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喜讯到边寨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欣赏管弦乐合奏《北京喜讯到边寨》,感受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音调风格,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2、在乐曲欣赏中,让学生感受音乐的情绪,并能分辨乐曲的不同乐段。
2教材分析
《北京喜讯到边寨》是由郑路、马洪业创作的一首管弦乐曲,创作于1976年12月。作曲家用苗族、彝族音乐的风格,生动而形象地表现了粉碎“四人帮”这一特大喜讯从北京传到祖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边寨时,山寨人民载歌载舞,热烈庆祝时的情景。乐曲由引子、六个具有舞曲风格的乐段(其中,最后一个乐段再现第一个乐段)和尾声构成。
引子是由两只圆号奏出的号召性的音乐,力度强弱的对比好像号角的回声在山谷林间飘逸回荡,仿佛把人们带进了西南少数民族居住的茂密丛林之中;
第一乐段在两小节强烈的舞蹈性的节奏之后,引出了热情奔放、高亢、矫健的旋律,展现出一幅炽热的群舞场面。在一个下行的过渡句之后,乐曲进入第二乐段。双簧管奏出了一段轻快活泼的旋律,好像彝族姑娘们在跳着轻盈、欢快的舞蹈,脚脖子上系的铃铛还哗哗作响;第三乐段在一个过渡性的乐句之后,弦乐奏出了一段优美、舒展的旋律;第四乐段乐曲力度变弱,双簧管奏出轻飘而富有色彩的音调,像一位美丽的苗族姑娘在独舞;第五乐段小号先吹奏出奔放、粗犷的音调,圆号模仿牛角号音调为之伴奏,好像小伙子们在为姑娘们的精彩舞蹈加油喝彩,也跳起了欢快健美的舞蹈。
最后以鼓乐齐鸣的宏伟的音响再现了第一乐段的音调,在更加欢腾热烈的气氛中结束,象征着人们满怀信心去迎接美好的明天。
3重点难点
1、通过反复聆听,记忆旋律,分辨乐曲的不同乐段。
2、感受乐曲《北京喜讯到边寨》中不同乐段的情绪,并能记住其中的一段旋律。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导入新课
教师介绍《北京喜讯到边寨》乐曲的创作背景,导入新课的学习。
创作背景:
《北京喜讯到边寨》表现了重大喜讯传到祖国边陲时,山寨人民欣喜若狂、纵情欢庆的情景。这是一首热情奔放的舞曲,结构紧凑、表现手法简朴,音乐形象鲜明。其主题取材于苗族和彝族的民间音乐,曲调新颖,节奏明快,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和地方色彩。
活动2【讲授】乐曲欣赏
一、初听:
1、这段音乐的风格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
欢快、高兴、热烈等等,具有中国民族风格。
2、描绘的场面是热烈的舞蹈场景还是恐怖的战争场面?
热烈的舞蹈场景
3、演奏的乐队是中国民族乐队还是西洋管弦乐队?
西洋管弦乐
4、演奏的形式是合奏还是独奏?
合奏
5、《北京喜讯到边寨》乐曲的情绪?
这首乐曲热烈欢快,深受人们喜爱。
二、复听音乐并思考:
1、为什么喜讯是从北京传出的?
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是祖国的心脏,国家发生的所有重大事件的消息都会第一时间从北京发往全国各地,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产生激荡和回响。
2、“边寨”是什么地方?
“边寨”指我国的西南地区,包括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区。苗族、彝族、侗族等许多少数民族都聚居在这里。
3、思考作品中提到的“喜讯”指的是什么?
三、这是一首多乐段的乐曲,下面逐段进行欣赏。
1、听引子与前三个乐段。
(1)聆听引子部分是用什么乐器领奏的?模仿了什么声音?表现了什么情景?
领奏的乐器是圆号,模仿了号角的声音,号角声一声强一声弱,好像是森林山谷中的回音。
(2)听前三个乐段。(学生聆听音乐并分辨三个乐段。分辨时,可用不同的动作表示。)
学生聆听分辨乐段时,可用举手、拍肩等动作表示。
(3)学生轻声视唱主旋律。
学生随老师一起视唱第一乐段的主旋律和第二乐段富于彝族特色音调的旋律。
2、听乐曲第四乐段。
(1)听第一部分音频。(学生聆听音乐并分辨三个乐段。分辨时,可用不同的动作表示。)
学生聆听分辨乐段时,可用举手、拍肩等动作表示。在一个较长的过渡性乐段转为C调之后,双簧管奏出了优美的旋律。
(2)想一想第四乐段和前三个乐段的音乐有什么不同?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景?
