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7 全面内战的爆发 课件+习题

文档属性

名称 5.17 全面内战的爆发 课件+习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川教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11-04 22:45:51

文档简介

课件20张PPT。第五学习主题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第17课 全面内战的爆发一、重庆谈判
1.背景: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在___________支持下,阴谋_________,
消灭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
2.目的:
(1)国民党:为_________赢得时间。
(2)共产党:为_________,揭露蒋介石的内战阴谋。美帝国主义发动内战发动内战争取和平3.时间、地点:_____年8-10月,_____。
4.双方:国民党政府与以_______、周恩来、_______为代表的中国共
产党。
5.结果:签订《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
6.意义:
(1)协定的签订是_________的胜利。
(2)国民党胆敢再次_________,就在全国和全世界面前输了理。1945重庆毛泽东王若飞人民力量发动内战二、全面内战的爆发
1.时间:_____年6月。
2.标志: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___________。
三、转战陕北
1.背景: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重点进攻___________,扑向_____,敌
我力量悬殊。1946中原解放区陕甘宁边区延安2.概况:
(1)人民解放军主动撤离_____,转战陕北。
(2)西北人民解放军在_______指挥下,采用“蘑菇”战术,与敌人周
旋。
(3)解放军在青化砭、羊马河、蟠龙镇、沙家店等地共歼敌2万多人。
3.意义: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重点进攻,
奠定了战略反攻的基础。延安彭德怀陕甘宁边区山东解放区四、挺进大别山
1.背景:中共中央根据敌我力量对比的变化,及时作出了变战略防御为
_________的决策。
2.时间:_____年6月底。
3.概况:
(1)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在_____西南强渡黄河。
(2)8月下旬,解放军进入_______,建立民主政权。
4.影响:揭开了_________的序幕。战略进攻1947山东大别山战略进攻【比较记忆】
☉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标志着全面内战爆发。
☉1947年6月,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数字记忆】
☉一个文件:双十协定。
☉二个时间:1945年8月,毛泽东赴渝谈判;1946年6月,全面内战爆发。
☉三个步骤:阴谋内战、假意和谈、内战爆发。
☉四个人物:蒋介石、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史料解读】
(美国)在中国所追求的长远目标是推动建立一个稳定、统一的亲美政府,而短期目标首先是“阻止共产党完全控制中国”。
——《美国外交文集》
【解读】美国在中国的长期政策就是建立一个亲美的中国政府,当前的任务是清除共产党的威胁。充分说明美国实行“扶蒋反共”政策,维护其在华利益。【知识构建】
A: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重庆谈判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历史线索】
抗日战争胜利后,全国人民渴望和平,但国民党坚持内战方针。为了赢得进一步准备内战的时间,国民党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中国共产党为了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双方在重庆的谈判桌上进行了一番较量,签订了“双十协定”。然而内战方针已定,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发动全面内战。人民解放军在党的正确领导下粉碎国民党军队全面进攻和对陕甘宁解放区的重点进攻。1947年夏,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人民解放军战略大反攻序幕。 抗战胜利后,日本侵华战争的阴云在人们的心头还尚未散尽,内战的乌云又马上笼罩在全国人民的头上,又一场血雨腥风即将到来!
【弥天大勇,为和平】
材料一 有人把重庆谈判称为“鸿门宴”。面对蒋介石设下的“鸿门宴”,毛泽东去还是不去呢?对此芳芳和明明各自阐发了自己的观点: 芳芳说:“不去。因为毛泽东是共产党的高级领袖,不能轻易去冒险,有张学良前车之鉴,万万不可重蹈覆辙。历史上借谈判为名,扣押、杀害对方的事情很常见,因此,绝对不能去。蒋介石发动内战的方针已定,即使去了也不能制止他。没有任何意义。”
明明却说:“去。用事实教育人民群众和争取中间势力;不放弃和平的一丝一毫希望;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因此去谈判,利大于弊。”(1)哪位同学的观点是正确的?为什么?
提示:明明的观点正确。毛泽东去重庆谈判虽然未能阻止内战的爆发,但是由此产生了重大影响:第一,推迟了内战的爆发时间。第二,毛泽东在重庆谈判期间,向国民党和民主党派人士以及社会各界宣传了共产党渴望尽快实现国内和平、民主的主张。第三,向全国人民表明了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诚意,戳穿了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争取了政治上的主动地位。(2)毛泽东等人赴重庆谈判,体现了一种什么精神?
提示:为了中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顾个人安危,深入虎穴,勇于斗争的革命精神。【兄弟阋墙,谁之过】
材料二 蒋介石的谋士陶希圣说:“谈判的办法是政学系想出来的。政学系想用软的一套手法把共产党吃掉,谈何容易!可是现在动大手术也不是时候,国内有厌战情绪,国际形势也不允许中国打内战。一打起来我们更被动,利用谈判拖一拖也好。共产党拒绝谈判,我们更有文章好做。”(3)材料二中“软的一套手法”和“动大手术”各是什么意思?如何理解陶希圣所说的“利用谈判拖一拖”以及“更有文章好做”?
