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7张PPT。第4课 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日出之国—日本新月之乡—阿拉伯国家西亚东亚阅读第一目,思考回答问题:日本出现奴隶制国家的时间及统一的过程。①公元1世纪前后,开始出现奴隶制国家;③大和兴起,5世纪时,大和统一日本;大和兴起的地方4.公元6世纪下半叶开始,大和国出现统治危机②3世纪时,在本州中部出现了一个较强大的奴隶制国家,叫“大和国”.材料一: 7世纪的时候,日本处在奴隶社会,阶级矛盾十分尖锐。世袭贵族占有大量土地、奴隶及部民,权势很大。地方贵族反抗中央贵族,政局十分混乱。
材料二:初唐时期唐太宗调整统治政策,由于政治清明,文化昌盛,国力逐步强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 1、根据材料一、二说明日本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假设你是当时大和国遣唐使,面对当时两国的社会状况,归国后你会怎么办?阅读史料:①国内:各种矛盾尖锐,政局混乱(根本原因)
②国际:中国隋唐的制度非常先进(催化因素) 中臣镰足,出身于贵族家庭,父亲及祖辈是朝中世袭的祭祀官,属于朝廷重臣。中臣镰足继承父亲的官职不久,即辞官退隐。
当时,日本有很多人从中国的唐朝学习归来,在日本各地讲学。
中臣镰足向这些人学习中国的儒、佛等多家学说,吸收新知识,产生了要改造日本社会的思想。
他对当时的权臣苏我入鹿父子等人擅权专政的做法非常不满。要想改造日本社会,只有除掉苏我父子。 要求改革的中大兄皇子联合贵族中臣镰足发动政变,刺杀了把持中央政权的旧贵族苏我入鹿,拥立孝德天皇,改元大化。日本“大化改新” 背景
(1)国内:社会矛盾尖锐(根本因素)
(2)国际:中国隋唐的制度先进;朝鲜的新罗国兴起
(催化因素)
内容
(1)政治:建立天皇制国家,废除世袭制,以才选官
(2)经济:收回贵族土地,定期分给农民耕种,收税
(3)文化:积极汲取中国文化,如唐诗和书法
性质
学习模仿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的封建性质的改革 “大化改新”运动,沉重打击了日本奴隶主贵族的势力, 形成了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国家, 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为日本以后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大化改新的意义回顾中国古代史有关内容,想一想中日交往是从何时开始的?在什么朝代双方使节往来相当密切?那时交往密切的原因是什么? 动脑筋 中日交往是从汉朝开始的。
在唐朝双方使节往来相当密切。
唐朝的经济、文化处于当时世界领先地位,唐朝的繁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们漂洋过海,日本当时频频派遣留学生来到长安,学习先进的中国文化。唐朝自身也以博大的胸怀兼容并蓄外来文化的精华。 汉倭奴国王金印 你能举例说明日本文化当中有哪些地方是学习中国的吗?想一想 日本是一个岛国,国土有限,资源匮乏,但它却能发展成当今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从古代日本历史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历史的启示启示:
日本民族,非常善于学习其他民族的文化, 一个国家或民族应该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和先进文化,要正视自身的不足,积极改革求新,与时俱进 。习他人之长,克服自己之短,这也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我们应发扬光大,善于学习。二、西亚:阿拉伯1.伊斯兰教的创立与传播1.伊斯兰教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如何创立的?他为什么要创立宗教?
2.概括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
创立背景:
(1)阿拉伯半岛尚未统一,部落间战争频繁,外部势
力入侵
(2)多神和偶像崇拜成为了其民族统一和发展的严
重障碍人民渴望统一 ,伊斯兰教便应运而生了。创立时间:
创立者:
发源地:
经 典:伊斯兰教的建立古兰经阿 拉 伯公元7世纪穆罕默德阿拉伯半岛《古兰经》地中海海红海里海黑波斯湾麦地那麦加巴格达埃及西班牙法兰克王国君士坦丁堡东罗马帝国632年阿拉伯统治区域阿拉伯全盛时期(750年)疆域阿拉伯帝国疆域示意图622年7月,穆罕默德和少数门徒,被迫逃往麦地那。穆罕默德在这里建立起第一个伊斯兰教国家 8世纪中叶,阿拉伯人通过对外扩张,建立了横跨亚/非/欧三洲的阿拉伯大帝国,伊斯兰教随之广为传播.
