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亚洲封建国家
1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大和的兴起;大化改新;日本的武士阶层;穆罕默德出走麦地那;基本统一阿拉伯半岛;阿拉伯帝国的形成和分裂。过程与方法:①“日本的大化改新”,通过对背景、内容和历史意义的教与学,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重大历史事件的能力;“日本武士阶层的形成”的教与学,则要增强学生对重要历史现象的理解能力。②地跨欧、亚、非三洲的阿拉伯帝国,曾繁荣一时,但由于建立在军事征服的基础上,缺乏牢固的基础,因此,200多年之后就瓦解了。情感与意识:①古代史上,中朝、中日之间的友好交往,特别是中国文化对这两个国家的积极影响,学习这些内容不仅仅是激起同学们的民族自豪感,更应意识到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善于吸收外族先进文化,是一个民族强盛发展的重要因素。①通过学习阿拉伯半岛的统一、帝国的建立等史实,使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③将东亚和西亚的两个封建国家进行对比,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对比的能力。
2学情分析
学生开始学习世界历史,对日本、阿拉伯的历史不甚熟悉。学习历史的技能也有待提升。
3重点难点
日本的大化改新。阿拉伯半岛的统一。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新课导入
【复习提问】上节内容,现代西方文明来源于古代的?(古代希腊)是海洋文明。第2、3节课我们分别学习了古代奴隶社会里的东西方文明,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将走进封建社会时代的东西方国家的历史。揭示课题,生看p20页引言及引文图,可看出日本服饰和绘画风格都是模仿我国唐朝风格,这是怎么回事呢?(大化改新)
【导入新课】:
出示“亚洲封建时代”的地图导入新课。首先请学生关注与我国“一衣带水”的邻邦──日本。教师边引导学生看图边向学生介绍日本的自然特点:它是个岛国,国土有限,资源匮乏。
活动2【导入】讲授
【讲授新课】 教师可用问题“统一后的日本,还是奴隶制国家,日本是什么时候、怎样过渡到封建社会的呢?”导入这一内容。
一、大化改新(646年孝德天皇——学习和模仿中国隋唐制度)
1、自然特点:岛国,国土有限,资源匮乏。
2、历史发展线索:奴隶制国家出现(1世纪前后)——奴隶制国家强盛(约3世纪)——大和统一日本(5世纪)——大化改新(公元646年)——进入封建社会
3、背景:(1)国内:六七世纪,日本社会矛盾尖锐,政局混乱,改革势在必行。(2)国际:日本在国际竞争中处于劣势,中国隋唐的封建制度非常先进。
4、经过:646年,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孝德天皇上台执政,颁布诏书,仿效中国隋唐制度进行改革。 学习榜样:中国唐朝(隋唐制度)封建制度。
5、主要内容:(l)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中央和地方机构,地方的每一级长官都由中央任命;按才能选拔官吏,废除贵族世袭制:(2)经济上:把贵族土地收归国有,实行“班田收授法”,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师:总的出发点:从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来打击奴隶主贵族的势力,加强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制。
6、性质:是一场自上而下的封建性质的改革。
7、意义(作用):(1)(2)(3)见p21页末段。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日本社会经济的发展,标志着日本由奴隶社会进入到封建社会。
8、结果:彻底改变了落后的局面。
9、启示:一个国家或民族应该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和先进文化,要正视自身的不足,积极改革求新,与时俱进。
10、为什么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度的标志:
政体
阶段
国家政权的掌握
土地和部民
天皇权力和地位(最高统治者)
奴隶制
大化改新前
奴隶主贵族手中
奴隶主贵族占有大量的
受极大威胁和挑战
封建制
大化改新后
以天皇为首的中央
收归国有
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国家
师:大化改新是一场古代日本以学习和模仿古代中国隋唐的经济和政治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改革。它打击了奴隶主贵族势力,形成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使日本社会环境稳定,社会经济得到发展,使日本从奴隶社会走向封建社会,为以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最后由教师小结:日本民族非常善于把其他民族的文化拿来,变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文化。在古代日本向中国学习,在近代日本向西方学习,这些都使日本不断进步、强盛。
二、穆罕默德与阿拉伯国家的兴起(地理位置:西亚;发祥地:阿拉伯半岛)
师:阿拉伯国家在哪?地理位置(西亚)?发祥地?(阿拉伯半岛)那里自然条件怎样?有哪些重要城市?阿拉伯人的社会情况如何?穆罕默德又是个什么人?他与阿拉伯国家的兴起有什么关系?为什么在当时的阿拉伯地区会产生伊斯兰教?
