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难忘九一八(45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 难忘九一八(45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11-08 10:49: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5张PPT。难忘九一八1、九一八事变爆发的时间、地点、策划者?2、九一八事变爆发前,日本侵略者制造了什么事件?为什么要制造这个事件?1931年
9月
18日
沈阳日军制造柳条湖事件,并以此为借口,进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只有四个多月,东北三省全部沦亡。一、 九一八事变的爆发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东三省沦陷占领中国东北,进而独霸中国,
是日本蓄谋已久的国策。为了给侵
略战争制造借口,欺骗世界舆论,
日本精心策划了柳条湖事件。
另外,柳条湖距离东北军驻地北大
营和东北重镇沈阳很近,便于日军
在军事上迅速对这两个战略要地进
行攻击。
日本侵略军侵略中国东北, 为什么先制造柳条湖事件?1932年3月,日本扶植下的傀儡溥仪,成为伪满洲国执政。九一八事变的影响1、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九一八事变 看一看: 日本侵略军在东北犯下的滔天罪行问题一:从根本上看,日本为什么要侵略中国?问题二:为什么日本会选择先在东北发动事变?九一八事变解读日本的对外政策大陆政策:是日本自明治维新后,“不甘处岛国之境”,立足于用战争手段进行对外扩张的政策,是日本近代军国主义的主要特征和表现。 “大陆政策”分五期:
第一期征服台湾;
第二期征服朝鲜;
第三期征服满蒙;
第四期征服全中国;
第五期征服南洋、亚洲至全世界。 “开拓万里之波涛” ,“布国威于四方”
——明治天皇:
《御笔信》九一八事变1895年《马关条约》割占台湾1910年《日韩合并条约》签订,朝鲜成为日本殖民地中国台湾朝鲜中国东北 蒙古全中国亚洲称霸全世界大陆政策 日本因为其国土面积狭小,资源贫乏,各项资源多依赖进口,受国外经济影响大,因此受到的冲击尤其严重。为解决经济危机,将危机带来的损失转嫁到中国。日本对内实行法西斯统治,对外则决定发动对中国东北的侵略。日本为什么选择在1931年发动事变?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的一场空前规模的经济危机在美国爆发,迅速地席卷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九一八事变1、大陆政策
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
---------- 《田中奏折》2、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日 本为摆脱危机加紧侵略中国。
3、蒋介石政府全力“剿共”,日本有机可乘。九一八事变——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 1931年国民党的态度东北人民的态度共产党的态度九一八事变不抵抗蒋介石:坚决抵抗不做亡国奴,奋起反抗。蒋介石:“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
——1931年8月16日电沈阳日军行动,可作为地方事件,望力避冲突,以免事态扩大。一切对日交涉,听候中央处理。
——事变后蒋至张的密电结果:东三省沦陷九一八事变不抵抗蒋介石也是中国人,而且他是南京国民政府的主要领导人。为什么他会在九一八事变时采取“不抵抗”政策,导致东三省的沦陷?想一想“攘外必先安内”蒋介石为什么要实行“不抵抗政策”?1、“攘外必先安内”
2、日本国力大大强于中国,抗日必亡3、幻想国联调解共产党的态度中国共产党派出了以杨靖宇、赵一曼等为代表的一批优秀党员在东北组织抗日游击队,后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坚持在东北地区抗击日寇,一直坚持到抗战胜利。坚决抵抗九一八事变东北人民的态度不做亡国奴,奋起反抗。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的影响1、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2、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了东三省:1931年——1937年九一八事变 读一读,你有何收获读一读
材料一: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
材料二:中国亡于帝国主义,我们还能当亡国奴,尚可苟延残喘;若亡于共产党,则纵肯为奴隶亦不可得。请回答:
(1)材料一是出现在哪一重大事件前后?
(2)材料一的态度如何?
(3)根据材料二说明采取材料一中态度的真实意图。
九一八事变
对日本侵略不抵抗
集中力量剿灭共产党
只有四个多月,东北三省全部沦为敌手
(4)此态度造成了怎样严重的恶果?西安事变背景一共产党:
1935年8月,中共中央在长征途中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1935年12月,中共召开瓦窑堡会议,明确了当前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中日民族矛盾,调整了党的斗争方向,提出要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西安事变背景二国民党:
蒋介石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置民族大义于不顾,同时为了排除异己,蒋介石将张学良的东北军和杨虎城的西北军调到西北围剿红军,企图一箭双雕。
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
军事上遭到红军的打击,屡次失败。不甘心东北沦陷,想打回老家,内心同意中共的停止内战的号召。知识拓展日本的侵略魔爪伸向华北1933年初,日军进攻山海关,中国军队奋起还击,长城抗战开始。
1933年5月,国民党与日本签订《塘沽协定》,华北危机。
1935年,日本策划所谓“华北五省自治”,企图将华北分裂出去。同年12月华北爱国学生爆发了“一二·九”运动,反对华北自治,要求国民政府一致抗日,抗日救亡运动掀起了高潮。民 族 的 怒 吼一二·九运动
------掀起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各界民众掀起声势浩大的抗日救亡运动!人民音乐家聂耳饱含爱国激情创作了《义勇军进行曲》!这是不朽的民族战歌!西安事变的背景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
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张杨接受了中共这一主张;
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掀起高潮;
蒋介石全力剿共,对日本采取不抵抗政策。三、西安事变 1936.12.12西安事变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 杨虎城(双十二事变)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张学良、杨虎城是蒋介石的部下,他们为什么会“以下犯上”,扣押蒋介石?张、杨抗日不能、剿共不愿、苦谏无效,因此发动兵谏,扣押蒋介石,逼蒋抗日。 放蒋?杀蒋?你认为应该如何处置蒋介石呢?囚蒋?西安事变爆发后的复杂形势亲日派何应钦:主张“讨伐” 张学良,
企图置蒋于死地,取而代之炮轰西安,趁机夺权
亲美英派宋美龄等竭力积极营救,主张和平解决。日本:企图挑拨亲日派扩大内战,以便扩大侵略中国美英:担心亲日派乘机掌权,日本扩大侵华,排挤美英的在华势力支持和平解决。南京国民政府 中国共产党对西安事变的态度如何?有什么具体行动?  我们知道,西安事变发生时,红军刚刚完成了二万五千里的长途跋涉,成千上万的红军战士长眠在雪山草地上,牺牲于国民党的追剿中。我们还知道,在十年内战中,无数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被杀,西安事变捉住了蒋介石,为什么不趁机杀了他,反而主张和平解决?提示动脑筋放蒋?杀蒋?不能杀,如果杀掉蒋介石,当时的中国会……杀了他,方以解恨。  西安事变后,西安局势极为动荡。处死蒋介石,中国就有可能陷于纷争四起、群雄割据的局面。而内战一起,必使日本有机可乘,从而利于进一步侵略中国。在此背景下,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不计宿怨,提出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释放蒋介石的主张,有力地推动了国民党向停止内战、联共抗日方向转变。中共代表团成员
右起周恩来、叶剑英、博古 经过谈判,蒋介石被迫接受
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要求和 平 解 决 中共高瞻远瞩,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主张。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它推动了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预示了团结抗战新局面的到来。飞机启动准备送蒋离西安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结束了十年内战(1927-1936年)。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国共第二次合作开始。九一八事变蒋介石不抵抗人民奋勇抵抗(局部抗战开始)西安事变国共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中日民族矛盾上升和平 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