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第12课《甜甜的泥土》同步测试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第12课《甜甜的泥土》同步测试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8.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11-05 21:42: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甜甜的泥土
创新提问—练思维
问题范例
1、通读课文,想一想,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2、对于本文的主人公王小亮,有人说他是幸运的,也有人说他很不幸,你认为呢?
3、细读品味课文,你能说出课文结尾“他,又笑了;那泥土,甜丝丝的”一句的含义吗?
轻松入门—练基础
课后练习—轻松入门
一、填空题
1、本文的作者是___________,体裁是__________。
2、全文以___________为线索,开头是________,中间是__________,_________,结尾是_________,全文结构严谨,浑然一体。
3、写出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嘀咕(
)愠色(
)晕眩(

蹭着(
)呆滞(
)吮着(

4、改正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
谙淡_________夺筐而出_________情不自尽_________
揣息_________冰雪消熔_________气势凶凶_________
二、选择题
5、下列各选项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巍峨的埃菲尔铁塔,雄伟的凯旋门,庄严的巴黎圣母院,这些名胜古迹令人流连忘返。
B、北京电视台的几个经济类节目都办得栩栩如生,显示出编导很有水平。
C、这家伙明知罪行严重,却在从容不迫地抹桌子,好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
D、有的学生无视学校金科玉律,迷恋网上游戏聊天,实在令人担忧。
6、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据说,秦始皇每天批阅写在竹简和木片上的文字,有600公斤重。
B、这本书已经出版好几年了,所以作者最近作了较大的修改。
C、到目前为止,全国有百分之八十的锅炉使用了有效的消烟除尘装置和其他简易措施。
D、正在研究课程改革的复旦大学生命科学院梅其春教授认为,随着生命科学的飞速发展,生物学作为大学必修课是一种趋势。
三、阅读下面的文段,并按要求回答7—10题。
下午,这包糖终于传到二年级二班王小亮手中。孩子惊喜极了,这最喜欢吃的奶糖好久没尝过了。他那双小手在衣服上来回蹭着,微微思考了一下,笑眯眯地给每个小朋友发了一颗,给要好的伙伴发两颗,又恭恭敬敬地给老师五颗。“吃呀!”他快活着叫着、跳着,连那只张了嘴的破鞋都甩掉了。同学们在嘻嘻哈哈的笑声中和他一起分享着欢乐,只有老师悄悄背过了身……
放学了,小亮还沉浸在欢乐之中,蹦蹦跳跳地朝家中走去。蓦地,他站住了,摸摸口袋里还剩下的舍不得吃的糖,一股恐惧感袭上心头。他好像又看到:现在的妈妈扬起细眉在爸爸的耳边嘀咕什么,爸爸抓起一条柴棍,气势汹汹地向他走来。他愣怔着,不知如何办才好。他使劲拍拍口袋,不行,咋瞧都是鼓囊囊的。他低下小脑袋,吮着指头,想了许久,瞅瞅四周无人,迅速将糖埋入路边的雪堆中,还特地插上一根小棒棒。
这一夜,小亮睡得特别香,特别甜。他梦见过去的妈妈笑着回来了,现在的妈妈垂着头走了,真高兴。
第二天,小亮起得特别早。他照例先把全家的便盆倒掉、涮净,再掏米、添水、捅火、坐锅,然后才背上书包拿块冷馍悄悄溜出门。他要赶紧去挖他的糖。不想,一夜之间地温回升,冰雪融化了,糖浆和雪水混在一起,渗入大地。潮湿的地面上,歪躺着几张皱巴巴的糖纸和那根作为标志的小棒棒。
小亮眨巴眨巴眼睛,忍不住滚下泪来。他伤心地蹲在地上,呆呆地凝视着。一会儿,又情不自禁地伸出冻裂的小手指,抠起一点泥土放在舌尖上——
他,又笑了:那泥土,甜丝丝的。
7、王小亮知道奶糖是谁买给自己的吗 根据原文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文章多次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举一例说明其在表现人物遭遇、凸现文章主旨等方面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文章结尾处写道:“冰雪融化了,糖浆和雪水混在一起,渗入大地……小亮眨巴眨巴眼睛,忍不住滚下泪来”“他,又笑了:那泥土,甜丝丝的”。小亮为何先哭后笑 你是怎样理解“那泥土,甜丝丝的”这句话的含义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文章中有这样一句话:“同学们在嘻嘻哈哈的笑声中和他一起分享着欢乐,只有老师悄悄背过了身……”老师为什么要“悄悄背过身” 你能想象出老师此刻的神情和心理活动吗 请把这种神情和心理活动简单描述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1—14题。
美丽如初
①月色皎洁,一如闪亮的白绸,宁静而安祥地弥漫。我握着母亲的手站在街口,等放晚学的弟弟归家。并不冷,然而街静人空,我等得焦急不耐,母亲却等得耐心又耐心,遥望着那条很宽很白的路,母亲说:“一直这样等,惯了。”我的心悚然一动,目光在母亲单薄的身影里模糊了。
