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3单元《李凭箜篌引》学案1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3单元《李凭箜篌引》学案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11-07 14:50: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李凭箜篌引》导学案(教师版)
编制人:
审核人:
科组长: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感受诗歌中的音乐美。
②从表达技巧、炼字方面鉴赏诗歌,体会诗人描写音乐手法的妙处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诵读、背诵诗歌,取感受诗歌中的音乐美。通过合作探究,去深入把握诗歌描写表现音乐的手法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去感受音乐之美,语言文字之美,从而提高美的感知及境界。
【学习重点】
诗人巧妙的描写表现音乐的手法
【学习难点】
通过品味语言,去感受语言展现音乐的独特魅力
【知识链接】
关于诗题
“引”,乐府诗体的一种,与“歌”“行
( http: / / www.21cnjy.com )”“吟”一样,标明着古诗的一种体裁,属古体诗,它的章节、句式和格律一般比较自由。“箜篌”,古代的一种拨弦乐器,有竖箜篌、卧箜篌等多种样式。它一般有二十三(一说二十二)根弦。李凭是梨园弟子,善弹箜篌,技艺精湛,名噪一时。李贺的这首诗就采取了乐府诗中“引”的这种体裁,比较自由地抒写了他对音乐的感受。
【自主学习】
一、关于李贺
李贺(791—817),字长吉,福昌(今河
( http: / / www.21cnjy.com )南宜阳)人,唐代诗人。早有诗名,但因父讳而无法应试进举,—生愁苦抑郁,体弱多病,27岁病逝。他的作品继承前代积极浪漫主义传统,驰骋想像,运用传说,熔铸词彩,创造出—种新奇瑰丽的境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后人称其为鬼才,称为“诗鬼” 。
二、关于背景
《李凭箜篌引》大约作于元和六年(811)至
( http: / / www.21cnjy.com )元和八年,当时,李贺在京城长安,任奉礼郎。李凭是梨园弟子。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身价之高,似乎远远超过盛唐时期的著名歌手李龟年。他的精湛技艺,受到诗人们的热情赞赏。唐代有很多诗人都描写过李凭的演奏。 李贺此篇想象丰富、瑰丽,境界奇幻,浓墨重彩,艺术感染力很强。
三、夯实基础
1.给加点字注音:
箜篌( kōnɡ hóu ) 神妪( yù ) 瘦蛟( jiāo )
2.结合课文注释,
准确理解并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吴丝蜀桐张高秋:在秋高气爽之时弹奏制作精美的箜篌
李凭中国弹箜篌:李凭在国都长安弹奏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形容乐声清脆
芙蓉泣露香兰笑:形容乐声清丽
石破天惊逗秋雨:补天的五色石(被乐音)震破,引来一场秋雨。
3.整体把握:
请简要概括诗歌的主要内容。
再现了李凭弹箜篌的美妙乐声和感人的艺术效果。
【合作探究】
1.前四句先交代乐声后写人物,有何艺术效果?
前四句,诗人故意突破按顺序
( http: / / www.21cnjy.com )交待人物、时间、地点的一般写法,另作精心安排,先写琴,写声,然后写人,时间和地点一前一后,穿插其中。这样,突出了乐声,有着先声夺人的艺术力量。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引起读者的兴趣,欲擒故纵。避免了平铺直叙,使文章别具一格。
2.诗歌是怎样表现出
“箜篌”演奏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优美音乐的?试结合具体诗句分析。
运用了大胆的想象、夸张的描写、瑰丽的比喻以及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的表现手法来写音乐,突显了李凭箜篌声具有惊天地泣鬼神的艺术效果。
(1)运用侧面烘托手法,通过描摹音
( http: / / www.21cnjy.com )乐效果来衬托音乐本身。让长安城变得冷气森森;什惊动了南天门的紫皇天帝;使补天石破,秋雨淅沥;令神山中神女捧琴,讨教绝技;让老鱼瘦蛟在幽涧里,跳波起舞;使月宫前吴刚倚树,彻夜不眠。通过非凡的音乐感染效果来衬托表现弹奏音乐的美妙。
(2)运用化无形为有形的通感手法和
( http: / / www.21cnjy.com )夸张手法, 借助奇特的想象将抽象的音乐转化为具体的物象,赞扬了李凭高超的演奏技艺。全首诗多用了比喻性意象来赞美李凭弹箜篌时的情景美、旋律美和弹技美。
(3)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驰骋自由的想像力,通过瑰丽的神话世界来表现音乐的世界。
3.品味诗歌语言:诗歌遣词用语富有表现力,请举出自己喜欢的一句诗,分析体味其遣词用语的妙处。
答案示例: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
( http: / / www.21cnjy.com )舞”中
“老”“瘦”二字,匪夷所思,极平常的字用得极生动,“老”“瘦”形象的写出了鱼和蛟羸弱乏力行动艰难的形象,现在竟然能伴随者音乐旋律腾跃起舞,这种出其不意的形象描写使那无形美妙的箜篌声浮雕般呈现在读者的面前,从侧面表现了音乐的强大魅力。
【拓展提高】比较阅读:人们
( http: / / www.21cnjy.com )将李贺这首诗与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并列为“摹写声音之至文”。试从内容、创作方法、描写音乐的手法、结构上对三首诗歌进行比较。
1.
