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江苏省淮安市涟水一中高三(上)12月月考数学试卷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70分.请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1.已知集合A={x|x>﹣1},B={x|x≤2},那么A∪B= .
2.设复数z1、z2在复平面内的对应点关于虚轴对称,z1=2+i(i为虚数单位),则z1 z2= .
3.根据如图所示的伪代码,可知输出的S的值为 .
4.盒中有3张分别标有1,2,3的卡片.从盒中随机抽取一张记下号码后放回,再随机抽取一张记下号码,则两次抽取的卡片号码中至少有一个为偶数的概率为 .
5.从编号为0,1,2,…,79的80件产品中,采用系统抽样的方法抽取容量是5的样本,若编号为28的产品在样本中,则该样本中产品的最大编号为 .
6.已知函数y=cosx与y=sin(2x+φ)(0≤φ<π),它们的图象有一个横坐标为的交点,则φ的值是 .
7.已知等差数列{an}的公差不为零,a1+a2+a5>13,且a1,a2,a5成等比数列,则a1的取值范围为 .
8.已知△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斜边BC上的中线AD=2,将△ABC沿AD折成60°的二面角,连结BC,则三棱锥C﹣ABD的体积为 .
9.若函数f(x)=sinx+cosx,f′(x)是f(x)的导函数,则函数F(x)=f(x)f′(x)+f2(x)的最大值 .
10.关于x的不等式x2﹣2ax﹣3a2<0(a<0)的解集为(x1,x2),且x2﹣x1=12,则实数a的值等于 .
11.若函数f(x)=x3+ax2+bx为奇函数,其图象的一条切线方程为y=3x﹣4,则b的值为 .
12.如图,在△ABC中,BO为边AC上的中线,
=2,设∥,若=+λ(λ∈R),则λ的值为 .
13.已知圆C:(x﹣a)2+(y﹣a)2=1(a>0)与直线y=3x相交于P,Q两点,则当△CPQ的面积最大时,此时实数a的值为 .
14.已知椭圆的离心率,A、B是椭圆的左、右顶点,P是椭圆上不同于A、B的一点,直线PA、PB斜倾角分别为α、β,则= .
二、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计90分.请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内作答,解答时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5.已知△ABC的面积为S,且.
(1)求tan2A的值;
(2)若,,求△ABC的面积S.
16.如图,矩形ABCD所在平面与直角三角形ABE所在平面互相垂直,AE⊥BE,点M,N分别是AE,CD的中点.
(1)求证:MN∥平面BCE;
(2)求证:平面BCE⊥平面ADE.
17.如图,两座建筑物AB,CD的底部都在同一个水平面上,且均与水平面垂直,它们的高度分别是9m和15m,从建筑物AB的顶部A看建筑物CD的张角∠CAD=45°.
(1)求BC的长度;
(2)在线段BC上取一点P(点P与点B,C不重合),从点P看这两座建筑物的张角分别为∠APB=α,∠DPC=β,问点P在何处时,α+β最小?
1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椭圆C:
+=1(a>b>0),的离心率为,且经过点(1,),过椭圆的左顶点A作直线l⊥x轴,点M为直线l上的动点(点M与点A在不重合),点B为椭圆右顶点,直线BM交椭圆C于点P.
(1)求椭圆C的方程;
(2)求证:AP⊥OM;
(3)试问 是否为定值?若是定值,请求出该定值;若不是,请说明理由.
19.已知数列{an}满足:a1=1,a2=a(a>0),数列{bn}满足bn=anan+1(n∈N
)
(Ⅰ)若{an}是等差数列,且b3=12,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Ⅱ)若{an}是等比数列,求数列{bn}的前n项和Sn.
(Ⅲ)若{bn}是公比为a﹣1的等比数列时,{an}能否为等比数列?若能,求出a的值;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20.已知函数,其中m∈R.
(1)求函数y=f(x)的单调区间;
(2)若对任意的x1,x2∈[﹣1,1],都有|f′(x1)﹣f′(x2)|≤4,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3)求函数f(x)的零点个数.
[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
21.如图,圆O的两弦AB和CD交于点E,EF∥CB,EF交AD的延长线于点F.求证:△DEF∽△EAF.