1、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
(1)创立了伊斯兰教。7世纪以前,阿拉伯半岛各部落盛行多神崇拜,战乱频繁,人民渴望统一。穆罕默德顺应了时代潮流,在7世纪早期,创立伊斯兰教。
(2)建立国家。622年,在麦地那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
(3)统一阿拉伯半岛。630年,穆罕默德以圣战的名义征服了麦加;632年,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兵临麦加城下,最终与麦加贵族达成协议。从此,麦加成为伊斯兰教的圣地。)
师:为什么在当时的阿拉伯地区会产生伊斯兰教?(即伊斯兰教产生的背景)
六世纪末七世纪初,阿拉伯半岛大部分地区尚未形成统一的国家,为了争夺水源和牧场,部落间相互仇杀。在内部矛盾丛生、商业连遭破坏、生产停滞和外部势力入侵的形势下,阿拉伯人民渴望建立统一国家。多神和偶像崇拜是民族统一和社会发展的严重障碍,因而伴随着国家统一的潮流,伊斯兰教便应运而生了。
2、伊斯兰教的创立:
(1)背景:自然条件恶劣;多神崇拜;长期分裂,混战不休;商路不畅,商业衰落;外族入侵。(2)创立时间:公元7世纪初;(3)创立者:穆罕默德;(4)发源地:阿拉伯半岛麦加 ;(5)经典:《古兰经》;(6)伊斯兰教的作用:P22页小字段末句。
伊斯兰教的传播,加速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到穆罕默德病逝时,阿拉伯半岛已基本统一,统一的阿拉伯国家建立起来。他的继承者们经过一系列大规模的征服和扩张,将穆罕默德创立的阿拉伯国家建成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阿拉伯帝国。
教师还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伊斯兰教会在阿拉伯统一国家形成中起到如此重要的作用?因为:①严格的一神教反映了统一国家的政治要求。“除安拉外,别无神灵。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这种一神教的信仰,极力贬低各部落在分裂状态下传统信仰的神,目的是以一神教代替多神教,反映了阿拉伯贵族统一国家的政治要求。它为建立统一的阿拉伯国家奠定了政治基础。②伊斯兰教是一种宗教、行政、军事三位一体的组织,这种组织为统一国家的形成提供了组织形式。
3、帝国的扩张:穆罕默德死后,他的继任者开始了大规模的扩张;8世纪中叶,阿拉伯帝国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三、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原因)
大化改新前,日本是一个落后的奴隶制国家,国家政权长期掌握在奴隶主贵族手中,奴隶主贵族占有大量的土地和部民,天皇的权力和地位受到威胁与挑战;改革后,奴隶主贵族的特权被取消,土地和部民收归国有,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国家机构,采取了出租土地收取赋税的封建制生产方式,成为一个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国家。
四、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半·岛统一过程中的作用
6世纪末7世纪初阿拉伯半岛各部落为争夺水草、控制商路而战争不断,各种社会矛盾尖锐,人民渴望统一。伊斯兰教创立后,奉行严格的一神教,以一神教代替多神教,为阿拉伯国家的建立奠定了政治基础。同时,伊斯兰教的传播,有助于打破侠隘的民族界限、在伊斯兰教旗帜的引领之下,阿拉伯各部落迅速统一。
五、自改革创新是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模仿与创新相结合是日本民族的一大特色。日本正是通过学习我国隋唐制度,进行大化改新才彻底改变了落后的面貌。通过本课的学习,要认识到抱残守缺、故步自封只能导致落后,要勇于正视不足,善于学习吸收先进文化,不断进行自我创新,才能永远保持前进的活力。
六、穆罕默德
为顺应历史潮流和民意,穆罕默德创立了伊斯兰教,在旧贵族势力的迫害下仍坚持传教,继而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基本实现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要学习他胸怀大志、不畏强权、坚定信仰、百折不挠的精神。
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岛的统一过程中起了怎样的作用?
为了实现阿拉伯半岛的统一,穆罕默德创立了伊斯兰教,号召人们只崇拜真主安拉,不再信仰本部落得神。这种一神教的宣传,有利于阿拉伯的统一。在麦地那创立了政教合一的国家以后,穆罕默德开始着手统一阿拉伯半岛。在此过程中,历经8年征服麦加,取得了关键性的胜利,使麦加成为伊斯兰教的中心,到他去世时,阿拉伯半岛已经基本统一。
活动3【导入】活动
六、穆罕默德
为顺应历史潮流和民意,穆罕默德创立了伊斯兰教,在旧贵族势力的迫害下仍坚持传教,继而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基本实现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要学习他胸怀大志、不畏强权、坚定信仰、百折不挠的精神。
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岛的统一过程中起了怎样的作用?