表现内容:
(1)白居易的《琵琶行》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一首叙事诗,诗中叙述一位琵琶女晚年沦落的遭遇,也表达了诗人“谪居卧病”中的凄凉心境。引发诗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主要是突出表现琵琶女这个人物形象,对音乐的精妙描写只是为表现琵琶女服务。这样,不仅暗示了诗的主题,而且升华了诗的内容。
(2)《李凭箜篌引》主要突出弹奏者的弹奏技艺,描摹乐曲的艺术效果。基本上忽视了弹奏者和听者,没有直接描述诗人的自我感受,只用“李凭中国弹箜篌”一句作描写、介绍人物。
(3)
韩愈《听颖师弹琴》主要是描写自己听琴的真实感受 。
2.
创作方法:
(1)白居易的《琵琶行》是现实主义。它
( http: / / www.21cnjy.com )按照生活的本来面貌,客观描写歌女动作、音调变化、演奏场景、当时环境等。
(2)《李凭箜篌引》是浪漫主义的方法。诗中多用想像和夸张,从长安城外到长安城内,从地下到天上,作者纵横驰骋,毫无阻碍,他笔下乐声的力量,不仅穿云裂石,而且可驱神使鬼,这样神奇的想像和大胆的夸张,真使人惊心动魄。
(3)韩愈《听颖师弹琴》突显感受时显得比较实在。
3.描写音乐的方法(表现手法)
(1)《琵琶行》
A、主要用正面描写
( http: / / www.21cnjy.com )。写琵琶女弹奏前试弦调音是“转轴拨弦”,弹奏时是“低眉信手续续弹”,弹奏中指法为“拢”、“捻”、“抹”、“挑”,将结束时指法为“收拨”、“画”。写乐曲旋律变化是由舒徐流畅到逐渐沉咽,由间歇停顿到激越雄壮,最后是戛然而止。虽然段末也用“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来点染当时的环境气氛,描写听者如梦初醒的意态,从而烘托出琵琶声的妙绝入神,但总体上说侧面描写的成分较少。
B、基本上是以声写声。用现实生活中人们具体可感的声音,比拟各种不同的难以捉摸的音响,把抽象无形的乐音,刻画成有形可感的实体,使读者仿佛听到了那或轻或重,或快或慢,或激越昂扬,或低回呜咽的应接不暇的乐音。
(2)李贺的《李凭箜篌引》
A、只用两句直接描写声音,主要用侧面描写。通过幻想境界的反响,烘托出了箜篌奇异变幻的声音。天空流云为之停步聆听,湘妃素女为之愁啼哀思;天上紫皇为之扣动心弦,山上神妪为之大大折服;仙人吴刚为之通宵不眠,月宫玉兔为之如狂似痴。如此的音乐演奏效果,怎能不叫人叹服李凭弹奏技艺的高超和箜篌曲调的不同凡响。
B、以声写声,也以形写声。借助奇特的想像将抽象的音乐转化为物象,用了四个神话,意象繁密跳脱,着重刻画奇异怪诞的艺术境界,高度赞扬了李凭演奏箜篌的卓越技艺。,作者以感官的通感来互为比喻,以视觉喻听觉,使音乐变得更为绚丽多彩,既有声,又有形有色。同时,作者注意到用以设比的意象,都能给人们一种特殊的美感,它们的形象,使人喜爱,它们所发出的声音,自然也易令人神往。这就不仅调动了读者的听觉和视觉,而且激发了读者的联想和想象。
3)韩愈《听颖师弹琴》
A、前一半描摹乐声,后一半侧面烘托。B、主要是以声写声
4.结构安排:
(1)《琵琶行》主要是用叙述的笔法依弹奏的顺序进行描写,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2)《李凭箜篌引》先渲染乐声产生的艺术效果,用的是“先声夺人”的笔法。
(3)韩愈《听颖师弹琴》前十句正面摹写声音,后八句写自己听琴的感受和反应,从侧面烘托琴声的优美动听。
清人方扶南《李长吉诗集批注》卷一云:“白香山‘江上琵琶’,韩退之《颖师琴》,李长吉《李凭箜篌引》,皆摹写声音之至文。韩足以惊天,李足以泣鬼,白足以移人。”
我的疑问: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