[选修4-2:矩阵与变换]
22.(选做题)已知矩阵的一个特征值为3,求另一个特征值及其对应的一个特征向量.
[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23.已知极坐标系的极点在直角坐标系的原点,极轴与x轴的正半轴重合,曲线C的极坐标方程为ρ2cos2θ+3ρ2sin2θ=3,直线l的参数方程为.试在曲线C上求一点M,使它到直线l的距离最大.
[选修4-5:不等式选讲]
24.已知实数a,b,c,d满足a>b>c>d,求证:.
25.甲乙两个同学进行定点投篮游戏,已知他们每一次投篮投中的概率均为,且各次投篮的结果互不影响.甲同学决定投5次,乙同学决定投中1次就停止,否则就继续投下去,但投篮次数不超过5次.
(1)求甲同学至少有4次投中的概率;
(2)求乙同学投篮次数ξ的分布列和数学期望.
26.已知,其中n∈N
.
(1)若展开式中含x3项的系数为14,求n的值;
(2)当x=3时,求证:f(x)必可表示成(s∈N
)的形式.
2015-2016学年江苏省淮安市涟水一中高三(上)12月月考数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70分.请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1.已知集合A={x|x>﹣1},B={x|x≤2},那么A∪B= R .
【考点】并集及其运算.
【分析】直接利用并集运算得答案.
【解答】解:由A={x|x>﹣1},B={x|x≤2},
得A∪B={x|x>﹣1}∪{x|x≤2}=R.
故答案为:R.
2.设复数z1、z2在复平面内的对应点关于虚轴对称,z1=2+i(i为虚数单位),则z1 z2= ﹣5 .
【考点】复数代数形式的乘除运算.
【分析】利用复数的运算法则与共轭复数的定义、几何意义即可得出.
【解答】解:∵复数z1、z2在复平面内的对应点关于虚轴对称,z1=2+i,
∴z2=﹣2+i.
∴z1 z2=﹣(2+i)(2﹣i)=﹣5.
故答案为:﹣5.
3.根据如图所示的伪代码,可知输出的S的值为 13 .
【考点】伪代码.
【分析】这是一个“当型循环”,第一次运行时,i=1+2=3,S=2×3+3=9,第二次运行时,由i=3<5,得i=3+2=5,S=2×5+3=13.此时,i=5,输出S的值.
【解答】解:由伪代码,知:
这是一个“当型循环”,将1赋给i,则i<5成立,
从而将i+2即为3赋给i,S=2×3+3=9;
再判断i=3<5成立,从而将i+2即为5赋给i,S=2×5+3=13;
再判断i<5不成立,从而输出的S值应为:13.
故答案为:13.
4.盒中有3张分别标有1,2,3的卡片.从盒中随机抽取一张记下号码后放回,再随机抽取一张记下号码,则两次抽取的卡片号码中至少有一个为偶数的概率为 .
【考点】古典概型及其概率计算公式.
【分析】把所求的事件记为A,再根据题意列出所有的基本事件,找出事件A所包括的基本事件,代入古典概型的随机事件的概率公式求出答案.
【解答】解:设事件A为:两次抽取的卡片号码中至少有一个为偶数,
则所有的基本事件有:(1,1),(1,2),(1,3)
(2,1),(2,2),(2,3),(3,1),(3,2),(3,3)共9种,
则事件A包括:
(1,2),(2,1),(2,2),(2,3),(3,2)共5种,
即P(A)=,
故答案为:.
5.从编号为0,1,2,…,79的80件产品中,采用系统抽样的方法抽取容量是5的样本,若编号为28的产品在样本中,则该样本中产品的最大编号为 76 .
【考点】系统抽样方法.
【分析】根据系统抽样的定义可得,样本中产品的编号成等差数列,公差为16,再根据编号为28的产品在样本中,可得样本中产品的编号,从而得出结论.
【解答】解:根据系统抽样的定义可得,样本中产品的编号成等差数列,公差为16,
再根据编号为28的产品在样本中,可得样本中产品的编号为:12,28,44,60,76,
故该样本中产品的最大编号为
76,
故答案为:76.
