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人版高二语文选修《唐诗宋词》第一单元《春江花月夜》质量检测
一、基础考查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组是( )
A.滟滟(yàn)
宛转(wǎn)
芳甸(diàn)
B.汀上(dīnɡ)
纤尘(xiān)
青枫浦(pǔ)
C.皎皎(jiǎo)
江畔(pàn)
扁舟(biǎn)
D.徘徊(huái)
碣石(jié)
捣衣砧(zhěn)
解析:选A。B.“汀”应读tīnɡ;C.“扁”应读piān;D.“砧”应读zhēn。
2.下列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艳艳随波千万里
B.佼佼空中孤月轮
C.鸿雁长飞光不度
D.碣石萧湘无限路
解析:选C。A.艳艳—滟滟;B.佼佼—皎皎;D.萧—潇。
3.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江流宛转绕芳甸
芳甸:花丛
B.江天一色无纤尘
纤尘:细小的灰尘
C.皎皎空中孤月轮
皎皎:月光明亮的样子
D.昨夜闲潭梦落花
闲潭:安静的水潭
解析:选A。芳甸:长满花草的原野。
4.下列诗句中修辞手法不同类的一项是( )
A.月照花林皆似霰
B.落月摇情满江树
C.可怜楼上月徘徊
D.不知江月待何人
解析:选A。A是比喻,其它三项是拟人。
5.下列诗句在诵读时音节停顿错误的一项是( )
A.但见/长江/送/流水
B.何处/相思/明月楼
C.海上/明月/共潮生
D.昨夜/闲潭/梦/落花
解析:选C。C.正确停顿为海上/明月/共/潮生。
6.名句名篇默写。
(1)空里流霜不觉飞,__________________。
(2)可怜楼上月徘徊,__________________。
(3)江水流春去欲尽,__________________。
(4)不知乘月几人归,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汀上白沙看不见 (2)应照离人妆镜台 (3)江潭落月复西斜 (4)落月摇情满江树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7~10题。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
( http: / / www.21cnjy.com )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7.全诗以写“月”为主,但在写花的时候也描绘了一幅优美的图画。诗中哪些地方是写花的?简要描绘它的意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 http: / / www.21cnjy.com )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生的春之原野,月色泻在花树上,像撒上了一层洁白的雪。诗人真可谓是丹青妙手,轻轻挥洒一笔,便点染出春江月夜中的奇异之“花”。
8.“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两句在诗歌结构方面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从结构方面分析,这两
( http: / / www.21cnjy.com )句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人生代代相继,江月年年如此。一轮孤月徘徊中天,像是等待着什么人似的,却又永远不能如愿。月光下,只有大江急流,奔腾远去。随着江水的流动,诗篇遂生波澜,将诗情推向更深远的境界。江月有恨,流水无情,诗人自然地把笔触由上半篇的大自然景色转到了对人生的思索上,引出下半篇男女相思的离愁别恨。
9.“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几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白云”四句总写在春江花月夜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思妇与游子的两地思念之情。“白云”“青枫浦”托物寓情。“白云”飘忽,象征“扁舟子”的行踪不定。“青枫浦”为地名,但“枫”“浦”在诗中又常用为感别的景物、处所。“谁家”“何处”二句互文见义,正因不止一家、一处有离愁别恨,诗人才提出这样的设问,一种相思,牵出两地离愁,一往一复,诗情荡漾,曲折有致。
10.诗歌中的“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与刘希夷的名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内涵有什么不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首诗歌中的“人生代代无穷已
( http: / / www.21cnjy.com ),江月年年只相似”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颓废与绝望,表现了诗人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刘希夷所表达的是风物依旧而人生易老的感慨,无奈、伤感之情浓厚。
三、类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1~12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1.这首诗的首联写出了诗人怎样的遭遇?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把握。解答此
