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化学试题
2016.11
说明: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8页。考试时间为100分钟,满分100分。
2.答题前请将答题卡上有关项目填、涂清楚。将第Ⅰ卷题目的答案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上,第Ⅱ卷题目的答案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写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S
32
Ca
40
Zn
65
第I卷(选择题
共48分)
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未来新能源的特点是资源丰富,在使用时对环境无污染或污染很小,且可以再生。下列符合未来新能源标准的是
①天然气 ②煤 ③氢能 ④石油 ⑤太阳能 ⑥生物质能 ⑦风能
A.仅①③⑤⑥
B.仅③⑤⑥⑦
C.仅⑤⑥⑦
D.仅③④⑥⑦
2.已知化学反应A2(g)+B2(g)==
2AB(g)的能量变化如右图
所示,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每生成2分子AB吸收b
kJ热量
B.该反应过程的活化能为b
kJ·mol-1
C.断裂1
mol
A—A和1
mol
B—B键,放出a
kJ能量
D.该反应的反应热ΔH
=+(a-b)
kJ·mol-1
3.
在0.1
mol·L-1的CH3COOH溶液中,要促进醋酸电离,
且c(H+)增大,应采取的措施是
A.加入等体积1mol/L的CH3COOH溶液
B.升高温度
C.加入NaOH溶液
D.加入等体积0.1
mol·L-1
HCl
4.
镧镍合金在一定条件下可吸收氢气形成氢化物:LaNi5(s)+3H2(g)LaNi5H6(s)
△H<0,欲使LaNi5H6(s)释放出气态氢,根据平衡移动原理,可改变的条件是
A.增加LaNi5H6(s)的量
B.降低温度
C.减小压强
D.使用催化剂
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aSO4粉末可用作钡餐,是因为BaSO4为非电解质
B.有机物苯、乙醇、蔗糖都属于非电解质
C.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一定比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强
D.固态共价化合物不导电,熔融态的共价化合物都可以导电
6.
根据热化学方程式:S(s)+O2(g)=
SO2(g)
ΔH=a
kJ·mol-1(a=-297.2),以下说法正确的
是
A.硫的燃烧热ΔH=+297.2
kJ·mol-1
B.S(g)+O2(g)===SO2(g) ΔH=b
kJ·mol-1,则aC.1
mol
SO2(g)所具有的能量高于1
mol
S(s)与1
mol
O2(g)所具有的能量之和
D.16
g固体硫在空气中充分燃烧,可释放148.6
kJ的热量
7.
室温下,0.1mol/L氨水10mL,加蒸馏水稀释到1L后,下列变化中正确的是
①电离程度增大
②
减小
③c(H+)
增大
④导电性增强
⑤
增大
A.仅①②③
B.仅①③④
C.仅①③⑤
D.仅②③④
8.
一定质量的苯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为Q,它所生成的CO2用过量饱和石灰水完全
收,可得300
g
CaCO3沉淀,则在此条件下完全燃烧1
mol苯时放出的热量是
A.0.5Q
B.Q
C.2Q
D.5Q
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
A.用石灰对煤燃烧后形成的烟气脱硫,并回收石膏符合节能减排的理念
B.自发反应也可能是熵减小的反应
C.二次电池放电过程中的反应属于自发反应
D.若C2H2的燃烧热为1300
kJ·mol-1,在其燃烧过程中每转移5NA个电子会放出1300
kJ的能量
10.下列叙述中,不能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的是
A.红棕色的NO2气体,加压后颜色先变深后变浅
B.高压比常压有利于合成SO3的反应
C.氯气在水中溶解度大于饱和食盐水中的溶解度
D.由H2、I2蒸气、HI气体组成的平衡体系加压后颜色变深
11.在体积都为0.1
L,c(H+)为0.01
mol·L-1的盐酸和醋酸溶液中,各投入0.65
g锌粒,
则下图所示比较符合客观事实的是
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能够发生化学反应的碰撞是有效碰撞
B.增大浓度会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其原因是增加了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的数目
C.稀溶液中:H+(aq)+OH-(aq)=H2O(l)
ΔH=
-53.7kJ·mol-1
,若将含0.5
molH2SO4的稀硫酸与含0.5molBa(OH)2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大于53.7kJ
D.若化学平衡正向移动,则反应物的转化率会增大,平衡常数也必发生变化
13.
