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0张PPT。第20课
近代社会生活一、新式交通通讯工具的出现
1.传统交通工具:轿子和马车。
2.新式交通工具:
(1)出现:_________后,轮船、火车等逐渐从西方传入。
(2)发展。
①洋务运动中,_______________首次制造出铁甲船和钢甲船。
②1873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了“___________”。
(3)影响:促进了商品流通,方便了人们交往。鸦片战争江南机器制造局轮船招商局3.新式通讯工具:
(1)出现。
①电报:19世纪70年代,中国自行架设了从_____到上海的第一条电报
线。
②电话:1877年在_________内首次使用电话。
(2)发展:民国时期有了进一步发展。
(3)意义:方便了民间传递信息和相互联系。香港上海租界二、大众传播媒体的创办
1.报刊:
(1)出现。
①中国近代最早的报刊是由西方传教士创办的。
②中国人自办的第一份报纸是1858年在香港出版的《_________》。中外新报(2)盛行。
①_____________时期,中国人自办报刊之风盛行。
②_________后,报刊数量和销量增多,盛极一时。
(3)代表: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_____》最为著名。
(4)意义:成为人们了解中国和世界的重要窗口,也成为人们_________
的重要媒介。戊戌维新运动辛亥革命申报针砭时政2.出版业:
(1)出现:_________时期,中国近代民营出版业出现。
(2)代表: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___________。
(3)作用:在广泛传播西方_________和科学文化、保存中国传统文化
和促进近代教育的发展上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3.娱乐方式的变化:19世纪末20世纪初,_________和电影艺术从西方
传入中国。戊戌维新商务印书馆先进思想照相技术三、社会习俗的变化
1.背景:_________的胜利和近代工业、商业、交通业、通讯业的发
展。辛亥革命2.表现:
(1)发型: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_______”,男子逐渐剪
掉了辫子。
(2)服饰:废止了体现封建等级的服装,新式服装如_______、西服、
新式旗袍流行。
(3)称号:“大人”“老爷”等称呼改为“_____”“君”,政治理想
相同的人互称“同志”。剪辫令中山装先生【数字记忆】
☉一份报纸——《申报》在上海创办。
☉一个书馆——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二部电影——1905年,中国人自己拍摄了第一部无声影片《定军山》;第一部有声电影是1931年的《歌女红牡丹》。
☉三大变化——变习俗、变礼节、变称谓。【知识拓展】
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主要原因
(1)西方列强的侵入带来近代西方文明,促进了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2)民主平等思想的传播和中国革命的影响,冲击旧的生活方式,促进社会生活的演变;
(3)外部的刺激,推动中国政府及人民不断推行各种新的政策,以适应社会的变化;
(4)中国人民的适应性和创新的结果。【史料解读】
夫地方之有铁路,譬如人身血脉流通,手足灵捷……其未建铁路者,则如风痹之人,半体不遂,举动不灵,横逆之来,无可相助,亦惟任其侮辱而莫之御也。
——郑观应《盛世危言》
【解读】这段材料突出表达了铁路的重要性。近代中国铁路的出现,使人们的出行速度大大加快,还极大地促进了商品的流通。【知识构建】
A:_________ B:_________交通通讯社会习俗【历史线索】
随着近代中国大门被资本主义列强打开,欧风美雨把西方的近代文明带到了中国。工业文明的传入在改造着中国社会物质文明的同时,中国社会的文化生活和社会习俗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促使人们思想观念也在悄然改变,尽管这些变化很有限且微不足道,但它却代表了人类历史文明发展变化的主流趋势和人类社会优秀文化的发展方向,是一种历史的进步。 有人这样形容近代以前的中国:交通基本靠走,通信基本靠吼,传媒基本靠手,见面就是叩头。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生活有何变化呢?
人物介绍:张生,生于道光二十年(1840年),身份为苏州丝绸商人。【交通通讯篇】
(1)张生因为善于经营,生意越做越大,1885年,张生要紧急往京城送一批丝绸,他可以选择哪些快捷的新式交通工具呢?