( http: / / www.21cnjy.com )题要依据“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等词语,把握这些词语的色彩和含义,同时还要结合作者的生平遭遇。
答案:诗人远离京城,身处荒僻之地,长期被弃置。
12.这首诗虽含忧伤,但更见豁达。请结合颈联,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对诗歌思想感
( http: / / www.21cnjy.com )情的理解和把握。联系作者的生平和整首诗歌的意境,可以理解颈联运用了比喻手法,诗人以“沉舟”“病树”自喻,同时关注词语的色彩:“沉舟”与“千帆过”和“病树”与“万木春”的色彩完全不同。这样就可以准确把握作者的感情:忧伤中更见豁达豪迈。
答案:“沉舟”“病树”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诗人自喻,饱含感慨身世、惆怅忧伤之情;但他对未来并不失望,坚信“沉舟侧畔”,必然有“千帆”竞渡,“病树前头”,终究会“万木”争春,表现出诗人豁达豪迈的胸襟。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3~14题。
咏素蝶诗
刘孝绰①
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
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
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注】 ①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
13.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首《咏素蝶诗》是南朝梁有“神童”兼“彭城才子”之誉的刘孝绰所作。
此诗采用了白描手法描写蝴蝶在风中、花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飞舞的情态,同时运用了对比、动静结合等手法将蝴蝶飞舞的姿态描写得十分形象逼真,时而绕绿蕙,时而隐青薇,时而映日舞,时而因风回,时而花中见,时而叶际飞。
答案:这首诗描写了素蝶随蜂悠游,遇雀躲
( http: / / www.21cnjy.com )藏;映衬日光腾起,顺着风势返回;在花丛中时出时没,于树叶间上下翻飞的画面。是通过素蝶和周围事物的关系、对不同情况的反应来描写的。
14.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联系刘孝绰恃才傲物、仕途数起
( http: / / www.21cnjy.com )数伏的遭遇,可见本诗是托蝶以言志,尾联“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借希望芳华不谢,欲依嘉树来点明主旨,表现对美好事物的留恋和向往。
答案:这首诗通过对素蝶活动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悲欢、沉浮,最后两句突出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依恋和向往。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四、语言运用
15.将下面的长句改写成3个语意连贯的短句。
唐代诗人张若虚笔下那姣好和媚人的被中国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寄托了无尽的美好想像和幸福向往的在人们心目中是圣洁、美好、吉祥的象征的明月常常在皓月当空、清辉泻地的夜晚激起异乡游子炽烈的乡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唐代诗人张若虚笔下的明月是多么姣好和媚人!
(2)人们把她看作圣洁、美好、吉祥的象征,对她寄托了无尽的美好想像和幸福向往之情。
(3)它常常在皓月当空、清辉泻地的夜晚,激起异乡游子炽烈的乡思。
16.请将“海上生明月”、“千里共婵娟
( http: / / www.21cnjy.com )”、“月是故乡明”三句古诗串联成一段文字,表达一个明确而又集中的主题。(三句古诗的次序可以调整,可直接引用,也可间接引用,100字左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中秋之夜,海上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明月,独步天涯,望着这一轮皎洁的圆月,吹着习习的秋风,心中油然而生“月是故乡明”的感慨。我的亲人也一定会在这倍思亲的佳节,举目遥望。故乡的亲人,既然不能与你们团圆,且让我们“千里共婵娟”吧!
17.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人生如一首诗,应该多一些悠扬的抒情,少一些愁苦的哀怨;
人生如一幅画,应该多一些亮丽的着色,少一些灰暗的点染;
人生如一支歌,应该多一些激昂的欢唱,少一些悲观的咏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解答仿写类题目,要从形式和内容两
( http: / / www.21cnjy.com )方面入手,同时考虑内在主旨与句间逻辑关系以及题目中对修辞手法的要求。本题例句以“人生”为话题,写了三个比喻句,构成排比,表达了一种积极乐观的主题。
答案:学习如一段旅程,应该多一些欣赏的愉悦
( http: / / www.21cnjy.com ),少一些疲惫的抱怨;学习如一场比赛,应该多一些坚持的韧性,少一些放弃的冲动;学习如一次恋爱,应该多一些真诚的投入,少一些虚假的敷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