6.已知函数y=cosx与y=sin(2x+φ)(0≤φ<π),它们的图象有一个横坐标为的交点,则φ的值是 .
【考点】三角方程;函数的零点.
【分析】由于函数y=cosx与y=sin(2x+φ),它们的图象有一个横坐标为的交点,可得=.根据φ的范围和正弦函数的单调性即可得出.
【解答】解:∵函数y=cosx与y=sin(2x+φ),它们的图象有一个横坐标为的交点,
∴=.
∵0≤φ<π,∴,
∴+φ=,
解得φ=.
故答案为:.
7.已知等差数列{an}的公差不为零,a1+a2+a5>13,且a1,a2,a5成等比数列,则a1的取值范围为 (1,+∞) .
【考点】等差数列的性质.
【分析】由题意a1,a2,a5成等比数列可得(a2)2=a1a5,利用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化简后得到d=0或d=2a1,又根据a1+a2+a5>13,再利用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化简后,将d=2a1代入即可求出a1的取值范围.
【解答】解:因为a1,a2,a5成等比数列得到(a2)2=a1a5,
即(a1+d)2=a1(a1+4d),化简得d(d﹣2a1)=0,解得d=0(舍去),d=2a1
又因为a1+a2+a5>13,所以3a1+5d>13,
把d=2a1代入解得a1>1,
故答案为:(1,+∞).
8.已知△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斜边BC上的中线AD=2,将△ABC沿AD折成60°的二面角,连结BC,则三棱锥C﹣ABD的体积为 .
【考点】棱柱、棱锥、棱台的体积.
【分析】首先,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D⊥平面BCD,然后,结合三棱锥的体积公式进行求解即可.
【解答】解:∵AD⊥BD,AD⊥DC,BD∩DC=C,
∴AD⊥平面BCD,
∵△BCD是正三角形,且边长为2,
∴S=×2×=
∴三棱锥C﹣ABD的体积
V=×AD×S△BCD
=×2×
=
∴三棱锥c﹣ABD的体积为:.
故答案为:.
9.若函数f(x)=sinx+cosx,f′(x)是f(x)的导函数,则函数F(x)=f(x)f′(x)+f2(x)的最大值 1 .
【考点】利用导数求闭区间上函数的最值.
【分析】先对原函数求导数,然后再将F(x)表示出来,利用三角变换化成一个角、一种三角函数、一次的形式,再利用正弦函数的性质求最大值.
【解答】解:由已知得f′(x)=cosx﹣sinx,所以F(x)=f(x)f′(x)+f2(x)
=(cosx﹣sinx)(cosx+sinx)+(sinx+cosx)2.
=cos2x﹣sin2x+2sinxcosx+1
=cos2x+sin2x+1
=.
因为,
所以F(x)的最大值为1.
故答案为1+.
10.关于x的不等式x2﹣2ax﹣3a2<0(a<0)的解集为(x1,x2),且x2﹣x1=12,则实数a的值等于 ﹣3 .
【考点】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分析】利用不等式的解集以及韦达定理得到两根关系式,然后与已知条件化简求解a的值即可.
【解答】解:因为关于x的不等式x2﹣2ax﹣3a2<0(a<0)的解集为(x1,x2),
所以x1+x2=2a,x1 x2=﹣3a2,
又x2﹣x1=12
因为(x2﹣x1)2=(x2+x1)2﹣4x1 x2,
所以144=4a2+12a2=16a2,
解得a=±3,
因为a<0,所以a=﹣3
故答案为:﹣3
11.若函数f(x)=x3+ax2+bx为奇函数,其图象的一条切线方程为y=3x﹣4,则b的值为 ﹣3 .
【考点】利用导数研究曲线上某点切线方程;函数奇偶性的性质.
【分析】利用f(x)=x3+ax2+bx为奇函数,可得a=0,求导数,利用图象的一条切线方程为y=3x﹣4,建立方程,即可求出b的值.
