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岳阳楼记》导学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朗读
( http: / / www.21cnjy.com"
\t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背诵全文。
2、学习文章
( http: / / www.21cnjy.com"
\t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3、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
4、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
过程与方法
1、熟读背诵全文并能翻译。
2、学习文章
( http: / / www.21cnjy.com"
\t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3、学习精炼、生动的语言
( http: / / www.21cnjy.com"
\t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赏析精彩语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深刻理解和正确评价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生活理想和政治抱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重难点】
1、学习文章叙事、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体会文章骈散结合的句法形式。
2、理解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思想境界。
【导学过程】
第一课时
1、
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国古代的很多名胜古迹,大多留下了文人骚客的诗词歌赋。比如,我国古代的三大名楼滕王阁、黄鹤楼、岳阳楼上面就铭刻了很多美文妙句。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鹭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令人神往之至;崔灏《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让人回味无穷;而岳阳楼上,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传唱不衰。《岳阳楼记》成为写景状物抒情的名篇。今天,我们就来共同阅读这一名篇,看看它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2、
走进作者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人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著有《范文正公文集》等。
1046年,范仲淹的挚友藤子京谪守巴陵郡,重修岳阳楼。当时,范仲淹亦被贬在邓州作官。藤子京请范仲淹为重修岳阳楼写记,并送去一本《洞庭晚秋图》。范仲淹依据此图,凭着丰富的想象,写下了此文。表达自己旷达胸襟和伟大的政治抱负。
3、
检测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谪守_____
朝晖_____
涯_____
楫_____
岸芷汀兰____
_____
薄暮冥冥_____旷_____
嗟乎_____
樯_____
谪守____
潇湘______
属予_____
浩浩汤汤_____
_____
霪雨霏霏____
_____
噫_____
宠辱偕忘____
郁郁青青____
2、解释下列加粗字的含义
薄暮冥冥________
然则北通巫峡________
春和景明________
此镇岳阳楼之大观也________
增其旧制________
而或长烟一空________
百废具兴________
属予作文以记之________
3、找出文中的四字短语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
2、齐读课文,注意掌握字、词的读音。
3、小组探究,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
①滕
子
京
谪
守
巴
陵
郡。
②刻
唐
贤
今
人
诗
赋
于
其
上。
③予
观
乎
巴
陵
胜
状
④此
则
岳
阳
楼
之
大
观
也。
⑤登
斯
楼
也
⑥予
尝
求
古
仁
人
之
心,或
异
二
者
之
为
⑦先
天
下
之
忧
而
忧,后
天
下
之
乐
而
乐乎。
4、探究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政通人和
(2)锦鳞游泳
(3)居庙堂之高
(4)先天下之忧而忧
(5)越明年
(6)薄暮冥冥
(7)属予作文以记之
(8)微斯人
吾谁与归
(9)静影沉璧
(10)予观夫巴陵胜状
(11)增其旧制
(12)春和景明
(13)前人之述备矣
(14)浊浪排空
(15)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五、合作探究
(1)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2)属予作文以记之。
(3)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4)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5)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6)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7)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8)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9)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10)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1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六、精读品析
1、流传至今的成语: ⑴气象万千
⑵心旷神怡
⑶政通人和
2、词类活用。
⑴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守”:名词作动词,“做……太守”。)
⑵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先”:形容词作状语“在……之前”。“后”:形容词作状语“在……之后”。)
3、古今异义。
⑴
气象万千(气象
古义:景象。今义:大气的状态和现象。)
⑵
微斯人(微
古义:没有。今义:细小。)
七、拓展延伸:
分小组PK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初步解决了课文关键词和重点句子含义。今天,我们来赏析课文
2、
检测预习
1、解释词语
(1)属予作文以记之
(2)前人之述备矣
(3)春和景明
(4)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2、翻译下列句子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哪些语句记载滕子京的政绩?(用文中原句回答)
2、“属予作文以记之。”中“之”指代什么?
3、哪些句子写岳阳楼大观?
4、第二段哪两句话引起下文情景交融?
5、哪些语句是描写洞庭湖阴天景色?
6、哪些语句是描写洞庭湖晴天景色?
7、哪些语句是写了迁客骚人悲的感情
8、哪些语句是怎样写了迁客骚人喜的感情
9、“或异二者之为”中“二者之为”指什么?
10、“古仁人之心”的内涵?
11、“进亦忧,退亦忧。”中“进”、“退”各照应什么?
五、合作探究
1、作者的阔大胸襟,政治抱负?
2、怎样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
3、文章
( http: / / www.21cnjy.com"
\t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最后一自然段是怎样推出这个警句的
六、精读品析
第2段写洞庭湖的全景,用“衔远山,吞长江”,如果把“衔”改为“连”,把“吞”改为“接”好不好?为什么?
洞庭湖是无生命之物,同“衔”“吞”则使人产生有生命之感,把“远山”“长江”跟洞庭湖的关系写得活灵活现,成了一幅气势磅礴的动人画面。如果用“连”“接”来替换,只是客观地说明三者的相对位置,画面是静止的,效果没有这样好。
4、朗读第3段,提问:这幅画面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
极力渲染“悲”的气氛,因己而悲。
5、朗读第4段,提问:这幅画面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
极力渲染“喜”的气氛,因物而喜。
6、、作者用哪些话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和“喜”?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心旷神恰,宠辱偕忘”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喜”。这样写是为了将这类人的悲喜感情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引出下文,由写情自然转入议论,突出全文的主旨
七、拓展延伸:
1、一词多义。
⑴和:
政通人和(和乐)
至若春和景明(和煦)
⑵通:
政通人和(顺利)
北通巫峡(通向)
⑶观:
予观夫巴陵胜状(看)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景象)
⑷空:
浊浪排空(天空)
长烟一空(消散)
⑸一:
一碧万顷(一)
长烟一空(全)
⑹极:
南极潇湘(尽,直通)
感极而悲者矣(极点)
此乐何极(穷尽)
⑺以:
属予作文以记之(来)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因为)
⑻或:
而或长烟一空(有时候)
或异二者之为(或许,也许)
2、特殊句式。
⑴衔远山,吞长江……(省略句)
⑵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状语后置)
⑶迁客骚人,多会于此。(状语后置)
⑷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定语后置)
⑸吾谁与归 (宾语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