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学力检测卷(语文)

文档属性

名称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学力检测卷(语文)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11-07 15:19: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学力检测卷
语文学科
书写分(5分)
保持卷面整洁,书写规范清楚端正。
积累运用(21分)
1.
读下面两句话,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1)蜡烛快点完了,烛芯快给蜡泪淹mò( ▲ )了,但是那一朵小火花依然在闪shuò( ▲ )。
(2)这是某种令人惊hài( ▲ )而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名状的晨曦中依稀可见,宛如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瞥见的亚洲文明的jiǎn( ▲ )影。
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面对旱情,全县人民上下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形成了锐不可当的抗旱合力。
B.当企业和群众不需要或不希望我们出现时,要做到立刻离开,消失得荡然无存。
C.这句话真伤了她的心,她号啕大哭起来,把一叠画纸撕成碎片扔掉。
D.抗日战争中为国家和民族利益献身的烈士们永垂不朽,他们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
3.古诗文名句默写填空。(8分)
(1)树树皆秋色,


(王绩《野望》)
(2)八月湖水平,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3)

,卷土重来未可知。(杜牧《题乌江亭》)
(4)


,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5)鸡声茅店月,

(温庭筠《商山早行》)
(6)浊酒一杯家万里,
(范仲淹《渔家傲
秋思》)
(7)《陋室铭》中与古诗“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4.名著阅读(6分)
(1)下面对《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相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保尔是乌克兰某镇一个贫苦工人家的孩子,他的母亲死得早,父亲则做苦力以养家糊口,哥哥是个铁路工人。小学时的保尔就疾恶如仇,敢想敢做。
B.达雅陪同患伤寒症病愈后的保尔来到烈士墓前悼念战友,墓前默念的这段“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的名言成了保尔人生的准则,同时也揭示了全书的主旨。
C.到后来,保尔完全瘫痪,双目失明。但他从来没有灰心丧气,没有一点自杀的念头,坚定的革命信念激励着他用文学创作跟病魔和困难作斗争。
D.这部著作是作者在病榻上(当时他全身瘫痪,双目失明)艰难写成的,出版后产生了巨大影响。
(2)《俗世奇人》中有力大无穷的(
);有钓鱼能手(
);还有治牙的(
)等。
三、现代文阅读(34分)
(一)(16分)
第二天,中午的时候,非常闷热。一轮红日当天,水面上浮着一层烟气。小火轮开得离苇塘远一些,鬼子们又偷偷地爬下来洗澡了。十几个鬼子在水里泅着,日本人的水式真不错。水淀里没有一个人影,只有一团白绸子样的水鸟,也躲开鬼子往北飞去,落到大荷叶下面歇凉去了。从荷花淀里却撑出一只小船来。一个干瘦的老头子,只穿一条破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两只手却忙着剥那又肥又大的莲蓬,一个一个投进嘴里去。
  
他的船头上放着那样大的一捆莲蓬,是刚从荷花淀里摘下来的。不到白洋淀,哪里去吃这样新鲜的东西 来到白洋淀上几天了,鬼子们也还是望着荷花淀瞪眼。他们冲着那小船吆喝,叫他过来。
  
老头子向他们看了一眼,就又低下头去。还是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船,剥着莲蓬。船却慢慢地冲着这里来了。
  
小船离鬼子还有一箭之地,好像老头子才看出洗澡的是鬼子,只一篙,小船溜溜转了一个圆圈,又回去了。鬼子们拍打着水追过去,老头子张皇失措,船却走不动,鬼子紧紧追上了他。
  
眼前是几根埋在水里的枯木桩子,日久天长,也许人们忘记这是为什么埋的了。这里的水却是镜子一样平,蓝天一般清,拉长的水草在水底轻轻地浮动。鬼子们追上来,看看就扒上了船。老头子又是一篙,小船旋风一样绕着鬼子们转,莲蓬的清香,在他们的鼻子尖上扫过。鬼子们像是玩着捉迷藏,乱转着身子,抓上抓下。
  
一个鬼子尖叫了一声,就蹲到水里去。他被什么东西狠狠咬了一口,是一只锋利的钩子穿透了他的大腿。别的鬼子吃惊地往四下里一散,每个人的腿肚子也就挂上了钩。他们挣扎着,想摆脱那毒蛇一样的钩子。那替女孩子报仇的钩子却全找到腿上来,有的两个,有的三个。鬼子们痛得鬼叫,可是再也不敢动弹了。
  