【解答】解:∵f(x)=x3+ax2+bx为奇函数,
∴f(﹣x)=﹣f(x),
∴﹣x3+ax2﹣bx=﹣(x3+ax2+bx),
∴a=0,
∴f(x)=x3+bx,
∴f′(x)=3x2+b
设切点为(m,n),则
∵图象的一条切线方程为y=3x﹣4,
∴3m2+b=3,n=3m﹣4
∵n=m3+bm,
∴m=,n=﹣,b=﹣3.
故答案为:﹣3.
12.如图,在△ABC中,BO为边AC上的中线,
=2,设∥,若=+λ(λ∈R),则λ的值为 .
【考点】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其意义.
【分析】先求出=(+),利用∥,因此设=k=(+),可得=+= +(+1) ,结合=+λ(λ∈R),即可得出结论.
【解答】解:由已知得G是三角形的重心,因此=(+),
由于∥,因此设=k=(+),
那么可得=+= +(+1) ,
∵=+λ(λ∈R),
∴k=,∴λ=1+=.
故答案为:.
13.已知圆C:(x﹣a)2+(y﹣a)2=1(a>0)与直线y=3x相交于P,Q两点,则当△CPQ的面积最大时,此时实数a的值为 .
【考点】直线和圆的方程的应用;直线与圆相交的性质.
【分析】求出圆的圆心坐标与半径,利用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与半弦长求解三角形的面积,然后求出最大值即可.
【解答】解:圆C:(x﹣a)2+(y﹣a)2=1(a>0)的圆心(a,a)半径为1,
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半弦长为:
=,
∴△CPQ的面积S===,
当a2=时10a2﹣4a4取得最大值,最大值为:,
∴△CPQ的面积S的最大值为:
=.
此时a=
故答案为:.
14.已知椭圆的离心率,A、B是椭圆的左、右顶点,P是椭圆上不同于A、B的一点,直线PA、PB斜倾角分别为α、β,则= .
【考点】直线与圆锥曲线的关系.
【分析】利用斜率公式,表示出,,利用离心率化简椭圆方程,再根据和差的余弦公式,即可求得结论.
【解答】解:由题意,A(﹣a,0),B(a,0),设P(x,y),则,
∴=
∵椭圆的离心率,
∴
∴a2=4b2
∴
∴
∴=﹣
∴
∴====
故答案为:
二、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计90分.请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内作答,解答时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5.已知△ABC的面积为S,且.
(1)求tan2A的值;
(2)若,,求△ABC的面积S.
【考点】平面向量数量积的运算;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函数.
【分析】(1)由已知和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可得,进而可得tanA=2,由二倍角的正切公式可得答案;
(2)由(1)中的tanA=2,可得sinA,cosA,由两角和的正弦公式可得sinC,结合正弦定理可得边b,代入面积公式可得答案.
【解答】解:(1)设△ABC的角A,B,C所对应的边分别为a,b,c.
∵,∴,…
∴,∴tanA=2.…
∴.…
(2),即,…
∵tanA=2,∴…,
∴,
解得.…
∴sinC=sin(A+B)=sinAcosB+cosAsinB=.…
由正弦定理知:,可推得…
∴.…
16.如图,矩形ABCD所在平面与直角三角形ABE所在平面互相垂直,AE⊥BE,点M,N分别是AE,CD的中点.
(1)求证:MN∥平面BCE;
(2)求证:平面BCE⊥平面ADE.
【考点】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
【分析】(1)取BE中点F,连接CF,MF.欲证明MN∥平面BCE,只需推知MN∥CF,所以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和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得到:平行四边形MNCF的对边平行﹣MN∥CF;
(2)根据“如果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一条垂线,那么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证得结论.
【解答】证明:(1)取BE中点F,连接CF,MF,
又∵M是AE中点,
∴,
又∵N是矩形ABCD边CD中点,
∴MF∥NC,MF=NC,
∴四边形MNCF是平行四边形,
∴MN∥CF,
又∵MN 平面BCE,CF 面BCE,
∴MN∥平面BCE;
(2)∵平面ABCD⊥平面ABE,BC⊥AB,
∴BC⊥平面ABE,
∵AE 平面ABE,
∴BC⊥AE,
又∵AE⊥BE,BC∩BE=B,
∴AE⊥平面BCE,而AE 平面ADE,
∴平面BCE⊥平面ADE.
