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19.2.2一次函数图象和性质
版本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作者
工作单位
教材分析
学生通过画图接受一次函数图象是直线这一事实,在实践中体会“两点法”的简便作图法,借助直观的图形,来发现一次函数图象在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与k、b的关系,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它既是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拓展,又是后面学习“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的基础,在本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情分析
学生初次接触函数知识,理解掌握有一定难度,认知上有困惑,特别是数形结合是学生初次接触,学习上有很大的困难,将数转化为形是学习的关键也是难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用“两点法”画出一次函数的图象。
2.结合图象,理解直线y=kx+b(k、b是常数,k≠0)常数k和b的取值对于直线的位置的影响。3.
掌握一次函数的性质。过程与方法:
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探索一次函数的特征,体验数学研究和发现的过程,逐步培养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动探索的意识和合作交流的习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结合具体情境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2.在探究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的活动中,渗透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识和探究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一次函数图象和性质。难点:理解直线y=kx+b(k、b是常数,k≠0)常数k和b的取值对于直线的位置的影响。
教学设计思路
(一)教法:1.
自主探究新知,合作互动解疑:通过学生描点作图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通过小组合作进一步归纳总结。2.直观教学法:利用多媒体展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抽象的知识直观展现,逐步把学生从感性认识引领到理性认识的思考。(二)学法:1.自主探究。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2.合作探究。让学生通过探索活动来发现结论,经历知识的“再发现”过程,从而改变学生学习的方式,发展创新思维能力。(三)教学程序:1.提问复习,引入新知。2.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3.当堂讲练,巩固新知。4.课堂小结,反思提高。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一、联想旧知,导入新
课
什么是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它们之间的关系?正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研究
“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板书)
1.一次函数通常可以表示为y=kx+b(常数k≠0)的形式。特别地,当b=0时,一次函数y=kx(常数k≠0)叫正比例函数.正比例函数也是一次函数,它是一次函数的特例.2.一般地,当K〉0时,正比例函数
y=kx(k≠0)经过第一、三象限,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
设计知识
“最近发展区”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为类比探索一次函数的图象性质作准备。
二、操作猜想探
究
出示例2:画出函数y=-6x
y=-6x+5的图象。你发现描出的点有什么特点?师:那么一次函数y=kx+b(其中k、b为常数,k≠0),也可以称为直线y=kx+b(其中k、b为常数,k≠0)。(板书)师:观察你和你的同伴所画的图象在位置上有没有不同之处?师:对于画一次函数y=kx+b(其中k)b为常数,k≠0)的图象——直线,你认为有没有更为简便的方法?讲解例3:画出函数y=2x-1与y=-0.5x+1的图象。师:做一做,请你用“两点法”
作出函数y=x
y=x+2
y=x-2的图象。(比一比谁画的既快又好)这些函数的k、b有什么特点?结合图像你发现了什么?小组讨论:一次函数中k、b对图像有什么影响?师:(1)观察Y=x
y=x+2
y=x-2如何通过平移相互得到?师:观察图象,归纳一次函数y=kx+b(其中k)b为常数,k≠0)图象的性质?
学生探讨:这些点在一条直线上。学生分组汇报:一次函数的图象是直线。小组1:正比例函数图象经过原点。小组2:正比例函数图象经过原点,一般的一次函数不经过原点。学生同桌讨论:生:画三个点就可作图像了。生:画两个点就可作图像了。因为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嘛!全班分两大组画图,并展示学生观察所画图像,相互交流。生:Y=x
y=x+2
y=x-2三个函数图像是一组平行线。生:k相同图像平行,b相同相交于(0,b)这点。 将直线y=
x沿
y轴向下平移2个单位,得到直线( y=x-2 )。将直线y=
x沿
y轴向上平移2个单位,得到直线( y=x+2 )。 将直线y=
x-2沿
y轴向上平移4个单位,得到直线( y=x+2 )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
质疑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探究的精神。让学生养成实践检验理论的习惯。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通过一系列富有层次性的、探究性的问题来提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寻找异同,获取经验。让学生结合解析式对“平移”作出解释,进一步加强学生对一次函数图象理性的认识。引导学生从图象中认识函数的增减性。
三、课堂小结,反思提高
师:你能谈谈你这节课的收获吗?师:你还有哪些疑问?
学生归纳总结
再现主要的知识点让学生整体上进一步加深理解。
四、分层作业
A:优等生:课本99页4.5.6B:中等生:课本99页4.5.C:(后三分之一生)课本99页4题课本93页1题
重视学生的差异,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五、教学反思
函数是初中学生初次接触。一次函数教学不同于之前的数学教学,它注重了“数形结合”,这对于初步接触函数的八年级同学来讲相对抽象,这部分教学中一是要注意方法,二是要注意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在教学中,根据函数解析式画出函数图像是重点,学生必须掌握,这点大多数同学都掌握得较好。根据常数k、b确定函数图像,也是必须要掌握的,这一点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理解能力,我在教学中重点是引导学生在练中去理解k、b作用,学生掌握得较好。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运用的能力还很欠缺,
还不能将实际问题与所学知识紧密结合起来,在以后教学的过程中要加强这方面的能力的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