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二语文《中外传记作品选读》第七课《沈从文-逆境也是生活的恩赐》质量检测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二语文《中外传记作品选读》第七课《沈从文-逆境也是生活的恩赐》质量检测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2.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11-07 15:04: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高二语文《中外传记作品选读》
第七课《沈从文:逆境也是生活的恩赐》质量检测
(时间:150分钟;分数:150分)
一、基础知识(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嗅闻(xiù)
田塍(chénɡ)
傀儡(kuǐ)(lěi)
蟾宫折桂(chán)
B.陶冶(yě)
仰慕(mò)
猛鸷(zhì)
龙驹凤雏(chú)
C.竹篁(huánɡ)
鳜鱼(ɡuì)
醇美(shún)
岁稔年丰(rěn)
D.訇訇(hōnɡ)
骰子(tóu)
攫住(jué)
万壑争流(huò)
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强悍 厮杀 稀奇古怪 报残守缺
B.训服 慷慨 龙飞凤舞 耳目一新
C.拮据 糟糕 豁然大度 以身作则
D.暑名 手谕 甘苦与共 消摩时光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张孝祥继承并发扬了苏东坡、辛弃疾的豪放风格,以翻云覆雨的笔力、激昂跌宕的气势,针砭时弊,写出了流传千古的诗篇。
B.施老师生性沉静淡泊,宠辱不惊,无论贫困,还是富贵,无论身处逆境,还是身处顺境,都能甘之如饴,泰然处之。
C.有媒体刊登消息称将对道路交通违法行为进行曝光,并配上当事人的照片,社会各界议论纷纷,不少人认为此举矫枉过正。
D.在得知将要征用村里的土地建开发区的消息后,新华村的村民们为了多得拆迁补偿款,突击装修、非法建房的行为在村里蔚然成风。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某制药公司,在上海、重庆、贵州等地分别设立了办事处,主要推销用于治疗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的该公司生产的胶囊。
B.大学毕业生不应该只关注一己之屈伸,一家之饥饱,真正需要关注的是作为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个体对于群体、社会、他人的责任和义务。
C.西班牙将投资8.2亿欧元,在我省建立世界上最大并具竞争力的硅金属工厂,其生产能力、技术手段和产品质量,均将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D.千万考生命运攸关的高考作文不再有意回避社会热点,引导考生关注他人,关注社会,关注自我与外部世界之间的联系。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神秘文化的熏陶,超验世界的感知,是湘西作
( http: / / www.21cnjy.com )家与生俱来的财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湘西少数民族文化仍然保持着人类精神未被异化的一面,人的心灵仍旧秉承着人性的高贵与童真。
①湘西在这方面是一个典型
②由这种厚重文化催生出来的文学,又大大促进了区域文化发展
③地域文学与文化发展构成一个共生互补的文明生态
④湘西不仅是地理上和行政区划上的湘西,常常还包含着一层隐喻
⑤文学传统好的地区通常文化积淀深厚
⑥即“文化湘西”和“文学湘西”
A.②①④③⑤⑥
B.①④⑤③②⑥
C.③①②④⑥⑤
D.③⑤②①④⑥
二、阅读鉴赏(61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25分)
我读一本小书又读一本大书
我从不用心念书,但我从不在应当背诵时节无法