17.如图,两座建筑物AB,CD的底部都在同一个水平面上,且均与水平面垂直,它们的高度分别是9m和15m,从建筑物AB的顶部A看建筑物CD的张角∠CAD=45°.
(1)求BC的长度;
(2)在线段BC上取一点P(点P与点B,C不重合),从点P看这两座建筑物的张角分别为∠APB=α,∠DPC=β,问点P在何处时,α+β最小?
【考点】解三角形的实际应用.
【分析】(1)作AN⊥CD于N,问题转化为求△ACD边CD上的高.设AN=x,只要建立起关于x的方程,则问题可解.
(2)利用(1)设出BP为t,直接求出α、β的正切值,然后求出∠ADB的正切值,利用基本不等式求解表达式的最小值,推出BP是值即可.
【解答】解:(1)如图作AN⊥CD于N.
∵AB∥CD,AB=9,CD=15,∴DN=6,NC=9.
设AN=x,∠DAN=θ,
∵∠CAD=45°,∴∠CAN=45°﹣θ.
在Rt△ANC和Rt△AND中,
∵tanθ=,tan(45°﹣θ)=
∴=tan(45°﹣θ)=
∴=,化简整理得x2﹣15x﹣54=0,
解得x1=18,x2=﹣3(舍去).
BC的长度是18
m.
(2)设BP=t,所以PC=18﹣t,
tanα=,tanβ=,
所以tan(α+β)=
=
=﹣
=﹣
≥
当且仅当t+27=,即t=时,α+β最小.
P在距离B时,α+β最小.
1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椭圆C:
+=1(a>b>0),的离心率为,且经过点(1,),过椭圆的左顶点A作直线l⊥x轴,点M为直线l上的动点(点M与点A在不重合),点B为椭圆右顶点,直线BM交椭圆C于点P.
(1)求椭圆C的方程;
(2)求证:AP⊥OM;
(3)试问 是否为定值?若是定值,请求出该定值;若不是,请说明理由.
【考点】椭圆的简单性质.
【分析】(1)椭圆的离心率为,且经过点(1,),可得,解得a,c,b,即可得出椭圆C的方程;
(2)设直线BM的斜率为k,直线BM的方程为:y=k(x﹣2),设P(x1,y2),与椭圆方程联立可得(2k2+1)x2﹣4k2x+8k2﹣4=0,解得x1,x2.可得P坐标,由y=k(x﹣2),令x=﹣2,解得M(﹣2,﹣4k),只要证明=0,即可得出.
(3)利用数量积运算即可得出是否为定值.
【解答】(1)解:∵椭圆的离心率为,且经过点(1,),
∴,解得a=2,c==b,
∴椭圆C的方程为;
(2)证明:设直线BM的斜率为k,直线BM的方程为:y=k(x﹣2),设P(x1,y2),
联立,化为(2k2+1)x2﹣8k2x+8k2﹣4=0,
解得x1=,x2=2.
∴y1=k(x1﹣2)=,
∴P,
由y=k(x﹣2),令x=﹣2,解得y=﹣4k,
∴M(﹣2,﹣4k),=(﹣2,﹣4k),
又=.
∴==0,
∴.
即AP⊥OM.
(3)===4.
∴=4为定值.
19.已知数列{an}满足:a1=1,a2=a(a>0),数列{bn}满足bn=anan+1(n∈N
)
(Ⅰ)若{an}是等差数列,且b3=12,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Ⅱ)若{an}是等比数列,求数列{bn}的前n项和Sn.
(Ⅲ)若{bn}是公比为a﹣1的等比数列时,{an}能否为等比数列?若能,求出a的值;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考点】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综合.
【分析】(Ⅰ)在bn表达式中取n=3,结合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解出公差d,从而得出数列{an}的通项公式;
(Ⅱ)由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求出数列{an}的通项公式,再代入bn=anan+1
,得出数列{bn}的通项公式,最后用等比数列求和公式算出结果;
(Ⅲ)先假设命题正确,再利用数列{an}的前3项得出矛盾,从而说明,数列{an}不能为等比数列.
