捉泥鳅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欢快活泼的演唱《捉泥鳅》
2、认识附点节奏和四四拍并知道其意义。
3、学会有感情的接唱歌曲
4.学生了解“一字多音”“一字一音”
2学情分析
三年级这个阶段学生的认识能力和范围逐渐扩展,感受和创造能力在逐渐增强,因此选择《捉泥鳅》这首体验生活的歌曲有助于学生真切的感受音乐。这是一首富有生活童趣风味的歌曲。歌曲表现了雨后孩子们急切想去田间捉泥鳅的情景。全曲共有八个乐句组成,曲风为自然小调式。一三五等单句的节奏基本相同,双数小节的节奏略有变化。旋律在逐渐变化中层层递进,推向高潮,生动地描绘出了孩童在田间嬉戏的形象。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准确的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捉泥鳅》
2.节奏游戏
教学难点:1.节奏的准确演唱。
2.四四拍的强弱规律
3.了解“一字多音”
4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受
1.导入
(1)律动《采蘑菇的小姑娘》。(进教室)
(2)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3)情境创设
2.学生“玩节奏游戏”并在多媒体钢琴键盘上找音准
(1)教师:“在节奏游戏中我们可以体会快乐,得到收获,开启智慧。”
(2)学生:学习节奏,左手打拍子,右手打节奏,并且唱出旋律来。
(3)教师:引导学生在多媒体钢琴键盘上,听准音高,唱准音高,打准节奏和拍子。
4.看图片想问题
(1)图片中的小主人公在做什么?
(2)他们用自己的双手捉到了什么?
5.教师向学生介绍“泥鳅”并点题《捉泥鳅》
教师:泥鳅属鳅科动物,体细长,前段略呈圆筒形。后部侧扁,腹部圆,头小,口小、眼小,须5对。鳞极其细小,圆形,埋于皮下。
泥鳅被称为“水中之参”,夏季最多。生活在湖池,浑身沾满了自身的粘液,因而滑腻而无法握住。捉泥鳅时通常用竹篓、勺子或者手电来捕捉它。
教师:在我们音乐课中有一首歌曲叫做《捉泥鳅》,今天我们就一起学唱一下吧!
6.教师讲授四四拍
(1)四四拍的含义。
(2)四四拍的强弱规律及手势
(3)乒乓球游戏,感受四四拍的强弱规律。
(二)学唱歌曲
1.静下心来听歌曲
(1)初听歌曲。
(2)学生思考问题:这首歌曲的音乐情绪是怎样的?
学生回答:欢乐的。
2.复听歌曲
(1)再次聆听歌曲,感受歌曲。
(2)思考歌曲里都唱了什么?
学生回答:池塘边;大哥哥;捉泥鳅;……
(3)你喜欢歌曲中的哪一句?一起分享一下!
学生回答:大哥哥好不好咱们去捉泥鳅;池塘的水满了,雨也停了;……
3.学生初唱歌曲《捉泥鳅》
学生初唱歌曲,感受歌曲的音乐情绪。(要求学生歌唱声音自然,有弹性。)
4.教师范唱
学生充分感受歌曲《捉泥鳅》,并随着歌曲做动作!
5.学生复唱
要求:在演唱歌曲时,注意音准。
6.学生跟伴奏演唱
要求:学生要面带微笑,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捉泥鳅》。
(三)学生观察谱子
1.找出相同的节奏。(以小组讨论的形式)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并出示ppt。
2.学生继续观察谱子中的字与音,能发现什么?(以小组讨论的形式)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出示ppt,讲解“一字一音”“一字多音”,利用画旋律线的方法解决“一字多音”的演唱方法。如:停(ting)、鳅(qiu)
3.举例,《外婆的澎湖湾》也是“一字多音”。
(四)表现歌曲
教师:“怎样能更好地表现出乡村孩子在雨后捉泥鳅的喜悦心情?”。
学生:“用欢快活泼的声音,饱满的情绪演唱!”
教师:“歌曲的前半部分应该怎样演唱?”
学生:“叙述性的、赞美性的语气演唱,表现乡下雨后的美丽景色”
教师:“哪一乐句的力度要加强一些?为什么?”
学生:“第三乐句、第四乐句的力度要加强一些,强调小牛和他哥哥已经去捉泥鳅了!”
教师:“第三、第四乐句的后半部分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演唱呢?”
学生:“急切、恳求的语气语调,坚定地演唱!”
教师:“大家说的太准确了,下面就请我们有感情的歌唱吧!”
