926年4月
D.1927年4月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蒋介石叛变革命后于1927年4月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
11.右图为在中国军事博物馆陈列的一支德国造驳壳枪,手枪上有两行字:“南昌暴动纪念”“朱德自用”。请你判断这是朱德在下列哪一历史事件中使用的手枪 (  )
A.秋收起义 B.南昌起义
C.井冈山会师 D.北伐战争
【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根据题干中的“南昌暴动”“朱德”可知是南昌起义。
12.右图是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的一个片段,该片段反映的历史事件的意义是 (  )
A.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B.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C.是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D.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提取图片信息“一九二七年八月一日 南昌起义”,可知是考查“南昌起义”的意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故选A。
13.毛泽东在文家市对起义军讲:“……可是长沙打不下来。目前长沙那样的城市,还不是我们蹲的地方,那就不要去了。我们要到敌人管不着或难得管的地方去,到乡下去,在乡下站住脚,养精蓄锐,发展我们的武装力量。”(摘自《秋收起义》)你知道毛泽东所说的“我们”当时去了哪里 (  )
A.广州 B.南昌
C.井冈山 D.卢沟桥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历史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927年9月,毛泽东在湘赣边界领导秋收起义,遭受挫折后,率部队向井冈山进军。答案为C。
14.(2015·临川一中期中)毛泽东最经典的十句话,其中有一句最鼓舞人心——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它成了中国革命力量由小变大,由弱变强,最终取得彻底胜利的代表性表述。这里的“星星之火”是指 (  )
A.南昌起义 B.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C.遵义会议 D.长征胜利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中国革命力量由小变大,由弱变强”是从毛泽东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始,正是从这一根据地的建立,中国共产党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并最终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所以“星星之火”指的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15.一位美国知名学者在谈到长征时说道:“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是为了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的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险象环生、危在旦夕的战斗。”这里“蒋介石的魔爪”具体是指 (  )
A.“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B.北伐战争
C.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围剿”
D.南昌起义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根据题干中的“长征”“避开蒋介石的魔爪”可判断是蒋介石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围剿。
16.(2014·贵阳中考)在中国作家魏巍的笔下,它是“地球的红飘带”;在美国作家素尔兹·伯里的笔下,它是“前所未有”的事;在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笔下,它是惊心动魄的史诗。它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它”是 (  )
A.北伐战争 B.红军长征
C.新文化运动 D.辛亥革命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可判断是红军长征。
17.“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乌江天险重飞渡,兵临贵阳逼昆明……”歌曲《四渡赤水出奇兵》描绘了红军长征的壮美画卷。长征途中召开的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转折点的会议是 (  )
A.中共一大 B.遵义会议
C.八七会议 D.中共二大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结合题干中的“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转折点的会议”,可以判断此会议是1935年1月份在贵州遵义召开的遵义会议,它在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18.在中国人民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过程中,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下列精神产生的先后顺序是 (  )
①长征精神   ②井冈山精神   ③五四精神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①③② D.②③①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五四精神与1919年五四运动相联系,井冈山精神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相联系,长征精神与1934-1936年的长征相关,故选B。
19.方寸之间记录历史,下面是四枚主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的邮票,再现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你认为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②①④③ D.④②①③
【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中国共产党诞生于1921年,五四运动爆发于1919年,红军长征开始于1934年,南昌起义发生于1927年。显然,正确答案为C。
20.下列是小东同学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的单元作业,其中搭配正确的是 (  )
①红军长征——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②五四运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
③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④八一南昌起义——推翻了北洋军阀反动统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和辨析能力。红军长征的胜利,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故答案选A。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1题10分,第22题11分,第23题15分,第24题14分,共50分)
21.仔细观看下面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从图一、二的内容可以看出,这场运动的先锋是   ,后来成为运动主力的是   。(2分)
(2)图一、图二、图三反映的事件有什么历史意义?(2分)表现了怎样的民族精神?(2分)
(3)图四是中国共产党诞生地      (城市)。(1分)诞生于哪一年?(1分)
(4)图三和图四反映的事件之间存在怎样的联系?(2分)