( http: / / www.21cnjy.com )对付。许多书总是临时来读十遍八遍,背诵时节却居然琅琅上口,一字不遗。也似乎就由于这份小小聪明,学校把我同一般同学一样待遇,更使我轻视学校。家中不了解我为什么不想上进,不好好地利用自己的聪明用功,我不了解家中为什么只要我读书,不让我玩。我自己总以为读书太容易了点儿,把认得的字记记那不算什么稀奇。最稀奇处应当是另外那些人,在他那份习惯下所做的一切事情。为什么骡子推磨时得把眼睛遮上?为什么刀子烧红时在水里一淬方能坚硬?为什么雕佛像的会把木头雕成人形,所贴的金那么薄又用什么方法做成?为什么小铜匠会在一块铜板上钻那么一个圆眼,刻花时刻得整整齐齐?这些古怪事情太多了。
我生活中充满了疑问,都得我自己去找寻解答。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要知道的太多,所知道的又太少,有时便有点儿发愁。就为的是白日里太野,各处去看,各处去听,还各处去嗅闻,死蛇的气味,腐草的气味,屠户身上的气味,烧碗处土窑被雨以后放出的气味,要我说来虽当时无法用言语去形容,要我辨别却十分容易。蝙蝠的声音,一只黄牛当屠户把刀插进它喉中时叹息的声音,藏在田塍、土穴中大黄喉蛇的鸣声,黑暗中鱼在水面泼刺的微声,全因到耳边时分量不同,我也记得那么清清楚楚。因此回到家里时,夜间我便做出无数稀奇古怪的梦。这些梦直到将近20年后的如今,还常常使我在半夜里无法安眠,既把我带回到那个“过去”的空虚里去,也把我带往空幻的宇宙里去。
在我面前的世界已够宽广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但我似乎就还得一个更宽广的世界。我得用这方面得到的知识证明那方面的疑问。我得从比较中知道谁好谁坏,我得看许多业已由于好询问别人,以及好自己幻想所感觉到的世界上的新鲜事情新鲜东西,结果能逃学时我逃学,不能逃学我就只好做梦。
照地方风气说来,一个小孩子野一点儿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照例也必须强悍一点儿,才能各处跑去。因为一出城外,随时都会有一样东西突然扑到你身边来,或是一只凶恶的狗,或是一个顽劣的人。无法抵抗这点儿袭击,就不容易各处自由放荡。一个野一点儿的孩子,即或身边不必时时刻刻带一把小刀,也总得带一削光的竹块,好好地插到裤带上,遇机会到时,就取出来当做武器。尤其是到一个离家较远的地方去看木傀儡戏,不准备厮杀一场简直不成。你能干点儿,单身往各处去,有人挑战时,还只是一人近你身边来恶斗。若包围到你身边的顽童人数极多,你还可挑选同你精力相差不大的一人,你不妨指定其中一个说:
“要打吗?你来。我同你来。”
到时也只那一个人拢来。被他打倒,你
( http: / / www.21cnjy.com )活该,只好伏在地上尽他压着痛打一顿。你打倒了他,他活该,把他揍够后你可以自由走去,谁也不会追你,只不过说句“下次再来”罢了。
可是你若根本上就十分怯弱,即或结伴
( http: / / www.21cnjy.com )同行,到什么地方去时,也会有人特意挑出你来殴斗。应战你得吃亏,不答应你得被仇人与同伴两方面奚落,顶不经济。
感谢我那爸爸给了我一份勇气,人虽小,到什么地
( http: / / www.21cnjy.com )方去我总不害怕。到被人围上必须打架时,我能挑出那些同我不差多少的人来,我的敏捷同机智,常常占点儿上风。有时气运不佳,不小心被人摔倒,我还会有方法翻身过来压到别人身上去。在这件事上我只吃过一次亏,不是一个小孩,却是一只恶狗,把我攻倒后,咬伤了我一只手。我走到任何地方去都不怕谁,同时因换了好些私塾,各处皆有些同学,大家既都逃过学,便有无数朋友,因此也不会同人打架了。可是自从被那只恶狗攻倒过一次以后,到如今我却依然十分怕狗。(有种两脚狗我更害怕,对付不了。)
至于我那地方的大人,用单刀
( http: / / www.21cnjy.com )、扁担在大街上决斗本不算回事。事情发生时,那些有小孩子在街上玩的母亲,只不过说:“小杂种,站远一点儿,不要太近!”嘱咐小孩子稍稍站开点儿罢了。本地军人互相砍杀虽不出奇,行刺暗算却不作兴。这类善于殴斗的人物,有军营中人,有哥老会中老幺,有好打不平的闲汉,在当地另成一帮,豁达大度,谦卑接物,为友报仇,爱义好施,且多非常孝顺。但这类人物为时代所陶冶,到民五以后也就渐渐消灭了。虽有些青年军官还保存那点儿风格,风格中最重要的一点儿洒脱处,却为了军纪一类影响,大不如前辈了。
我有三个堂叔叔两个姑姑都
( http: / / www.21cnjy.com )住在城南乡下,离城四十里左右。那地方名黄罗寨,出强悍的人同猛鸷的兽。我爸爸三岁时在那里差一点儿险被老虎咬去。我四岁左右,在那里第一天,就看见四个乡下人抬了一只死虎进城,给我留下极深刻的印象。
