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江阴市长泾片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江阴市长泾片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11-07 14:04: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七年级语文)
一、
积累与运用(18分)
1、请将下列文字抄写在方格内。要求:书写正确、工整、美观。(2分)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
2、下面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诠释(quán)
匿笑(nìe)
安恬(tián)
摇摇欲堕(zhuì)
B、凝聚(níng)
浩淼(miǎo)
犀利(xī)
瘦骨嶙峋(xún)
C、嘈杂(cáo)
镌刻(juàn)
自诩(yǔ)
慷慨 悲歌(kǎi)
D、翕动 (xī)
呜咽(yè)
归省(xǐng)
咬文嚼字(jué)
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对于眼前出现的美食,他总是毫不犹豫地接受。
B.动物园里猴子们滑稽的表演,真是令人忍俊不禁。
C.小明进入初三毕业班以后,妈妈对他生活上的照顾真是无所不至。
D.看着空荡荡的教室,回想过去那热闹的场景,他感到茫然若失。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
分)
A.为了保护生态环境,政府作出了不准销售、使用、生产一次性筷子的决定。
B.学习语文不能仅凭小聪明,一定要下苦功夫不可。
C.青藏铁路的通车把幸福和繁荣带给了住在青藏高原的人们。
D.心理学家认为,给孩子讲故事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和语言表达水平。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沿着主校道缓缓前行,





,正是这平淡的桂花奉献给人们诱人的芬芳。
①桂树如同一把把撑起的伞,在细细绿叶中隐藏着一簇簇米黄色的小桂花
②沿着鹅卵石铺成的市道踏人桂园,香味更加浓烈
③校道两边的法国梧桐像欢迎首长的士兵一样挺立着,高大雄伟
④迎面扑鼻而来的是一股浓郁的奇香,循香寻找其源,方知有桂园
⑤树干粗壮,孔武有力,树叶迎风起舞
⑥树冠像一把巨大的伞,遮天蔽日
A.④①②③⑤⑥ 
B.③④②①⑤⑥ C.④②③①⑥⑤ 
D.③⑤⑥④②①
6、根据课文填空。(8分)
①今夜月明人尽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十五夜望月》)

___________________,和青年说:“贡献你自己!”(《成功的花》)
③青山有幸埋忠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杭州岳墓对联)
④_________________,万家忧乐到心头。(湖南岳阳楼对联)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事古难全。《水调歌头》
⑥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登幽州台歌》)
⑦淡黑的起伏的连山,
,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
(《社戏》)
二、阅读与赏析(39分)
(一)阅读古诗,完成7-8题(4分)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7、这是一首即景生情的佳作,它描绘了建德江边
时分恬静清新有景色,抒发了诗人淡淡的
。(2分)
8、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诗歌后两句所描绘的美丽景象。(2分)
(二)阅读《古代寓言故事二则》,完成9-11题。(8分)
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9、解释加点字词(4分)
①自度其足(
) ②反归取之(

③遽契其舟(

④不亦惑乎(

10、句子翻译(2分)
何不试之以足?
11、两则寓言故事,讲述了怎样的道理?(2分)


