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语文八年级上《《声声慢》教学设计及反思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语文八年级上《《声声慢》教学设计及反思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11-10 12:38: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声声慢》教学设计
课前预习:
熟读课文,摘抄本文的生字词,查找作者资料

相关课程标准:
“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信息和资料。”“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目标:
1.
朗诵吟诵,读出愁味。
2.
涵咏品味,
体味愁情。
3.
比较阅读,
感受愁心。
评价任务:
1.通过网络收集整理或查阅资料了解作者的有关常识,
2.
通过比较探究,引领学生抓住诗歌意象去品味诗歌情感。
3.
通过朗读、背诵积累古诗词。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屏示郭沫若为李清照祠堂所写对联,让学生猜测为谁而写。
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
漱玉词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
2.引导学生背诵《如梦令》和《夏日绝句》,体味诗词中作者的心情。
3.板书课题,播放学习目标。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认知引入,实现新旧知识的衔接,设置悬念、激发兴趣,为把握诗词情感铺垫。
二、
朗诵吟诵,读出愁味
1.找出最能体现词人心情的一个字:愁
2.找出奠定了全诗感情基调的一句话: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3.找出三个带“?”的句子:
A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B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C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4.找出一个带“!”的句子: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学生活动: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读出诗中“愁味”。可以声调越来越高,也可以越来越低,也可以夹杂颤音。试读后,进行展示,同学互评。
1.全体男同学朗诵词作,女同学细听,挑他们读得不准确的地方。
2.女同学齐读,请轻声而满蓄李清照的伤痛情感(
“二泉映月”背景音乐下弥漫了整个教室)
3.师总结:我特别注意的是所有的同学读书时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表情,知道好多同学感受到了李清照的种种苦痛!最好的是把自己换位成李清照,去用语言表达那无尽的伤痛!
设计意图:奠定感情基调,读出重音语气,在美读吟诵中初步感知意境。
三、涵咏品味,体味愁情
小组自读全词,涵泳品味,然后合作探究:
1.赏析一处:

句中的
一词,我找到了“愁”的影子
,我仿佛看到了李清照
。(提示学生抓住主要意象)
2.联想一句:
我还想到了
。(诗词、歌曲、经历等)
预设:品味以下五个意象
黄花
晚风
梧桐雨
淡酒
过雁
学生展示:
1、从“三杯两盏淡酒,怎敌
( http: / / www.21cnjy.com )它晚来风急”中的“淡酒”一词,我找到了“愁”的影子
,我仿佛看到了李清照在一个寒冷的夜晚,独自一人守着窗口,寒风不停的袭来,喝了好几杯酒,却仍抵挡不住寒风。身上很冷,总觉得这酒很淡,酒性不烈!实际上不是酒不烈,只是词人的忧愁太浓,愁得用酒都无法消除,所以才感到这酒是很清淡!词人的愁苦就是再浓的酒也不能让她从中解脱出来啊,愁比酒浓得太多了!
2、从“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的“过雁”一词,我找到了“愁”的影子
,我仿佛看到了李清照听到了长空中那南飞雁一声声凄厉的哀鸣。这哀鸣,听来犹如杜鹃啼血,让她心痛,心酸、心碎!在急风、淡酒、愁绪难消的情景中,过雁的摹然闯入,打破了眼前的孤寂。因雁到秋天,由北而南,词人亦是北人,避难南下,似乎是“旧时相识”。雁可以回到北方,人却只能客寄江南,“旧时相识”在异乡相逢,使得这种种情债汇集一起,就更增加了词人的天涯沦落之感。
3、从“滿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谁堪摘。”中的“黄花”一词,我找到了“愁”的影子
,我仿佛看到了李清照仰望着天空过雁,俯视着满地残花。菊花枯萎凋落,落瓣纷纷,堆积了一地。想到了自己孤苦飘零的晚境,正是愁上加愁。急风欺人,淡酒无用,雁逢旧识,菊惹新愁。
4、从“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
( http: / / www.21cnjy.com )滴滴。”中“梧桐细雨”一词,我找到了“愁”的影子
,我仿佛看到了李清照正在为落花惋惜、为自己忧苦之时,偏偏又下起了雨;雨打在梧桐叶上,啪啪地响着,一直到黄昏都没有停止。这雨点虽然是打在梧桐叶上,可在凄苦的作者听来却又像打在自己的心上,一滴滴,一声声,是那么强烈,它敲击着、震憾着作者的心扉,简直让作者不能自抑!
设计意图:个性化解读,激发学生兴趣。品读,想像,教会学生品味诗词的方法。
师引导:词人为何如此千愁百转呢?链接作者背景资料。探究词人“愁心”的深刻内涵。
(多媒体展示)
A.李清照(1084-1156),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号易安居士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宋代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女词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早期生活优裕,与夫赵明诚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
B.李清照大事记
1103-1126年:与赵明诚结婚,婚后融洽欢娱,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研究,度过了这生中最安宁、幸福的日子。
1126年:北宋末日,腐败透顶,金兵入侵,围困京师。
1127年:金灭北宋,二人所存的十余屋金石书画在战火中焚为灰烬。
1129年:赵明诚孤身赴任,身染重病,八月十八日去世,终年49岁,李清照时年46岁。
1130年:李清照为赵明诚解不白之冤,在越州、台州、黄岩、温州之间漂泊。
1131年:卜居浙江会稽,又逢盗贼,重病缠身,几欲丧命。
1134年:整理完成赵明诚遗著《金石录》。
1151-1156年:李清照没有子嗣,凄然一身,悲苦地离开人世。无人知道死于何时,葬于何处。)
四、比较阅读,感受愁心。
一比《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设计意图:体会愁中有苦。
联系背景,二比《上枢密韩公工部尚书胡公》
子孙南渡今几年,
飘零遂与流人伍。
欲将血泪寄山河,
去洒东山一抔土。
设计意图:体会愁中有孤。
三比同时期诗人
岳飞: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辛弃疾: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凭栏意。
设计意图:体会愁中有愤。
师引导:李清照能像岳飞那样驰骋疆场吗?能像文
( http: / / www.21cnjy.com )天祥那样上朝议政吗?能像辛弃疾那样喝酒骂作吗?能像陆游那样遗志于子孙吗?能得到同时代的女子与她知心相交吗?她的思想已凌驾于社会之上,地位却最卑微;她的学识已凌驾于众人之上,处境却最孤独。让我们替李清照把心中的控诉、不满喊出来。把她的孤愤、孤傲、孤苦、孤高、孤独读出来!(生齐读全诗)
设计意图:突出李清照的情怀,突出诗词意境。
五、布置作业
默写全词
板书设计:
( http: / / www.21cnjy.com )
教学反思:
本节课较好的营造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情感氛围,调动学生走进文本。使他们认识了一个全面、立体的李清照。
基本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学法指导的落实状况较好,各种形式的读贯穿其中,读得比较充分。学生在涵泳品味中提升了语言品味的能力。
如何更好地分层教学,还值得继续思考。
在课堂上的放与收问题,还需要进一步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