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课件+教案+习题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课件+教案+习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华书局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11-09 21:23:57

文档简介

第13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1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识记:工业革命首先开始的国家和时间;
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瓦特改进蒸汽机,富尔敦
发明第一艘汽船,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
理解:
工业革命的概念和英国首先发生业革命的原因以及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重大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英国工业革命对人类文明进程的重大影响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工业革命各部门间相互促进的认识,培养学生运用比较、判断、联系、推理分析历史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使学生认识到社会发展需要技术革命,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学情分析
一方面,现在的学生生活在物质产品极其丰富,工厂多如牛毛,各种知样的机器应接不暇的时代,他们对工业产品、工厂建立和机器生产并不陌生。学生认知工业商品、机器大生产对人类物质生活质量的提高较快,为了拉近学生和第一次工业革命历史的距离,激发学生感知和探究的欲望,我在教学此课内容时可携带一件毛线衣,一双皮鞋和一小袋大米等日常生活用品到课堂上,分别让学生描述它们手工生产和机器生产的过程,进行直观形象对此后,引导他们思考机器生产的好处,从而突破他们对第一次工业革命理性思维的障碍。学生在此基础上形成工业生产提升了我们的生活质量,增强科技是社会生产力的认识,突破学习理性知识的困难。
另一方面,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涌现出瓦特、哈格里夫斯、凯伊、史蒂芬孙、富尔顿等一大批发明家,而这些发明家发明相应产品的过程中充满传奇、曲折和艰辛的故事,可以作为学生认知第一次工业革命相关知识的素材。初中学生对这些当时作为平凡人的发明家的故事较易认同、感知,他们在寻找发明家成功的轨迹中,不知不觉地感悟发明家刻苦钻研、大胆实践和不懈努力,从而使学生更易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的背景。
3重点难点
一、重点:英国最早进行工业革命的原因;工业革命中的重要发明创造及工业革命的影响。
二、难点:工业革命中各环节的相互促进和工业革命的影响。
4教学过程 4.1 一课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我带一件毛衣、一双皮鞋、一小袋大米步入课堂。今天我们上第13课第一次工业革命,请大家看到这些物品,它们都是工业产品,我们就从这些工业产品来认识工业革命。我们对工业革命的理解一般是指资本主义由手工业阶段到大机器生产的飞跃。它既是生产领域的变革,又是社会关系的一场革命。18世纪中期后,工业革命首先从英国开始。为了更好理解工业革命,我们还是从这些工业产品生产程序来认识它。我想请几位同学分别来说说它们的手工生产过程和机器生产过程。在此基础上我小结为机器生产比手工生产更能提高生产效率,随着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资本主义手工工场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那么英国资产阶级越来越要扩大生产和提高生产效率,以获取更多的超额利润,于是英国客观上要采用机器生产,要求进行工业革命。我经过这些活动后,打开多媒体,展现课题,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的前提和条件各有哪些,在此基础上开始新授相关知识。
英国工业革命是从棉纺织业开始的,我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从棉纺织业开始呢?请几位学生从他们自己感触来认识这个问题,然后在他们的分析基础上,帮助学生从当时社会生产力较低去思考人们生活还停留在温饱基础上,他们对衣着需求较大促使棉纺织业的发展,再给合英国圈地运动的发展,促使棉纺织业的一系列重大发明出现。在这些发明中,珍妮机的发明有重要意义。因为珍妮机的发明引发了一系列生产技术的创新,成为工业革命的起点。通过课件我对棉纺织业一系发明进行介绍,帮助学生从直观的课件图片、视频资料、动漫转换等环节中感悟工业革命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相互影响、相互促进,进而引导学生对工业革命进行历史理性思维。
在向学生阐述这一系机器被发明出来后,我引导他们思考要如何解决驱动机器的动力问题。在学生分析阐述后,我适时指出驱动机器的动力问题成为当时最迫切的问题,它关系到这场生产领域的变革能否继续向纵深发展。我运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人类使用人力、水力、风力、畜力等作为动力的局限,进而指出瓦特改良蒸汽机的重要作用。然后,再向学生展示一些有关蒸汽机和瓦特个人的资料,帮助学生认识到任何发明创造都要经历无数次失败和挫折,最后才获得成功,进而引导学生思考要怎样学习瓦特的优秀品质。