【解析】本题通过图片考查有关五四运动的背景、意义(作用)及其与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内在联系。第(1)(3)题可以通过读图结合史实来解决。第(2)题侧重考查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和表现出的民族精神,其中,第二问可以把学生和工人等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归结为爱国主义精神。第(4)题考查学生对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创造了条件的理解。
答案:(1)爱国学生 无产阶级(或工人)
(2)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爱国主义精神。
(3)上海 1921年。
(4)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鲁迅笔下最早出现孙中山的名字是在1925年4月8日致许广平的私信中。因正逢孙中山逝世,所以,自然而然地谈到了孙中山。鲁迅写道:“总要改革才好。但改进最快的还是火与剑,孙中山奔波一世,而中国还是如此者,最大的原因还在于他没有党军,因此不能不迁就有武力的别人。近几年他们似乎也觉悟了,开起军官学校来,惜已太晚。”
——刘明刚《鲁迅论孙中山与辛亥革命:
改进最快的还是火与剑》
材料二 “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工农学兵,工农学兵,大联合,大联合。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帝国主义,齐奋斗,齐奋斗。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齐欢唱。”
——《国民革命歌》
材料三 回首辛亥革命和我们党领导中国革命的历史,可以清楚地看到:辛亥革命失败的一个直接原因,是在军事上没有建立一支完全由革命党自己掌握的有强大战斗力的革命军队;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则是有一支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人民军队。
——刘新如《辛亥革命100周年与中国共产党
成立90周年的历史昭示》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说的孙中山“开起军官学校来”是指哪一所学校?(1分)这所学校在当时起了怎样的作用?(2分)
(2)材料二中的这首歌有助于我们了解哪一时期的历史?(2分)
(3)材料三认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取得胜利的关键是什么?(2分)中国共产党是怎样实现这一点的?(2分)
(4)从材料二中的“打倒列强”“除军阀”到材料三中的中国共产党“有一支……人民军队”,表明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政策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2分)
【解析】第(1)题考查黄埔军校的相关知识。第(2)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打倒列强,除军阀”是北伐战争的目的,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国共两党共同领导的国民革命运动。第(3)题,结合所学:1927年的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第(4)题,北伐战争是国共两党合作共同领导的革命运动。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这表明,中国共产党由国共两党共同领导革命的政策转为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的政策。
答案:(1)黄埔军校(陆军军官学校)。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行奠定了基础。
(2)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国共两党共同领导国民革命运动的历史。
(3)有一支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1927年,发动南昌起义,创建了人民军队。
(4)由国共两党共同领导革命的政策转为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的政策。
23.八年级某同学以“探寻中国救亡图存之路”为主题,通过网络等手段搜集到以下资料,设计出相关问题,请你与他一起进行探究。
材料一 1919年注定照耀史册,它并非世纪起点的标志,却是一个全新时代的开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经验,上下求索,终于找到了一条使中国走向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正确革命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改编自《百年中国》解说词
材料二 雄伟壮美的“井冈红旗”大型雕塑有三层寓意。一是它像一块屹立不倒的巨石,象征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井冈山奠基;二是它像一团熊熊燃烧的火焰,寓意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从井冈山燎原;三是它像一面高高飘扬的旗帜,矗立在四面环山的平畴之上,刺向苍穹,昭示中国革命从井冈山走向胜利。
(1)材料一认为1919年是“全新时代的开始”是因为这一年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这一事件表现了怎样的民族精神?(4分)
(2)中国共产党诞生于哪一会议?这次会议的中心工作是什么?(4分)
(3)材料一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经验……”,哪一会议之后毛泽东成为共产党的代表人?(1分)
(4)请用史实说明材料二中“井冈红旗”大型雕塑蕴含的三层深刻寓意。(6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和分析理解能力。第(1)题根据题干中的“1919年”“全新时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9年爆发的五四爱国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其表现出的民族精神是爱国主义精神。第(2)题根据所学基础知识回答即可。第(3)题根据题干中的“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第(4)题“井冈红旗”三层深刻寓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开创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会师;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答案:(1)事件:五四爱国运动。精神:忧国忧民、不屈不挠、乐于奉献、敢于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
(2)中共一大。中心工作: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
(3)遵义会议。
(4)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率领部队向井冈山进军,开始创建了中国革命史上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根据地;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的队伍和毛泽东领导的部队胜利会师,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是中国共产党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正确革命道路的开始。
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长征路线示意图
图二:邮票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下列四张邮票反映了长征中的重要事件:
材料二 红军长征的图片
(1)请你把材料一中图二邮票上反映的事件放到图一的相应序号处。(4分)
(2)根据材料二中图片提供的信息,指出红军在长征过程中克服了哪些方面的艰难险阻。(4分)
(3)“重走长征路”的过程中,估计你会遇到哪些困难?(2分)试举一例。长征路的起点和终点分别在哪里?(2分)