第四乐段的旋律优美抒情,尤其是旋律的变化音,富有苗族音乐的特色,同前三个乐段的音乐形成了对比,好像是一位苗族姑娘在跳独舞。
(3)学生随教师一起演唱第四乐段的主旋律。
①全班一起视唱旋律。
②分组演唱第四乐段主旋律。
③学生试着背唱第四乐段的主旋律。
3、听第五、第六乐段和尾声。
(1)在第五乐段中,又出现了哪一段旋律?
这两个乐段的情绪更加热烈,将全曲推向了高潮,在第六乐段中又出现了第一乐段的主旋律。
(2)在尾声,什么乐器又吹响了号角的音调?表达了什么情感?
在尾声,圆号再一次吹响了号角的音调,表达了人们充满信心地迎接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
四、完整欣赏《北京喜讯到边寨》全曲并分辨乐曲的结构。
1、当听出乐曲的不同乐段时,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来表示。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听辨乐曲的各部分。
活动3【活动】表现音乐
1、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讨论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表现音乐。
2、根据学生讨论后的结果,老师进行统一安排。前三乐段用动作表现,第四乐段用舞蹈和歌唱主旋律表现,第五、六乐段用打击乐和动作表现,和着音乐师生一起表演。
活动4【活动】课堂小结
这首乐曲的音乐特点生动明快,富有舞蹈性;热情洋溢,粗犷奔放,富有浓郁的民族特点和地方色彩,生动地表现了边寨人民听闻喜讯后的狂欢情景。通过本课的学习,使我们感受到了边寨人民喜悦的心情和浓郁的生活气息,提高了分辨乐段和记忆旋律的能力。
课件18张PPT。北京喜讯到边寨学习目标:
1.欣赏管弦乐合奏《北京喜讯到边寨》,感受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音调风格,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2.在乐曲欣赏中,让学生感受音乐的情绪,并能分辨乐曲的不同乐段。考考你的小耳朵: 1、这段音乐的风格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
2、描绘的场面是热烈的舞蹈场景还是恐怖的战争场面?
3、演奏的乐队是中国民族乐队还是西洋管弦乐队?
4、演奏的形式是合奏还是独奏?
5、《北京喜讯到边寨》乐曲的情绪?北京喜讯到边寨欣赏 ( 管弦乐合奏)郑路 马洪业曲1、为什么喜讯是从北京传出的?
2、“边寨”是什么地方?为什么喜讯是从北京传出的?
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是祖国的心脏,国家发生的所有重大事件的消息都会第一时间从北京发往全国各地,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产生激荡和回响。
“边寨”是什么地方?
“边寨”指我国的西南地区,包括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区。苗族、彝族、侗族等许多少数民族都聚居在这里。创作背景 《北京喜讯到边寨》表现了重大喜讯传到祖国边陲时,山寨人民欣喜若狂、纵情欢庆的情景。这是一首热情奔放的舞曲,结构紧凑、表现手法简朴,音乐形象鲜明。其主题取材于苗族和彝族的民间音乐,曲调新颖,节奏明快,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和地方色彩。想一想作品中提到的“喜讯”指的是什么?“喜讯”
是指在1976年党中央粉碎了“四人帮”篡党夺权的阴谋,把中国从危难中解救出来。喜讯传出,举国上下一片欢腾。作曲家郑路、马宏业亲自参加了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庆祝活动,心情非常激动。回来后立即创作了这首乐曲。
乐曲采用苗族、彝族民族音乐的风格。表现了西南边疆人民在听到北京喜讯之后热烈、欢腾的场面。乐曲的曲式由引子、六个乐段和尾声组成。音色包括有圆号、小提琴、双簧管、小号、锣鼓等。圆号,又称法国号,音色饱满低沉,被称作交响乐中的乐器之王。 圆号带来的喜讯传遍了千家万户,顿时山寨沸腾起来。在两小节强烈的舞蹈节奏之后,出现了气势高亢的第一主题音乐。
在单簧管轻快跳荡的节奏引导下,双簧管奏出活泼、诙谐的第二主题。 这个乐段由小提琴和中提琴演奏,并伴以清脆的木鱼、铃鼓声、清脆悦耳。好像年轻姑娘在独舞。乐曲的力度减弱,在飘逸起伏的节奏伴奏下,双簧管奏出优美而富有色彩的旋律,好像是年轻姑娘的独舞。小号吹出了粗犷、奔放的旋律,好像一群小伙子跳起豪装健美的舞蹈。小伙子和姑娘们对舞的欢乐场面。 表现人们喜庆狂欢、激情洋溢的群舞场面的音乐在乐队的全奏下再次出现。欢快的速度、宏伟的音响,使乐声辉煌灿烂,营造了万民欢腾的热烈气氛,全曲在此宣告结束。请边听边用喜欢的方式来表现音乐吧小结 今天我们欣赏了两种管弦乐合奏《北京喜讯到边寨》,请同学们用一段话表达你的感受或者唱一唱你所记住的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