随着工业革命开展,大机器生产需要运进大批原料并及时把堆积如山的产品运到各地。我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来解决这一问题?在学生分析基础上,我及时指出:人力、畜力和简陋的运输工具已无法及时解决这一问题,很显然交通运输的革新又被提到了日程。我运用课件向他们展现当时在交通运输业方面的革新成就。陆路交通上的铁路运输把人类带进铁路进代。讲到铁路运输时,我引导学生去讨论教材中的“思考与讨论”提出的问题并进行探究,在学生讨论基础上帮助他们从不同角度认识铁路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除陆路交通工具出现铁路外,我引导学生从水路交通工具思考:能否也用蒸汽机作动力来驱动轮船?进而展示汽船的开发与运营图片,我与学生共同探究它给当时社会带来的影响。
在讲述工业革命的影响时我考虑到“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关系变革”两个概念较为抽象,就用当时英国棉花产量,生铁产量在1764年、1800年变化柱状图来帮助学生直观理解生产力发展,用农村人口、城市人口、工人阶级、资产阶级人口数字变化园状图来说明社会关系的变革。通过多媒体课件,我引导学生思考随着生产扩大、产品丰富,那些原先的工场主的身份会随经济地位的提高会发生怎样变化?进而思考这些有钱人越来越多时社会关系又会怎样变化?通过直观的多媒体影视材料展现,我让学生了解到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推销其工业产品、掠夺工业原料,迫切需要侵略中国。于是,英国借口林则徐的虎门销烟发动对中国的鸦片战争。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我针对近代英国发动对中国的鸦片战争这一史实,帮助学生理解工业革命后资产阶级确立了对世界的统治,并按照他们的需要来改变世界面貌的历史结论。我及时指出:工业革命给中国带来负面影响的同时也给中国带来积极影响——那就是它促使先进的中国人转向西方学习,学习比当时中国更先进的军事技术、更文明的政治制度、更民主的思想文化,从面开辟中国近代化历程。除此之外我还通过呈现相关史料,帮助学生理解工业革命的影响,引导他们完成由点到面,由感知历史到理解历史的转变。
我的板书设计如下:
第13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一、英国工业革命
1、前提:英国资产阶级统治确立
2、条件:①市场:国内外市场扩大
②劳动力:圈地运动提供了廉价劳动力
③资本:通过海外贸易、殖民掠夺、奴隶贸易获大量资本
④科技:自然科学发展和生产细密分工
3、18世纪60年代从棉纺织业开始
4、一系列工作机的发明
11733凯伊 飞梭
21764年哈格里夫斯 珍妮机
③1768年阿克莱特 水力纺纱机
④1779年克隆普顿 骡机
⑤1785 卡特莱特 水力织布机
5、瓦特改良蒸汽机:标志进入蒸汽时代
二、交通运输业发展
1、火车:英国 史蒂芬孙 “旅行者号”机车 铁路
2、汽船:英国 富尔顿 “克莱蒙特号” 海运
三、工业革命的扩展
1、19世纪初
2、扩展到法、德、美等国
3、从棉纺织业扩展到机器制造业
四、工业革命的影响
1、提高生产力
2、生活中心由农业、农村向工业、城市转变
4、开成两大对立阶级: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
5、造成东方从属于西方的面貌
五、巩固练习
教学小结
课件34张PPT。第一届世博会1851年5月1日,世界上的第一次博览会在英国召开 第一届英国世博会上会有视频中的展览品呢?第一届英国世博会上会有视频中的展览品呢?第一届英国世博会上会有视频中的展览品呢?第一届英国世博会上会有哪些视频中的展览品呢?猜一猜火车轮船织布机第13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五单元 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和扩大【课堂目标】
1、掌握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发展的基本线索,了解并掌握工业革命各方面的成就。
2、分析工业革命的影响。重点:蒸汽机的改进对工业革命的推进,工业革命的巨大影响。难点:工业革命的影响。
自主学习.doc 材料一:
“大不列颠的确是各国中最适于商业的国家,由于岛国的位置,由于它政体的自由和优越性所致。”问:英国适合发展商业的原因是什么? 前提: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发生在英国? 材料二:
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工场手工业也不能再满足这种需求了。于是,蒸气和机器就引起了工业中的革命。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条件:资本、劳动力、资源、市场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发生在英国?工业革命开始的前提和条件1、前提:英国资本主义的确立。
2、条件:
大量的劳动力————圈地运动
雄厚的资本—————剥削人民,殖民掠夺,贩卖黑奴
丰富的资源和原料——本土资源丰富,殖民地多,原料丰富
市场扩大————殖民地多,市场扩大
自然科学的发展——牛顿经典力学什么是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是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在欧美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发生的以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的重大变革。10/26/2018一、工业革命的重大成果棉纺织技术革命动力革命交通运输领域的发明珍妮纺纱机——哈格里夫斯水力纺纱机——阿克莱特骡机——克隆普顿水力织布机——卡特莱特改良蒸汽机——瓦特蒸汽轮船——富尔顿蒸汽机车——史蒂芬孙纺纱织布标志蒸汽轮船——富尔顿蒸汽机车——史蒂芬孙序幕 1733年,纺织师凯伊发明飞梭,它的出现,大大提高了织布的速度,使棉纱供不应求。棉纺织技术革命珍妮纺纱机——哈格里夫斯——1764可同时纺出8根纱,改进后甚至能同时纺