提示:轮船和火车。
(2)张生想进一步确定货物的数量和样式,他可采用哪些新的方式尽快联络到远在京城的买家呢?
提示:电报和电话。【文化生活篇】
(3)张生亲自去京城送货,顺便考察一下北方市场。到了京城,他特别想把京城风景带回苏州与家人一起欣赏,为此煞费苦心。好在他发现了一种新玩意儿,让他家人感觉身临其境。他到底使用了什么?
提示:早期照相机。
(4)转眼到了1905年,张老爷子到京城参加商会活动时又遇到一件新鲜事——看活动照相,京剧大师谭鑫培在画上表演。这是怎么回事?
提示:我国早期电影出现。(5)1912年1月2日,70多岁的张老爷子已经富甲一方,他赋闲在家,依然关心国家大事,他想了解有关昨天大总统上任的事情,又有什么途径呢?
提示:通过我国发行的中文报纸《申报》了解。
(6)张老爷子还喜欢看书,这些书大多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出版的,这个机构叫什么名字呢?
提示:商务印书馆。【社会习俗篇】
(7)张老爷子因为看不惯小孙子的装扮,独自生起了闷气。还没消气的他得知大总统刚上任的消息,决定专程赶到南京,一睹大总统的风采,顺便看看最新的世道,省得孙子批评他不进步。从张老爷子的南京之行中,概括近代社会习俗在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
提示:剪辫、易服、废缠足、改礼节和称谓等。【原因分析篇】
(8)南京之行,老爷子终于明白过来,这辈子经历的种种变化其实挺好。他只是不明白:这一时期社会生活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变化?同学们能帮老爷子解答这些疑惑吗?
提示:鸦片战争后,西方文明的辐射,带来变化;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的推动,带来变化。一课一练·提素能
一、选择题
1.下面两幅图片反映了中国近代哪一方面的变化 ( )
A.交通 B.通讯 C.文化 D.社会习俗
【解析】选A。第一幅图片是我国建造的第一艘轮船“黄鹄”号,第二幅图片是早期的火车头,而轮船、火车属于交通运输工具。
2.火车、轮船等近代交通工具传入中国后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是 ( )
A.促进了商品的流通和人们的交往
B.为快速传递信息提供了方便
C.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
D.有利于军事近代化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鸦片战争后,传入的新式工具轮船、火车等具有方便快捷的特点,有力地促进了商品的流通,方便了全国各地人们的交往。
3.《上海洋场竹枝词》曰:“最是称奇一线长,跨山越海渡重洋。竟能咫尺天涯路,音信飞传倏忽详。”此诗描述了近代中国由西方传入的 ( )
A.轮船 B.火车 C.电影 D.电报
【解析】选D。本题考查点为近代通讯方式,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通过题干中的关键信息“跨山越海”“咫尺天涯”“音信飞传”等信息可判断为电报的特点。
【拓展延伸】我国古代有领先世界的四大发明,为什么近代以后许多发明都是从西方传进来的?
