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之舞 课件+教案+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大河之舞 课件+教案+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3.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16-11-09 06:32:48

文档简介

大河之舞 教学设计
1教材分析
《大河之舞》是一部结合民族音乐、古典音乐、流行音乐及舞蹈等艺术形式的大型歌舞作品,1995年首演于柏林的波音剧院,1997年获格莱美“年度最佳音乐剧”奖。《大河之舞》通过狂野的脚步节奏、磅礴的情绪表达、融合多种形式曲风的乐器演奏、技高一筹的歌唱演绎、丰富精彩的舞台效果和眼花缭乱的服装造型架起一座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生动展示了爱尔兰人民重建家园的历史。
2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乐曲《大河之舞》,开拓音乐视野,了解世界多元文化。
2.感受乐曲热烈、激昂的旋律、欢快的节奏和气势宏大的舞蹈场面,感受踢踏舞的热烈情绪,体会节奏变化带来的快感。
3.欣赏一场气势如虹、异彩纷呈的舞蹈佳作,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表现、创造音乐节奏。
3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发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已经有了一定的演唱能力和欣赏能力、分析表现音乐的能力,但音乐欣赏课还是缺乏耐心的倾听,学生最喜欢律动与音乐活动,在这两方面表现非常好,乐谱知识的学习部分学生人不是很感兴趣。重要的还是要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热情,要让他们从心底里喜爱音乐,注重音乐课基本常规和欣赏音乐、演唱的习惯,形成良好的持续发展的态势。
4重点难点
重点:听辨舞步的节奏变化,感受音乐中明快的旋律和强烈的节奏感。
难点:随音乐表现节奏的变化,并能跟随音乐即兴拍击节奏。
5教学过程 一、听辨导入 师: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走进一个你们从未接触过的音乐领域! 师:首先请大家听一段音乐,说一说乐曲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这段乐曲主要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 师:播放乐曲(A段第一主题)。 生:回答初次听乐曲后的感受和主奏乐器是什么。 师:乐曲给你们的感受是欢快、热情的;主奏乐器是小提琴。但是,同学们注意到了吗,这首乐曲除了乐队的音响以外,还加入了其它的音响,你们听出来了吗? 生:是脚步声…… (设计意图:通过猜声音的方式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强化学生对新知识的需求。) 二.简介踢踏舞 师:是的,这首乐曲除了乐队的音响以外,还加入了脚步声。这是一种舞蹈,是表演者穿着特制的舞鞋,用脚的各个部位,在地板上摩擦、拍击,发出有节奏的声响。这种舞蹈就是“踢踏舞”。(课件“踢踏舞”)踢踏舞起源于18世纪,是当时的美国黑人在闲暇时玩的一种脚下的游戏,这种游戏逐渐被越来越多的美国人所喜欢,19世纪的时候,踢踏舞被正式搬上了舞台。 师:现在就请同学们欣赏一段美式踢踏,并说说美式踢踏舞有什么样的特点? (播放美式踢踏舞视频,学生谈感受。) 生:轻松、悠闲、自由…… 师总结:美式踢踏舞的风格就是自由、奔放、滑稽的。 过渡语:目前,踢踏舞已经风靡全球,它影响了世界上许许多多国家的舞蹈,最为著名的就是爱尔兰大型音乐剧《大河之舞》。(板书课题“大河之舞”) 这里的“大河”指的是爱尔兰的“里菲河”,“里菲河”是爱尔兰的母亲河,就像我们中华民族的长江、黄河一样。 (设计意图:首先,让生知道了踢踏舞的由来,最初是玩出来的,这样学生更乐于接受这种艺术形式,使他们情绪放松,为后面的即兴创编做好铺垫。其次,通过观察美式踢踏,引导学生总结出美式踢踏舞是自由、随意的风格。通过教师介绍“里菲河”,了解相关文化。) 三、分段欣赏 1.欣赏A段 师:让我们欣赏一段爱尔兰踢踏舞,说说这段舞蹈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它与美式踢踏舞的区别是什么? (播放视频) 生:爱尔兰踢踏舞很热烈、很有激情…… 师总结:爱尔兰人跳的踢踏舞强调“踩”和“踏”,保持上半身不动,紧靠下半身的震动来营造视听效果。 (1)欣赏第一主题 师:刚才在欣赏的过程中给你震撼最大的是音乐的旋律,还是舞蹈演员脚下踏出的节奏? 生:节奏。 师:节奏是音乐的基础,也是音乐的骨架。那么,第一部分音乐中,舞者脚下的舞步有什么变化呢?请同学们边听音乐,边随老师画的图谱来感受。(板书图谱) (播放第一主题) 生:随着脚步越来越快,节奏越来越紧凑。 师:是的,主题旋律在不断地重复着,但每一次出现,舞蹈演员都采用了不同的步伐,因此也让我们产生了不同的感受。 (2)完整欣赏A段 师:为了更好地表现这段音乐,让我们完整地欣赏A段,找出主题旋律在整首乐曲中一共出现了几次?在听的过程中,用手指表现出来。 (播放A段音乐,教师画图谱。) 生:主题旋律共出现6次。 师:对,主题旋律共出现了6次,可每次的节奏都是不一样的,我们能怎样表现这6次的不同呢?可以和小组内的同学商量一下。 生:小组内讨论后汇报并示范。 师:看图谱,步伐越来越快了,这足以显示了踢踏舞非常扎实的舞蹈功底和高超的舞蹈技巧,在短时间内我们无法掌握这么高超的技巧,但是我们可以用其它方式来表达,比如说我们可以用手来敲击身边的物体代替脚下的步伐,拍击每一小节的第一个音加重,就可以表现出来。(示范拍击节奏,生随老师用手拍腿。) 师提示:在拍击的时候,只要你能找到每一小节的第一个音,就能做到快而不乱。 生:一起随音乐拍击节奏。 师:我们跟随音乐先把第一次到第四次的节奏连起来表现一遍。 生:第一次跺,第二次拍手,第三次舞步,第四次拍腿。 师:我们跟随音乐把A段的节奏连起来表现一遍。 在出现其他旋律的时候,大家自己创编节奏来表现(请几名学生即兴创编节奏),大屏幕上的节奏也可以选用,全班形成多声部节奏的演奏。第五次第六次两小节接龙。 2.欣赏B段 (1)欣赏主题1 师:刚才我们完整表现的是《大河之舞》这首乐曲的第一部分,现在请同学们边听边看第二部分曲谱。 师:第二段的节奏有明显的变化,音乐中加入了什么样的节奏类型?这个节奏型使得旋律有了怎样的情绪变化呢? (播放B段主题1) 生:聆听后回答B段加入了后十六的节奏型。 师总结:后十六节奏型的加入使得乐曲更加跳跃、不稳定、动感十足,气氛更加强烈。舞者激烈的脚步、奔放的情绪从音乐中就可以感受出来。 师:请同学们随老师弹琴视唱曲谱,注意重音。 师:下面请同学们小声用“哒”随钢琴伴奏哼唱。(速度从慢到快) (2)完整欣赏B段 师:这个出题在B段一共出现了几次呢?请两名同学到前面来,像老师用画图的方式表现出来,其他的同学用手势表示(播放B段) 生:聆听后得出答案9次。(第2主题出现6次) 3.完整欣赏《大河之舞》 师:让我们再次完整欣赏《大河之舞》音乐剧中的这首乐曲。请同学们边听乐曲边看爱尔兰舞者的精彩表演! (师生共同观看《大河之舞》视频。) (设计意图:通过画图形谱欣赏音乐,把音乐简单化、形象化,学生在理解图形谱的基础上掌握旋律、节奏和结构;为学生创设自由、大胆地创编、表现节奏的平台,提高学习兴趣,学生在玩的过程中获得快乐和成就感。 ) 四、知识拓展 师:同学们知道吗?其实咱们中国也有自己本民族的踢踏舞。谁知道是哪个民族的? 生:…… 师:那就是我国的藏族,老师给你们表演一段怎么样? 生:好。 师表演藏族踢踏舞的几个动作。 (设计意图:中国藏族踢踏舞的呈现,既拓展了本课知识,又开阔了学生视野,还巧妙地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踢踏舞的学习兴趣。) 五、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谈一谈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生:…… 师:这节课我们共同感受了踢踏舞带给我们的热情与快乐。也充分印证了那句话: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课后,也希望同学们能够去网络上搜集《大河之舞》的其他视频资料来欣赏。 (设计意图:利用课堂小结,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理顺知识、掌握重难点思路更清晰,从而使课堂有一个完美的结局。)
课件10张PPT。大河之舞 听音乐,谈感受,及主奏乐器是什么? 大河之舞
起源于18世纪,是当时的美国黑人在闲暇时玩的一种脚下游戏,这种游戏逐渐被越来越多的美国人所喜欢,19世纪的时候,踢踏舞被正式搬上了舞台。踢踏舞 大河之舞
这段舞蹈带给你的感受?它与美式踢踏舞有什么区别? 大河之舞
大河之舞随老师画图谱聆听音乐,感受舞步的变化。 大河之舞完整欣赏A段音乐,主题旋律共出现几次? 大河之舞 大河之舞听B段主题音乐,节奏型有什么变化? 大河之舞 大河之舞完整聆听B段音乐,主题旋律出现几次? 大河之舞 大河之舞完整欣赏乐曲《大河之舞》,边听边看爱尔兰舞者们的精彩演绎。 大河之舞同学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