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课题
革命烈士诗二首
课型
新授
本课课时数:1
本教时为第
1教时
备课日期
10月7日
教学目标
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和对美好未来的追求两首诗艺术上的不同风格
教学重点、难点:
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和对美好未来的追求2、两首诗艺术上的不同风格
教学方法与手段:
朗读欣赏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学习诗歌指导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写作背景。提出朗读要求,开展朗诵比赛完成练习①诵读《把牢底坐穿》,完成练习⒈他们为什么“愿把牢底坐穿”?⒉“今天,我们坐牢了。坐牢又有什么稀罕?”表示他们对革命有怎样的认识?⒊在理解的基础上反复诵读,读出革命志士的壮志豪情。②诵读《花》,完成练习⒈诗人反复写“我爱花”,实际是表达他怎样的情感?⒉“即使花苞被摧残了,但是更多的/更多的花在新生。”诗句的含义是什么?⒊“我爱花,我愿为祖国/开一朵绚丽的血红的花。”诗人为什么要在结尾一句的“花”前面加“血红”二字比较两首诗艺术手法的风格
《把牢底坐穿》直截了当表达激越的感情和高昂的斗志,《花》委婉地传达情怀和寄托。四、作业:收集革命诗歌
学生交流提出朗读要求,开展朗诵比赛学生当堂完成,相互交流⒈为了免除下一代的苦难。⒉他们清醒地认识到要革命,要扭转颠倒的乾坤,要打倒不合理的一切,必须付出沉重的代价。⒊(略)⒈实际是表达他对坚强的生命无限热爱的感情。⒉个人的生命可以被消灭,但革命的意志是毁灭不了的,革命自有后来人。⒊表明了诗人随时愿意为革命事业流血牺牲的决心。讨论分析
提高朗读技术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人的革命精神通过比较分析,把握诗歌的风格
授后小记
诗歌简单,学生能够理解含义
授课日期
10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