(1)落后的封建制度阻碍了中国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的萌芽和发展。
(2)从教育制度上看,八股取士下的读书人,死记硬背“四书”“五经”,不注重发明创造,缺乏对创新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也没有把自然科学与生产技术结合起来。
(3)我国是古代农业文明发达的国家,其科技发明属于封建社会的农业文明,而近代的科技发明以近代科学理论为基础,其科技发明成果能转化为生产技术和生产力,日益丰富着近代工业社会的物质基础。
4.民国时期,居住在广州的商人张先生想了解一下北京市场情况,于是他开始联系北京的朋友李先生。你认为张先生采用下列哪一种联系方式最快捷 ( )
A.写信 B.电报 C.电话 D.电子邮件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分辨能力。A、B、C均是民国时期人们的联系方式,而C比A、B更为直接快捷。D属于当代联系方式。故本题选C。
5.(2014·泰安学业考)1876年某天,家住上海的李先生,在当时最著名的中文报纸上,看到了淞沪铁路正式投入运营的报道。该报纸应是 ( )
A.《民报》 B.《申报》
C.《每周评论》 D.《新青年》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近代众多报刊中,以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申报》最为著名,故选B。
6.(2014·成都中考)右图是中国第一家现代出版机构的标志。该出版机构创办于 ( )
A.洋务运动时期
B.维新变法运动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
【解析】选B。从图中的信息中可以看出该出版机构为商务印书馆。联系课本可知,商务印书馆创办于1897年。结合时间判断,B符合题意。
7.要准备一期“近代中国摄影作品展”,你认为不可能收集到的历史照片是
( )
A.慈禧太后的生活照
B.林则徐在虎门销烟时的留言
C.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开幕典礼留影
D.重庆谈判时国共双方的合影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识记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照相技术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传入中国,B项发生在1839年,照相技术尚未传入。
8.1909年,《大公报》载文宣传一种时髦的文化娱乐方式:“第一是开眼界,可以当作游历,看看欧美的风土人情,真如同身临其境。”该文化娱乐方式是( )
A.听京剧 B.看电影
C.赏花灯 D.看皮影戏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从题干中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由“真如同身临其境”可判断为看电影。
9.(2015·安庆质检)下列服饰曾经出现于近代中国的是 ( )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⑤ D.①②④⑤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图①和②是清朝服饰;图③属于现代服装;图④和⑤分别是辛亥革命后流行的旗袍和中山装。依此判断,正确答案是D。
10.(2014·珠海学业考)近代以来,西方工业文明传入中国,使中国社会生活发生巨大变化。假如你是一位已经接受新事物,辛亥革命后生活在上海的政府官员,你不可能 ( )
A.坐轮船或火车出差
B.向上司行跪拜礼、称“老爷”
C.发电报问候亲人、与朋友照相
D.在报纸上看新闻、休闲时看电影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对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了解。联系所学知识,A、C、D表述的社会现象都符合辛亥革命后的史实,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废除了有损人格的跪拜礼,取消“老爷”“大人”之类的称谓,故选B。
11.民国元年9月,《申报》刊文:“梳一东洋头,披件西式衣,穿双西式履……宣读婚约,互换戒指,才一鞠躬,即携手而归,无傧相(司仪)催请跪拜起立之烦。”上述报道,充分说明辛亥革命后 ( )
A.女子享有婚姻自由 B.社会风俗有新变化
C.西式婚礼成为主旋律 D.西式婚礼不受欢迎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题干材料的描述表明,辛亥革命后,人们的发型、服饰、礼仪、婚礼形式等发生了新的变化。依此判断,选B,A、C、D的表述不全面。
二、非选择题
12.近代中国的大门被资本主义列强打开,我们的领土被割占、资源被掠夺。但同时欧风美雨也把西方的近代文明带到了中国。观察下图,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近代中国人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
(1)交通方面:
(2)通讯方面:
