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5张PPT。 林海音小艾制作林海音(1918—2001),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台湾苗栗县。父母曾东渡日本经商。生于日本大阪,不久即返台,因父亲不甘在日寇铁蹄下生活,举家迁居北京,林海音即在北京长大,1948年回到故乡台湾。作者简介曾任記者、編辑、后从事文艺创作。她的创作丰富,代表作有散文集《两地》《芸窗夜读》;短篇小说集《城南旧事》《烛心》;长篇小说《春风》《晓云》;广播剧集《薇薇的周记》等。题目中“窃”是什么意思?偷偷地读读写写(P54)汗涔涔
踉踉跄跄hàn cén cén liàng liàng qiàng qiàng 1、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我”因无钱买书而偷偷躲在书店看书的事。整体感知文章按照“窃读”的过程分成三大部分。窃读记一、放学之后(1):急匆匆赶到书店二、窃书经历 (2----25)急切寻书—贪婪读书换店读书—伪装身份 盼下大雨—忍饥挨饿 饱读诗书—依依不舍三、夜幕降临(26—29):离开书店,
浑身轻松
我有哪些窃读经历?
“我”是怎么窃读的?在你们眼中,林海音是一个怎样的学生呢?“一个无力购买而又渴望读到那本书的穷学生”,求知欲望强烈,却因为生活的贫穷而买不起书,只能无可奈何地到书店里“窃读”作者在一次窃读中遭遇到了尴尬,在
第几自然段?用小标题概括这次经历。研读课文书店受辱 快速阅读书店受辱的相关段落,体会作者从走进书店到离开书店过程中的心情变化。(提示:动作和心理描写)高兴悲愤这次受辱带给童年的作者什么感受和影响呢? 原本作者是怀着迫切兴奋的心情来到书店,但是受到了一个粗暴、吝啬、金钱至上的老板的羞辱,结果作者怀着无奈、悲愤、仇恨的心情离开了心爱的书店。这是作者尝到了世态炎凉和人情淡薄的一面。截然相反的“窃读”经历又是一次什么样的经历呢?用小标题概括这次经历。研读课文店员好心相助 经过了前次令人难堪的“窃读”经历,“我不再去书店,许多次我经过文化街都狠心咬牙地走过去”,那后来林海音为什么又去书店“窃读”了呢?是什么驱使作者这么做的呢?“求知的欲望迫使我再度停下来。我仍愿一试,因为一本新书的出版广告,我从报上知道好多天了。” 阅读17----26自然段,圈点勾画,感受作者第二次“窃读”过程中的心情变化。恐惧、惶恐 (17)快乐、激动 (18、19)焦急、忿忿不平(20)绝望 (21)慌忙、紧张 (22)害羞、感激、激动(24)愉快、满足 (25)轻松 (26) 那么这次的“窃读”使作者的思想感情发生了哪些变化? 作者由第一次的悲愤、自卑、仇恨到现在的充满感激。 “但是一本书触着我的胳膊,轻轻地送到我的面前:‘请看吧,我多留了一天没有卖’。” 如何理解“轻轻地”? 店员怕打扰“我”、惊吓到“我”(因为“我多么怕受人招待“),所以动作是轻手轻脚的,一方面是体现了他对“我”的理解,另一方面也说明他对“我”的尊重。这种理解和尊重其实也是一种“爱”的体现。所以文章最后一段写到“也是在爱里长大的”。 请同学们再找一下还有哪些语句能够使作者体会到自己是在爱里长大的呢? “我接过书害羞得不知道应当如何对他表示我的感谢,他却若无其事地走开了”。 “被冲动的情感,使我的眼光久久不能集中在书本的黑字上”。 “在远远的柜台旁,他向我轻轻地点点头,表示他已经知道我看完了”。 在这股热流涌上心头的那一刻,作者感悟到了什么道理呢?(和国文老师鼓励我用功的话作比较) “记住,你是吃饭长大的,
读书长大,也是在爱里长大的!”。?身体的物质需求 —— 吃饭长大精神的成长,心灵的成长
—— 读书长大 被人关爱,被店员默默的关心和帮助,这让我认清了人世间的真善美,不再固执地仇恨人类。也让我懂得,今后我也要把这种爱传递给别人,帮助别人。
—— 在爱里长大 学习本文你有什么收获? 懂得了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读书,离不开关爱,离不开百态的社会,更离不开感恩。书是全人类进步的阶梯。 (高尔基)
书是全人类的营养品。(莎士比亚)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治愚。 (刘向)
一日无书,百事荒芜。(陈寿)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生活中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莎士比亚)名言警句你还知道哪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读书不仅可以拓展我们的知识面,还可以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多读书,读好书。让我们养成爱好阅读的好习惯,一生都与好书相伴吧。读后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