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课标标准)必修三第六单元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课件(24张)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新课标标准)必修三第六单元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课件(24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11-07 13:23: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4张PPT。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学习要求: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近代)百年中国所受的纷至沓来的压力,本质上就是资本主义按自己的面貌改造世界,改造落后民族。因此,只有在实现自身近代化的过程中,中国才能真正抵抗一个近代化了的侵略者。
先进的人们之所以为先进,就因为他们深浅不同地体会和理解了这一历史趋势。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惟前代革命如有明及太平天国,祗以驱除光复自任。
我等今日舆前代殊,於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之外,国体民生,尚当与民变革,虽经纬万端,要其一贯之精神,则为自由、平等、博爱。故前代为英雄革命,今日为国民革命。
——《同盟会宣言》问题1-1:概括材料中“国民革命”的具体含义。 罗马之亡,民族主义兴,而欧洲各国以独立。威行专制,民权主义起,专制仆而立宪殖焉。
夫欧美社会之祸,伏之数十年,及今而后发见之,又不能使之遽去。吾国治民生主义者,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1905年《民报·发刊词》问题1-2:据材料,结合《学思之窗》和课文分析三民主义具体的革命对象和目的。一、三民主义的提出满洲贵族统治恢复中华民族革命民权主义
(核心)民族主义民生主义封建专制
(帝制)富人专利(贫富差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政治革命财富共享(平均地权)社会革命评价:?性质——民主革命纲领
?进步性a表达了b反映了c指导了
?局限性(时代和阶级)问题2:概述孙中山为首革命党人在三民主义指导下进行的实践活动,并分别指出其“实现了”哪些奋斗目标?二、三民主义的实践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弟刻欲舍政事,而专心致志于铁路之建筑。于十年之中,筑二十万里之线,纵横于五大部之间。”
——孙中山(1912年8月)“民国大局,此时无论何人执政,皆不能大有设施。必先从根本下手,发展物力,使民生充裕,国势不摇,而政治乃能活动。” 同盟会未尝深植其基础于民众,民众所接受者,仅三民主义中之狭义的民族主义耳。正惟“排满”二字之口号即简明切要,易于普遍全国,而弱点亦在于此。
——《胡汉民自传》
我国革命向为各国所不乐闻,故尝助反对我者以扑灭吾党,所望为同情只有俄国及受屈之国家及受屈之人民耳。
——孙中山:《批邓泽如等的上书》(1923年11月) 动员民众联合俄国问题3:据材料概括“捍卫民主共和的斗争”一再失败后孙中山等人总结的革命经验和教训。 曾几何时,已为情势所迫不得已而与反革命的专制阶级谋妥协,此种妥协,实间接与帝国主义相调和。遂为革命第一次失败之根源……且尚未能获一有组织、有纪律、能了解本身之职任与目的之政党故也。
——《中国国民党一大宣言》1924年1月继续革命 改组国民党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宣言,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反帝反封建主张,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把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三、新三民主义的提出 辛亥以前,民族主义运动,其作用在脱离满洲之宰制政策与列强之瓜分政策。
辛亥以后,满洲之宰制政策,已为国民运动所摧毁;而列强之帝国主义则包围如故。
辛亥以后,则国内诸民族宜可得平等之结合。
——《中国国民党一大宣言》1924年1月问题4:据材料概括,与三民主义相比新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对内、对外方面的发展?结合课文指出,为动员民众民权、民生主义还有哪些发展?并分析新三民主义的作用。 现在俄国改良农业政治之后,便推翻一般大地主,把全国的田地都分到一般农民,让耕者有其田。
如果我们没有预备,就仿效俄国的急进办法,把所有的田地马上拿来充公,分给农民,那些小地主一定是起来反抗的。就是我们革命一时成功,将来哪些小地主还(免)不了再来革命。
——孙中山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⑴发展:
民族主义:对外反对帝国主义,自求解放
对内民族一律平等
民权主义:民权为一般平民所有,反对帝国主义之一切个人和团体均享有
民生主义: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
⑵作用: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国民革命时期的旗帜。 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开始于“打到列强除军阀”的悲壮歌声之中。它在另一种历史条件下继续辛亥革命没有做完的事业。
在大革命期间,“国民”一词义近“公民”,包罗了同封建势力对立的全体老百姓,其内涵和外延都超过了中等阶级。(这)又体现了历史在继续中的发展。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孙文之幸运和伟大之处,便是他居然能两度掌握时代主题,从而领导了中国近代化运动中两个极重要的阶段——那个面向欧美的“辛亥革命”和面向苏联的“联俄联共”。
——唐德刚《晚清七十年》问题5:时至今日,我们一直在纪念孙中山先生、关注三民主义,其对我们有何时代价值和意义? 中国工人之生活绝无保障,国民党之主张,则以为工人之失业者,国家当为之谋救济之道,尤当为之制定劳工法,以改良工人之生活。
此外,如养老之制、育儿之制,周恤废疾者之制、普及教育之制,有相辅而行之性质者,皆当努力以求其实现。凡此皆民生主义所事也。
——《中国国民党一大宣言》 注重机会公平,保障基本民生。
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人关爱服务体系。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缩小收入差距,完善最低工资增长机制。
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实施食品安全战略。
——中共十八大五中全会公报(2015年10月)真题回顾1.(2015·上海单科·24)在清末的学堂里,学生经常聚看、传阅不同政见的书报,其中“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以三大主义:曰民族、曰民权、曰民生”;“变法之本,在于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应该分别出自
A.《民报》、《时务报》
B.《民报》、《天演论》
C.《天演论》、《时务报》
D.《海国图志》、《天演论》A2.(2013·广东文综·15)“革命,革命,剪掉辫子反朝廷;独立,独立,中国岂是鞑子的!”这首歌谣反映了当时
A.革命的主要目的是移风易俗
B.民族主义思想已影响到民众
C.民族区域自治思想深入人心
D.反对帝国主义成为思想主流B 3.(2011·重庆文综·18)一百年前,孙中山提出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成为革命党人奋斗的纲领。以下能够体现民权主义思想的是 
A.“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B.“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
C.“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
D.“涤二百六十年之腥膻,复四千年之祖国”A4.(2013·安徽文综·14)同盟会成立初期,孙中山指出:“现代文明国家最难解决者,即为社会问题。我国虽因工商业尚未发达,而社会纠纷不多,但为未雨绸缪计,不可不杜渐防微,以谋人民全体之福利。欲解决社会问题,则平均地权之方法,乃实行之第一步。”由此可见
A.中国工商业不发达难以实现民生主义
B.民族民主革命比实现民生主义更重要
C.民生主义的目标是为人民全体谋福利
D.实现民生主义先要废除封建土地制度C5.(2014·海南单科·17)十月革命后,孙中山一面强调“以俄为师”,一面强调“不可学俄人之焦头烂额也”。据此可知孙中山主张
A.借鉴代议制度,摒弃党国体制
B.发展私人资本,预防国家资本垄断
C.学习苏俄革命精神,不采用苏维埃制度
D.推动土地革命,实现“耕者有其田”C全会提出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2009年,中国国家扶贫标准从08年的年收入1067元上调至1196元,10年随再上调至1274元。11年,中央决定将农民人均年收入2300元作为新的国家扶贫标准。
根据国家统计局2015年2月26日发布数据,按照农村扶贫新标准计算,2014年中国农村贫困人口还有7017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