80根,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人力影响:引发了生产领域纷纷发明,
制造机器,揭开了工业革
命的序幕。纺出的纱细,但容易断。纺出的纱结实,但比较粗。这种机器不用人力就能转动。 此后,英国第一家棉纺厂出现,用水力带动纺纱机运转。
水力水力纺纱机——阿克莱特——1768吸取了以上两种纺纱机的优点,能同时转动几百个纱锭, 纺出的纱既细又结实。
水力骡机——克隆普顿——1779水力提高织布效率40倍,大规模的织布厂很快出现。水力织布机——卡特莱特——1785改良蒸汽机——瓦特——1782动力革命影响:蒸汽机的改进和广泛使用,推动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向纵深发展,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人类由此进入了“蒸汽时代”。猜谜语远看像道墙,近看一排房。
走时快如飞,脚下雷声响。
(打一交通工具)交通运输领域的发明火车作用:改进后不仅能运货,也能载客,极大地便利了物资和人员的流动蒸汽机车——史蒂芬孙——1814火车出现后,英国掀起了兴办铁路交通事业的高潮。到19世纪70年代,英国的铁路网就基本建成了第一艘汽船“克莱蒙特”号蒸汽轮船——富尔顿——180710/26/20181、生产力发展:
它极大地促进了这些国家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生活的中心由农业和农村向着工业和城市的方向转变。二、工业革命的影响 材料1:工业革命使社会生产力有惊人的发展。以英国为例,从1770年到1840年,每个工人的生产率平均提高20倍,……英国原棉消耗量从1800年的5200万磅,到1840年的45590万磅。生铁产量1720年为25000吨,1840年增至139400吨。10/26/2018二、工业革命的影响材料2: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指出:“新生的工业能够这样成长起来,只是因为它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工具,用工厂代替了作坊,从而把中等阶级的劳动分子变成工人无产者,反从前的大商人变成了厂主;它排挤了小资产阶级,并把民间的一切差别化为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对立。”2、社会面貌变化:
工业革命后,产生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两大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力量日益状大,无产阶级开始了自觉的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10/26/2018 一、工业革命的进程
1、开始的标志:哈格里夫斯发明 珍妮机。
2、开始的部门:棉纺织业。
3、棉纺织机械的发明与改进:
4、工业革命的核心发明:蒸汽机的发明。
5、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轮船和火车的发明,铁路网的基本建成。
6、工业革命的完成:19世纪三四十年代 机器制造业的诞生。
课堂小结年 代 内 容 国 别 发 明 人1764 珍妮纺纱机 英国 哈格里夫斯1779 骡 机 英国 克隆普顿1785 水力织布机 英国 卡特莱特1782 改良蒸汽机 英国 瓦特1807 轮 船 美国 富尔顿1814 火 车 英国 史蒂芬孙1768 水力纺纱机 英国 阿克莱特二、工业革命期间的一些主要发明【当堂检测】 1. 将人类从手工工场时代推进到“蒸汽时代”做出了最大贡献的人物是(  )
A.富尔顿      B.史蒂芬孙
C.牛顿       D.瓦特D2. 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  )
A.意大利 B.英国
C.法国 D.美国B基础知识??3. 工业革命是一场社会关系上的革命,其准确的含义是(  )
? A.进一步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
?B.资产阶级政党政治也因此形成
? C.促进社会生产力的迅速提高
? D. 使资本主义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直接对立的阶级D4.?英国工业革命发生的前提条件是(  )
A.资产阶级统治地位的确立
B.圈地运动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
C.掠夺和积累了大量资金
D.国外市场不断扩大,商品需求量增加A5. 下列交通运输工具中,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发明创造的有(  )
①火车 ②汽车 ③轮船 ④飞机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D基础知识6. ?恩格斯说:“当革命的风暴横扫整个法国的时候,英国正在进行着一场比较平静的但是威力不因此减弱的变革。”这段话( )
A.肯定了英国资产阶级的历史作用
B.肯定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历史作用
C.赞扬法国大革命的作用
D.谴责了英、法两国对外进行殖民战争 B基础知识延伸探究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以英国为例,生铁产量1740年为1.7万吨,1800年增至25万吨;棉花加工量1764年380万磅,1789年增至3240万磅。
材料二: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所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 —— 《共产党宣言》
材料三:一方面由于无产阶级不满情绪的增长,另一方面由于他们力量的壮大,产业革命,便孕育着一个由无产阶级来进行的社会革命。       —— 恩格斯
(1)材料一反映了英国正在经历一场什么变革?