9世纪中叶以后,随着内外矛盾计划,帝国逐渐衰微.1258年,蒙古骑兵攻陷巴格达,阿拉伯帝国终告覆亡. 阿 拉 伯 帝 国 创立背景:
传播历程:
建立统一扩张8世纪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帝国①622年,穆罕默德率领少数信徒离开麦加;②622年,穆罕默德在麦地那建立政教合一国家;③630年,穆罕默德率军和平占领麦加,奉之为圣地;伊斯兰教三大圣地:麦加、麦地那、耶路撒冷麦加清真寺先知寺耶路撒冷 每年在伊斯兰教历的第12个月,数以百万计的穆斯林都会聚
集在沙特的麦加,参加一年一度的朝觐。这些各种肤色、各个年龄段的穆斯林来自世界的各个地方。朝圣期间,他们聚集在“圣城”麦加周围,一起祈祷,一起吃饭,一同学习。“麦加朝圣”是每年伊斯兰教最盛大的宗教活动。麦加大清真寺麦加朝觐,拥挤的朝觐者。?2006年,一年一度的麦加朝觐活动于12月29日拉开帷幕,多达300万人涌向沙特阿拉伯西部小城麦加,参加为期5天的朝觐活动。为什么伊斯兰教在阿拉伯统一国家形成中起到如此重要的作用?严格的一神教反映统一国家的政治要求。
“除安拉外,别无真神“,”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穆斯林的意思是”顺从者“伊斯兰教是一种宗教、行政、军事三位一体的组织。这种组织为统一国家的形成提供了组织形式。日本大化改新5世纪日本开始出现奴隶制国家。大和统一了日本。大化改新时间:政治:7世纪中期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把许多贵族的土地收归国有,定期分给农民耕种,并收取赋税标志着日本从奴隶制社会过渡到了封建社会阿拉伯国家的建立伊斯兰教创立:7世纪初,穆罕默德穆罕默德出走麦地那,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 630年征服麦加穆罕默德病逝,统一的阿拉伯国家基本建立1世纪前后经济:内容:影响:622年632年随堂练习:
1、在日本大化改新的过程中,力主改革的大臣是( )
A.苏我入鹿 B.明治天皇
C.孝德天皇 D.中臣镰足
2、标志着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事件是( )
A.大化改新 B.幕府统治开始
C.明治维新 D.大王改称天皇
3、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它起源于( )
A.古代印度 B.巴勒斯坦地区
C.阿拉伯半岛 D.古代埃及
4、伊斯兰教是世界著名的三大宗教之一,其创立者是( )
A.穆罕默德 B.汉莫拉比
C.释迦牟尼 D.亚里士多德
DACA4、在伊拉克对美英盟军的战争中,伊拉克人民号召对美英联军进行“圣战”。结合史实判断,伊拉克人民主要信仰的是( )
A.基督教 B.佛教 C.天主教 D.伊斯兰教
5、乐山宗教协会准备兴建一座伊斯兰教寺庙,你认为设计者应该参考的古建筑是( )
A.巴黎圣母院 B.麦加清真寺 C.印度佛塔 D.帕特农神庙
6、622年被确立为伊斯兰教历元年,是因为这一年( )
A.穆罕默德出家隐修
B.穆罕默德带领信徒在麦地那建立国家
C.穆罕默德兵临麦加城下
D.穆罕默德病逝DBB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
海口市永兴中学 ??王春萍
【课标要求】
了解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讲述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
记住日本大化改新的年代和伊斯兰教创立者的名字,知道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和伊斯兰教产生的社会背景,理解中国先进文化对日本社会的影响和伊斯兰教对阿拉伯兴起的意义。
二、能力与方法
通过汉文与日文的对比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通过日本大化改新接受中国先进文化影响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通过汉字和日文两种文字共性的归纳,学习比较分析的方法;通过伊斯兰教产生和阿拉伯国家兴起的历史背景的了解,学习从经济基础、社会环境认识历史现象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日本大化改新效仿隋唐封建制度,实现了社会进步的历史事实,激发学生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自豪感;通过日本大化改新的成功,认识先进文化和国际交流对改变落后面貌、促进文明发展的重要性;通过对伊斯兰教与阿拉伯国家兴起关系的了解,认识宗教在历史上的重要作用。
【重点难点】
一、重点: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阿拉伯国家的建立。
二、难点:伊斯兰教与阿拉伯国家的政教合一关系。
【授课类型】 ?授新课。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备课(包括读课标、习教材、研教参、了解学情,收集信息,编写教案),制作教具;学生预习,收集有关日本与阿拉伯国家的有关信息。
【教学方法】 ?讲述法、图示法、问题探究多法结合。
【教具(媒体)】 ?黑板、地图册等。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教师引导过渡)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上古亚非文明,知道了产生于亚洲和非洲大河流域的几个神奇辉煌的古代文明,今天我们将和同学们一道,继续了解中古时期亚洲的两个古代国家,即中古日本与阿拉伯国家,也就是封建时代的日本与阿拉伯国家。我们着重从日本大化改新、伊斯兰教的创立、阿拉伯国家的兴起三方面来了解这段历史,首先我们看日本的大化改新。(板书第一子目,导入新课)
学习新课:
一、日本大化改新
(教师引导过渡)大化改新是日本仿效中国隋唐制度进行的一次成功改革。当时的日本为什么要进行改革?改革有哪些具体内容?改革收到了什么效果?我们下面逐一探究,先看背景。(教师板书第一个小标题)?