我还有一个表哥,住在城北10里地名长宁
( http: / / www.21cnjy.com )哨的乡下,从那里再过去10里便是苗乡。表哥是一个紫色脸膛的人,一个守碉堡的战兵。我四岁时被他带到乡下去过了三天,20年后还记得那个小小城堡黄昏来时鼓角的声音。
这战兵在苗乡有点儿威信,很能喊叫一些苗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每次来城时,必为我带一只小斗鸡或一点儿别的东西。一来为我说苗人故事,临走时我总不让他走。我欢喜他,觉得他比乡下叔父能干有趣。
6.第二段记叙了沈从文在逃学过程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捕捉到了大自然里的声音、颜色、气味,以及他对大自然的声、光、颜色、气味、社会上的人与事怀有浓厚兴趣。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中说,“在我面前的世界已够宽广了,但我似乎就还得一个更宽广的世界”,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意?(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这一节的题目是“我读一本小书又读一本大书”,但作者却用了很大的篇幅来写“我”好斗的性格和家乡“好斗”的风俗,这样写是否离题?(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从文章中的描写来看,小时候的沈从文是一个常常逃学的孩子。他为什么要逃学?我们应如何看待他的逃学?(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10~11题。(11分)
[双调]清江引 秋怀
张可久
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
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10.作者抓住哪些景物点染出怎样的画面?“芭蕉雨声”烘托出怎样的情思?(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这首小令的后三句与“问我归期未”是什么关系?从表现手法上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25分)
沈从文,他在痛苦中开花
4月1日清晨,醒得太早。随手翻开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本书,是沈从文的书信集,其中有些是他生前没想到会发表的自呓般的文字。自1949年1月到8月,正是沈从文被人认为“精神失常”的一段岁月。他在妻子张兆和的信上乱圈点,内容大致为:我的痛苦这个世界上没人知晓;生活已经失去意义。
那时他因郭沫若的一句“反动文人”的定
( http: / / www.21cnjy.com )论而否定自我,直觉自己的写作时代已经过去。精神压力巨大的他应梁思成与林徽因之邀住在他们清华园的家里,以疗养身心。许多真挚的朋友巴望他早日康复,他反复自语:没人知道,其实我根本没有病。
在呓语里,他说:“翠翠,你在一点零四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房间里酣睡,还在想着我吗?我死了也想着我吗?”我不由得吃了一惊。原来,那个小说中“也许明天回来,也许永远不回来”的人,也是沈从文自己啊。原来,他一直未能忘怀少年的情怀——他在自传里,写下了一段孽缘:一个女孩趁着他的爱情正燃烧时,骗走了一笔数目不小的钱,令他不得不离开家乡。而他将曾在自传中落笔的美好感情,嵌入了小说《边城》中。
许多年后,他还挂念着她。而三
( http: / / www.21cnjy.com )三(张兆和的昵称)也排在翠翠的后面。我终于理解了他对张兆和的爱恋,有许多无法言述的情愫。其中有许多映照着对翠翠的憧憬:美丽、忠诚、纯真、微黑。而张兆和还多了翠翠所没有的大家闺秀的才气。沈张二人的恋爱,未必为对方完全懂得,却可恒久。因为他对自己的懂,因了她的纯粹高洁。
幸好,他有她。那个虽然不太
( http: / / www.21cnjy.com )懂得他,却一直用自己温暖坚定的爱心去支持和抚慰他的妻子。后来他曾在家自杀,也幸亏担心着他的她匆匆从干校返回,及时发现而救了他一命。