提示:“软的一套方法”是用和平谈判的办法使中国共产党屈服;“动大手术”是用战争手段消灭中国共产党;“利用谈判拖一拖”:内战准备不充分,可以借和谈之机,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更有文章好做”:共产党如果不去重庆谈判,蒋介石就可以将内战责任推到共产党身上,欺骗舆论和人民。【墨迹未干,动干戈】
材料三 在战争开始的八个月里,解放区军民积极作战,歼灭敌人70多万人。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不久,又粉碎了敌人的重点进攻。
(4)蒋介石于什么时间撕毁“双十协定”?内战爆发的标志是什么?
提示:1946年6月;国民党对中原解放区发动疯狂进攻。
(5)材料三国民党军队重点进攻的目标是哪里?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采取怎样的策略粉碎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
提示:陕甘宁解放区;主动撤离延安,转战陕北。【攻守易置,大转折】
(6)右图中的“尖刀”表示的是什么?这一事件
有何意义?
提示:“尖刀”表示的是刘邓大军挺进中原(大
别山)。意义:是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向全国性
战略进攻的开始。一课一练·提素能
一、选择题
1.右图漫画《炮弹作花瓶,人世无战争》反映了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人民迫切需要的是 (  )
A.自强、求富     B.民主、共和
C.独立、崛起     D.和平、民主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分析能力。题中漫画反映了人们反对战争、追求和平的愿望,依此链接史实,可知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人民迫切需要的是和平、民主。
2.右图漫画是“磨好刀再杀”,它所反映的是蒋介石的哪一政策 (  )
A.“攘外必先安内”
B.“不抵抗政策”
C.“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D.“假和平、真内战”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通过漫画可看出:在和平方案的背后是一把尖刀,再结合其中的关键信息“1945”,可知抗战胜利后,由于准备不足,蒋介石采取了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
3.1945年10月,毛泽东在《忆重庆谈判》中感叹:“遍地哀鸿遍地血,无非一念救苍生。”这表明他赴重庆谈判是为了 (  )
A.合作创办黄埔军校
B.实现全民族共同抗日
C.争取国内民主和平
D.商讨新中国成立事宜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分析能力。毛泽东等赴重庆谈判的目的是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
4.(2014·泰安学业考)右图为毛泽东与蒋介石1945年在重庆拍摄的两人一生中唯一的单独合影,他们这次见面谈判取得的重要成果是 (  )
A.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B.决定对日本的侵略采取不抵抗政策
C.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签署“双十协定”
【解析】选D。本题考查阅读材料、理解分析的能力。解题时注意题干隐性信息,“1945年”“重庆”即重庆谈判。可以采取排除法,由已学史实可判断出A发生于1936年,不符合题目信息;B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采取的政策;C发生于1937年9月。故“他们这次见面谈判取得的重要成果”只能是重庆谈判的成果——签署“双十协定”。
【知识拓展】如何看待重庆谈判的结果
(1)国民党:蒋介石达到了他争取时间的目的。
(2)共产党:迫使蒋介石承认了中国共产党的地位,并允诺召开各党派政治协商会议。
(3)为全国人民争取了许多民主权利。
(4)表明了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及和平诚意,教育了人民,特别是争取了中间人士。
(5)破坏了国民党的假和平阴谋,并使国民党承认了和平建国的方针。国民党如再发动内战,就会受到舆论的谴责。
5.毛泽东一次出行前指示:“党内绝对不要依靠谈判,绝对不要希望国民党发善心,它是不会发善心的。”下列事件证实了毛泽东的论断的是 (  )
A.双十协定的签订
B.国民党军围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
C.蒋介石对中央根据地“围剿”
D.蒋介石亲赴西安督促张、杨剿灭红军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重庆谈判是蒋介石为了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而采取的缓兵之计,双十协定签订不久就被蒋介石撕毁,国民党军围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依此判断,本题选B。
6.(2014·济宁学业考)认知和探究历史地图,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是学习和研究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图反映的史实是 (  )
A.台儿庄战役 B.孟良崮战役
C.中共中央转战陕北 D.千里跃进大别山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依据图中“陕西”等地名,可知该图是中共中央转战陕北的路线示意图。A和B发生在山东,D中的大别山位于鄂、豫、皖三省交界处。故本题选C。
7.“蘑菇”战术就是“将敌磨得精疲力竭,然后消灭之”。解放战争时期,是谁运用此战术,粉碎了蒋介石爱将胡宗南对陕北的重点进攻 (  )
A.毛泽东 B.彭德怀 C.刘伯承 D.陈毅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彭德怀指挥西北人民解放军,采用“蘑菇”战术,粉碎了国民党军对陕北的重点进攻。
8.周恩来曾经就一场战役做过一个形象的比喻:黄河是蒋介石的“外壕”,陇海路是他的“铁丝网”,长江是他的“内壕”。而我们已经过了“铁丝网”,打到他的“内壕”了。这场战役是 (  )
A.转战陕北 B.挺进大别山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这场战役是挺进大别山,由于大别山战略位置重要,进可直接威胁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镇武汉,同时也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9.图示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历史学习方法。
右图描述了解放战争期间某一阶段的战略
态势,图中的“尖刀”是哪些人物插入敌
人“胸膛”的 (  )
①彭德怀 ②贺龙
③刘伯承 ④邓小平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组合能力。1947年6月,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故答案为D。
10.在中国革命史的历史长卷中不难找到一座大山的名字,它呈西北东南走向,绵延千里,直插入鄂、豫、皖三省交界地带,它就是大别山。大山无言,却在1947年见证了 (  )
A.解放战争的打响
B.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
C.战略决战的开始
D.人民解放军彻底推翻了南京国民政府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历史知识迁移能力。由“1947年”“大别山”等信息,可联想到: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故本题选B。
二、非选择题
11.八年级三班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探索解放战争前期中国共产党所做的重要抉择,让我们与他们一起来吧!