(五)教师介绍创作背景及原唱
此歌曲是包美圣同村好友侯德健(儿时两人虽在同一所幼稚园上学,但相互并不认识)所创作的第一首歌曲,侯德健从没受过任何正统音乐教育,稀里糊涂不费吹灰之力就写出了这首歌。第一版“小牛的哥哥”本来是“小毛的哥哥”,台湾当局送审没有通过,于是随便改成了“小牛的哥哥”稀里糊涂就通过了。这首歌童趣盎然,是侯德健为数不多的乡土民谣风格的作品。在一次演唱会上,侯德健和包美圣,先后唱了这首《捉泥鳅》味道很不同,一个真是大哥哥的样子,一个是央求大哥哥带着去捉泥鳅的小妹妹。后来,新歌唱片打算为,出版第一张个人专辑《包美圣之歌》(包美圣十年二十岁左右),当为《捉泥鳅》录音时,包美圣忍不住哭了。不是因为被这首歌感动,而是因为太像儿歌,让她感觉很没面子。在制作人的软硬兼施下,她成为该曲的首唱,意想不到地广受欢迎。借缘民歌,包美圣与同村的侯德健也成为好友。《捉泥鳅》这首儿歌当年在台湾极为走红,并跨越浅浅的海峡成为大陆很多人儿时的记忆,不管大人或是小孩都能哼唱两句。后来,卓依婷等歌手的翻唱,更是助长了这首歌谣传播的翅膀,也延续了这首儿歌的生命。
(六)歌曲创编音乐剧
1.小组讨论
2.小组选出优秀的小组进行汇报表演,鼓励表扬。
(七)总结下课
教师:“今天我们不仅认识了泥鳅,还身临其境的捉了泥鳅,老师希望同学们能够经常去郊外、去田野、去乡村,感受浓郁的乡土气息、体验淳朴的乡村生活、收获丰富的童年乐趣!”
《捉泥鳅》教学反思
整节课我围绕课题“捉泥鳅”来设计教学活动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手法,从不同的角度让学生体验到了歌曲所表达的情绪、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对祖国的热爱和对田野生活的热爱之情,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动手,合作,表现音乐的能力,达到了比预期更佳的教学效果。
教学中由学生发现难点,从而逐一解决难点。四四拍的强弱规律,运用声势练习学生很容易找到谁强谁弱。我尝试在音乐学会的基础上让孩子们进行人物的表演,并让孩子们进行自评和互评,这是我以前的教学中不敢运用的,由于是农村小学,学生在表达能力及创作能力方面还存在差距,效果不是很理想,今后的教学中还要注重挖掘歌曲的感情,并鼓励孩子们大胆地表现。
新课程理念指出:要让孩子们充分聆听,我在设计时让孩子们听了4遍,但所设计的问题都没多大音乐性,还需和有经验的教师进行研究。
这节课不足的地方就在于:
1、对于泥鳅的描述的时候,语言太专业化,没有儿童话。
2、板书不够整齐,显的杂乱,虽然说音乐课并不需要有太多的板书,但是需要板书的时候,还是要整齐美观一些。
课件20张PPT。大家一起动一动 !节奏游戏开始了!6 6.5 65 3 444 32 3 i i i 7 5 666 65 6.5 3 请到“钢琴键盘”上来找找我吧! 1.听听音准
2.唱好旋律~看图片想问题~图片中的小主人公在做什么?他们用自己的双手捉到了什么呢?节奏: 4/4拍速度:中速侯德健 词曲四四拍的含义:
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有四拍。 静下心来听一听思考一下这首歌曲的音乐情绪是怎么样的?情绪是:欢乐的!请同学们再次聆听,感受歌曲思考一下:
歌曲里都唱了什么?
你喜欢歌曲中的哪一句?我们一起分享一下吧!找到相同的节奏吧!观察一下谱子中的字与音你能发现什么?捉泥鳅我是一字多音哦!大家一起来学习吧!
一字多音:一个字由两个以上的乐音演唱,是一字多音的词曲结合方法。
一字一音:一个字由一个乐音演唱,是一字一音的词曲结合方法。
不要忘了我!我也是一字多音哦!大家一起表演唱!一起了解歌曲背后的故事《捉泥鳅》是包美圣同村好友侯德健(儿时两人虽在同一所幼稚园上学,但相互并不认识)所创作的第一首歌曲,侯德健从没受过任何正统音乐教育,稀里糊涂不费吹灰之力就写出了这首歌。第一版“小牛的哥哥”本来是“小毛的哥哥”,台湾当局送审并没有通过,于是随便改成了“小牛的哥哥”稀里糊涂就通过了。这首歌童趣盎然,是侯德健为数不多的乡土民谣风格的作品。 歌曲创编音乐剧总结:今天我们不仅认识了泥鳅,还身临其境的捉了泥鳅,老师希望同学们能够经常去郊外、去田野 、去乡村,感受浓郁的乡土气息、体验淳朴的乡村生活、收获丰富的童年乐趣!”谢谢大家,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