㈠大化改新的历史背景
(教师出示《古代日本》地图,帮助学生弄清日本的特殊地理位置,并结合P24小字对改革前的日本情况做概略介绍)日本位于亚洲东北部,是西太平洋中的一个岛国,其领土同我国大陆最近处仅相隔400余海里,同台湾岛更仅相隔100多海里,是我国一衣带水的邻国。日本列岛很早就有居民活动。公元前1世纪前后,日本出现奴隶制国家。5世纪初,大和国统一日本,国王最初称“大王”,以后称“天皇”。居民被编入各种不同的“部”里,从事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称为“部民”。部民没有人身自由,地位近似于奴隶。7世纪中叶,日本由大奴隶主贵族苏我氏父子实行专制统治,各种矛盾空前激化,大和的统治出现严重危机。大化改新就发生在这样的背景下。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24第二段大字,了解大化改新这一历史名词的基本要素。主要包括:大化改新的时间、组织者、目的、名称由来等基本内容,教会学生善于抓住历史事件的基本要素掌握历史史实的方法)
㈡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25第一段大字,要求学生从三方面归纳大化改新的内容,训练学生的归纳能力。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总结,作如下板书,并要求学生在教材相应地方写上编号)
1.废除贵族对土地和部民的私有制,改由国家管理;
2.仿照唐朝均田制和租庸调制,颁行“班田收授法”和租庸调制;
3.改革行政制度,实行中央集权。
(总结过程中,教师要对一些学生不容易理解的地方给予适当点拨说明,帮助学生弄清其真实含义。如土地和部民制度改革有什么作用?“班田收授法”和租庸调制是咋回事?行政制度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教师启发提问:大化改新对日本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引导学生探究大化改新的意义)
㈢大化改新对日本的影响
(学生回答后,教师点拨讲解,进行总结)通过这一系列改革,解决了土地国有、部民制和中央集权制问题,打击了旧贵族在经济、政治上的顽固势力,有利于封建生产关系的形成,达到了改革的目的。大化改新使日本从奴隶社会过渡到了封建社会,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
(教师激发思考,组织探究活动)
1.日本大化改新深受中国隋唐文化的影响,你还知道中国先进文化对日本产生深刻影响的哪些事例?
(探究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大胆表明自己的观点看法,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中国文化对日本的影响可重点借助汉字对日本文字的影响去应证:指导学生看教材有关图片:《片假名》《平假名》《日语短文》,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发现他们之间的联系,认识中国汉字对日本文字的重大影响)
(教师概略介绍)10世纪中期以后,日本发展又有新变化,班田制经济逐渐被封建庄园经济取代,武士集团开始形成。到1192年,日本进入幕府政治时期,直到明治维新结束。
2.日本是一个岛国,国土有限,资源匮乏,但它却能发展成当今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从古代日本历史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教师综述过渡)刚才我们了解了日本是完成封建化进程的方式途径,那么西亚的阿拉伯又是怎样建国和完成封建化的呢?我们接着看第二个问题。(教师板书第二子目)
二、阿拉伯的兴起
(教师引导过渡)谈到阿拉伯,我们会想到很多与之有关的事情,如:世界文学名著《天方夜谭》(《一千零一夜》)、芝麻开门的故事、中国古代历史上经常提到的大食国、伊斯兰教等(也可由学生自己列举,调动学生参与,激发学习兴趣),而跟阿拉伯国家兴起关系密切的应是伊斯兰教的创立和传播。(教师板书第一个小标题,过渡讲伊斯兰教的创立)
㈠伊斯兰教的创立
(教师设问过渡)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它是在怎样的社会背景下创立的?兴起于哪一地区?创始人是谁?基本教义是什么?它跟阿拉伯半岛的统一和阿拉伯国家的建立有何关系?下面我们逐一探究。先看产生的社会背景,即6-7世纪初阿拉伯半岛社会形势。(教师板书)
1.创立背景(外族入侵,社会动荡,经济萧条)
(教师概略介绍)6世纪以后,阿拉伯社会氏族制度解体,奴隶制度逐渐发展起来。由于外族入侵,阿拉伯人经营东西方中介贸易的商路从红海逐渐转移到波斯湾和两河流域,导致阿拉伯社会动荡,经济萧条。在这种情况下,建立统一国家,抵御外侮,恢复商路,成了阿拉伯人的共同愿望。建立强大的国家必须团结阿拉伯民族,要团结整个阿拉伯民族,一个重要方面就要使阿拉伯人在同一种信仰之下统一起来,一神教伊斯兰教便应运而生。
2.宗教创立(7世纪初,穆罕默德,阿拉伯半岛)
本目内容可由教师指导学生按如下程序展开完成:
⑴指导阅读教材P25-26的大字,要求学生把伊斯兰教创立的时间、创立者和兴起地区等基本要素勾画在书上,并记住。