【解答】解:(Ⅰ)∵{an}是等差数列a1=1,a2=a,bn=anan+1,b3=12
∴b3=a3a4=(a1+2d)((a1+3d)=(1+2d)(1+3d)=12
即d=1或d=
又因a=a1+d=1+d>0得d>﹣1
∴d=1
∴an=n
(Ⅱ){an}是等比数列,首项a1=1,a2=a,故公比,
所以an=an﹣1,代入{bn}的表达式得
bn=anan+1=a2n﹣1,可得
∴数列{bn}是以a为首项,公比为
a2的等比数列
故Sn=
(Ⅲ){an}不能为等比数列,理由如下:
∵bn=anan+1,{bn}是公比为a﹣1的等比数列
∴
∴n=1时,有=a3=a﹣1
假设{an}为等比数列,由a1=1,a2=a得a3=a2,所以a2=a﹣1
因此此方程无解,所以数列一定不能等比数列.
20.已知函数,其中m∈R.
(1)求函数y=f(x)的单调区间;
(2)若对任意的x1,x2∈[﹣1,1],都有|f′(x1)﹣f′(x2)|≤4,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3)求函数f(x)的零点个数.
【考点】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极值;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
【分析】(1)求导数f (x),解不等式f (x)≥0,f (x)≤0即得函数的单调区间;
(2)“对任意的x1,x2∈[﹣1,1],都有|f′(x1)﹣f′(x2)|≤4”等价于“函数y=f (x),x∈[﹣1,1]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小于等于4”,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对m进行分类讨论即可求得f′(x)的最大值、最小值;
(3)易判断y=f(x)既有极大值也有极小值,设f (x0)=0,即x02﹣2mx0﹣1=0,由此对f
(x0)化简得f
(x0)=﹣x0(m2+1),由(1)得到f(x)的极大值、极小值,根据极值的符号借助图象可判断函数f(x)零点的个数;
【解答】解:(1)f (x)=x2﹣2mx﹣1,
由f (x)≥0,得x≤m﹣,或x≥m+;
故函数f(x)的单调增区间为(﹣∞,m﹣),(m+,+∞),减区间(m﹣,m+).
(2)“对任意的x1,x2∈[﹣1,1],都有|f′(x1)﹣f′(x2)|≤4”等价于“函数y=f (x),x∈[﹣1,1]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小于等于4”.
对于f (x)=x2﹣2mx﹣1,对称轴x=m.
①当m<﹣1时,f (x)的最大值为f (1),最小值为f (﹣1),由
f (1)﹣f (﹣1)≤4,即﹣4m≤4,解得m≥﹣1,舍去;
②当﹣1≤m≤1时,f (x)的最大值为f (1)或f (﹣1),最小值为f (m),由,即,解得﹣1≤m≤1;
③当m>1时,f (x)的最大值为f (﹣1),最小值为f (1),由
f (﹣1)﹣f (1)≤4,即4m≤4,解得m≤1,舍去;
综上,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1,1].
(3)由f (x)=0,得x2﹣2mx﹣1=0,
因为△=4m2+4>0,所以y=f(x)既有极大值也有极小值.
设f (x0)=0,即x02﹣2mx0﹣1=0,
则f
(x0)=x03﹣mx02﹣x0+m=﹣mx02﹣x0+m=﹣x0(m2+1),
由(1)知:极大值f(m﹣)=﹣(m﹣)(m2+1)>0,
极小值f(m+)=﹣(m+)(m2+1)<0,
故函数f(x)有三个零点.
[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
21.如图,圆O的两弦AB和CD交于点E,EF∥CB,EF交AD的延长线于点F.求证:△DEF∽△EAF.
【考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分析】利用平行线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即可得出.
【解答】证明:∵EF∥CB,
∴∠BCD=∠FED,
又∠BAD与∠BCD是所对应的圆周角,
∴∠BAD=∠BCD
∴∠BAD=∠FED,
又∠EFD=∠EFD,
∴△DEF∽△EAF.
[选修4-2:矩阵与变换]
22.(选做题)已知矩阵的一个特征值为3,求另一个特征值及其对应的一个特征向量.