老头子把船一撑来到他们的身边,举起篙来砸着鬼子们的脑袋,像敲打顽固的老玉米一样。
  
他狠狠地敲打,向着苇塘望了一眼。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
5.上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请用一句话概括。(3分)
6.第四段中加点的“好像”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4分)
7.文中画线句写出了老头子的什么特点?(4分)
老头子与鬼子们在芦花荡里“捉迷藏”时,没有说一句话,但他的内心活动肯定很丰富。请根据情节,写一段老头子的心理活动。(50字以内)(5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9—13题。(18分)
一夜长大
叶倾城
①把父亲从医院接出来之后,他经常在傍晚时,推着父亲的轮椅去附近的小公园散步,那里有一泓湖泊,不时停下来替父亲擦擦嘴边的涎水,温言细语:“冷不冷?要不要喝水?”
②来探病的朋友吃了一惊:“你像一夜之间长大了。”
③他也没想过会这样。他在家里赖到二十八九,日子过得生机勃勃:也恋爱也上班也交友,动不动和父母吵架—不吵不行呀。父亲节俭,保鲜袋用过再用,一揭开,西瓜上全是鱼腥气;又天真,看到电视上“只要888元”的广告,就打算打电话,被他一顿臭骂,讪讪地又咳嗽又揉鼻子;这么老大,父亲仍然会没事翻他的抽屉杂物,他没好气吼过去:“翻什么翻!”
④那天正吃着饭,突然间,父亲的筷子直抖,上面的菜哗哗洒了半桌子。他抬头一看,父亲口角歪斜,脸色如灰,缓缓地倒下去。这之后,日子一下子变成:徘徊在ICU门口、交医药费、陪床……还要挣扎着去上班。
  ⑤由不得他想什么,要给父亲擦身要洗大小便。开始是买成人失禁品,眼看要生褥疮,于是家里的旧床单全成了尿布。每天带回家洗,洗衣机轰轰不休,他倒头就着。洁癖不治而愈,曾经的文艺青年,到现在已经变成一个在任何环境下都能狼吞虎咽、见任何床就能呼呼睡着的人。
  ⑥父亲渐渐醒了,却没法理解自己为什么被困在一张陌生的床上,认定这是一场阴谋,忍不住要对周围的假想敌们拳打脚踢。他笑嘻嘻地打不还手、好言好语。他认了。这是一笔古老的、二十多年的债务,他得还。
  ⑦突然没有拖延症了。以前到公司,先开QQ、淘宝、微博……再开WORD,现在他对领导千恩万谢:这年头,能容下一个家里有病号的年轻人频频请假,容易吗?就在病房的走廊上,他全心工作,不时看一眼吊瓶。难得入睡的父亲像枚戒牌,强迫他静心。曾经天天抱怨“没有整块时间”,现在时间零散到以分钟计,他倒觉得绰绰有余。
  ⑧也不再是暴燥的楞头青了。医护人员有时说话很冲,他恨得握紧拳头。一意识到,惊出一身汗,赶紧一根手指一根手指轻轻地放松:热血青年的不管不顾,是要由长辈来买单的。他能为了逞一时之勇带父亲转投另一家ICU?更何况,他明白医生说的并没错。他的愤怒,不针对任何人,只缘于自己的无能为力,只缘于那种叫天不应叫地不语的烦躁。
⑨父亲一场病,拖了一年多,他始终身兼多职,还偷空见过几个天使投资人,谈他多年的创业梦。父亲状态平稳后,他去递辞职信——再不开始,梦便永远是梦。他不想“子欲养而亲不在”,也不想“徒有梦而身不由己”。
⑩前上司拍拍他肩膀:“我看好你,孝顺的人,无事不成。”孝顺这个词,又熟悉又古怪,第一次放在他身上,他很不好意思,于是认认真真想:什么是孝顺。
原来孝顺不仅仅是儿女对父母的爱、依赖与安全感,是把爱化为具体,是不论多疲倦还是站直,让老去的父母有个依靠;是不计前因后果的付出,不能回避不能逃避的责任。不能大喊一声“老子不干了”就卸挑子,你做的每个决定,都是父母晚年的一滴水一粒米,也是你的毕生心安。
这还是一种人力的无可奈何:无论做了多少,到最后,一定是一场空。父母只会越来越老,步入死亡,所有的钱、时间、心力,都是扔到黑洞里去。但这是写在血里的承诺,是人类世代相传的根基。
而他说:也许,我得到的更多。
(选自《扬子晚报》2015年2月26日,有改动)
9.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所叙事件。(3分)
10.开头的①—③段在文章中具体有哪些作用?(4分)
11.第⑧段的划线部分主要运用了
描写方法,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3分)
12.第 段中“他说得到了更多”。请结合全篇具体说说他得到了哪些?(4分)
13.根据文章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请谈谈你对“孝顺”的理解。(4分)
三、古诗文阅读。(22分)
1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6分)
(1)欲穷其林(

