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砚泉学校2016/2017第一学期八年级语文月考试题
【说明】
1.本试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答题前,请考生务必将班级、姓名、考号、考场、座号填写在规定的位置。
2.用0.5mm黑色中性签字笔将答案写在试题卷上。考试结束,本试题收回。
3.选择题答案填在选择题栏目中,主观题答案写在主观题栏目中。
一、(1至5每小题3分;6、7、8、9每小题2分,共23分。请将答案务必填写在表格内!)
1
2
3
4
5
6
7
8
9
C
C
C
D
A
B
D
C
B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C
)24
A.锐不可当(dǎng)
阻遏(è)
疟子(yào
zi)
寒噤(jìn)m
B.仄歪(zè)
能耐(nài)
阴惨(cǎn)
蹿出(cuān)
6
C.拂晓(fú)
地窖(jiào)
迫击炮(pǎi)
瓦砾(lì)
V
D.珐琅(fǎ)
惊骇(hài)
晨曦
(xī)
长髯(rán)7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C
)f
A.斑斓
记录片
转弯抹脚
雪中送炭+
B.慰籍
化妆品
张皇失错
左右逢源S
C.喝彩
三部曲
世外桃源
源远流长u
D.缅怀
斑马线
眼花潦乱
月明风清Z
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C
)
A项“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此处望文生义。B项“叹为观止”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该词与语境不符。D项“滔滔不绝”指话很多,说起来没个完。此处应为“络绎不绝”。)M
A.“十三五”规划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中,创新首当其冲。o
B.不法分子利用微博、微信等平台实施诈骗,手段不断翻新,令人叹为观止,防不胜防。m
C.济南作为一座旅游文化名城,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得益彰,每年都会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光。
D.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去“新、马、泰”观光的旅客滔滔不绝。3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D
(A项成分残缺,应在句末加上“的活动”;B项成分赘余,应去掉“的原因”或“由于”;C项关联词语搭配不当,应把“就”换为“才”。)L
A.为了弘扬孝道文化,济南市三职专在2016年初开展了“诵读、践行《弟子规》”。8
B.各种“抢红包”活动吸引万千公众疯狂参与的原因是由于其玩法快速、新鲜、刺激。S
C.善良是火种,只有不停止传递,就能照亮世界的每一个角落。c
D.《昆虫记》既是优秀的科普著作,也是公认的文学经典。R
5.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j
A.《骆驼祥子》中的祥子的第一辆车被抢走以后,千辛万苦聚积的准备第二次买车的钱被张侦探给洗劫了。Q
B.
桑桑的病唤起了桑乔的舔犊之情,无论风里雨里,他背着儿子走遍城市乡村,求医问药,他发誓要让儿子的人生之路走得长长的。A
C.温柔、弱不禁风的温幼菊以自身的经历给了桑桑无穷的力量,使他燃起了对生活的希望。g
D.《老人与海》中,马诺林是从五岁起跟老人上船捕鱼的,他的个性特征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老人的“硬汉”性格。
=
二、(共34分)=
(一)课内文言文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6~8题。(每小题2分,共6分)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6、对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遂与外人间隔(隔断,隔绝)
B.阡陌交通(互相通达)
C.乃不知有汉(副词,竟,竟然)
D.不足为外人道也(介词,对、向)
7、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武陵人/捕鱼为业
B.问/今是何世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后遂无问/津者
8、下面对所选文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文章第一段着眼于“异”字,为下文描写更令人惊异的桃花源作了铺垫。
B.文章第二、三段是全文的重点,无论是写桃花源人们的生活环境还是写人物的交谈,都有一些生动可感的细节,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
C.文中真实地描绘了桃花源中人们的生活场景,生动地展现了一个人人劳作、生活安定、风气淳朴的现实社会。
D.这篇文章记叙层次清楚,一环套一环,一气呵成,结构非常严谨。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l题