(三)完成12-15题。(8分)
响遏行云
薛谭学讴①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②于郊衢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注释:①讴:唱歌。②饯:饯行,送别。③郊衢:郊外的大路旁。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①秦青弗止
②薛谭乃谢求反
13.选出与“未穷青之技”中的“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至之市
B
心之所向
C
故事有物外之趣
D
驱之别院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自谓尽之,遂辞归。
15、读完这则故事,你有何启发?(2分)
(四)阅读课文节选,回答文后问题。(6分)
她就用这副神情接连打发走了许多主顾,这便理所当然地引起大家对她的注意,对她说长道短起来。有个人已经来过一次想买这头牛,遭到了拒绝,现在又折回来,出了一个大价钱,那诱惑力简直令人难以抗拒。安恩老太太还是用非常坚定的口气回答说:“不!”但是她似乎有些窘迫不安。
“那么,它是已经卖出了不成 ”那人问道。
“没有,这头牲口是不卖的。”
“是吗 那么干吗老站在这里 难道光是让这头奶牛出出风头吗 ”这个男人刨根究底地追问着,“是你自己的奶牛吗 ”
“是呀,当然是的喽。”在这头奶牛还是条小牛犊的时候,就是她的了,那是一点都不假的。安恩想,要是同他多说上几句话能够消消他的气的话,那就不妨多同他闲聊一会儿。
可是他打断了她:
“难道你站在这里就为了拿大伙儿开心吗 ”
天哪,怎么能这么说呢!安恩老太太气愤得说不出话,神色有点慌乱。她收起毛线针,从牛角上解下拴牛的绳索,预备回家去了。在这个时候,她睁大了眼睛,用恳求的眼神看着那个人。
  “这头奶牛太孤单了!”她终于吐露了真情,“我的小村庄就只有这么一头奶牛,它又没法同别的牲口在一起,所以我就想到不如把它带到集市上来,至少可以让它跟同类聚聚,散散心。是这样的,真的,我就是这么想的。我的打算没有什么不好的,不会对别人有什么恶意……这样,我们就到这里来了。但是我们不是来做生意的。既然已经弄成这样,我们只好回去了。不过,我刚才应该讲一句‘对不起,我很抱歉’。好吧,再见了,谢谢你。”
16、用简明的语句概括文段的主要内容。(2分)
17、文中写有人出大价钱买牛,“安恩老太太还是用非常坚定的口气回答说:‘不!’但是她似乎有些窘迫不安”。如何理解她的“坚决”和“窘迫不安”?(2分)
18、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理解,下面的说法哪一项最恰当(
)(2分)
A.安恩老太太有些害怕那个人,希望他不要伤害自己。
B.安恩本来想要回去,但又一想自己不过是来这里让奶牛散散心,并没伤害谁,没有必要就这么回去,“恳求的眼神”是希望那人不要难为自己。
C.安恩老太太非常生气,希望他听一听自己的解释。
(五)(13分)
《蓝》
丁立梅
①她报出她的姓时,我们都讶异极了。
蓝,蓝色的蓝。那会儿,我们正站在蓝蓝的湖边,蓝蓝的天空倒映在湖中,如一大块蓝玉。她的名字,应和了眼前的景色。
②我们一行人游西藏,她是半道上加进来的。之前,她一个人已游完拉萨,还在一家医院里,做了一天的义工。五十多岁的人,看上去不过四十出头,明丽得很。小导游喊同团稍上年纪的女人阿姨,却叫她蓝蓝姐。
③我们都羡慕她的明媚和精神气。几天的西藏行走,我们早已疲惫不堪,高原反应也还在折磨着每一个人,一个个看上去灰头土脸的,她却饱满得枝叶葱茏。“你真不简单”,我们由衷地夸赞。她听了,哈哈大笑,开心极了。
④她爱笑,热情,说话幽默。一团的人,分别来自不同地方,彼此间有戒备,
一路上都是各走各的,少有言语。她的到来,恰如煦风吹过湖面,泛起水花朵朵。众人受她感染,都变得活泼起来亲切起来,有说有笑的。原来,都不是冷漠的人哪。
⑤很快的,她跟全团的人混熟了。这个头疼,她给止疼药。那个腹泻,她给止泻药。有人削水果,不小心被刀划破了手,她伸手到口袋里一掏,就掏出几块创口贴来。仿佛她会变魔术。大家对她敬佩和感激得不得了,她却轻描淡写地说:“这没什么,我只不过多备了点常用药。”
⑥西藏地广路遥,从一个景点到另一个景点,往往相距几百公里。天未亮,我们就摸黑上路,所有人都睡眼惺忪,根本来不及收拾自己,只把自己囫囵塞进车子了事。她却披挂完整,眼影,眉线,口红,样样不缺,妆容精致。我们忍不住看她一眼,再看一眼,心里生出无限的感喟与感动来。
⑦知道她的故事,是在纳木措。面对变幻无穷风光诡异的圣湖,她孩子一样地欢呼奔跑,然后,双膝突然跪下,泪流满面。我们都吓了一跳,正愣怔着不知怎么办才好时,听到她喃喃地说:感谢上帝,我来了。
⑧原来,她身患绝症已两年。医生宣判的那会儿,她只感到天崩地塌。她在意过很多,得失名利,都曾是她的主题曲。她玩命地去争,甚至因此忽略了家庭。当她知道自己的生命只剩下短短三个月时,曾经双手紧握着的那一些,都成浮云了,她只要自己能活。

