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第14课《我的母亲》同步测试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第14课《我的母亲》同步测试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11-05 21:40: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我的母亲
创新提问—练思维
问题范例
1、阅读课文,说说课文回忆了关于母亲的哪几件事?这几件事分别表现了母亲怎样的品质?
2、品读课文,对于“我”的挨打,母亲一边“唏唏嘘嘘地泪如泉涌地哭”,一边口里说“打得好”。你能体会到母亲当时的矛盾心情吗?
3、本文除了表达了对母亲的怀念和对母亲早逝的痛惜之外,你还能体会到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感情?
轻松入门—练基础
课后练习—轻松入门
一、填空题
1、《我的母亲》作者_________,选自《_______》。
2、课文截取了母亲一生中最典型的经历来刻画人物,这四个经历可概括为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歉疚(
)查氏(
)缝纫(
)脸颊(

女红(
)瞥见(
)天籁(
)妹仔(

4、改正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
莫明其妙_______尾尾动听_______展转反侧_______
摄手摄脚_______徇徇善诱_______热泪迎眶_______
二、选择题
5、下列各选项中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我军坚守阵地一天一夜,牺牲惨重,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后援部队终于赶到了。
B、这个扫街的老妈妈的劳动也许是微不足道的,但又是不可缺少的,因为我们的城市需要“美容师”。
C、北国人民连续30年用他们坚忍不拔的毅力和辛勤的汗水,铺设了这道宽达100公里的防护林,阻止了沙漠的南侵。
D、如果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就会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6、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不断地提高师资水平和教学设备。
B、信息传播技术的革命导致新闻事业的革命的事实已被多次证实。
C、细长的双腿的仙鹤,身材苗条的白鹳,在画中与人物和环境十分和谐地组合在一起。
D、从事任何科技工作都存在正己与正物的问题,都要有高尚的道德而不能认为科学与道德无关。
三、阅读下面的文段,并按要求回答7—10题。
我到十岁的时候,读的是“孟子见梁惠王”。到年底,父亲要“清算”我平日的功课。在夜里亲自听我背书,很严厉,桌上放着一根两指阔的竹板。我背向着他立着背书,背不出来的时候,他提一个字,就叫我回转身来把手掌展放在桌上,他拿起这竹板很重地打下来。我吃了这一下苦头,痛是血肉的身体所无法避免的感觉,当然失声地哭了,但是还要忍住哭,回过身去再背。不幸又有一处中断,背不下去;经他再提一字,再打一下。呜呜咽咽地背着那位前世冤家的“见梁惠王”的“孟子”!我自己呜咽着背,同时听得见坐在旁边缝纫着的母亲也唏唏嘘嘘地泪如泉涌地哭着。我心里知道她见我被打,她也觉得好像刺心的痛苦,对我表着十二分的同情,但她却时时从呜咽着的、断断续续的声音里勉强说着“打得好”。她的饮泣吞声,为的是爱她的儿子;勉强硬着头皮说声“打得好”,为的是希望她的儿子上进。如今想起母亲见我被打,陪着我一同哭,那样的母爱,仍然使我感念着我的慈爱的母亲。背完了半本“梁惠王”,右手掌被打得发肿,有半寸高,偷向灯光中一照,通亮,好像满肚子装着已成熟的丝的蚕身一样。母亲含着泪抱我上床,轻轻把被窝盖上,向我额上吻了几吻。
7、结合上下文,谈谈你对文中“清算”一词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打得好”是真心所说吗 结合母亲的“泪”说说这是一种怎样的母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划线句运用了什么样的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文中的母爱和现在家长的“溺爱”有什么不同,你认为哪一种好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1—14题。
我的母亲
老舍
①母亲生在农家,所以勤俭诚实,身体也好。
②为我们的衣食,母亲要给人家洗衣服,缝补或裁缝衣裳。在我的记忆中,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白天,她洗衣服,洗一两大绿瓦盆。她做事永远丝毫也不敷衍,就是屠户们送来的黑如铁的布袜,她也给洗得雪白。晚间,她与三姐抱着一盏油灯,还要缝补衣服,一直到半夜。她终年没有休息,可是在忙碌中她还把院子屋中收拾得清清爽爽。桌椅都是旧的,柜门的铜活久已残缺不全,可是她的手老使破桌面上没有尘土,残破的铜活发着光。院中,父亲遗留下的几盆石榴与夹竹桃,永远会得到应有的浇灌与爱护,年年夏天开许多花。
③她最会吃亏。给亲友邻居帮忙,她总跑在前面:她会给婴儿洗三——穷朋友们可以因此少花一笔“请姥姥”钱——她会刮痧,她会给孩子们剃头,她会给少妇们绞脸……凡是她能作的,都有求必应。但是吵嘴打架,永远没有她。她宁吃亏,不逗气。
