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马山歌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感受云南民歌《放马山歌》的风格特点,能准确地把握装饰音的时值,了解云南民歌中方言衬词与吆喝的运用,能用好听的声音自信地演唱歌曲。
2.通过聆听、演唱、对比,体验方言衬词在民歌中的运用,引导学生进行歌曲旋律编创。
3.引导学生感受民族民歌特点,了解民歌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愿意聆听民歌、演唱民歌、喜爱民歌
2教材分析
云南是我国一个多民族的省份,那里的民歌民
( http: / / www.21cnjy.com )曲丰富多彩。《放马山歌》属于山歌类型。它采用了由两个乐句组成的乐段形式,旋律明快,富有独特的地方风格和浓厚的生活气息。全曲只包含“
6、1、2、3
”四个音,音域只有一个纯五度,五声羽调式。歌词语言通俗、朴素,再加衬词的运用及“吆喝”声,更突出了地方特色。
3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准确地演唱装饰音。
2.引导学生用好听的声音体验吆喝衬词
4教学用具
多媒体、教学用书、钢琴
5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一、新课导入
1.
引出民歌地域——云南。
设问:“你听得出这是哪个地区的方言吗 ”
教师用云南话念歌词。
2.
感受云南风俗。
老师弹奏钢琴独奏曲《放马山歌》,学生欣赏云南景色,介绍云南是多民族的省份,拥有丰富多彩的民歌。
3.
引出歌曲《放马山歌》。
设问:“老师刚刚念的其实是一首云南民歌的歌词,叫做《放马山歌》。下面我们一起来听听这首歌,找找它唱的跟老师念的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
播放《放马山歌》。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云南话版歌词中,感受方言的独特,引起学生注意和兴趣。老师弹奏《放马山歌》,让学生在欣赏的同时有初步的歌曲印象。
活动2【讲授】二、引导学生发现、感受民歌特点
1.聆听歌曲《 放马山歌》
设问:“跟老师念的歌词有什么不同 多了什么 ”
引出“呜噜噜噜”、“哟”、“哦哟”、“尼”等方言衬词,有浓厚的地方色彩。
2.感受吆喝衬词“哦哟”
设问:“‘
哦哟
’这个词是怎么念的 ”
(音调上扬,甩出去)
“为什么要这么念 ”
(放马时的吆喝声)
一起念念。(引导学生想象放马的场景,需要嘹亮、上扬的音调)
3.朗读歌词。
师:“跟老师一起念念加入衬词的歌词,注意模仿老师念歌词的节奏。”
设计意图:比较教师念的词与歌曲中的词,让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在对比中发现民歌运用
“衬词”
的特点;引导学生与歌词内容结合,了解民歌源于劳动人民的生活;掌握好歌词的节奏,为学唱歌曲做准备。
活动3【讲授】三、学唱《放马山歌》
1.师:“这次听歌曲的时候,感受一下歌曲的情绪是怎么样的 ”
(欢快的,旋律明快)
2.
老师教唱歌曲旋律。(提示歌唱状态,提示学生留意歌曲的主音“
la”
)
3.
学习装饰音
设问:“下面我要唱一句旋律,但是用两种版本唱,听听有什么不同 ”
哪种更有味道 ”
教师范唱相同旋律,不带装饰音和带装饰音两种效果。
引出知识点“装饰音”,引导学生准确把握其唱法。
4.丰富形式合作演唱
师:“我们已经对歌曲有了一定熟悉,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合作演唱歌曲。”
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合作完成歌曲,如:歌曲接龙等不同形式。
另外引导学生运用几种打击乐器,丰富歌曲的层次。
设计意图:不同形式的演唱练习让学生逐渐熟悉歌曲;通过对比老师唱的两个不同版本的旋律,能让学生更好地感受装饰音为歌曲增添韵味,引出重难点。
活动4【活动】四、拓展延伸,学生创编
1.发现歌曲的旋律特点
师:“大家看看整首歌曲,一共出现几个音 ”(6、1、2、3)
“每一个乐句最后都结束在什么音上 ”(6)
引出民歌的特点,主音通常在最后一个音。
2.引导学生编创《新放马山歌》
师:“民歌是劳动人民智慧的体现,他们只要用
( http: / / www.21cnjy.com )4个音就能创作出这么有地方特色的歌曲。我们也一起来尝试一下,编创一首属于自己的《新放马山歌》吧。”(节奏与主音不变,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旋律编创。)
3.展示作品
师:“下面我们共同来展示一下这首《新放马山歌》,老师来弹旋律,你们来‘吆喝’。”
老师与学生共同合作“新作品”,再加入打击乐器丰富歌曲。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发现歌曲旋律特点,让他们感受民歌的特色与人民的智慧所在;对歌曲进行旋律编创并展示,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活动5【讲授】五、小结
1、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今天的收获。
2、教师做最后总结:中华民
( http: / / www.21cnjy.com )族五千年的历史,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民歌更是劳动人民最朴实、真挚的情感体现。今天学习的这一首《放马山歌》只是我们民歌百花园中的一朵小花,在今后的课堂中,会有更多机会让大家去学习和感受充满特色的民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