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画山绣水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4画山绣水 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11-07 18:18: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6张PPT。画山绣水杨朔 桂林,位于广西东北部,是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和历史文化名城。星罗棋布的突兀石峰,瑰丽的溶洞和碧澄的小湖,汇成了桂林“山清、 水奇、洞奇、石美”的美丽景色。桂林山奇水秀,风景秀丽,一向有“桂林山水甲天下”之称。唐代文学家韩愈的诗句“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就形象而深刻地揭示了它的特点。走进桂林杨朔(1913-1968),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原名杨毓晋,山东蓬莱人。曾担任过新华社特派记者,到过抗美援朝前线,写过不少通讯,中短篇小说,并著有长篇小说《三千里江山》,代表作还有《雪浪花》、《樱花雨》 、《海市》 、《茶花赋》等,均收在《杨朔散文选》里。1968年,杨朔被四人帮迫害致死。 预习检测:1﹒ 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精髓( )嶙峋( )攒聚( )
贮藏( )香醇( )褒贬( )
2 . 理清课文结构。
第一部分(1~3段):总写桂林山水,揭示它有异于其他名胜的地方。
第二部分(4~15段):写桂林到阳朔江上的景色和船家口述的种种传说。
第三部分(16~17段):启示人们面对极美的江山,牢记过去,畅想未来。
1)桂林山水有别于其他地方的突出特点是什么?在自然风光背后所深蕴的作者感受最深的一点又是什么?
2)第3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3)作者为我们描绘了如诗如画的江上景色,他精心描绘了哪几幅画面?两幅画面结合给你怎样的感受?
4)课文第6~15段中,船家讲述的四个传说分别是什么?这几个故事的共同点是什么?作者写这些传说的目的是什么? ?
5)课文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 自学指导1·桂林山水有别于其他地方的突出特点是什么?在自然风光背后所深蕴的作者感受最深的一点又是什么?清奇峭拔,堪称画山绣水。这里的山水凝结着劳动人民的感情和想像。2· 第3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第三段是个过渡段,一方面,是由对桂林山水的一般描述转为这次漓江之游的具体描写;另一方面,是由对自然景观的描写转为写自然风光背后所深蕴的作者感受最深的那一点:山水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感情和想像。
3 ·作者为我们描绘了如诗如画的江上景色,他精心描绘了哪几幅画面?这几幅画面结合给你怎样的感受? 桂林山水图(第二段)漓江水色图(第四段)鱼鹰捕鱼图(第五段)
桂林山水图是总写,后两幅是分写。其中一幅是静态的漓江水色图,一幅是动态的鱼鹰捕鱼图。前者静,而后者动,动静结合,富于变化,给人以美的享受。
4.课文第6~15段中,船家讲述的四个传说分别是什么?这几个故事的共同点是什么?作者写这些传说的目的是什么?
?四个传说分别是:父子岩、寡妇桥、望父石和媳妇娘岩。
有些凄惨,体现了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苦难.除“寡妇桥”写了劳动人民牺牲自我,乐于助人的品质,其余的都是写阶级压迫和阶级斗争的。写这些传说,既体现了桂林山水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感情和想像之意,同时,也是为了表达作者希望人们不要忘记旧社会的苦难,珍惜现代的美好生活的写作意图。
5.课文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 点明作者的写作意图
妙词细品我也算游历过不少名山大川,却从来没见过一座山,这样凝结着劳动人民的生活感情;没见过一条水,这样泛滥着劳动人民的智慧的想像。
“泛滥”与“表现”“洋溢”“充满”这三个词相比,哪一个更恰当些?为什么?“泛滥”更恰当。因为它有“多得向四处漫流”的意思,这与写水非常贴切,表现了劳动人民的充满智慧的想像就像这漓江的水,是无穷无尽的。而“表现”“洋溢”“充满”程度没有“泛滥”深。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通过对比突出漓江山水的特点——美的自然与劳动人民感情和智慧的完美结合。 拓展延伸:说出古诗词中描写山水的句子。1·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孟浩然《过故人庄》
2·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 《游山西村 》
3·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
4.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5· 客路青山外, 行舟绿水前。
-王湾《次北固山下》
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