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识字1 课件+教案 (2)

文档属性

名称 湘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识字1 课件+教案 (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11-06 08:14:22

文档简介

湘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识字一 教案
1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1个生字,认识田字格,会正确、规范地书写其中表示数的三个生字。认识“—”这种基本笔画。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让学生体会游戏的有趣和童年生活的快乐。
2学情分析
第一次正式接触识字课,学生心中一定有着异样的新奇感,也许有的学生早已将顺口溜念得滚瓜烂熟,就等着课堂上得到教师的肯定;也有大部分学生在学龄前就接触过课文中表示数的10个简单的汉字,跃跃欲试之心可想而知。
3重点难点
教材重点:认识本课11个生字,认识田字格,会正确、规范地书写其中表示数的三个生字。认识“—”这种基本笔画。
教材难点:“三”、“山”、“四”、“十”和“二”的读音。
4教学过程
一、导语激趣。
上课前,课件出示了儿童游戏图,并配合音乐《森林狂想曲》,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课堂,营造出一个活跃有趣的氛围。上课铃响,教师用充满趣味的话语导入新课,把学生引入到快乐的学习环境当中,鼓励孩子们大胆学习新知识,达到“课伊始趣已生”的效果。
二、观察图画,揭示课文。
1、(课件出示文中插图)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由近及远或从左至右均可)观察,引导学生边观察边想象: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你看到了什么?他们会说些什么?并进行看图说话,培养学生说话能力和观察能力,以及培养学生边朗读边想像的良好习惯。不要把书读成“小和尚念经”。
2、揭示课文:有一首顺口溜,说的就是这幅图画。出示课件中的顺口溜。
三、图文结合,学习顺口溜。
1、读准字音,掌握节奏。
学生自由读课文,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然后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倾听,教师再放慢语速范读,学生轻声跟读。同时提醒学生倾听老师在范读时每句话的什么地方停顿的时间比较长,并做上记号,以把握顺口溜的整体节奏,体会课文的韵律美。
2、生字认识
出示一至十生字卡片(也可以课件演示生字,先顺序出现,在乱序出现)。采取抽生读、齐读、抢读、开火车读等形式,活跃课堂气氛,使绝大多数学生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重点指导“三”、“四”、“十”三个生字的发音,区别平舌音和翘舌音(这里可以CAI课件出示,重点字的读音选择),并组词,以加强学生的记忆能力。
四、课间休息。
做识字游戏《摘苹果》,使课堂的气氛达到一个新高潮,同时学生适当放松。
五、认识田字格,指导书写。
1、引入田字格,(多媒体出示田字格,并演示各个部分)引导学生了解田字格的作用及横中线、竖中线、各方位小格。
2、用儿歌(田字格,四方方,写好汉字它来帮。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横中线、竖中线,各个方位记心间。)来巩固田字格的认识。
3、写字时,学生先独立观察字形引入笔画:“一”。出示课件“一”在田字格的方位,引导学生自主观察并指导书写 。
4、再引入“二”的书写,这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5、“三”的写法让学生自己观察体会,上台演示,教师相机指导,让学生体会汉字的间架结构,体会汉字的形体美,并了解“从上到下”的笔顺规则。并可以用实物投影仪反馈学生作业,学生展开互评。在这里,我引入一个故事:一就是一横,二就是两横,三就是三横,四就是四横,五就是五横。引导学生发现错误。学生练写了三个字,略感疲劳,此设计能活跃课堂气氛,并通过讲故事渗透了学习不能想当然、一定要认真的教育意义。
六、总结。
1、教师总结时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先让学生说,教师再来归纳这节课的知识,这样就更好地明确到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接着再总结这节课的学习结果,加以表扬。
2、配乐朗诵。学生伴随音乐自由朗诵,强化印象,学生再次感受课文所表现的情境美!
七、布置课外作业。
1.在我们周围找找本课的生字。
2.向爸爸妈妈介绍自己的文具或家里的用具用上1—10的汉字。
课件15张PPT。《识字1》导语激趣■观察图画,揭示课文图文结合,学习顺口溜课文欣赏yī èr Sān sì wǔ
liù qī bā jiǔ shí
yī èr Sān sì wǔ
一 二 三 四 五
liù qī bā jiǔ shí
七 八 九 十 认识生字区分sì 四
shí 十
sān 三
shān 山课间休息二一拍五六七八九十认识田字格,指导书写田字格,四方方,
写好汉字它来帮。
左上格、右上格,
左下格、右下格,
横中线、竖中线,
各个方位记心间。 指导写字:一一一一一一学生描红、临写。注意正确的书写姿势。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课文欣赏课外作业:1.在我们周围找找本课的生字2.向爸爸妈妈介绍自己的文具
或家里的用具用上1—10的汉字用心细心耐心!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