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竹
影
课标要求:理解课文内容,品味并积累优美的语句,领悟蕴含在孩子童稚活动中的艺术和美。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课文内容,品味并积累优美的语句,领悟蕴含在孩子的童稚活动中的艺术和美。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速读朗读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品味并积累优美的语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童真童趣,领悟蕴含在孩子游戏中的艺术和美。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品味并积累优美的语句,领悟蕴含在孩子童稚活动中的艺术和美。
教学难点:品味并积累优美的语句,领悟蕴含在孩子的童稚活动中的艺术和美。
教学方法:探究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三分钟:
三个坚决防止:坚决防止发生重大恶性暴恐案件、坚决防止发生重大群体性事件、坚决防止发生“三股势力”伺机报复的反弹案件。
一导入新课
用儿歌《影子》导入,学生齐读儿歌:“影子在前,影子在后,影子是个小黑狗,常常跟着我;影子在左,影子在右,影子是个好朋友,常常陪着我”。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影子有关的文章《竹影》。板书课题
简介作者:
丰子恺(1898~1975),浙江桐乡人。自幼爱好美术,从李叔同学习绘画、音乐,1921年赴日学习音乐和美术。著有《音乐入门》、《缘缘堂随笔》、《丰子恺书法》等。
明确丰子恺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艺术大师,他在绘画及散文创作方面成就颇丰。
三、检查预习:
给下列划线的字注音
藤(
)椅
乘(
)凉
惬(
)意
水门汀(
)
蘸(
)
挽(
)救
口头禅(
)
参(
)差(
)
弥(
)漫
幽(
)暗
疏(
)密
撇(
)
指导识记
四、
速读课文
整体感知。
1、用一句简洁的话概括课文内容
提示:文题是“竹影”,它是写景为主,还是以写人物活动为主?
明确:叙述几个少年描竹影的充满童真、童趣的游戏,引出对中国画的艺术体验,获得了艺术美的发现。
2、本文表现了怎样的主旨?
明确:本文表现了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过渡:童心童趣是天真烂漫的,孩子们看天看月看人影看竹影,在婆娑的竹影中,他们感受了到美。
五、品味朗读描竹影,体验童趣:
1、品味阅读:童心是天真烂漫的,童趣是发自天性的,一次平凡的游戏,却有了艺术美的发现,那么,你觉得文中哪些描写最生动的表现了童趣?找出来,有感情的朗读。
2、体验童趣:同学们有没有这样的经历,现在想起来很有趣味的。跟大家说一说。我们学习这篇课文,体会了这篇课文中表现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这又让我们想起了上学期我们学习过的一篇文言文《童趣》,能不能记住,好我们来齐背第二自然段。
六、跳读课文,感悟体会:
1爸爸对我们描竹影态度是什么?
这对我们的成长有怎样的影响?
2、总结课文主题
七、拓展延伸,比较欣赏:
1、通过爸爸对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介绍,你认为此二者的区别有哪些?讨论一下,结合自己的认识,归纳一下。(
细读5、6自然段。)
(1)中国画不注意“像不像”,不像西洋画那样画得同真物一样
。
(2)颜色方面:
中国画以墨和朱砂为颜料
。
(3)西洋画则以事物的本来颜色为颜色
。
2、归纳:中国画重神似、神韵;西洋画重形似、写实。
补充:中西方在画法方面的基点区别
:
(1)中国画盛用线条,西洋画线条都不显著
;
(2)中国画不注重透视法,西洋画极注重透视法
;
(3)
中国画人物画不讲解剖学,西洋画人物画很重解剖学。
(4)中国画不注重背景,西洋画很重背景
;
(5)中国画题材以自然为主,西洋画题材以人物为主
。
八、总结:
艺术并非是高不可攀的东西,它就蕴含在孩子们童稚的游戏中。一去不返的童年是美好的,只要你拥有一颗童心,你就能拥有阳光般的快乐;只要你拥有一双敏锐的眼睛,你就会发现平凡的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罗丹也曾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希望同学们能走进生活这个语文大课堂,用你们的慧眼去发现、去描绘、去赞美生活的美
九、布置作业:
探究:.细看月亮光底下的人影,头上出烟气。这是什么道理?
板书设计
竹
影
丰
子
恺
引领支持
人物
孩子
爸爸
景物
描竹影
讲画竹
(游戏)
发现创造
(艺术和美)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