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时
比例线段(一)
教学目的:
1、理解比例线段的概念
2、掌握比例线段的判定方法及第四比例项的求法.
3、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并掌握它的初步应用,培养学生用方程思想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比例线段及其性质的应用.
教学难点:
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进行比例变形.
教学过程:
一、建立比例线段的概念
1、复习两条线段比的定义.
引例:如图:AB=50,BC=25
A'B'=20
B'C'=10
求
,
解:∵
∴
用同一个长度单位去度量两条线段,得到他们的长度,我们把这两条线段长度的比叫做这两条线段的比
2、分析引例得出四条线段AB、BC、A'B'、B'C'是成比例线段.
⑴题目的已知中共有几条线段?分别是哪4条?
⑵其中的两条线段AB、BC的比是多少?
另外的两条线段A'B',B'C'的比是多少?
其中的两条线段的比与另外的两条线段的比有何关系?
⑶我们称AB、BC、A'B'、B'C'这四条线段是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
⑷请同学们根据这个例子想一想什么样的四条线段叫做成比例线段?
⑸学生叙述,教师板书比例线段的定义:
二、比例线段(成比例线段)
在四条线段中,如果其中两条线段的比等于另外两条线段的比,那么这四条线段叫做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
注:①如果四条线段a,b,c,d,且,则a、b、c、d四条线段成比例;反之a、b、c、d四条线段成比例,则有
②如果,则a、b、c、d叫做组成比例的项,b、c叫做比例内项,a、d叫做比例外项,d叫做a、b、c的第四比例项.
③若作为比例内项的是两条相同的线段.即,那么线段b叫做线段a、c的比例中项.
三、比例的基本性质:
两条线段的比是他们长度的比,也就是两个数的比,因此也因具有关于两个数成比例的性质。
(1)基本性质
如果,那么
反之也成立,即:如果,那么
(2)合比性质
如果,等式两边同时加上1,可得,即
如果,那么,
(3)等比性质
如果,且,
那么,
四、比例线段和比例的基本性质的应用
导语:刚才我们研究和学习了比例线段的概念及比例的基本性质,下面我们利用它们解决具体的问题,请看下面的例题.
例1、已知a、b、c、d是四条线段,它们的长度如下,试判断它们是不是成比例线段?
⑴a=1mm
b=0.8cm
c=0.02cm
d=4cm
⑵
,b=0.4cm
c=40cm
解:⑴法一:利用比例线段的定义
∵
a=1mm=0.1cm
b=0.8cm
c=0.02cm
d=4cm
∴
d>b>a>c
∴
∴
∴
d、b、a、c四条线段是成比例线段.
⑴法二、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
∵dc=4×0.02=0.08
ab=0.1×0.8=0.08
∴ab=dc
∴a、b、c、d四条线段是成比例线段.
第⑵小题让学生练习,
解题小结:
①统一单位;
②从大到小(从小到大)排列;
③通过做比例或求积判断.
例2
⑴求,,2的第四比例项.
⑵求和的比例中项.
⑶已知y:(x+2y)=3:7,求x:y
分析:设所求的项为x,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含x的比例式转化为方程,用解方程的思想求解.
例3
在相同时刻的物高与影长成比例.如果一古塔在地面上的影长为50米,同时,高为1.5米的测竿的影长为2.5米,那么古塔的高是多少米?
五、学生练习:
1、判断下列四条线段是否成比例
⑴
a=2
b=
c=
d=
⑵
a=
b=3
c=2
d=
⑶
a=4
b=6
c=5
d=10
⑷
a=12
b=8
c=15
d=10
2、⑴
(使x为第四比例项)
⑵
已知:线段a=,
b=,
求a、b的比例中项
⑶
已知:线段a=2
,
b=,
c=,
①求
a、b、c的第四比例项;②求
c、b、a的第四比例项.
3、⑴若a=8cm,b=6cm,c=4cm,则a、b、c的第四比例项d为
,a、c的比例中项x=
.
.
六、课堂小结:
1、比例线段的概念及判定方法.
2、比例的基本性质及初步应用.
七、课堂作业:
八、教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