④可是,母亲并不软弱。庚子闹“拳”的那一年,北平有多少变乱啊!有时候兵变了,街市整条的烧起,火团落在我们院中;有时候内战了,城门紧闭,铺店关门,昼夜响着枪炮。这惊恐,这紧张,再加上一家饮食的筹划,儿女安全的顾虑,岂是一个软弱的老寡妇所能受得起的 可是,在这种时候,母亲的心横起来,她不慌不哭,从无办法中想出办法来。她的泪会往心中落!这点软而硬的个性,也传给了我。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⑤生命是母亲给我的。我之能长大成人,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我之能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我的性格、习惯,是母亲传给的。她一世未曾享过一天福,临死还吃的是粗粮。唉!还说什么呢 心痛!心痛!
11、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母亲”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怎样理解第③段中母亲的“吃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老舍的母亲有怎样的精神品格 给自己的儿子以怎样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怎样理解第④段中画线句 简要说说你的母亲是否也给了你“生命的教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语言表达
15、根据下面画线句子的特点,再仿写两个句子。
课外阅读是提高语文水平的重要途径,可以使我们获得很多有益的启示,充实我们的生活。读《三国演义》,我们可以领略到诸葛亮舌战群儒的风采;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们能领悟到人生的真谛和生命的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提升—练能力
1、依次填入文段中横线处的语句正确的一项是(
)
爱心是
,使饥寒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
,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
,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爱心是
,使心灵枯萎的人感到情感的滋润。
①一首飘荡在夜空里的歌谣
②沙漠中的一泓清泉
③一场洒落在久旱的土地上的甘霖
④一片冬日的阳光
A、④②①③
B、②①③④
C、①③④②
D、③④②①
2、“风暴使树木深深扎根”这句话不仅说明了一种自然现象,更蕴藏着一个深刻的道理。请根据下面的要求答题。
(1)请说出这句话中蕴含的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举一个现实生活中的实例来证明这个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基础—答案】
1、【答案】邹韬奋,《经历》
2、【答案】元宵夜的“巡阅”,涌流的泪珠,丰富的内心世界,劳碌的身影
3、【答案】jiù,zhā,rèn,jiá,gōng,piē,lài,zǎi
4、【答案】明应为名,尾应为娓,展应为辗,摄应为蹑,徇应为循,迎应为盈
5、【答案】D
【详解】“事倍功半”形容花费的劳力大,收到的成效小。根据句意应改为“事半功倍”。
6、【答案】D
【详解】A句中“提高”与“设备”动宾不当
。B句中“事实”与“被证实”主谓不当。C句语序不当,“细长的双腿的”应改为“双腿细长的”。
7、【答案】
“清算”指父亲要来检查“我”的功课,说明作者的父亲对子女的学习要求严格,态度严厉。
8、【答案】“打得好”不是母亲真心所说,母亲的“泪”体现了母亲内心既疼爱儿子,又希望儿子学习上进的矛盾与痛苦,体现了母亲对子女负责的、深深的爱。
9、【答案】细节描写,表现了母亲对子女的无限怜惜和疼爱。
10、【答案】文中的母亲不是一味地“顺从”孩子,在儿子的错误面前没有姑息他,说明这种母爱是利于孩子成长与发展的,而溺爱恰恰相反。当然是文中的母爱好。
11、【答案】11、勤劳、会吃亏、不软弱(或坚强)
12、【答案】母亲的“吃亏”是牺牲自己给别人带来方便(意思对即可)。
13、【答案】老舍的母亲善良而刚强(或“软而硬”)老舍的性格、习惯都受母亲的影响。
14、【答案】母亲教给“我”的不只是知识,而是做人的品质(意思对即可)后一问略。
15、【答案】示例:读《西游记》,我们能学到孙悟空的嫉恶如仇;读《红楼梦》,我们能体会到封建社会大家庭衰落的必然性;读《格列佛游记》,我们了解了当时英国统治阶级的腐朽与罪恶;读《童年》,我们体会到当时俄罗斯下层人民生活的苦难。
【详解】要求仿写的句子与原文画线句子的结构基本相同;内容方面既要写出课外阅读的作品名称,还要写出作品给自己的启示。
【练能力—答案】
1、【答案】A
【详解】可根据下文语境,从连贯的角度来答题。如给人温暖的是“冬日的阳光”,给人希望的是“沙漠中的一泓清泉……
2、【答案】
(1)能经受住重大的挫折和磨难的生命更加坚强。(言之成理即可)(2)

【详解】(1)
要正确理解“风暴”一词的比喻义。“风暴”在句中比喻重大的挫折和磨难。
(2)所举实例要与道理相吻合,紧扣
“风暴”和“深深扎根”;语意连贯,表达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