(2)乃不知有汉(

(3)不足为外人道也(

(4)无案牍之劳形(
)(5)香远益清(

(6)适与野情惬(

(一)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
15——16题(5分)
新晴
(宋 刘攽)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诗中写了哪个季节?从诗中哪些意象词语可看出来。(2分)

16.请赏析三、四两句。
(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11分)
陶侃留客
陶公少有大志,家酷贫①,与母湛氏同居。同郡范逵②素知名,举孝廉③,投侃宿。于时冰雪积日,侃室如悬磬④,而逵马仆甚多。侃母语侃曰汝但出外留客吾自为计。湛头发委地,下为二髲⑤,卖得数斛米,斫⑥诸屋柱,悉割半为薪,剉⑦诸茬⑧以为马草。日夕,遂设精食,从者皆无所乏。逵既叹其⑨才辩,又深愧其厚意。明旦去,侃追送不已,且百里许。逵曰:“路已远,君宜还。”侃犹不反。逵曰:“卿可去矣。至洛阳,当相为美谈。”侃乃反。逵及洛,遂称之于羊晫、顾荣诸人,大获美誉。
[注释]
①酷贫:非常贫困。
②范逵:人名。
③举孝廉:被举荐为孝廉。④室如悬磬:屋里就像挂着石磬一样。形容穷得什么也没有。悬:挂;磬:乐器,中空。⑤下为二髲:剪下来做成两条假发。髲:假发。⑥斫:用刀斧砍。⑦剉:同“挫”,割。⑧茬:草垫。⑨其:指代陶侃。
17.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2处。(2分)














计。
1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
郡范逵素知名(向来,一向)
B.遂设精食(摆上)
C.侃犹不反(反悔)
D.悉割半为薪(柴,柴禾)
19.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明旦去,侃追送不已,且百里许
②逵及洛,遂称之于羊晫、顾荣诸人,大获美誉
20.陶母是一个怎样的人 试阐述理由。(3分)
四、语言运用(68分)
21.本周五,将有一批外地学校的老师来丹溪校区参观学习,主要是向我校区学习基于“小组合作制”的课改经验。作为小小的主人,假如有外地老师向你了解课改情况,你将会怎样地向他介绍“小组合作制”的特点和自己在课改中的收获与体会?(120字左右,8分)
22.写作:(60分)
人的一生就是不断行走的过程。行走不仅是双腿走路,也是一种人生姿态,一种精神历程。正处青春年少的我们,常常行走在自然风景内,行走在街头巷道中,行走在艺术长廊里,行走在茫茫书海中,行走在仁爱温馨里……我们或快乐,或感动,或徘徊……这些丰富多彩的行走历程,让我们顿悟,催我们奋进,促我们成长。
请你以“行走在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将文题补充完整;(2)文体自选(诗歌除外);(3)不少于600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班名、人名。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学力检测卷
语文学科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书写分(5分)
保持卷面整洁,书写规范清楚端正。
积累运用(21分)
1.
读下面两句话,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1)蜡烛快点完了,烛芯快给蜡泪淹mò(没)了,但是那一朵小火花依然在闪shuò( 烁 )。
(2)这是某种令人惊hài( 骇 )而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名状的晨曦中依稀可见,宛如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瞥见的亚洲文明的jiǎn( 剪 )影。
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B
)(3分)
A.面对旱情,全县人民上下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形成了锐不可当的抗旱合力。
B.当企业和群众不需要或不希望我们出现时,要做到立刻离开,消失得荡然无存。
C.这句话真伤了她的心,她号啕大哭起来,把一叠画纸撕成碎片扔掉。
D.抗日战争中为国家和民族利益献身的烈士们永垂不朽,他们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
3.古诗文名句默写填空。(8分)
(1)树树皆秋色, 山山唯落晖 。
(王绩《野望》)
(2)八月湖水平,
涵虚混太清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3) 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杜牧《题乌江亭》)
(4)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5)鸡声茅店月,
人迹板桥霜