【考点】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计算.
【分析】根据特征多项式的一个零点为3,可得x=1,再回代到方程f(λ)=0即可解出另一个特征值为λ2=﹣1,最后利用求特征向量的一般步骤,可求出其对应的一个特征向量.
【解答】解:矩阵M的特征多项式为=(λ﹣1)(λ﹣x)﹣4…
因为λ1=3方程f(λ)=0的一根,所以x=1…
由(λ﹣1)(λ﹣1)﹣4=0得λ2=﹣1,…
设λ2=﹣1对应的一个特征向量为,
则得x=﹣y…
令x=1则y=﹣1,
所以矩阵M的另一个特征值为﹣1,对应的一个特征向量为…
[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23.已知极坐标系的极点在直角坐标系的原点,极轴与x轴的正半轴重合,曲线C的极坐标方程为ρ2cos2θ+3ρ2sin2θ=3,直线l的参数方程为.试在曲线C上求一点M,使它到直线l的距离最大.
【考点】简单曲线的极坐标方程;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直线的参数方程.
【分析】先利用直角坐标与极坐标间的关系,即利用ρcosθ=x,ρsinθ=y,ρ2=x2+y2,将极坐标方程ρ2cos2θ+3ρ2sin2θ=3化成直角坐标方程,再消去参数t将直线l的参数方程化成普通方程,最后利用设点M的坐标的参数形式,结合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求解即得.
【解答】解:曲线C的普通方程是.
直线l的普通方程是.
设点M的坐标是的距离是.
,
d取得最大值.
.
[选修4-5:不等式选讲]
24.已知实数a,b,c,d满足a>b>c>d,求证:.
【考点】一般形式的柯西不等式.
【分析】利用柯西不等式,即可证明结论.
【解答】证明:因a>b>c>d,故a﹣b>0,b﹣c>0,c﹣d>0.
故,…6分
所以,.…10分.
25.甲乙两个同学进行定点投篮游戏,已知他们每一次投篮投中的概率均为,且各次投篮的结果互不影响.甲同学决定投5次,乙同学决定投中1次就停止,否则就继续投下去,但投篮次数不超过5次.
(1)求甲同学至少有4次投中的概率;
(2)求乙同学投篮次数ξ的分布列和数学期望.
【考点】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期望与方差;等可能事件的概率.
【分析】(1)甲同学至少有4次投中的概率P=P(x=4)+P(x=5);
(2)由题意知x=1,2,3,4,5,分别求出相应的概率,即可得到ξ的分布列与期望.
【解答】解:(1)设甲同学在5次投篮中,有x次投中,“至少有4次投中”的概率为P,则
P=P(x=4)+P(x=5)==.
…
(2)由题意ξ=1,2,3,4,5.
P(ξ=1)=,P(ξ=2)==,P(ξ=3)=×=,P(ξ=4)=××=,P(ξ=5)==.
ξ的分布列为
ξ
1
2
3
4
5
P
…
ξ的数学期望Eξ=1×+2×+3×+4×+5×=.
…
26.已知,其中n∈N
.
(1)若展开式中含x3项的系数为14,求n的值;
(2)当x=3时,求证:f(x)必可表示成(s∈N
)的形式.
【考点】二项式定理.
【分析】(1)在二项展开式的通项公式中,令x的幂指数等于3,求得r的值,即可求得含x3的项,再根据展开式中含x3项的系数为14,求n的值.
(2)当x=3时,求得f(x)的解析式,由于若
=,a、b∈N
,则=.再由
()()=1,令
a=s,s∈N
,则必有
b=s﹣1,从而证得结论.
【解答】解:(1)由二项式定理可知,二项展开式的通项公式为
Tr+1= 2n﹣r ,
令
=3,解得r=6,展开式中含x3项的系数为 2n﹣6=14,解得
n=7.
(2)当x=3时,f(x)== 2n ++
+…+.
设=x+y=+,由于
=,a、b∈N
,
则=.
…
∵()()= =1,
∴令
a=s,s∈N
,则必有
b=s﹣1,…
∴必可表示成
的形式,其中
s∈N
.
…
2016年11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