从此以后,沈从文开始了另一条命。他的痛苦低
( http: / / www.21cnjy.com )到尘埃里,开出花来。他丢掉了那支光彩夺目的文学之笔,开始托生为文物研究专家沈从文。我仔细读过其填补国内空白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注]与其他关于“瓶瓶罐罐”的文章,功力胜于如今的文物专家不知多少倍。20世纪50年代以后的沈从文,不论什么文物入了他的眼,所有的来龙去脉都清晰起来。许多人都震惊于他惊人的记忆力以及渊博深厚的古文及古文物功底。他只是微微一笑,甚至对于“故宫解说员”的工作,也做得尽心尽责。在文物面前,讷于言的他,随时可口若悬河。
他埋葬了文学世界里的沈从文,成就了文物专家沈
( http: / / www.21cnjy.com )从文。无法言说、无处排解的痛苦,开成了一朵朵奇葩。看到那些一丝不苟的文字,与之前的文学之笔截然不同,但也同样圆润、朴素、悠远,印着他个人的标记。只是,我依然会有流泪的冲动。有些人的有些转身,即便与世无争,即便毫无声响,即便当事人一直微笑,也让旁人难以释怀。
在北京一个小巷里的一间斗室,沈从文将自己的全
( http: / / www.21cnjy.com )部身心都交给了文物研究。他美丽忠诚的妻子,每天给他送饭。有时,上顿的饭菜凉了,他还在不辞劳苦地涂抹写画。张兆和只能倚门无奈地一笑,不能理解这个人为了什么要如此自苦。她只能安慰自己,毕竟他已经“正常”了。
这个世间只有一个沈从文,天分
( http: / / www.21cnjy.com )过人,外表温和,内心倔强。当年郁达夫好心劝慰这个在小旅馆流着鼻血写文章、几近饿死的文学青年放弃文学之路时,年轻的沈从文带着湖南人的“一根筋”和走投无路的无奈坚持了自己的选择;当鲁迅在报纸上痛斥他的时候,他保持了冷静与克制,仍不改文风;当郭沫若代表一种新环境全盘否定他的时候,他差点放弃了生命,但重新站起来时,更加骄傲——谁都知道,郭本人对于文物有着相当的造诣。后来,时为社科院领导者的郭沫若也不得不高度评价了《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并撰写了序言。沈从文自始至终,没有说过郭的一句不是,哪怕1949年时自己都快被这个强势的人逼疯了。
一个人面对挫折和痛苦的态度,决定了他的人生和成就。
张兆和在沈从文逝后,轻声说道:斯人可贵。
【注】 《中国古代服饰研究》:这
( http: / / www.21cnjy.com )部书以历史朝代为编排顺序,通过出土和传世文物的图像,并结合有机连续的174篇文章,对中国古代服饰制度的沿革及其与当时社会物质生活、意识形态的关系,作了广泛深入的探讨,反映了自殷商至清代3
000多年间中华民族服饰的情况。
12.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文章以作者清晨醒来翻看沈从文的书信集开篇,引出对沈从文在“精神失常”时期的情况的交代,显得十分自然。
B.受少年时期的爱情经历的影响,沈从文喜欢妻子张兆和的美丽、忠诚、纯真、微黑,但不喜欢她大家闺秀的才气。
C.沈从文的天分也表现在文物研究方面。他有关文物研究的文章颇显功力,《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一书还填补了国内空白。
D.面对沈从文文物研究的文字,作者“依然会有流泪的冲动”,主要是因为作者为沈从文找到新的人生方向而高兴。
E.张兆和不能完全懂得丈夫的精神世界,但仍对他充满崇敬、赞美之情。由她在丈夫去世后说的“斯人可贵”可以看出。
13.文章以“沈从文,他在痛苦中开花”为标题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如何理解“那个小说中‘也许明天回来,也许永远不回来’的人,也是沈从文自己”的含意?请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沈从文的成功转身带给你哪些启示?请结合原文相关内容加以探究。(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表达(14分)
16.下面是苏雪林对沈从文作品的评价,请用一句话概括其主要内容。(不超过40个字)(5分)
他的作品却不是毫无理想的。不过他这理