为了实现阿拉伯半岛的统一,穆罕默德创立了伊斯兰教,号召人们只崇拜真主安拉,不再信仰本部落得神。这种一神教的宣传,有利于阿拉伯的统一。在麦地那创立了政教合一的国家以后,穆罕默德开始着手统一阿拉伯半岛。在此过程中,历经8年征服麦加,取得了关键性的胜利,使麦加成为伊斯兰教的中心,到他去世时,阿拉伯半岛已经基本统一。
七、课堂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寻访了古代的“日出之国”(日本)与“新月之乡”(阿拉伯),这两个国家与地区在当今的世界政治和经济生活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课件49张PPT。“日新月一”日新:日出之国的大化改新月一:新月之乡的统一第4课 亚洲封建国家“日出之国”:日本(东亚)“新月之乡”:阿拉伯(西亚) 日本概况国旗:日出之国
国徽:圆形,绘有16瓣黄色的菊花瓣图案
1国歌:《君之代》国花:樱花国服:和服
民族:国花:
国旗:大和民族樱花日出之国和服东瀛、东洋、扶桑国服:
国名:一、日本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公元1世纪前后,日本各地形成100多个小国公元3世纪中叶, 大和兴起5世纪,大和统一日本公元6世纪下半叶开始,大和国出现统治危机一、大化改新1、背景: 2、内容: 3、作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7世纪的时候,日本处在奴隶社会,阶级矛盾十分尖锐。世袭贵族占有大量土地、奴隶及部民,权势很大。地方贵族反抗中央贵族,政局十分混乱。
材料二:初唐时期唐太宗调整统治政策,由于政治清明,文化昌盛,国力逐步强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 根据材料一说明日本改革的背景?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初唐时期(即贞观年间),唐太宗调整统治政策,实行三省六部制、租庸调制和科举制。这使农民负担减轻,生产时间有保证,社会经济出现繁荣的景象。文化教育事业也迅速发展,出现了很多著名的文人和文艺作品,文化繁荣。贞观年间由于政治清明,经济有所发展,文化昌盛,国力逐步强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
材料二:7世纪的时候,日本处在奴隶社会,阶级矛盾十分尖锐。世袭贵族占有大量土地、奴隶及部民,权势很大。地方贵族反抗中央贵族,政局十分混乱。 假设你是当时从中国归国的大和国谴唐使,面对当时两国的社会状况,你会怎么办?(1)
内因统治阶级矛盾激化下层民众反抗不断根本因素(2)
外因:中国隋唐先进文化影响催化因素1、大化改新的原因:大和国宫廷政变刺杀贵族权臣苏我入鹿改革派代表—中臣镰足 要求改革的大中兄皇子联合贵族中臣镰足发动政变,刺杀了把持中央政权的旧贵族苏我入鹿,拥立孝德天皇,改元大化。孝德天皇
(645-654年在位)一、大化改新
(646年,孝德天皇——学习和模仿中国隋唐封建制度)
1、自然特点:岛国,国土有限,资源匮乏。
2、历史发展线索:奴隶制国家出现(1世纪前后)——奴隶制国家强盛(约3世纪)——大和统一日本(5世纪)——大化改新(公元646年)进入封建社会
3、背景:(1)国内:六七世纪,日本社会矛盾尖锐,下层民众反抗不断,政局混乱,改革势在必行。(2)国际:日本在国际竞争中处于劣势,中国隋唐的封建制度非常先进。4、经过:646年,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孝德天皇上台执政,颁布诏书,仿效中国隋唐制度进行改革。
学习榜样:中国唐朝(隋唐制度)封建制度。5、主要内容:(l)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中央和地方机构,地方的每一级长官都由中央任命;按才能选拔官吏,废除贵族世袭制:(2)经济上:把贵族土地收归国有,实行“班田收授法”,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6、性质:是一场自上而下的封建性质的改革。
7、意义(作用):(1)(2)(3)见p21页末段。
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日本社会经济的发展,标志着日本由奴隶社会进入到封建社会。
8、结果:彻底改变了落后的局面。
9、启示:10、为什么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度的标志:标志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
经济上:把很多贵族的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化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7世纪中期孝
德
天
皇大
化
改
新相信自己,试一试!