(4)我们经常说:要发扬长征精神,你心中的“长征精神”是什么?(2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长征过程相关知识点的掌握。根据四张邮票的内容分析得出,其反映的历史事件分别是飞夺泸定桥、遵义会议、过草地、胜利会师。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排序,完成第(1)题。第(2)(3)(4)题属于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红军长征的出发点是中央革命根据地瑞金,结束于1936年三大主力会师地甘肃会宁。
答案:(1)①B;②A;③C;④D。
(2)党内“左”倾错误的统治;敌人的围追堵截;严酷的自然险阻;物资的严重匮乏。
(3)从思想、精神、身体、生活用品的准备等方面回答即可。江西瑞金,甘肃会宁。
(4)革命英雄主义、乐观主义、集体主义精神。
课件33张PPT。第12课 红军长征 ——毛泽东《七律·长征》1.粉碎敌人四次“围剿”一、长征的开始  从1930年10月—1933年3月,连续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四次 “围剿”。在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的先后指挥下,取得了反“围剿”战争的胜利。蒋介石“围剿”红军手令粉碎蒋介石的四次“围剿”2. 第五次反“围剿”失利敌强我弱“左”倾冒险主义方针和政策客观:主观:3.长征的开始1934年10月,中央红军8万多人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踏上了向西突围的漫漫征程。江西瑞金武阳渡口(红军长征出发地之一)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8万多人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踏上了向西突围的漫漫征程。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  1934年11月25日至12月1日,中央红军同国民党军队在湘江地区浴血奋战,损失巨大,红军从长征开始时的86000余人锐减至3万余人。  蒋介石调集重兵,在红军通往湘西的道路上,布置新的防线。若红军继续西进,无异虎口投食。
  在这危急关头,毛泽东提出弃湘西、取贵州的主张,得到多数人赞同。红军强渡乌江,占领遵义城。红军强渡乌江二、遵义会议遵义会议会址
贵州遵义老城红旗路
(原子尹路)1964年毛泽东题字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国共产党在贵州遵义召开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这次会议集中研究了对挽救革命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遵义会议会场参加遵义会议的主要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王稼祥朱德(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
遵义会议时间地点内容意义1935年1月贵州遵义1.批判了党中央领导人在军事上、组织上的错误
2.肯定了毛泽东关于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
3.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1.结束了“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
2.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
3.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遵义会议知识要点:吴起镇三、长征的胜利古镇赤水四渡赤水红军四渡赤水纪念塔  遵义会议后,在毛泽东的领导下,红军声东击西,四渡赤水,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金沙江皎平渡(四川会理县东南)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渡金沙江时住过的山洞红军渡江纪念碑  中央红军最早渡过金沙江的部队是红军干部团。1935年5月3日晚上,在刘伯承率领下赶到皎平渡口,乘一条木船巧渡金沙江。巧渡金沙江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碑强渡大渡河大渡河泸定桥(四川泸定县城西 跨越大渡河 净跨100米)  中央红军最早抢渡泸定桥的部队是红一军团第二师第四团第二连。22名突击队员于1935年5月29日胜利占领泸定桥。夹金山和青衣江红军翻越雪山(想象画)红军翻越雪山时穿的鞋  红军穿着单衣翻越空气稀薄、白雪皑皑的夹金山翻越雪山你知道红军过草地的故事吗,给大家讲一讲。穿过草地(油画)胜利到达陕北(油画)刘志丹
(1903-1936)  红一方面军:1934年10月10日从江西中央苏区出发,至1935年10月19日到达陕北吴起镇同刘志丹领导的陕北红军会师。历经11省,行程25000里。是红军长征部队经过省份最多、行程最远的部队。会师楼(甘肃会宁)  1936年10月,红四、二方面军先后与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静宁将台堡[bǔ]会师。标志红军长征的胜利结束。长征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是什么?
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留下了光荣的革命传统。长征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推动了革命形势的发展。 ?你怎样认识长征精神?在新时期应怎样发扬长征精神?
长征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革命集体主义精神;艰苦奋斗精神等。 ?  “伟大的长征给党和人民留下了伟大的长征精神。这种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江泽民长征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时间: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参加部队: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第二十五军经过: 突破四道防线 四渡赤水 遵义会议 巧渡金沙江 翻越夹金山 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 过草地 陕北会师 三大主力会师 原因:意义: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留下了光荣的革命传统,长征的胜利,鼓舞了全国人民,推动了革命形势的发展。1.(2013?河池中考)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
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
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这是1935年10月
毛泽东途经六盘山时所作的一首词。词中“屈指行程二
万”指的是( )
A.北伐战争 B.秋收起义
C.井冈山会师 D.红军长征D2.(2013?梅州中考) 很多人认为贵
州省的旅游可以归纳为:一栋房子
(如右图),一个瓶子(茅台酒),
一棵树子(黄果树)。你认为贵州
省这栋房子能够成为旅游景点是因为这里( )
A.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
B.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C.宣告了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
D.洗刷了中华民族近代百年的屈辱B3.1935年10月,毛泽东怀着无比兴奋的心情赋诗一首《七律·长征》,其中“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是广为传诵的名句。这首诗创作于哪一历史事件之后 ( )
A.井冈山会师 B.遵义会议
C.吴起镇会师 D.会宁会师 C4.(2013?珠海中考) 某班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在编写《红
军长征》剧本时,设计了以下几个历史场景,请你帮他们
审阅,看看其中与史实不相符的是( )
A.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B.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C.红军战士爬雪山、过草地
D.红一方面军同陕北红军会师吴起镇,长征结束D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毛泽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