②我也曾让母亲这样地等待过,并不是小的时候,女儿大了,反而更让母亲牵挂。那些个月朗星稀的夜晚,和学友们一路高歌神侃地回家,一个人转进僻静的街口,却望见母亲的衣衫和着树影飘动,一样的迷离,心忽地跳快了,跑过去,却只叫了一声“妈妈!”母亲也不说什么,很欣慰地笑着,拍拍我的手,一起走回家去。
③而今我去了异地,只在假期里归来,母亲的身影却依然准时地站在街口树下,等待不久也要离家求学的弟弟。我忽然很羡慕母亲,可以把那么深沉的爱包容在静静的等待中。
④清脆的铃声响过来,弟笑嘻嘻立在我和母亲面前:“妈!姐!”“怎么才回来,让妈等那么久 ”我半是欢喜半是埋怨。“回家吧!”母亲还是那么欣慰地笑着,拍拍弟的手。弟冲我做个鬼脸。看弟高大的身影在母亲的身边,我忽然觉得失去了什么,起航的船只能留恋温暖的港湾,却不能永远停泊。
⑤返校之前,母亲安静地替我整理行囊,见我跟着她走来走去,却不开口,母亲说:“从前你外婆也是这样送我走。”啊,我默默地望着母亲,仿佛看见外婆的双手在忙碌。我忽然明白了,从前外婆一定也曾站在街口,等母亲回家,就像母亲今天等我们回家,而我也会有那么一天,让深深的爱溶在等待中。
⑥眼前晃动着月光里母亲静立的身影,才知道不论经过什么,我记忆中的那些夜晚永远美丽如初。
11、文章首段的景物描写写出了景物什么特点 在文中主要起什么作用
答:(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首段中,在等放晚学的弟弟时,为什么我会“等得焦急不耐”,母亲却“等得耐心又耐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第④段中写到,“我忽然觉得失去了什么”,“我”觉得失去了什么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纵观全文,(1)写出在全文结构上与末段中“眼前晃动着月光里母亲静立的身影”这个句子相呼应的一句话。(2)说说为什么“我记忆中的那些夜晚永远美丽如初”
答:(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语言表达
15、一天,妈妈发觉女儿丽丽发烧了,决定带丽丽到医院看病,可丽丽却说:“不用妈妈陪我去,我已经十六岁了, A 我自己去吧。”
到医院后,交款处前排了长长的一队,妈妈气喘吁吁地跑来,看见女儿排在队尾,说:“这么多人,别排了,我带你去找熟人,直接拿药得了。”丽丽说:“妈妈,您不能这样,B 
”。
请在对话的A、B两处分别填上有针对性、有说服力的话。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甜甜的泥土
【练基础—答案】
1、【答案】黄飞,小说(小小说)
2、【答案】一包奶糖,送奶糖,吃奶糖,埋奶糖,化奶糖
3、【答案】dí,yùn,yūn,cèng,zhì,shǔn
4、【答案】谙应为黯,筐应为眶,尽应为禁,揣应为喘,熔应为融,凶应为汹
5、【答案】A
【详解】“栩栩如生”与节目搭配不当。“从容不迫”是褒义词,形容罪犯应用贬义词。“金科玉律“比喻不能更改的信条,含贬义。
6、【答案】D
【详解】A句“文字”与“有600公斤重”主谓搭配不当。B句关联词语“所以”使用不当,前后两分句间无因果关系。C句“使用”与“措施”动宾搭配不当。
7、【答案】1、王小亮知道奶糖是“过去的妈妈”买给自己的。因为那是他“最喜欢吃的奶糖”,当他“惊喜极了”地接过奶糖,“微微思考了一下”之后,他一定想起自己最喜欢吃奶糖的事只有“过去的妈妈”才知道;小亮吃糖时“快活地叫着、跳着”,当晚“睡得特别香,特别甜”“梦见过去的妈妈笑着回来了,现在的妈妈垂着头走了,真高兴”等文字,都表明他知道这糖是“过去的妈妈”给的。
8、【答案】①小亮吃糖时的欢乐与“悄悄背过了身”的老师的酸楚对比:以喜衬悲,更加突出了小亮身世遭遇的悲苦。②小亮放学途中想象见到“现在的妈妈”的恐惧感与晚上梦见“过去的妈妈”的香甜和高兴的对比:表现了小亮思念母亲、渴望幸福的心理感受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不幸遭遇。
【详解】回答时可任选一组对比为例。能结合人物遭遇、文章主旨等进行恰当分析,言之成理即可。
9、【答案】“过去的妈妈”给的奶糖和冰雪一起融化了、渗入了大地,这让小亮似乎觉得母爱随着雪水和糖浆一起消失了,所以他伤心地哭了;但是当地“抠起一点泥土放在舌尖上”时,他分明又尝到了甜丝丝的味道,再次感受到了母爱的温暖,所以他又笑了。(意思大致相同、分析恰当即可)
那泥土浸润着融化的糖浆,浸润着深深的母爱,寄托着“过去的妈妈”对儿子王小亮的至爱亲情,抚慰着小亮伤痛的心;那泥土还包含着传达室老头、学校老师等人对小亮的爱心。所以,小亮感受到那泥土是甜丝丝的,实际上感受到的是人间的至爱亲情犹如宽广厚实的大地,无所不在,无处不有,使他产生了对幸福生活的渴望。(意思大致相同、分析恰当即可)
10、【答案】略
【详解】要能准确体会到老师“悄悄背过身”所包含的对小亮悲苦遭遇的酸楚、复杂的心情;要能发挥丰富的想象和联想,细致而准确地刻画出老师此刻的神情和心理活动。
11、【答案】
(1)宁静平和(幽美)(能答出“宁静”即可)(2)展示人物活动环境特点;衬托人物美丽和充满母爱的性格(心灵)。
12、【答案】因为母亲能“把深沉的爱包容在静静的等待中”,而我还未能。(大意对即可)
13、【答案】(因为已经长大而独立,)失去了倚在母亲怀里感受母爱的机会,失去了享受母亲等待的满足感和幸福感的机会。(本题答案是开放性的,大意对或言之成理即可。)
14、【答案】(1)(我的心怦然一动,)目光在母亲单薄的身影里模糊了。
(2)因为那些夜晚月色美、情感美,凝聚着母亲深沉美好的爱。
15、【答案】参考答案:A:自己的事情应该自己解决了。 B:每个人都要遵守公共秩序,我们也不能搞特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