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北师大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课 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课件(共4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公开课北师大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课 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课件(共4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11-07 08:33: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1张PPT。第二课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13岁继承王位
21岁亲政
39岁统一六国、称皇帝
49岁病死。
在王位25年,帝位12年。
秦始皇?- 中国历史上首位皇帝
二大功绩 :统一中国
创建了中央集权制度 一、秦王嬴政首创皇帝制度秦灭六国,建立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1、前提:战国七雄一、秦王嬴政首创皇帝制度秦灭六国,建立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2、皇帝名称的由来1、前提:一、秦王嬴政首创皇帝制度秦灭六国,建立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2、皇帝名称的由来3、皇帝制度的特征1、前提:材料一 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秦代以前,玺并非最高统治者所专有。春秋战国时,卿大夫及地方官吏的印章均可称玺。至秦代,则是“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据载,秦朝的传国玉玺其文为“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史记·秦始皇本纪》
皇权至上(核心)皇帝独尊皇位世袭一、秦王嬴政首创皇帝制度秦灭六国,建立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2、皇帝名称的由来:3、皇帝制度的特征:皇位世袭
皇帝独尊
皇权至上皇帝拥有了绝对权力,形成了君主专制制度。1、前提:4、影响:二、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1、中央官制:三公九卿皇帝三公御史
大夫丞
相太
尉九卿(中央)(全国政务)(全国军务)(图籍章奏、诏令、监察百官)三公九卿制二、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1、中央官制:三公九卿2、地方制度:郡县制里郡县制(地方)内容特点作用是中央集权制的重要环节,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秦朝官制的特点:分工明确
牵制配合
权力集中作用:确保地主阶级的统治
标志着中央集权制确立(金字塔结构图)秦朝从中央到地方行政机构示意图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太尉丞
相御史大夫九卿皇帝郡(郡守)县(县令)乡里最高统治者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概念总结: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专制主义”是国家政权的主宰和中央决策方式,即皇权至上、皇帝独裁;
2、“中央集权”指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即中央控制地方、地方绝对服从中央。 二、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1、中央官制:三公九卿2、地方制度:郡县制3、其它制度:统一施行秦律颁布通行全国的《秦律》:细密、严苛。二、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1、中央官制:三公九卿2、地方制度:郡县制3、其它制度:统一施行秦律统一文字、货币和度量衡齐楚燕韩赵魏秦?统一文字:
以秦国的小篆为统一文字,后又出现了更为简便的隶书? 统一货币半两钱统一度(长度)、量(体积)、衡(重量)二、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1、中央官制:三公九卿2、地方制度:郡县制3、其它制度:统一施行秦律统一文字、货币和度量衡修建驰道,加强中央与地方的联系统一车轨,大修驰道(直道)秦朝主要的驰道二、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1、中央官制:三公九卿2、地方制度:郡县制3、其它制度:统一施行秦律统一文字、货币和度量衡修建驰道,加强中央与地方的联系一、秦王嬴政首创皇帝制度三、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1、反击匈奴,夺回河套地区,设置九原郡,修筑长城辽东临洮三、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1、反击匈奴,夺回河套地区,设置九原郡,修筑长城2、南征百越,统一东南和岭南地区,设置闽中郡、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三、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1、反击匈奴,夺回河套地区,设置九原郡,修筑长城2、南征百越,统一东南和岭南地区,设置闽中郡、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3、开凿灵渠,沟通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秦统一的作用和历史意义结束分裂割据的局面,有利于人民和平交流;促进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巩固国家统一;有利于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形成。你不体恤人民,是一个暴君。朕德高三皇,功盖五帝。假如秦始皇被秦朝人民告上了法庭。请你为被告秦始皇写一份辩词或为原告秦朝人民写一份诉状。想想议议:评价秦朝的统治:(1)对人民进行残暴的统治,二世而亡。
(2)它建立的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为以后历代王朝所沿用,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政治体制的基本模式。中央地方皇帝总结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特点:比较完备,以皇权为中心 1、 《汉书?百官公卿表》记载某一官职:“………秦官,金印紫绶,掌武事。”该官职应当是( )
A.丞相 B.太尉 C.廷尉 D.御史大夫B课堂练习2、秦实行中央集权制度的积极意义是(  ) A.加剧了社会矛盾,无益于社会发展 B.缓和了社会矛盾,有助于秦长治久安 C.避免了国家分裂,有助于政局稳定 D.造成君主独裁,导致政治黑暗C3、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第一次的“革命”主要是指(  ) A.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B.焚书坑儒,实行思想专制 C.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形成 D.制定一整套选拔和考察官吏的制度A4、传说古代先王在阴历一月决定一年的政事,所以阴历一月叫政月。到了秦朝,由于嬴政出生于一月,所以就把政月改为正月,并且 “正”字的读音也改为“征”了。从中体现了 ( )
A.中央集权 B.规范法度
C.君权神授 D.皇帝独尊 D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解读历史问题的能力,材料中秦始皇嬴政将“政月”改为“正月”以避讳其名,这体现了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的特点,故D项正确;A项的含义是侧重于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BC在题干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 5、秦统一后郡县制遂遍行全国,司马迁说秦始皇分天下为三十六郡,《晋书》以为统一后又有所增设,可达四十郡之多。对郡县制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废分封、行郡县是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
②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是历史的进步
③元代所设行省与秦始皇所设郡的数量一致
④废分封、行郡县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D6、皇,古为上天,光明之意;帝,生物之主,兴益之宗。秦始皇统一全国后,自以“德兼三皇,功过五帝”,将皇帝为自己的帝号,这就是皇帝称谓的由来。其主观目的是( )
A.炫耀文治武功 B.树立专制权威 C.制造暴政依据 D.宣扬君权神授B课后作业:
试比较分封制和郡县制,并说明郡县制的特点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比较:性质:都是中国古代社会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 不同点:相同:目的:都是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