(温庭筠《商山早行》)
(6)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范仲淹《渔家傲
秋思》)
(7)《陋室铭》中与古诗“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水不在深

有龙则灵

4.名著阅读(6分)
(1)下面对《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相关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C
)(3分)
A.保尔是乌克兰某镇一个贫苦工人家的孩子,他的母亲死得早,父亲则做苦力以养家糊口,哥哥是个铁路工人。小学时的保尔就疾恶如仇,敢想敢做。
B.达雅陪同患伤寒症病愈后的保尔来到烈士墓前悼念战友,墓前默念的这段“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的名言成了保尔人生的准则,同时也揭示了全书的主旨。
C.到后来,保尔完全瘫痪,双目失明。但他从来没有灰心丧气,没有一点自杀的念头,坚定的革命信念激励着他用文学创作跟病魔和困难作斗争。
D.这部著作是作者在病榻上(当时他全身瘫痪,双目失明)艰难写成的,出版后产生了巨大影响。
(2)《俗世奇人》中有力大无穷的(张大力);有钓鱼能手(大回);还有治牙的(华大夫)等。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一)(16分)
第二天,中午的时候,非常闷热。一轮红日当天,水面上浮着一层烟气。小火轮开得离苇塘远一些,鬼子们又偷偷地爬下来洗澡了。十几个鬼子在水里泅着,日本人的水式真不错。水淀里没有一个人影,只有一团白绸子样的水鸟,也躲开鬼子往北飞去,落到大荷叶下面歇凉去了。从荷花淀里却撑出一只小船来。一个干瘦的老头子,只穿一条破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两只手却忙着剥那又肥又大的莲蓬,一个一个投进嘴里去。
  
他的船头上放着那样大的一捆莲蓬,是刚从荷花淀里摘下来的。不到白洋淀,哪里去吃这样新鲜的东西 来到白洋淀上几天了,鬼子们也还是望着荷花淀瞪眼。他们冲着那小船吆喝,叫他过来。
  
老头子向他们看了一眼,就又低下头去。还是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船,剥着莲蓬。船却慢慢地冲着这里来了。
  
小船离鬼子还有一箭之地,好像老头子才看出洗澡的是鬼子,只一篙,小船溜溜转了一个圆圈,又回去了。鬼子们拍打着水追过去,老头子张皇失措,船却走不动,鬼子紧紧追上了他。
  
眼前是几根埋在水里的枯木桩子,日久天长,也许人们忘记这是为什么埋的了。这里的水却是镜子一样平,蓝天一般清,拉长的水草在水底轻轻地浮动。鬼子们追上来,看看就扒上了船。老头子又是一篙,小船旋风一样绕着鬼子们转,莲蓬的清香,在他们的鼻子尖上扫过。鬼子们像是玩着捉迷藏,乱转着身子,抓上抓下。
  
一个鬼子尖叫了一声,就蹲到水里去。他被什么东西狠狠咬了一口,是一只锋利的钩子穿透了他的大腿。别的鬼子吃惊地往四下里一散,每个人的腿肚子也就挂上了钩。他们挣扎着,想摆脱那毒蛇一样的钩子。那替女孩子报仇的钩子却全找到腿上来,有的两个,有的三个。鬼子们痛得鬼叫,可是再也不敢动弹了。
  