【决定命运的决策】
材料一 8月20日,蒋介石向“文胆”陈布雷口授了一封再次邀请毛泽东赴渝谈判的电报,这就是著名的“哿电”,电很长,口气强硬。李克农在拿到“哿电”后断定,蒋介石这是假戏真唱,其实他绝不希望毛泽东去重庆与他谈判,而是估计毛不敢去重庆才故意逞强。蒋介石想假戏真唱获得舆论上的优势,毛泽东不去,他则可以把拒和平的责任全推在共产党的头上。李克农向毛泽东汇报了自己的分析后,毛泽东决定给蒋介石吃一颗“定心丸”,增加他的错误判断。
(1)毛泽东明明知道蒋介石电邀自己赴重庆谈判是假戏真唱依然亲赴“鸿门宴”,毛泽东的目的是什么?
【转战陕北的决策】
材料二 我们在延安住了十几年……现在一有战争就走,怎么对得起老百姓?所以,我决定和陕北老百姓一起……我不离开陕北,还有一个理由,现在有几个解放区刚刚夺得主动,如果蒋介石把胡宗南投入别的战场,那里就会增加困难。中央留在这里,蒋介石就会多下些本钱。这样,咱们负担重些,就能把敌人拖住,不让他走,最后还要消灭他。
——《毛泽东的讲话》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毛泽东“不离开陕北”的原因和结果。
【战略态势转变的决策】
材料三 对这一战略部署,毛泽东作了生动的比喻:蒋介石把他的主要兵力集中于陕北、山东,搞“重点进攻”,好比两个拳头一张,胸膛就露出来了。这样的兵力部署很像一个哑铃,两头粗,中间细,两头力量强,很有攻势;中间力量弱,处于防御。我们就攻其薄弱部分,从中央突破,像一把尖刀,插入敌人胸膛。
(3)“这一战略部署”是指什么?完成这一战略部署的是哪支军队?领导人是谁?
(4)材料中的“尖刀”起到了什么重要作用?“这一战略部署”的实施产生了什么影响?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结合材料信息综合探究问题能力。第(1)题根据材料一中蒋介石“假戏真唱”的目的,结合抗战胜利后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概括总结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的目的。第(2)题由材料二毛泽东对时局的分析概括毛泽东“不离开陕北”的原因和结果。第(3)(4)题考查学生识记能力,联系课本知识作答。
答案:(1)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
(2)原因:以人民的利益为重;牵制敌人的兵力,支援其他解放区。结果:粉碎了敌人对陕北解放区的重点进攻;减轻其他解放区的负担;为赢得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提供了保障。
(3)“挺进大别山”。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刘伯承、邓小平。
(4)威胁着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武汉。揭开了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
课件38张PPT。第17课 全面内战的爆发第五学习主题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延安人民欢庆抗战胜利一、重庆谈判抗战胜利后,中国面临怎样的局势? 八年的抗日战争,赶走了日本侵略者,中华大地充满了希望,各党各派和人民大众都对中国的未来提出自己的设想。请同学们分别从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三个角度,对抗战胜利后的中国做一下自己的设想?1.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中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
中共:期望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国家
国民党:妄图消灭中国共产党,实现独裁统治  万急!延安
  毛泽东先生勋鉴:
  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能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事关国家大计,幸勿吝驾,临电不胜迫切悬盼之至。
蒋中正
   八月十四日  从字面上看,蒋介石急于邀请毛泽东去重庆谈判。他这样做,是否为了“国家大计”、“以国家利益为重”?其真实意图是什么?蒋介石邀请毛泽东重庆谈判的电报蒋介石的意图:
  毛泽东若来,就借谈判拖延时间,加紧抢运军队抢占地盘;若不来,就给中共加上破坏和平的罪名,实施讨伐。美国飞机空运国民党军队到内战前线美军教官帮助
