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学问和智慧》导学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清文章脉络理清学问与智慧两者之间的关系;
2、学习文章中运用的多种论证方法;
过程与方法
朗读体会优美的语言
交流感悟学习观的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学问与智慧并运用智慧去做事和做人。
【教学重难点】
了解作者的观点、并体会文章生动精练的语言
【导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过了《创造学思想录》,懂得了创造性思维就是“从你的箱子里走出来”“以不同的方式思考问题”,“造就你自己的规则”,其实创造性思维就是我们常说的“智慧”,这种智慧并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头脑里固有的,而是以丰富的“知识”“学问”为基础的。今天我们学一篇新课文《学问与智慧》。
走进作者
罗家伦
现代著名教育家和思想家。他曾先后担任清华大学和中央大学校长等职。著有《新人生观》、
《新民族观》等著作。
检测预习
1、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譬如
犀锐
陶冶
晦塞
要塞
瓶塞
探骊得珠
矻矻穷年
鞭辟入里
无关宏旨
寸积铢累
新陈代谢
物竞天择
字字珠玑
解释下列词语:
探骊得珠:
无关宏旨:
鞭辟入里:
浮光掠影:
融会贯通:
读破五车:
寸积铢累: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课文,找出表明学问和智慧之间关系的句子.
2、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五、合作探究
1.读文章的第一节,理解文章是怎样来阐明学问与智慧的。
2.在同一个人的身上,如果只有学问而没有智慧,会怎么样?相反如果没有智慧只有学问又是怎么样?如果同时具备学问与智慧呢?
3.在论述第二个方面的问题时作者采用了什么样的论证方法?
4.学生快速地阅读第二部分的内容,明确每段文字所讲述的主要内容:
5.阅读第三节与第五节,比较这两段的论证方法有何不同之处?
7.
第六节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六、精读品析
体会下列句子的含义:
1.学问固然不能离开智慧,同时智慧也不能离开学问。
2.学问好比是铁,而智慧是炼钢的电火。
3.智慧是一种透视,一种反想,一种远瞻;它是人生含蕴的一种放射性;它是从人生深处发出来的,同时它可以烛照人生的前途。
4.无学问的智慧,只是浮光掠影,瞬起瞬灭的。他好像肥皂泡一样,尽管可以五光十色,但是一触即破。惟有从学问中产生出来的智慧,才不是浮光,而是探照灯,可以透过云层,照射到青空的境地。
七、拓展延伸:
读了课文,你认为我们今后应该怎样运用智慧去读书、学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