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对反应CO2(g)+H2(g)
CO(g)+H2O(g)进行甲、乙、丙、丁四组实验,实验起始时放入容器内各组分的物质的量见下表
上述四种情况达到平衡后,n(CO)的大小顺序是
A.乙=丁>丙=甲
B.乙>丁>甲>丙
C.丁>乙>丙=甲
D.丁>丙>乙>甲
14.羰基硫(COS)可作为一种粮食熏蒸剂,能防止某些昆虫、线虫和真菌的危害。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将CO和H2S混合加热并达到下列平衡:CO(g)+H2S(g)COS(g)+H2(g)
K=
0.1,反应前CO物质的量为10mol,平衡后CO物质的量为8mol。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降低温度,H2S浓度减小,表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B.通入CO后,逆反应速率逐渐增大,直至再次平衡
C.反应前H2S物质的量为6mol
D.CO的平衡转化率为20%
15.在体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给定物质A、B、C,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建立化学平衡:aA(g)
+
bB(g)xC(g),符合下图所示的关系(c%表示平衡混合气中产物C的百分含量,T表示温度,p表示压强)。在图中,Y轴是指
A.平衡混合气体中物质A的百分含量
B.平衡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
C.平衡混合气体的密度
D.平衡混合气体中物质B的百分含量
16.在两个恒容的密闭绝热容器中进行下列两个可逆反应:
甲:C(s)+H2O(g)CO(g)+H2(g);
乙:CO(g)+H2O(g)CO2(g)+H2(g)
现有下列状态:
①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
②恒温时,气体压强不再改变
③各气体组成浓度相等
④反应体系中温度保持不变
⑤断裂氢氧键速率是断裂氢氢键速率的2倍
⑥混合气体密度不变
其中能表明甲、乙容器中反应都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仅④⑤
B.仅③④⑥
C.仅⑥⑦
D.仅①②⑤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52分)
17.(14分)25℃时,三种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如下:
化学式
CH3COOH
H2CO3
HClO
电离平衡常数
1.8×10-5
K1
4.3×10-7
K2
5.6×10-11
3.0×10-8
(1)常温下,若三者体积均为200mL
浓度均为0.1mol·L-1,则三者中C(H+)最小的是
(填名称)。
(2)相同条件下,体积均为200mL
、浓度均为0.1mol·L-1的CH3COOH(aq)和HCl(aq)分别与100mL
0.2mol·L-1NaOH溶液反应,放出热量较少的是
(填名称)。
(3)下列四种离子结合质子能力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填序号)。
a.
CO32-
b.
ClO-
c.
CH3COO-
d.
HCO3-
(4)向次氯酸钠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写出该过程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5)在一定温度下,有
a.盐酸
b.硫酸
c.醋酸三种酸,当三者c(H+)相同且体积相同时,同时加入形状、密度、质量完全相同的锌粒,若产生相同体积的H2(相同状况),则开始时反应速率的大小关系为
(填序号),反应所需时间的长短关系是
(填序号)。
(6)相同条件下,体积均为10
mL、c(H+)为0.01
mol·L-1的醋酸溶液与HX溶液分别加水稀释至1000
mL,稀释过程中c(H+)变化如下图所示。
则HX的电离平衡常数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醋酸的电离平衡常数。
18.(10分)为了节约煤炭和石油资源,用较少的碳原料生成较多的燃料提供给人类,一碳化学应运而生。合成气(CO、H2)、甲烷和甲醇是一碳化学的基础原料,下表所列为25℃、101
kPa时四种物质的燃烧热:
化学式
H/(kJ mol-1)
化学式
H/(kJ mol-1)
CO(g)
-283.0
CH4(g)
-890.3
H2(g)
-285.8
CH3OH(l)
-726.5
回答下列问题:
(1)25℃时,用合成气制备甲醇的热化学方程式
。
(2)工业上可利用甲烷制造合成气,发生的反应为CH4(g)+CO2(g)
2CO(g)+2H2(g)。某温度下,向容积为4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6
mol
CO2和6mol
CH4发生上述反应,5min后在该温度下达到平衡,这时测得反应体系中各组分的体积分数相等,则该反应在0~5
min内的平均反应速率v(CO)=
;在相同温度下,将上述反应改在起始容积为4L的恒压密闭容器内进行,则到达平衡的时间
(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5min。
(3)反应CH3OH(g)+CO(g)
HCOOCH3(g)
H=
-29.1kJ mol-1为一碳化学在有机合成方面的重要应用。温度和压强对该反应的影响如下图所示:
①根据反应体系的压强对甲醇转化率的影响并综合考虑生产成本因素,在下列各压强数据中,工业上制取甲酸(HCOOCH3)甲酯应选择的压强是
(填下列序号字母);
a.
3.5×
106
Pa
b.
4.0×106
Pa
c.
5.0×
106
Pa
②用上述方法制取甲酸甲酯的实际工业生产中,采用的温度是80℃,其理由是
。
19.(14分)碳、氮及其化合物在生产中有重要应用。
T/K
K1
K2
973
1.47
2.38
1173
2.15
1.67
(1)
设反应
①
Fe(s)
+
CO2(g)FeO(s)
+
CO(g)
⊿H
=
Q1的平衡常数为K1,反应②Fe(s)
+
H2O(g)FeO(s)
+
H2(g)
⊿H
=
Q2的平衡常数为K2,在不同温度下,K1、K2的值如下:
现有反应
③
H2(g)
+
CO2(g)CO(g)
+
H2O(g)
⊿H
=
Q3
结合上表数据,根据反应①、②推导出推导出Q1、Q2、Q3的关系式Q3=_____________,反应③是________(填“放”或“吸”)热反应。
(2)使用稀土催化剂有效消除汽车尾气中的NOx、碳氢化合物也已逐渐成为成熟技术。压缩天然气汽车利用这一技术将NOx、CH4转化成无毒物质,其中两个反应为:
.