老头子把船一撑来到他们的身边,举起篙来砸着鬼子们的脑袋,像敲打顽固的老玉米一样。
  
他狠狠地敲打,向着苇塘望了一眼。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
5.上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请用一句话概括。(3分)
老头子设计用竹篙痛砸十几个鬼子的脑袋。
6.第四段中加点的“好像”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4分)
不能去掉。这是老头子机智的表现。他这样做是为了麻痹敌人,使敌人误以为他是偶然闯到这里的,为下面的战斗作准备。
7.文中画线句写出了老头子的什么特点?(4分)
写出了老头子撑船技术娴熟,镇定自若的特点。
8.老头子与鬼子们在芦花荡里“捉迷藏”时,没有说一句话,但他的内心活动肯定很丰富。请根据情节,写一段老头子的心理活动。(50字以内)(5分)
略(要能体现老头子自信自尊的性格特点以及他对日本鬼子的强烈仇恨。)
主人公因为照料因中风瘫痪在床的父亲而一夜之间长大。
(3分)
10、结构方面:第①段用倒叙的方式,为下文作铺垫;第②段扣住文题,引出下文(2分)。内容方面:通过第①、③段主人公对待父亲的前后态度的对比,既突出了主人公变化之大,也为下文设置了悬念,激发起读者阅读的兴趣(2分)。
11、细节描写(1分),通过对主人公“握紧拳头”“惊出一身汗”“一根手指一根手指轻轻地放松”这样的动作神态的细节描写(1分),生动传神地刻画了主人公由暴躁冲动到镇定理智的心理变化过程,也细腻地表现了主人公长大,心理成熟的过程(1分)。
12、“突然没有拖延症”:珍惜工作的机会,学会感恩(1分);“不再是暴燥的楞头青了”:知道冷静理智地处理事情,能从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1分);“实现了创业梦”:发现了自己的潜能,敢于承担起责任(1分)。总之,他长大了,成熟了,也实现了由一个男孩到男人的转变(1分)。
13、根据文章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请谈谈你对“孝顺”的理解。(4分)
关键词:责任、理解、行动和关爱。
14、
15、夏季,从诗中的“青苔”、“绿树”、“南风”等意象可以看出是夏季。(2分)
16、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南风的可爱、顽皮,语言诙谐,表达作者闲适、宁静、愉悦的心情。(3分)
17.侃




/汝




客/



计。
(2分)
18.C
(2分)
19.①第二天早晨,范逵告辞,陶侃送了一程又一程,快要送到百里左右。
②范逵到了洛阳,就在羊晫、顾荣等人面前称赞陶侃,使他广泛地得到了好名声。(4分)
20.陶母是一个重视友情,重视功名,有主见、敢担当的人;也是一个疼爱孩子、理解孩子、支持孩子的人。理由:当孩子想款待朋友,却因家庭贫困受到难为时,陶母竭尽家庭所有满足孩子的愿望。(32分)
译文:
陶侃年少时就有大志,家境却非常贫寒,和母亲湛氏住在一起。同郡人范逵一向很有名望,被举荐为孝廉,有一次想要投宿到陶侃家。当时,冰雪满地已经多日了,陶侃家一无所有,可是范逵车马仆从很多。陶侃的母亲湛氏对陶侃说:“你只管到外面留下客人,我自己来想办法。”湛氏头发很长,拖到地上,她剪下来做成两条假发,卖头发得的钱换到几斗米。又把支撑屋的柱子都砍下一半来做柴烧,把草垫子都剁了做草料喂马。到傍晚,便摆上了精美的饮食,随从的人都得到很好的照顾。范逵既赞赏陶侃的才智和口才,又对他的盛情款待深感愧疚。第二天早晨,范逵告辞,陶侃送了一程又一程,快要送到百里左右。范逵说:“路已经走得很远了,您该回去了。”陶侃还是不肯回去。范逵说:“你该回去了。我到了京都洛阳,一定给你美言一番。”陶侃这才回去。范逵到了洛阳,就在羊晫、顾荣等人面前称赞陶侃,使他广泛地得到了好名声。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学力检测卷
语文学科答题卷
一、书写分(5分)
保持卷面整洁,书写规范清楚端正。
二、积累运用(21分)
1.(4分)(







2.(3分)
3.根据要求填空。(8分)
(1)

(2)



(3)

(4)

(5)
(6)
(7)


4.(1)
(3分)
(2)
(3分)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5.(3分)
6.(4分)
7.(4分)
8.(5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9—13题。(18分)
9.
10.
11.
12.
13.
三、古诗文阅读。(22分)
14.(1)
(2)
(3)
(4)
(5)
(6)
15.
16.
17.















18.(

19.(1)
(2)
20.
2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