⑵结合教材小字,教师概略介绍穆罕默德其人及创立伊斯兰教的简单经过。
㈡政教合一政权的建立(622年,麦地那)
本目主要由教师概略讲解,学习中应抓住如下两方面:
⑴弄清穆罕默德建立政教合一政权以及实现半岛统一的简单过程。
⑵理解阿拉伯国家为什么是政教合一政权的国家。
㈢伊斯兰教对阿拉伯国家兴起的作用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并在学生回答基础上进行概括总结,得出如下结论)
一神教教伊斯兰教适应阿拉伯半岛统一需要而诞生,伊斯兰教的迅速传播,促进了阿拉伯各部落迅速走向统一,并建立起统一的、政教合一的阿拉伯国家。伊斯兰教在国家和民族统一中起过重要作用。我们应该客观看待宗教的作用。
(教师结合小字概略介绍阿拉伯的发展情况)阿拉伯半岛统一后,穆罕默德的继承人哈里发以“圣战”为号召向外扩张,建立了一个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阿拉伯在向外扩张的过程中也完成了向封建社会的转化。
(学完“阿拉伯兴起”一目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最后师生一道按时间先后总结梳理如下要点,并板书)
7世纪初,创立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伊斯兰教;
622年,在麦地那建立政教合一国家;
630年,兵临麦加城,迫使麦加贵族皈依伊斯兰教。
课堂小结:
本课我们学习了中古的日本与阿拉伯国家。日本通过大化改新完成了向封建社会的过渡,阿拉伯在也在向外扩张过程中实现了向封建社会的转化。大家重点掌握日本大化改新(时间、组织者、内容和作用)、伊斯兰教的创立(时间、地点、创立者)和阿拉伯政教合一国家的建立(时间、地点、建立者)。
【练习巩固】
结束语:同学们,通过中古日本与阿拉伯国家一课的学习,你们有哪些感受呢?请同学们将你的感受告诉我,写写心得与疑问。
?
《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教学反思 《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介绍了亚洲主要封建国家日本和阿拉伯,内容设计分两大板块。教学方式呈现为三段式教学:自读求知---共同学习----挑战自我。 首先直奔“大化改新”了解日本。在学生自行阅读搜索大化改新的时间、人物、内容和作用的基础上,引导分析改革前奴隶制下的大和(日本)的社会状况,从而探讨孝德天皇为什么要如此改革。在分析中引导学生从内因和外因两方面理解;在探讨隋唐兴盛这一外部原因对日本的影响时,引导回忆中日交往的开始时间、密切时间及密切的原因,使学生将改革的背景与内容联系起来,理解改革的必要性和方法性。其次,围绕“伊斯兰教”走进阿拉伯。通过“讲我已知的伊斯兰教——看课文列举伊斯兰教大事记——分析探讨伊斯兰教产生的背景及作用”,使学生对伊斯兰教有较为深刻的认识,最后归纳:日本借助外部先进文化完成自己的飞跃,阿拉伯借神的力量完成了自己的建立和统一。值得注意的是日本的历史发展表明,日本是一个善于学习的民族。善于者,一方面指善于发现值得学习的先进文化,另一方面指善于将其他民族的文化变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文化。 从教学的整个过程来看,本节课与传统历史课教学“满堂灌”、“一言堂”的形式略有不同,首先课前让学生充分预习和搜集相关资料,上课时由学生自由发言。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传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初步形成了自觉的、主动的和积极的参与学习过程的态度,求知的欲望与激情也被激发起来了;让学生学习了用心去感知历史,而不是单单用脑去记历史,同时展开丰富的联想,让历史走出课本、走向活生生的现实生活。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和探究,发展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困惑和展望:一是这种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大胆发言,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但由于传统教学的惯性,以及所带学生是普通班学生学习知识很有限,不敢大胆发言,部分学生参与度远远不够;二是我们尚未从真正意识上摆脱主控课堂的行为方式,教学仍是在我们事先设计好的模式框架中套行;三是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掌握基本历史知识信息的情况没有能够真正在课堂上清晰地反馈出来;四是通过这种教学模式的教学,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究竟发生了哪些变化,我们在课上尚无法清晰地判断。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着力解决好这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