CH4(g)+4NO(g)
2N2(g)+CO2(g)+2H2O(g)
Ⅱ.
CH4(g)
+2NO2(g)
N2(g)
+CO2(g)
+2H2O(g)
实验室在恒压下,将CH4(g)和NO2(g)置于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Ⅱ,测得在不同温度、不同投料比时,NO2的平衡转化率如下表:
投料比[n(NO2)/
n(CH4)]
400
K
500
K
600
K
1
60%
43%
28%
2
45%
33%
20%
①写出该反应平衡常数的表达式K=
,若降低温度,提高[n(NO2)
/
n(CH4)]
投料比,则K将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②400
K时,将投料比为1的NO2和CH4的混合气体共0.04
mol,充入一装有催化剂的容器中,充分反应后,平衡时NO2的体积分数
。
③收集某汽车尾气经测量NOx的含量为1.12%(体积分数),若用甲烷将其完全转化为无害气体,处理1×104L(标准状况下)该尾气需要甲烷30g,则尾气中V(NO)︰V(NO2)=
。
④在密闭容器内先通入一定量的CH4,然后再充入一定量的NO2。在不同温度下,同时发生反应Ⅱ:并在
t秒时测定其中NO2转化率,绘得图象如图所示:
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20.
(14分)一实验小组用酸性KMnO4和H2C2O4(草酸,水溶液为无色的二元弱酸)反应研究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其欲通过测定单位时间内生成CO2的速率,探究某种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设计实验方案如下(KMnO4溶液已酸化):
实验序号
H2C2O4溶液
KMnO4溶液
温度
Ⅰ
20mL
0.2mol·L﹣1
30mL
0.01mol·L﹣1
25℃
Ⅱ
20mL
0.1mol·L﹣1
30mL
0.01mol·L﹣1
25℃
Ⅲ
20mL
0.2mol·L﹣1
30mL
0.01mol·L﹣1
50℃
(1)完成KMnO4和H2C2O4(草酸)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MnO4﹣
+
+
=
Mn2+
+
CO2↑
+
H2O
该反应过程中发生的实验现象
。
(2)实验
(填实验序号)探究的是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3)若用下图一进行该实验。
①在实验过程中装药品前必须进行的实验操作
(填操作名称)。若反应相同时间,则针筒中所得CO2的体积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填实验序号)。
②若实验Ⅰ在2min末收集了4.48mL
CO2(气体体积已换算为标准状况下),则在2min末,c(MnO4﹣)
=
mol·L﹣1。
(4)该实验小组同学发现KMnO4和H2C2O4(草酸)反应的反应速率总是如上图二,其中t1~t2时间内速率变快的主要原因可能是:①该反应放热;②
。
高二化学试题
参考答案
2016.11
(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B
2.D
3.
B
4.C
5.B
6.D
7.C
8.C
9.D
10.D
11.C
12.D
13.A
14.C
15.B
16.A
17.(14分)(1)次氯酸(2分)
(2)醋酸(2分)
(3)a>b>d>c(2分)
(4)ClO-
+ CO2 +
H2O
=
HCO3-
+
HClO(2分)
(5)a=b=c(2分)
a=b>c(2分)
(6)大于(2分)
18.(10分)(1)CO(g)+2H2(g)
CH3OH(l)
H=
-128.1kJ mol-1(2分)
(2)0.2mol L-1 min-1(2分)
大于(2分)
(3)①b(2分)
②高于80℃时,温度对反应速率影响较小,又因反应放热,升高温度时平衡逆向移动,转化率降低 (2分)
19.(14分)
(1)
Q3
=
Q1-Q2
(2分) 吸热 (2分)
(2)①
(2分)
增大(2分)
②17.4%
(2分)
③1:1
(2分)
④在250℃-450℃时,NOx转化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反应未建立平衡,温度升高反应正向进行。
450℃-600℃(温度较高)时,反应已达平衡,所以,温度升高平衡逆向移动,NOx转化率随温度升高反而减小。(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2分)
20.(14分)
(1)
2MnO4-+
5H2C2O4+6H+=2Mn2++10CO2↑+8H2O(2分,化学式或计量数错误均不得分);溶液紫色变浅(或溶液紫色褪去),有无色气泡产生(2分)
(2)Ⅰ、Ⅲ(2分)
(3)①检查装置气密性(2分)
②Ⅲ、Ⅰ、Ⅱ(2分,错一处即不得分)
③0.0052(2分)
(4)产物Mn2+(或MnSO4)是反应的催化剂(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