(3)文化生活方面: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归纳、整合知识的能力。三幅图片分别反映了问题的三个方面:
以前
现在(清末民初)
交通运输
步行、马车
火车、轮船
通讯工具
书信、驿站等
有线电报、电话等
社
会
习
俗
文化生活
听评书、看戏、读书
照相、电影、
报纸、出版业
发式
男子留有长辫
剪辫
人际称谓
老爷、大人等
先生、君等
服饰
长袍、马褂、翎顶补服
新式礼服
(中山装等)
礼节
跪拜礼
鞠躬、握手
答案:(1)出现了火车、轮船,大大加快了人们的出行速度。
(2)19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开始有了有线电报,后来有了无线电报和电话,使人们远距离的联系变得更加便捷。
(3)人们的生活中开始有了相片,可以看电影,看报纸等。
课件35张PPT。第20课 近代社会生活 一、新式交通通讯工具的出现1.近代交通工具在中国的出现徐寿华蘅芳 19世纪60年代,科学家徐寿、华蘅[héng]芳改进制造了中国第一艘蒸汽机轮船,随后江南制造局还制造出军用的铁甲船和钢甲船。轮船的出现轮船招商局上海总局 1873年,李鸿章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在上海正式成立。这是中国人开办的第一家轮船运输公司。中国传统的靠风帆、人力驾驶的旧式船舶开始被机器轮船替代。轮船招商局的“新民”号轮船 轮船招商局是清政府创办的最早的近代航运企业。在天津、牛庄、烟台、汉口、福州、广州、香港及国外的神户、横滨、新加坡等地,招商局均设有分局。该局成立时仅有3艘轮船,1877年时轮船总数达30艘。李鸿章视察唐胥铁路 中国人自己开办的第一条铁路是唐胥铁路,于1881年建成通车。洋务运动后期,中国出现修建铁路的热潮,到1949年全国铁路总长度已达到2.4万千米。1910年广州至九龙铁路建成后的第一班火车行驶在东北公路上的汽车
(20世纪30年代)新式交通工具具有方便与快捷的特点,有力地促进了商品的流通,方便了全国各地人们的交往。新式交通工具的影响早期电报机2.新式通讯工具出现中国自行架设的第一条电报线于19世纪70年代出现在香港到上海之间。晚清·电话机
(中国最早使用的电话机)早期的电话机 1877年,在上海租界内首先使用了电话。上海电话公司接线员
工作情景30年代,电话已是一般单位
办公室常见的用具大清邮局大楼(清末) 1866年,清政府试办邮政。1896年,“大清邮政”正式开办。1911年,各级邮政局及代办机构遍布城乡。上海邮政局 邮政、电报、电话等通讯事业,在民国时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并逐步成为民间传递信息和相互联系的方式。清1878年发行的大龙邮票 中国近代的报刊,最早是由在中国的西方传教士创办。它在客观上起了传播西学的积极作用,对我国近代报刊的产生和发展也具有一定的示范意义。 1858年香港出版《中外新报》,是近代中国人自己办的第一份报纸。 《中外新报》
报纸原样复印件二、大众传播媒体的创办上海申报馆旧址1872年上海《申报》创办夏瑞芳
1871~1914
江苏青浦人商务印书馆旧貌
1897年创办于上海 中国近代出版事业起步于19世纪末的资产阶级维新运动时期。鲍咸恩 鲍咸昌照 相
电 影
交际舞 ? 近代中国人们的娱乐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出现了哪些娱乐新时尚呢?三、娱乐方式的变化早期照相机小 故 事: 慈禧太后酷爱照相,有专人为她摄
影,她一生共留下了七八百张照片。这些照片影像清晰,构图讲究,人物传神,既有标准特写照,又有日常生活照,还有化装娱乐照。后来的末代皇帝溥仪和皇后婉容也都是拍照片的狂热追求者,他们也留下了大量的照片。为后世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的资料。慈禧扮观音上海虹口大戏院
中国第一座电影院照相技术和电影艺术
19世纪末20世纪初从西方传到中国北京天桥电影院辛亥革命后人们在街上剪辫子剪 发 辫四、社会习俗的变化中山装易 服 饰20世纪30年代的旗袍20世纪初穿西装
戴领结的青年20世纪20年代初
的女学生打扮中山装的出现改称呼 废跪拜
1.西方列强的侵入;2.中国学习西方的结果;3.中国人民的适应性和创新的结果。 ? 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原因是什么?近代社会生活交通、通讯:火车、轮船等出现
电报、电话的使用
大众传播媒体:中文报纸的出现
娱乐方式变化:照相和电影传入
社会习俗的变化:易服饰、剪发辫、
改称谓、握手礼1.中国人自己开办的第一条铁路是( )
A.唐胥铁路 B.京张铁路
C.京九铁路 D.京广铁路A2.近代中国历时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是
( )
A.中华书局 B. 三联书社
C.商务印书馆 D.《文汇报》馆C3.社会习俗的变化深刻反映出时代的变迁,中山装开始
出现在( )
A.鸦片战争后 B.洋务运动时期
C.戊戌变法时期 D.辛亥革命以后D4.民国时期社交礼仪上握手、鞠躬逐渐取代跪拜礼,称
呼用“先生”取代“老爷”“大人”,这一变化在本质
上体现了( )
A.传统礼仪已经过时
B.人们民主、平等意识的增强
C.流行语汇不断发展
D.辛亥革命取得胜利B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孙中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