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稳步增长的农业
【教学目标】
1.知道农业的概念,理解我国农业的地区差异与原因。
2.理解我国农业发展方向与因地制宜安排农业生产。
3.理解我国农业部门布局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运用地图说出小麦水稻的主要分布区
说出主要经济作物的分布和四大牧区
【教学难点】
理解我国农业的地区差异与原因。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新课引入】
我们已经知道地理学是研究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一门科学。我们已经学习、研究了中国地理环境、气候、自然资源等方面的有关知识,我们已经知道“交通运输”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将一起学习和研究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的有关农业的知识,了解和熟悉我们利用环境、改造环境以及保护环境方面的知识。
在人类的所有活动中,人们最早从事的活动就是农业生产活动;中国作为历史悠久的古国,农业生产的地位至今都居各业之首。
下面,我们就一起学习、了解我国的农业生产。
【板书】第一节 稳步增长的农业
【提问】1.农业生产为什么能成为人们最早从事的生产活动?
【总结】:两个原因,一是生存必需,即所谓的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件件都是农业生产的产品;二是生产技术相对简单,人们易发明和掌握。
【提问】主要的农业部门有哪些?什么是农业?举例说明。通过学生例举熟悉的例子归纳总结出农业的部门,农业的概念。然后又反过来用概念判断人工养殖珍珠、打猎、捕鱼、采草药、养蚕、养鱼等是不是农业。我们首先要通过事例让学生明确农业的概念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展示】农业的分类图片
请学生一一读出各业的主要产品并分析与人们生产生活之间的关系。特别注意补充农业生产的内容,不仅种粮食,还种棉、菜、油、糖等作物。
让学生看课本的“活动”,并让学生通过讨论完成,启发学生得出结论:农业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必需的吃、穿、用等物质资料。
请学生观察后回答问题。
【展示】分别展示纺织厂、陶坛储酒车间的图片。
【提问】图中展示的是什么生产?(纺织工业)
这种工业生产的原料有什么?(棉花)棉花是农业产品。
这张图片展示的是什么生产?(造酒,是酿造工业)
原料是什么?(粮食,所以叫米酒)
【展示】农机作业图片
【提问】图中的机械是农民自己制造的吗?
【回答】(不是,它们是工业产品)
启发学生得出结论:农业还给工业生产提供大量的原材料和消费市场。
所以,农业首先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其次农业为工业生产提供大量的原材料和消费市场、再次,我国是一个拥有8亿多农民的大国,因此农业是支撑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
【提问】请同学们想一想,影响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四个生产部门中,哪一业最重要?(种植业。所以,狭义的农业也指种植业)
【承转】正如同学们所知道的,我国北方人喜欢吃的主食是面食,南方人喜欢吃的主食是米饭,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这与我国的哪些地理环境因素有关呢?
【提问】气温除了影响我国粮食作物的生长外,还有哪些农作物会受到气温的影响呢?
【提问】那么,除了气温会影响农作物的分布外,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农作物的分布呢?
引导学生分析影响农作物的分布的因素:气温、水资源、地形、社会经济发展条件等。
引导学生读课本图,了解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加深对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的理解。
【总结】
1、教师落实各种主要农作物的地区分布:小麦主要分布在秦—淮以北,水稻主要分布在秦—淮以南,棉花主要分布在长江和黄河之间的平原地区;糖料作物中的甘蔗分布在南部的台、闽、粤、琼、桂、川等省区,甜菜则分布在北方的黑、吉、内蒙古、新等省区;油料作物中的油菜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花生主要分布在华北平原地区。
2、在我国广大的种植区内,这些地方(指图)种水稻、甘蔗、油菜等并且一年内能二熟至三熟;而这些地方(指图)能种植小麦、棉花、花生、甜菜等,但一年内只一熟或两年三熟,为什么?(转到我国南北农业的差异)
【提问】请学生回答并在图中指出我国南北方的界线(秦岭—淮河)。
【小结】
(1)了解了农业的概念和重要性;
(2)学习了在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影响下,我国农业生产的地区分布和主要农作物分布;
板书设计
第一节 稳步增长的农业
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1.农业的主要生产部门
2、农业的概念
3.农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业。
二、农业的地区差异
1、 影响农业发展的因素。
2、 农业的地区分布,主要表现为东部与西部、南方与北方的差异
第二课时
一、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引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请同学们思考:下列四个地区从事的农业生产活动,你能解释当地从事的农业生产活动的原因吗?