( http: / / www.21cnjy.com )想好像还没有成为系统,又没有明目张胆替自己鼓吹,所以有许多读者不大觉得,我现在不妨冒昧地替他拈了出来。这理想是什么?我看就是想借文字的力量,把野蛮人的血液注入老态龙钟、颓废、腐败的中华民族身体里去,使他兴奋起来,年青起来,好在二十世纪舞台上与别个民族争生存权利。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以“逆境/顺境”“谦虚/骄傲”或其他意义相对的词语开头,仿照下面的例句写一句话。(3分)
例:方正被誉为正义凛然,圆滑被贬为缺乏气节,但有时见机的圆滑却更能伸张正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观察下面的漫画,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画面内容,并揭示其寓意。(6分)
内容(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寓意(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60分)
19.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悲悯情怀是人类最高尚的一种胸怀,它
( http: / / www.21cnjy.com )宽广有容、平和慈悲,并非局限于一时一地一己之身,而是与全人类同呼吸共命运;这种情怀超越了贫富与阶级、国际与民族的界限,使人们关注那些苦难中的同类,关怀和同情弱者;它是真善美的结晶,使人们在爱里忘记仇杀,忘记自己的伤痛,是人类的疗伤良药。
读了上面的这段文字,你有何
( http: / / www.21cnjy.com )感想?请你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诗歌除外),确定标题;不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与解析
1.解析:选A。B项,“慕”应读mù;C项,“醇”应读chún;D项,“壑”应读hè。
2.解析:选C。A项,报—抱;B项,训—驯;D项,暑—署,摩—磨。
3.解析:选C。A.翻云覆雨:
( http: / / www.21cnjy.com )形容人反复无常或惯于耍手段。此句为对象错配。B.甘之如饴:指为了从事某种工作,甘愿承受艰难、痛苦。和句中的“还是身处顺境”矛盾。C.矫枉过正:比喻纠正错误超过了应有的限度。运用正确。D.蔚然成风:指一件事情逐渐发展盛行,形成一种良好风气。褒义词。此句为褒贬误用。
4.解析:选C。A.语序不当,“用于治疗糖尿
( http: / / www.21cnjy.com )病……的该公司生产的胶囊”当为“该公司生产的用于治疗糖尿病……的胶囊”。B.并列不当,“群体、社会、他人”,几个概念相交差,不能并列。D.“不再”所限制的范围不明。
5.解析:选D。此类试题要注意关联词、副词、代词等词性在语句衔接上起到的作用。
6.人与大自然的关系应该是一种亲和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关系。在“自然”这本大书中,有许多书本上没有的活的东西,在大自然中会感受到生命的本真和快乐。人应该取法自然的活力,汲取自然的营养,开拓自己的视野,完善自己的精神、品行。
7.这句话表明传主积极向
( http: / / www.21cnjy.com )上、永不满足的生活态度。尽管自己的生活中充满艰辛,但从没让自己消极,而是向往到更宽广的世界中去闯荡,去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
8.不能认为是离题。在作
( http: / / www.21cnjy.com )者看来,孩童的天性是游戏,儿童身上的“野性”正是其天性的有机组成部分。没有了适当的“野性”,也就没有了对生命的敏感、好奇,也就不可能产生真正的创造力。而故乡“好斗”的风俗,又培养了自己好斗的性格。这些是对故乡那些原始的、美好的风俗的怀念与赞美。
9.(1)读书太容易;学校把“我”同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般同学一样看待,更使“我”轻视学校;生活中充满了疑问,自己到自然中去找寻解答;不满足于眼前的知识,想求得一个更宽广的世界,获取世界上更新鲜的事情、更新鲜的东西。(2)他的逃学和我们所说的逃学是不同的,他的不学是为了更好地学。
10.解析:先找出曲中的意象,再分析这