她重新打理自己的生活,养花种草,
出门旅游,还常常去做义工,生命变得充盈起来。每天清晨睁开眼,看到窗外第一缕阳光,她的心里都会腾起一阵欢喜:感谢上帝,我又拥有一天!她把每一天,都当作是崭新的,是重生。所以,心中时时充满感激。她活过了医生断定的三个月,活过了一年,活过两年,还将活下去。
⑩生命本是如此珍贵,理当爱惜。我们不再说话,一起看湖。眼睛里,一片一片的蓝,相互辉映交融。那是湖的蓝,天的蓝,广阔无垠。
19.第⑥节中“我们忍不住看她一眼,再看一眼”,“看”到了什么?作者为什么要重点描写这一细节?(3分)
20、第⑦节中“我们都吓一跳”,联系上文,说一说我们为什么会“吓了一跳”?(2分)
21、请你从语言运用的角度赏析以下两句话。(4分)
(1)几天的西藏行走,我们早已疲惫不堪,高原反应也还在折磨着每一个人,一个个看上去灰头土脸的,她却饱满得枝叶葱茏。(从写作手法的角度赏析)(2分)
(2)她的到来,恰如煦风吹过湖面,泛起水花朵朵。(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2分)
22、文章开头写“蓝蓝的湖边,蓝蓝的天空”,结尾处又写到了“湖的蓝,天的蓝”,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4分)
三、表达与交流(共43分)
23、江阴作为中国古代著名旅游家徐霞客的故乡,为大力“发展旅游文化,弘扬霞客精神”,市政府和各学校举办了丰富多彩的纪念徐霞客的活动。学校学生会也成立了“徐霞客研究兴趣小组”,请你在此兴趣小组成立仪式上作一个开场白,要求80字左右,文中若有校名以“某某”代替。(3分)
24、作文:风景一般指自然风光、人文景观,也泛指人间真情,生活场景等等。请以“留在我心底的风景”为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1)写一篇记叙文;(2)要有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不得抄袭;(3)600字左右;(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5)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答卷
(七年级语文)
一、积累与运用(18分,1-5题每题2分,默写每空1分)
1、请将下列文字抄写在方格内,要求:写得正确、工整、美观。(2分)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
2、(
)(2分)
3、(
)(2分)
4、(
)(2分)
5、(
)(2分)
6、根据课文默写(8分)








二、阅读与赏析(39分)
(一)阅读古诗,完成7-8题(4分)
7、
(2分)
8、
(2分)
(二)阅读《古代寓言故事二则》,完成10-12题。(8分)
9、




(4分)
10、
(2分)
11、
(2分)
(三)响遏行云(8分)
12、(2分)


13、(
)(2分)
14、
(2分)
15、
(2分)
(四)(6分)
16、
(2分)
17、
(2分)
18、(
)(2分)
(五)蓝(13分)
19、
(3分)
20、
(2分)
21、(4分)
(1)
(2分)
(2)
(2分)
22、
(4分)
三、表达与交流(共43分)
23.开场白(3分)
24.作文(40分)
600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七年级语文答案
二、积累与运用(18分,1-5题每题2分,默写每空1分)
1.书写潦草扣1分,书写错误不得分。
2.B
3.C
4.C
5.D
6、默写
①不知秋思落谁家
②淡白的花儿
③白铁无辜铸佞臣
④四面湖山归眼底
⑤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⑥独怆然而涕下。⑦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
二、阅读与赏析(39分)
(一)阅读古诗,完成7-8题(4分)
7.傍晚
乡愁(哀愁,离愁)。
(2分)
8.原野辽阔,天似穹庐,那远处的天空显得比树木还要低矮。身边江水清澈,皎洁的明月似乎和人更加亲近了。(2分)
(二)阅读《古代寓言故事二则》,完成9-11题。(8分)
9.
①量长短
②同“返”,返回。
③用刀刻
④迷惑,糊涂。(4分)
10.
为什么不用脚去试试鞋子呢?(2分)
11.
做事不能拘泥于成法,不知变通,而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灵活的办法。(意对即可2分,分开讲也可。)(2分)
(三)响遏行云(8分)
12、①阻止
②道歉(每小题1分)
13、
C
(2分)
14.自己认为学尽了,于是就告辞回家。(2分)
15、学习必须虚心、持之以恒、不能骄傲自满、半途而废。(2分)
(四)阅读课文节选,回答文后问题。(6分)
16、安恩在众人的逼迫下说出了把牛牵到这里来的理由:它跟同类聚聚,散散心。
17.“坚决”表现出老太太不为金钱所动,珍惜着头奶牛的真挚情感;“窘迫不安”说明老太太很善良,为给别人带来误解感到为难。
18.C
(五)蓝(15分)
19.(3分)她披挂完整,眼影,眉线,口红,样样不缺,妆容精致。(1分)为下文情节的发展埋下了伏笔,突出了她对生命的热爱与珍惜。(2分)
20.(2分)她本是位明媚、爱笑、热情、精神、精神气十足的人,却“双膝突然跪下,泪流满面”,让我们一下子无法理解。(只答后一半的扣1分)
21.(4分)
(1)运用了对比(反衬)的写作手法(1分),把她和我们进行对比,突出了她的明媚和饱满的精神(1分)。
(2)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她的热情、活泼,同时表达了作者对她的赞美之情(1分)。
22.(4分)结构上首尾呼应,与文题相照应。(1分)
内容上:开头交代了“惊讶”的原因;(1分)结尾突出了文章的中心,“生命本是如此珍贵,理当爱惜”,(1分)表达了对主人公的钦佩与赞美之情。(1分)
三、表达与交流(共43分)
23.活动主题以及开展活动的意义明确,得2分,称呼、语言得1分,共计3分。
24.作文:略(40分)
学校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考试号__________
……………………………………………密……………………………封………………………………线……………………………………………………………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