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鸣电闪波尔卡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和创作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波尔卡舞曲相关音乐知识。
2教学方法
听赏法、创作实践法
3重点难点
在欣赏《雷鸣电闪波尔卡》时,在教师的引导下要使学生体会乐曲所表现的情绪和所描绘的情景。在了解波尔卡舞曲节奏特点的同时,能使用简单的打击乐器配合音乐进行演奏。
4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影片《翠堤春晓》中波尔卡舞蹈场面的录像。
2、波尔卡:19世纪30年代,起源于捷克波西米亚的一种乡村舞蹈。19世纪40年代,在欧洲广为流传。这是一种男女对舞用的舞曲,一般为二拍子,节奏活泼、欢快。
3、学生敲击波尔卡基本节奏型。
二、欣赏《雷鸣电闪波尔卡》
1、奥地利作曲家约翰·施特劳斯于1868年创作了《雷鸣电闪波尔卡》。作者意在表现:在一个令人高兴的节日里,人们聚集在金碧辉煌的大厅里。这时,外面狂风大作、雷鸣电闪、暴雨倾盆,而厅里的人们却舞性正浓。
2、欣赏《雷鸣电闪波尔卡》,请同学们仔细聆听音乐,分析各部分音乐的主题,深入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及其表现的生活内容。
A—a :这是一段描写舞会盛况的音乐。它的情绪热烈、欢快,以带休止的“附点”节奏为特色。
A—b :这段音乐描绘的是正当人们舞性正浓的时候,乌云密布、暴风雨即将来临。但是,人们并不介意,舞会依然进行。
B—a :音乐舒展、妩媚、轻巧。然而在进行中却穿插了定音鼓的滚奏声和大钹的碰击声。于是,它给人们带来了非常有趣的想象空间。
B—b :音乐轻巧、灵活,好像人们除了兴高采烈地舞蹈之外,几乎忘记了周围的一切。
3、创作与实践活动:学生利用自制打击乐器及一切可利用的物品配合B—a 段音乐进行模仿和创造性地演奏。
课件13张PPT。请欣赏下面一段舞蹈波尔卡舞蹈民间舞蹈
“波尔卡”
Polka 波尔卡:19世纪30年代,起源于波西米亚的一种民间舞蹈,19世纪40年代,在欧洲广为流传。
其特点:二拍子,
快速、活泼跳跃,
通常以男女对舞为主。
雷鸣电闪波尔卡约翰.施特劳斯《雷鸣电闪波尔卡》 约翰·施特劳斯于1868年创作了《雷鸣电闪波尔卡》。作者意在表现:在一个令人高兴的节日里,人们聚集在金碧辉煌的大厅里。 这 时外面狂风大作、雷鸣电闪、暴雨倾盆,而厅里的人们却舞兴正浓。奥地利作曲家。
有“圆舞曲之王”的美誉。约翰.施特劳斯各部分音乐描写了什么?A-a:这是一段描绘舞会盛况的音乐。它的情绪热烈、欢快,以带休止的“附点节奏”为特色。A-b:这段音乐描绘的是正当人们舞兴正浓的时候,乌云密布、暴风雨即将来临。但是,人们并不介意,舞会依然进行。B-a:音乐舒展、妩媚、轻巧。然而在进行中却穿插了大军鼓的滚奏声和大钹的碰击声。于是它给人们带来非常有趣的想象空间。大军鼓的震音——雷鸣
铜钹声——闪电B-b:音乐轻巧、活泼,好像人们除了兴高采烈地舞蹈之外,几乎忘记了周围的一切。尾声乐曲的尾声用了两次长的颤音,后面用快速的十六分音符将音乐情绪推向高潮。乐曲也在欢乐的高潮中结束。A—a :描写舞会盛况。情绪热烈、欢快,
A—b :正当人们舞兴正浓的时候,乌云密布、暴风雨即将来临。但是,人们并不介意,舞会依然进行。
B—a :音乐舒展、妩媚、轻巧。然而在进行中却穿插了大军鼓的滚奏声和大钹的碰击声。于是,它给人们带来了非常有趣的想象空间。
B—b :音乐轻巧、灵活,好像人们除了兴高采烈地舞蹈之外,几乎忘记了周围的一切。 完整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