A. 太行山区 B.东北平原 C.内蒙古高原 D.洞庭湖沿岸
[学生讨论交流] A——林业——山地、湿润
B——种植业——平原、水热条件较好
C——畜牧业——高原、降水少
D——渔业——河湖多
(本活动的关键点是让学生说出从事该农业生产活动的原因,初步理解“因地制宜”的含义。)
[教师承转]我国各地自然环境存在很大差异,各个地区发展的农业生产部门就不同,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为什么要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呢?因地制宜发展农业要受哪些因素的制约呢?这就是我们要一起来学习的内容。
(通过提问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出示板书]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四大原则)
[出示课件提问] 对照图4.5“黄土高原因地制宜发展农业”,说出影响农业生产部门或农作物的主要因素?
[学生抢答]
[出示板书] 1.自然条件
[教师提问承转]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要充分利用当地自然条件的优势,把要发展的农业生产部门或农作物,布局在适宜它本身发展、生长最有利的地区。
(创设情境,密切联系实际,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学生讨论交流小结]
[出示板书] 2. 社会经济条件
[教师承转引申]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除了自然条件,还包括市场、交通、政策等社会经济条件。
[学生活动] 读图4.6,图4.7蔬菜、花卉生产 (市场需求)
(加深对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重要性的认识。)
二、我国农业的发展
1、建立农产品主产区
[教师承转] 根据大屏幕展示的课件:图4.8“我国七大农产品主产区”
[学生讨论交流] 我国建设七大农产品主产区的原因。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师引申师生讨论] 粮食生产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三江平原、鄱阳湖平原、洞庭湖平原发展粮食生产的潜力巨大,为什么三江平原地区禁止开垦,鄱阳湖平原、洞庭湖平原地区实行退耕还湖,你如何解释呢?
(关注地理热点,坚强环境保护,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充分体现我国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
[教师承转] 我国农业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还面临哪些方面的问题?农业将怎样发展?朝什么方向发展?
[出示课件] 图4.9“农业发展中的一些问题”:水土流失;旱涝灾害;农民科技水平低(培养学生获取信息,说明地理问题的能力。)
[出示板书] 2、我国农业面临的问题
人口增加、水土流失、自然灾害、耕地减少
[教师承转] 面对农业面临的问题,发展方向是什么?为什么?你有哪些更好的办法吗?
[出示板书]3. 发展方向
(1)建立农产品主产区
[教师承转] 图片:无图栽培、花卉栽培
刚才我们学习了建立农产品主产区是解决农业问题的途径之一,从上述图片、材料,可以看出,解决农业问题的途径是什么?
[学生讨论、板书]
(2)运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
[教师承转] 发展生态农业是提高农业生产技术的一个例证,而基塘生产是生态农业的典型例证,你能据图描述桑基鱼塘的生产过程吗?你能够画出流程图吗?
[学生讨论]
桑叶
塘 蚕
泥 沙
变废为宝,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整个生产过程没有废物,对环境没有污染。
(培养学生获取信息、景观图转化成流程图的能力。)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体会、感想。
(知识巩固,方法形成。)
[教师小结] 人类既可以对不利的环境进行改造,使之朝着有利的方向发展,同时不合理的行为也可能使得有利的环境变得不利。人类的生产活动一定要符合自然规律,这样才可能持续地发展下去。
(加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
板书设计
耕地:地势平坦的平原
自然 林地:地形陡峭的山区
因地制宜
发展农业 条件 畜牧业:降水较少的内区
渔业:河湖众多的地区和沿海地区
社会经济条件: 需求量、农民 等。
我国存在的问题 :粮食生产 、农业生态环境 等问题
农业的发展 七大农产品主产区
发展方向: 发展
发展“优质、高产、 、 、 ”的现代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