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喜讯到边寨 教学设计 (2)

文档属性

名称 北京喜讯到边寨 教学设计 (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16-11-08 21:30: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北京喜讯到边寨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感受乐曲中描绘的边寨人民闻听北京喜讯后的欢愉心情及狂欢场景。
2.感受乐曲中彝族、苗族的音调特点,能够分辨音乐的结构和不同乐段音乐情绪的变化,并能识别出有代表性的乐器音色。21·cn·jy·com
3.通过音乐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并用自己的方式参与音乐表现。
2学情分析
高年级学生的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扩展,感受与探索的能力增强。应注意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受,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和艺术魅力吸引学生  21
cnjy
com
3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不同乐段所表现的音乐情感。
难点:视唱第三主题旋律;掌握第一主题中的鼓声节奏。
4教学过程
一.导人
教师:我国西南少数民族能歌善舞,他们的音
( http: / / www.21cnjy.com )乐也别具特色,今天我们将欣赏一首根据彝族、苗族的民间音乐素材创作的管弦乐曲《北京喜讯到边寨》,先来听一听乐曲表现了什么样的气氛 【出处:21教育名师】
二.初听全曲。
三.讨论乐曲气氛及联想到的场景。
四.介绍乐曲创作背景。
1976年10月,党中央一举粉碎“四人帮”
( http: / / www.21cnjy.com ),全国各族人民欢欣鼓舞,共同庆祝这伟大的胜利。作者郑路以切身的体会和满腔的热情,创作了管乐合奏曲《北京喜讯到边寨》,后与马洪业共同改编为管弦乐合奏曲。乐曲取材于苗族和彝族的民间音乐,以充满激情的旋律表达了人民的喜悦心情和浓郁的生活气息,生动勾勒出边寨人民听闻喜讯后的狂欢场景。
五.讲解乐曲结构划分情况,用图形的形式展示乐曲的结构,为便于学生欣赏,在教学过程中请一直保留在黑板上。www.21-cn-jy.com
【设计意图】先行介绍乐曲创作背景、创作素材以及结构,为学生的欣赏活动渲染一定的音乐环境与气氛。
六.分段欣赏。
1.引子部分
①教师:这段音乐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力度上有哪些特点 你联想到了什么 (由
圆号演奏,力度先强后弱,好像北京的喜讯正在传往边寨。)
②参与表现:教师在“f”处模拟号角的吹奏,表现从北京传出的喜讯:学生在“P”
处模拟“听”的动作,表现边寨人民正仔细闻听北京的喜讯。21·世纪
教育网
2.各主题段落
①第一主题
a.教师:第二乐段和第一主题对比,第二主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音乐情绪是怎样的 主奏乐器是什么 在音乐中,你还听到哪些打击乐器 (第二主题音乐轻快活泼;由双簧管演奏;增加了铃鼓、排鼓的打击乐器演奏。)2·1·c·n·j·y
b.边听录音边模拟双簧管及打击乐器的演奏。
③第三主题
a.这段旋律优美、抒情、如歌唱一般,音调具有彝族舞曲的特点。请随录音边画旋律线,边哼唱曲调。
b.教师:这段音乐的主奏乐器是什么 (弦乐器)其中还有哪些打击乐器 (木鱼和铃鼓)请随录音模拟演奏。www-2-1-cnjy-com
c.请学生学跳几个简单彝族舞蹈动作,跟随音乐跳一跳。
④第四主题
a.教师:这一乐段的力度有什么变化 旋律具有什么性质 主奏乐器是什么 你们联想到什么舞蹈场面
教师总结:这段旋律突然变弱
( http: / / www.21cnjy.com );旋律优美抒情,具有苗族飞歌的音调特点,尤其“b3”的色彩很独特;第一遍主奏乐器是双簧管,好像一位苗族姑娘婀娜优美的独舞;第二遍主奏乐器是小提琴和木管,好像众人的呼应。21教育网
b.随录音唱一唱旋律,感受苗族飞歌的音调特点。
C.观看教材中贵阳花溪苗族芦笙舞图片,欣赏苗族舞蹈,选学几个苗族舞蹈动作。
⑤第五主题
听第五主题,教师提问:这段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 由什么乐器演奏 表现了怎样的舞蹈场面 你是否听到小号再次模拟的号角声音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教师总结:这一乐段音乐粗犷、热烈;先由
( http: / / www.21cnjy.com )小号演奏健美、豪壮的主题,表现小伙子跳起性格粗犷的舞蹈,接着由小提琴采用跳弓演奏技法和木琴一起演奏了一段活泼、跳跃的音乐,表现姑娘轻盈活泼的舞蹈;整段音乐就像是一个热闹的对舞场面。21cnjy.com
⑥第一主题再现
听第一主题再现,教师提问:这段音乐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前面第几主题的再现,音响效果上有哪些变化 你能联想到什么场景 请用“X
-
X
-
|X
0X0XX
|
X
0X0XX
|
XXXX
XX
XX”的节奏配合主题音乐的敲击,一同参与音乐表现,模仿鼓乐齐鸣,将乐曲推向高潮。2-1-c-n-j-y
教师总结:这段音乐是第一音乐主题的再现,整段音乐锣鼓震天、管弦齐鸣,好像群众们都加人了舞蹈,万民欢腾,情绪发展到了顶点。【来源:21cnj
y.co
m】
【设计意图】每一乐段的欣赏都以“聆听——提问——思考——实践”的方式进行教学环节的设计,并将具有彝族、苗族音乐特征的段落作为教学重点。【版权所有:21教育】
七.完成教材11页的“思考与练习”。
1.仔细聆听乐曲,根据录音为以上谱例选段排序:A

B

E
A
2.听音乐排序,小组讨论结果。(A
D
B
C
E
A
)
八.完整欣赏,参与音乐实践。
按分段欣赏时的音乐实践方式,为学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安排固定表演角色,如:独舞、对舞、器乐组(含主奏乐器组和打击乐器组)、歌唱组等,还可安排群舞、集体律动等群体表演组。
【设计意图】通过做“思考与练习”与参与全曲的音乐实践达到帮助学生梳理、回顾整首乐曲的教学目的,也让学生对所欣赏乐曲再次留下一个整体印象。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教学反思】
“说”就是在学生演唱、聆听音乐作品之后表达自
( http: / / www.21cnjy.com )己的感受,让学生把对作品的理性认识融注对作品的音响感知、情感体验和联想想像之中,使得这些心理要素在理性认识的指导下,达到更深入,更高级的阶段。在欣赏管弦乐《北京喜讯到边寨》时,由于音乐描写的是1976年粉碎“四人帮”的喜讯传到边寨,边寨的各族人民热烈欢呼、欢歌狂舞的庆祝情景,而生长在幸福的、新时代的小学生很难完全理解音乐内涵。第二遍分段细听时,我要求学生对各段的旋律、音色、力度、速度等进行对比,说出每段不同的情感及风格特点,并说出想像中的音乐形象。同学们都非常积极、活跃,纷纷举手发言,有的说:“我好像听到牛角号声。”有的说:“我仿佛看到许多人在一起热烈地跳舞。”……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使个体感知在群体感知中得到统一和升华。再听音乐时,学生对乐曲风格、情绪、情感的感受就更加深刻了。我认为,在欣赏教学中让学生进行说的参与,不仅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有利于教学信息的及时反馈,使学生在听的过程中能在理性认识的指导下步步深入,达到深刻、高级的阶段,不断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