①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②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③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9、下列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组是(
B
)(2分)
A、①明有奇巧人日王叔远(奇怪的)
②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零数)
B、①高可二黍许(大约) ②珠可历历数也(可以)
C、①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是)
②中轩敞者为舱(作为)
D、①东坡右手执卷端(上面) ②其人视端容寂(端正)
10、翻译下面句子(2分)
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
译文:
11、选文的说明顺序是
;第②段的结构形式是
;作者从船的中部写起的原因是 (4分)
9、B
10、左手靠在一根横木上(1分),右手扳着右脚趾,像在大声呼叫似的(1分)
11、空间顺序
(1分)总——分(1分)
原因:①核舟的中间部分是舱,高起而宽敞,十分引人注目;②舱边的窗竟然可以关闭,从这里说起能引起读者的兴趣;③核舟所表现的主题是“大苏泛赤壁”,而中间部分雕刻有苏轼的诗句,从这里说起容易引起读者的注意,引发读者的想象(2分,答对其中两点即可得满分)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
完成12~14题。(每小题2分,共6分)
鹦鹉灭火
有鹦鹉飞集他山,山中禽兽辄相爱重。鹦鹉自念虽乐不可久也,便去。后数月,山中大火。鹦鹉遥见便入水濡羽飞而洒之。天神言:“汝虽有志意,然何足云也?”对曰:“虽知不能救,然尝侨是山,禽兽行善,皆为兄弟,不忍见耳。”
天神嘉感,即为灭火。
(选自《杂宝藏经》卷二《佛以智水灭三火缘》)12、请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停顿。(画两处)评分意见:本题2分,每画对一处得1分。
鹦
鹉
遥
见/
便
入
水
濡
羽/
飞
而
洒
之
1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天上的神赞扬鹦鹉的行为,
立即为它熄灭了大火。
评分意见:本题2分,意思对即可。
天神嘉感,即为灭火。
14、这篇短文给你带来怎样的启示?示例1:常怀一颗感恩的心,要知恩图报,不要忘恩负义。
示例2:人要有毅力,不管力量是多么的微小,
持之以恒的应对
,一定会有回报的
。
示例3:对待朋友要真心真意,
诚心帮助他人,有时自己也会受益。
评分意见:本题2分,意思对即可。
【译文】
有鹦鹉飞到其它山栖息,
山中的飞禽走兽总是都很尊重地对待鹦鹉。鹦鹉自己想:
待在这山里虽然快乐但不可长时间居住在这里,就离开了。好几个月后,
山中起大火,
鹦鹉远远地看见,
便进入水中沾湿羽毛,飞过去并洒向山那里。天神说:"你虽然有志气,但又有什么用呢 "鹦鹉回答:"我虽然知道一点点的水不能救它们.但是我曾经寄居在这座山,
飞禽走兽友好地对待我如同兄弟,
我只是不忍心看见它们被大火烧死罢了!"
天上的神赞扬它的行为,
立即为它熄灭了大火。
(三)诗歌阅读理解
完成12~13题。(每小题3分,共6分)
五绝
小满
(宋)欧阳修
夜莺啼绿柳,皓月醒长空。
最爱垄头麦,迎风笑落红。
15、请发挥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诗歌前两句展现的画面。
示例一:初夏的夜晚杨柳依依,偶尔传来夜莺动听的歌声。一轮明月高高挂在天上,皎洁的月光照亮夜空。
示例二:夜莺在茂盛的绿柳枝头自由自在地啼鸣,皎洁的明月照亮了万里长空。
评分意见:本题3分。景物全1分,描写正确生动2分。
16、有人认为本诗末句中“笑”字用得最为精妙,请说说妙在何处。
“笑”字运用拟人手法,赋予麦子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写出小满时节,百花渐落,麦子茁壮成长的景象和未成熟但已灌浆饱满的麦子于风中微摆的娇憨可爱。表达作者内心的喜悦之情。
评分意见:本题3分。拟人手法1分,手法分析1分,思想感情1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
17、补写出下列句子的上句或者下句。(每空1分,共8分)
(1)气蒸云梦泽,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2)少壮不努力,
。(《长歌行》)
(3)
,猎马带禽归。(王绩《野望》)
(4)迷津欲有问,
。(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5)
,草色入帘青。(刘禹锡《陋室铭》)
(6)
,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周敦颐《爱莲说》)
三、现代文阅读
(一)18、用一句话概括下面一则新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0字)(4分)
本报综合消息,近期《汉字英雄》和《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这两档汉字听写节目火了,它们不仅将汉字“听写课”开到了电视上,还让告别校园多年的成年人也甘当“陪考”,老老实实地学起了写字。有关数据显示,节目播出6小时内在微博话题电视节目中排名第一位,甚至超越了《中国好声音》等多档节目。两档汉字听写类节目的走红,让不少国人惊呼自己已经“不会写字”,也再次引起人们对汉字文化传承的忧虑。