训练国民党军你认为毛泽东应不应该去参加重庆谈判?说说你的理由。毛泽东回复蒋介石电文手稿2.毛泽东赴重庆谈判1945年8月28日,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国民党代表张治中来延安接毛泽东赴重庆谈判  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抵达重庆,受到各界人士的热烈欢迎。   重庆谈判最大的成果是什么?毛泽东与蒋介石在重庆  “双十协定”:必须坚决避免内战,以和平、民主、团结、统一为基础,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3.《双十协定》的签订重庆谈判结束,重庆各界人士前往机场送行。 ? 重庆谈判有何历史意义?  重庆谈判使中共获得了政治上的主动地位。协定的签订是人民的胜利,国民党若再发动内战,他们就会在全国和全世界面前输理。二、全面内战的爆发中原解放区1946年6月,国民党围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解放战争开始时的国共力量对比毛泽东《论纸老虎》  拿中国的情形来说,我们所依靠的不过是小米加步枪,但是历史将最后证明,这小米加步枪比蒋介石的飞机加坦克还要强些。
——毛泽东和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谈话(1946.8) ?人民解放军是怎样粉碎敌人的全面进攻的?三、转战陕北  解放战争初期,人民解放军采取积极防御战略,主动撤离一些城市和地方,集中优势兵力,在运动中消灭敌人。经过八个月的作战,歼敌71万,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陕
北山
东全面进攻失败后,国民党军重点进攻什么地方?毛泽东在转战陕北途中  在陕北战场上,1947年3月,国民党投入23万人进攻陕甘宁边区,扑向延安。人民解放军主动撤离延安,转战陕北。主动撤离“蘑菇”战术引进“口袋”保存实力拖垮敌人歼灭敌军党的正确领导是革命胜利的关键面对众寡悬殊,中共采取了什么样的战略战术?周恩来在转战陕北途中批阅文件青化砭战役的前沿阵地  西北人民解放军在彭德怀的指挥下,采用“蘑菇”战术,牵着敌人的鼻子周旋,将国民党军队磨得精疲力竭。解放军先后在青化砭[biān]、羊马河、蟠龙镇、沙家店等地共歼敌2万多人,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甘宁边区的重点进攻。孟良崮战役  在山东战场,人民解放军在孟良崮战役中,全歼国民党王牌军整编七十四师,粉碎了国民党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山东孟良崮战役纪念馆前的雕像是陈毅元帅和粟裕将军四、挺进大别山战略反攻的目标为什么要选定中原地区? 蒋介石把他的主要兵力集中在陕北、山东,搞“重点进攻”,好比两个拳头一张,胸膛就露出来了,这样的兵力部署很像一个哑铃,两头粗,中间细,两头力量强,很有攻势,中间力量弱,处于防御,我们就攻其薄弱部分,从中央突破,像一把尖刀,插入敌人胸膛。
    ——毛泽东对战略反攻部署的生动比喻大

山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1947年6月30日,刘邓大军夜渡黄河。1947年8月,刘邓大军穿过人烟稀少、遍地积水的黄泛区1947年8月27日刘
邓大军进入大别山刘伯承登上大别山三角峰 中国共产党
争 揭 实 协 维 决 运 为 蘑 战 挺 大
和 骗 施 定 护 议 动 主 菇 术 进 别
平 局 战 山
重庆谈判 《双十协定》 政协决议 全面进攻 重点进攻 转入反攻
假 真 陕 山
和 备 撕 协 破 决 挑 内 进 甘 东 陷 被
平 战 毁 定 坏 议 起 战 攻 宁 入 动

国民党反动派B1.某地初中同学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从20世纪40年
代中期的国民党报刊中,查阅到一些民主人士对毛泽东
的称赞:“弥天大勇”、“一身系天下之安危”。这些
民主人士主要称赞毛泽东(  )
A.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举
B.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的胆魄
C.遵义会议挽救了红军和中国革命
D.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伟业2.1945年,蒋介石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进行和平谈判
的目的是( )
A.讨论停战的问题 B.筹备政治协商会议
C.争取国内和平 D.准备内战D3.揭开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序幕的事件是( )
A.三大战役的开始
B.渡江战役开始
C.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D.粉碎国民党的重点进攻C4.1947年2月国民党重点进攻的解放区是( )
A.山东和陕北 B.东北和西北
C.中原和山东 D.陕北和东北A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毛泽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