( http: / / www.21cnjy.com )些意象点染出的画面。芭蕉在古代一般指代愁思、闺思、乡怀、悲凉,而雨打芭蕉一般是指愁上加愁,不可排解。据此分析情思即可。
答案:用“西风”“红叶”“黄花”“芭蕉”“秋雨”点染出一幅萧瑟的秋景图;“芭蕉雨声”烘托出作者思念家乡,辗转反侧的愁思。
11.解析:这类题目在解答时应先答手法,再结合诗句分析。这三句句句写景,但又句句含情。
答案:后三句未从正面回答“归期”是否已定
( http: / / www.21cnjy.com ),而是融情于景,情景相生。北雁在霜林如醉的长空里哀啼,行人在黄花边痛饮,而秋雨打蕉,惊醒了神游故园的美梦。诗人因在现实上不可能回到万里以外的乡园,无语可复,心中充满了忧愁与歉疚。本曲句句写景,句句抒情,情景统一。
12.解析:选BD。B.“不喜欢她大家
( http: / / www.21cnjy.com )闺秀的才气”于文无据,且不合情理。D.“主要是因为作者为沈从文找到新的人生方向而高兴”理解不准确。根据文意,作者之所以会有流泪的冲动,主要是因为作者为沈从文与世无争、毫无声响的转身而感动,难以释怀。
13.解析:关于标题的题目,首先要知道,标题是文章的文眼,一个好的标题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在作答时,要考虑标题在内容和结构两方面的作用。
答案:①语言形象生动,对比强烈,能起到吸引读
( http: / / www.21cnjy.com )者的作用。②“痛苦”“开花”概括了沈从文人生中两段重要的经历,以“沈从文,他在痛苦中开花”为标题有统摄全文的作用。
14.解析:对文中重要句子的理
( http: / / www.21cnjy.com )解,解题的思路和方法主要是“同义互解”,即到原句的上下文中寻找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语句,然后根据题干的要求加以整理。
答案:①《边城》中傩送离家出走,归
( http: / / www.21cnjy.com )期不定,他就是翠翠思念着的那个“也许明天回来,也许永远不回来”的人。②沈从文少年时因被深爱着的女孩骗而被迫离开家乡,但许多年后,他仍难以割舍那份爱恋。(意思对即可)
15.解析:这是一道开放性的探究题,只要结合文章主要的内容,紧密围绕文章主题探究,能够言之成理,自圆其说即可。
答案:(示例)①一个历经磨难
( http: / / www.21cnjy.com )走向成功的人一定有非凡的毅力和勇气。沈从文骨子里有一股倔劲。面对郁达夫泼冷水,面对鲁迅的痛斥,他坚持自己的写作之路。像他这样的人是不会轻易被苦难打倒的。他从痛苦中重新站起来,并在新的领域取得成就即是明证。②成功者背后总是站着一些无私的支持者、奉献者。在沈从文“精神失常”的岁月里,梁思成、林徽因等好友给予他支持,妻子张兆和用温暖坚定的爱心支持、抚慰他,甚至救了他的命。在沈从文全身心投入文物研究时,妻子张兆和坚持每天给他送饭。沈从文成功转身离不开朋友、爱妻的支持。③懂得放弃才能有所得。沈从文经过痛苦的岁月后,最终选择埋葬文学世界里的自己,而转向文物研究,他让自己的才华在文物研究领域大放光彩,成绩斐然解析:要一步步地理清文段的思路,本类型题的答题格式一般为“谁怎么样”。本题中的“谁”是“沈从文的作品”;“怎么样”是“……充满理想”。加入具体内容即可得出答案。
答案:沈从文的作品有着零散(或:不成系统)、隐晦(或:含蓄)、希望借文字使颓废的中华民族充满活力的文学理想。
17.解析:例句中,“正义凛然”与“缺乏气节”对比,而后面的转折却又能与前面相照应。所以仿写时,要在内容方面神似才为最佳。
答案:(示例)逆境被认为能磨炼意志,顺境被看作会消沉精神,但有时顺境却更能考验人的意志。
18.解析:漫画反映了酒后驾驶酿成车祸的现象
( http: / / www.21cnjy.com ),司机虽已多处受伤,但依旧沉浸在醉意之中,仍向护士要高度酒。这则漫画告诉我们饮酒开车容易出车祸,提醒司机们开车不饮酒,珍惜生命。
答案:内容:一位酒后驾驶者躺在医院病床上,
( http: / / www.21cnjy.com )头裹绷带,神志不清;当护士为他输液时,他还醉眼蒙眬,“意犹未尽”地要求护士:小姐,给……给俺上瓶高度的!这让护士目瞪口呆。
寓意:讽刺酒驾者丑态百出,告诫人们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珍惜生命,关爱生命。
19.略。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