【解析】本题考查对材料的概括能力。新闻最后的“两档汉字听写类节目的走红,让不少国人惊呼自己已经“不会写字”,也再次引起人们对汉字文化传承的忧虑。”是主要内容,根据这个内容简要概括即可。即:什么事+带来的影响。
【答案】(只写到“节目走红”不给分)示例一:汉字听写大赛节目引起人们对汉字的忧虑。
示例二:两档汉字听写类节目走红让国人惊呼“不会写字”
(二)那
条
河
流
①我怀念那条河。
②远远地看,它就像一根孤独的琴弦绷在原野上,任风雨和岁月弹拨。
③我是生长在它旁边的一双耳朵。当时我不觉得幸运,以为这是音乐、这波涛的诉说、这不尽激情的灌注,都是理所当然的。以为这柳阴是理所当然的,洋槐洁白芬香的花絮是理所当然的,竹林里布谷鸟黄鹂鸟的啼鸣两岸是理所当然的,两岸湿润的炊烟和歌谣是理所当然的。当时幼稚的心里,却有一个与生俱来的念头:这河流以及与它有关的一切,理所当然属于我们。
④我在河里学会了游泳。我把蝴蝶的姿势、青蛙的姿势展示给水中的鱼;我仰躺在水床上,看天,在天蓝和水蓝之间,我是漂浮的梦。我捉螃蟹,石缝里小小的反抗弄疼了我的手,而它并没有多余的恶,小小的身体上全是武器,一生都在战争的恐惧里度过,最大是的成功仅仅是防止过分的伤害。在横渡河湾的时候,我遭遇过一条水蛇,小小的头昂着,更小的眼睛圆睁着打量陌生的天空,它也在不测的水里横渡它的命运。
⑤我在竹林里制作了第一管竹笛,摹仿北斗的指法(它也是七个音孔),我在静夜里向身后村庄和远方的岁月吹奏。
⑥当时,我不觉得这一切都是奇迹,真不觉得我内心的水域,有一多半来自这河流
的灌溉。我那浮浅、单纯、蒙昧的心里,以为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我没有想过,这河流会有断流的时候。我没有想过,它似乎源远流长的水,是来自哪里 它的温柔碧波和浩然激流,是怎样一点一滴汇成
⑦带着它的涛声和波光,我湿琳淋地走了。我走到哪里,就把它带到哪里,我是它站起来行走的一部分,我的记忆里流淌着它的乳汁。
⑧我仍然觉得它理所当然存在于那里,理所当然属于我,属于我们,而且永远。
⑨年前回家,我愕然了。我再也看不到那条河流。横卧在面前的,是它干涸的遗体,横七竖八的石头,无言诉说着沧桑;岸上的柳林、竹林、槐林、芦苇荡都已消失,荒滩上,有人在埋头挖坑淘金;三五个小孩,在放一只风筝,几双眼睛一齐向上,望着空荡荡的天空和那只摇摇晃晃的风筝。
⑩我已找不到当年游泳地方,那让我感到河水深度、照过我少年倒影、用蓝色的旋涡激起我最初诗意想像的地方,已被高大的垃圾堆覆盖。
⑾我多想,我多想找到死去的源头,去大哭一场,让泪水复活这条梦中的河流。
⑿这时候,才痛彻心肺地明白:天地间没有理所当然永远属于我们的事物。
⒀理所当然,理所当然地去珍惜——这才是唯一属于我们的理所当然。
⒁我们不过也是游荡于河流中的另一种鱼。我们不愿成为干鱼,但我们很可能要把自己折腾成干鱼。许多河流枯竭了,污染了。爱,枯竭了;我们内心的河床,不再是碧波倒影,而是注满了污水,堆满了垃圾。
⒂我,该怎样打开内心的纯洁水源,。复活那死去的河流?
19.
联系全文,说说以“
那条河流”
为题好处和作用。
(3
分)
20.
文中“
我”
的感情随河流的变化而变化,
经历了怎样
的过程?请填在下面的空格中。(4分)
认为理所当然 →
→ 明白 →
→怀念
21. 品味语言,回答下面的问题。
(共
6
分,每小题
3
分)
(1)赏析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表达效果。
(3
分)
远远地看,它就像一根孤独的琴弦绷在原野上,任风雨和岁月弹拨。
(2)从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3
分)
以为这柳荫是理所当然的,洋槐洁白芳香的花絮是理所当然的,竹林里布谷鸟黄鹂鸟的啼鸣是理所当然的,两岸湿润的炊烟和歌谣是理所当然的。
22.
统观全文,在写作构思方面这篇文章有什么特色?
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
4
分)
19.
文章围绕那条河展开,“那条河”是全文的线索,通过描写家乡“那条河”的前后对比,表达作者对记忆中美好景象和童心童趣的怀念,失去感到痛惜。
评分意见:共3分,每要点1分,意思对即可。
20.
愕然;珍惜。评分意见:每空2分,意思对即可,不必字字对应。
21.
(1)绷,拉紧,紧贴着;生动形象的写出河流像琴弦一样镶嵌在原野大地上。
评分意见:“绷”解释1分,表达效果2分。
(2)运用了排比(或反复)的修辞手法,“理所当然”多次反复增强语言气势,突出了我当初享受美景而不懂珍惜的懊悔之情。
评分意见:修辞手法排比或反复,写对一种即可得1分,作用分析2分。
22.
作者用了对比的写法,
写河流,当初生机盎然,现在成了干涸的遗体,反差强烈。描写河流的变化,从开始的“温柔碧波’到后来“干涸的遗体”,省略了变化的过程,给读者留下了思考的空间。写“我”对河流的认识,当初以为理所当然地属于我们,现在意识到要理所当然地去珍惜,变化巨大,突出了作者情感的变化。
评分意见:写作手法2分,结合内容分析3分,写出一处即可。只要对文章结构分析合理皆可。
四、作文(50
分)
26.
请以“
心愿
”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你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
情实感;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如需要可用“xxx”代替,否则扣
分;③不得抄袭;④不少于
600
字(如写作诗歌不要少于
20
行)。
班级
姓名
考号
考场
座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