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
温度、热量、内能的区分和内能改变的等效性
知识目标
知识要点
课标要求
1.做功和热传递的实质
知道做功和改变物体内能的实质
2.做功和热传递改变内能的等效性
理解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等效的
3.温度、热量、内能的区分
辨析温度、热量、内能的区别与联系
情景导入
出示课件,让学生猜测,这个燃烧的火柴是是如图所示引燃的?还是擦然的呢?从学生的的猜测中导入新课。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
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的区分
活动1:出示课件,让学生分析课件中改变内能的方式。
学生交流得出答案:甲、乙、丙三图中是通过做功改变内能;丁图是通过热传递改变内能。
归纳总结:区分做功和热传递时主要是在改变内能上的条件来进行区分。做功来改变内能的主要方式是压缩体积、摩擦、敲打、弯折等;而热传递改变内能的方式主要是温度引起的内能的转移。
活动2:出示课件,让学生利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两位同学的取暖方式(如图)有何不同.
归纳总结:哈气取暖是通过热传递使手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搓手是通过摩擦做功的方式使手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
活动3:出示课件,让学生交流、分析。第二届亚洲青年运动会前夕,主办方通过古老的钻木取火方式,在几分钟内取得火种,并点燃火炬.请你用物体内能改变的方式说明钻木取火的过程.
归纳总结:钻木取火的过程是克服摩擦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达到燃料的燃点而被点燃,此过程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
探究点二
内能概念和做功和改变物体内能的等效性
活动1:一根滚烫的铁棒拿来,一定是在火中刚刚燃烧过。让学生交流、讨论这个判断正确吗?
通过学生的交流得出答案:不正确,还有可能做功改变的。因为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等效的。
活动2: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有两种: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你是怎样理解等效的呢?请你通过举例加以说明.
学生交流、讨论得出答案: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有两种: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即做的功与传递的热量相等时,物体内能的改变量是相等的;如:对物体做100J的功,物体内能增加100J,对物体传递100J的热量,物体内能的增加量也是100J.
活动3:内能的概念是同学们理解上的难点内能,根据你的理解,回答下列的问题:内能是指物体内部所包含的总能量,包括分子的动能(即分子无规则热运动动能)、分子的势能(即分子间相互作用能)、分子内的能量、原子内的能量、原子核内的能量等.在热学中,由于在热运动中上述后三项能量不发生变化,所以内能一般指前两项.由于分子的动能跟温度有关,分子的势能跟分子间的距离有关,所以物体的内能跟温度、体积都有关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慢慢压缩针筒里的气体,气体内能中哪部分发生变化?
(2)加热针筒里的气体,气体内能中哪部分发生变化?
(3)金属块在受热膨胀时,金属块内能中哪些部分发生变化?
归纳总结:
(1)慢慢压缩针筒里的气体,分子间的距离变小,气体内能中分子势能变化;
(2)加热针筒里的气体,分子运动加剧,分子动能发生变化,所以气体内能中分子动能变大;
(3)金属块在受热膨胀时,分子间的距离变大、分子运动加剧,金属块内能中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都变化.
探究点三
温度、热量内能的区别与联系
学习内能的知识后,大多数学生对这三个物理量(温度、
内能、热量)的概念及相互关系不能正确理解,为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把三者的区别和联系总结如下:
1.
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从分子运动理论的观点来看,温度是分子热运动激烈程度的标志,对同一物体而言,温度只能说"是多少"或"达到多少",不能说"有""没有"或"含有"等。
2.
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内能只能说"有",不能说"无"。只有当物体内能改变,并与做功或热传递相联系时,才有数量上的意义。
3.
热量是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或放出热的多少,其实质是内能的变化量。热量跟热传递紧密相连,离开了热传递就无热量可言。对热量只能说"吸收多少"或"放出多少",不能在热量名词前加"有"或"没有""含有"。
板书设计
第2课时
温度、热量、内能的区分和内能改变的等效性
教学反思
内能的改变是教学的重点内容,故在教学中首先出示课件,让学生从众多的实例中区分是哪些是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哪些是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然后逐步递进,加大难度,让学生分析有关做功和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上的实质,加深对这一知识的理解。
在做功和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等效性上,我采取出示例题,让学生判断,交流、分析得出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