大化改新的作用“(1)是一场古代日本以学习和模仿古代中国隋唐的经济和政治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改革。
(2)它打击了奴隶主贵族势力,形成了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国家,使日本社会环境稳定,社会经济得到发展。
(3)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为以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你能举例说明日本文化当中有哪些地方是学习中国的吗?想一想日本传统文化无处不洋溢着浓郁的中华文化气息唐昭提寺(鉴真)启示:
一个国家或民族应该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和先进文化,要正视自身的不足,积极改革求新,与时俱进 。合作探究拓展通过对大化改新的学习,你认为大和民族有什么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分组讨论)
善于模仿,善于学习他人的优点长处来弥补自己的不足。
二、阿拉伯国家的建立二、阿拉伯国家的建立:
(伊斯兰教建立的过程)背景:七世纪以前,尚未形成统一的国家。人民渴望统一 ,伊斯兰教便应运而生了。
过程622年,穆罕默德在麦地那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伊斯兰教回历元年)
630年,麦加成为伊斯兰教的圣地632年,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1、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
(1)创立了伊斯兰教。7世纪以前,阿拉伯半岛各部落盛行多神崇拜,战乱频繁,人民渴望统一。穆罕默德顺应了时代潮流,在7世纪初,创立伊斯兰教。
(2)建立国家。622年,在麦地那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
(3)统一阿拉伯半岛。630年,穆罕默德以圣战的名义征服了麦加;632年,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二、穆罕默德与阿拉伯国家的兴起
(地理位置:西亚;发源地:阿拉伯半岛)2、伊斯兰教的创立:
(1)背景:
(2)创立者:
(3)基本教义:
(4)历史作用:伊斯兰教(1)、创立伊斯兰教的背景是什么?2、伊斯兰教的创立:2、伊斯兰教的创立:(1)背景:
(2)创立时间:
(3)创立者:
(4)发源地:
(5)经典:
(6) 作用:二、阿拉伯国家的建立公元7世纪初
穆罕默德
阿拉伯半岛麦加
《古兰经》
P22页小字段末句影响世界历史的100个名人 (剑桥大学历史系)麦加——伊斯兰教的发源地 先知寺麦加清真寺麦加城内的克尔白神庙黑色陨石?2006年,一年一度的麦加朝觐活动于12月29日拉开帷幕,多达300万人涌向沙特阿拉伯西部小城麦加,参加为期5天的朝觐活动。圣地——麦加12月24日,赶到麦加朝圣的穆斯林围绕在麦加大清真寺的“天房”周围祈祷。 这是怎样巨大的凝聚力?!一手拿古兰经,一手执剑。——阿拉伯,中世纪的强者!3、帝国的扩张:
穆罕默德死后,他的继任者开始了大规模的扩张,8世纪中叶,阿拉伯帝国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阿拉伯帝国: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思维拓展伊斯兰教的作用是什么? 伊斯兰教的传播,加速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穆罕默德去世后,他的继承人最终完成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而且继续向外扩张,使阿拉伯最终成为地跨三洲的大帝国,即阿拉伯帝国。(分组讨论)探究延伸 为什么伊斯兰教会在阿拉伯统一国家形成中起到如此重要的作用? 1、严格的一神教反映了统一国家的政治要求。“除安拉外,别无神灵。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这种一神教的信仰,反映了阿拉伯贵族统一国家的政治要求。它为建立统一的阿拉伯国家奠定了政治基础。
2、伊斯兰教是一种宗教、行政、军事三位一体的组织,这种组织为统一国家的形成提供了组织形式。课本p23页思考与讨论答案:
为了实现阿拉伯半岛的统一,穆罕默德创立了伊斯兰教,号召人们只崇拜真主安拉,不再信仰本部落得神。这种一神教的宣传,有利于阿拉伯的统一。在麦地那创立了
政教合一的国家以后,穆罕默德开始着手统一阿拉伯半岛。在此过程中,历经8年征服麦加,取得了关键性的胜利,使麦加成为伊斯兰教的中心,到他去世时,阿拉伯半岛已经基本统一。思考:通过对比说出日本和阿拉伯国家走上封建主义有何不同的特点?1、日本是通过改革走上封建主义道路
2、阿拉伯国家的建立是以宗教的形成完成统一,并后来逐步走上封建主义的道路阿拉伯国家:伊斯兰教:扩张旗号有利传播分裂统一扩张多神教(创立伊斯兰教)
一神教伊斯兰教的传播宗教在人类发展史上的特殊作用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原因:上层民众反抗
统治阶级内讧大化改新作用:有利于日本社会的经济发展标志: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日 本
东亚地区阿拉伯国家
西亚地区内因外因 受隋唐先进制度影响国家:分裂 统一 扩张宗教:创立 传播【课堂练习】1、颁布大化改新诏书的天皇是__________。
2、公元7世纪时,日本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进行改革,史称“大化改新”。这次改革仿效的是___________。
3、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是___________。
4、全世界穆斯林信仰的宗教是__________。
5、伊斯兰教的创始人是___________。孝德天皇中国隋唐制度大化改新伊斯兰教穆罕默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