(2)材料二表述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分析这场变革对社会阶级关系带来的影响。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工业革命使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直接对立的阶级,即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阶级的对立和斗争逐渐明显和尖锐。
谢谢观赏!
再见!第13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生产工具,从而使生产关系,从而使全部社会关系不断地革命化";“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使乡村从属于城市;“使未开化和半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国家”等。得出这些结论所依据的事实包括( )
①资本原始积累②资产阶级革命③海外扩张④工业革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变式题1】 在19世纪上半期,欧洲流行着这样的说法“史蒂姆(Steam,即蒸汽机)是英国人。”对这句话的准确理解是 ( )
①当时使用蒸汽机的都是英国人 ②以蒸汽为动力的机器都是英国发明的
③当时的英国已广泛使用蒸汽机 ④蒸汽机的出现是英国工业革命的象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知识点二从工场到工厂
情景激疑
工业革命实现了从工场手工业到机器大工业的飞跃,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工业革命的时代又称作什么?为什么?
知识归纳
工业革命不仅是一场技术革命,也是一场社会革命,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深刻的变化。
(1)新的生产组织形式——工厂取代传统的手工工场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2)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减少,工业发挥日益重要作用。
(3)工业城市兴起,城市化进程加快。
(4)社会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
(5)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纷纷进行社会变革,进一步巩固了资产阶级统治。
(6)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形成发展,资产阶级要求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加快了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的步伐,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例2】在英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终战胜封建生产方式的标志是 ( )
A.圈地运动结果 B.君主立宪制确立 C.工业革命完成 D.“日不落"帝国形成
【变式题2】第一次工业革命给英国的社会生活带来了重大变化,下列符合实际情形的是 ( )
A.人们可以坐火车外出 B.电灯照亮了千家万户
C.电话成为重要的通讯工具 D.汽车在马路上奔驰
知识点三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情景激疑
新航路的开辟,人类从各民族分散孤立地发展开始走向整体世界,世界经济开始逐渐连为一个统一市场。第一次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基本形成。世界市场基本形成的原因有哪些?有何影响?
知识归纳
1.工业革命的扩展
(1)1840年前后,在英国主要工业部门,机器生产基本上取代手工劳动,工厂取代手工工场,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2)19世纪中期,法、美也相继完成了工业革命。
2.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1)原因
①机器大工业生产的产品不再满足于国内市场,需要更广阔的世界市场和原料产地。
②资产阶级竭力在全世界拓展市场,抢占原料产地,使得世界贸易的范围和规模迅速扩大。
③蒸汽机和轮船的出现,大大改变了交通运输条件,世界各地的联系更加紧密,交往也更加便捷。
④资产阶级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广泛建立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推销工业品,收购原料,把越来越多的地区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中。
(2)19世纪中后期,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①英国成为世界工厂,也是世界贸易的中心。
②来自美洲、亚洲和非洲等地的原料在英国工厂里被加工成商品,销往世界各地。
(3)影响
随着世界市场的逐渐形成,以英国为代表的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在攫取利益的同时,客观上也传播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开始改变世界的面貌。
点拨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原因
(1)资本主义具有开放和扩张的本性,它要求以全世界作为活动舞台,向世界各地倾销商品,掠夺各地的廉价原料。
(2)资本主义不断向外扩张、渗透,必然导致各地联系的加强。
【例3】下列有关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工业革命推动的结果
B.打破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原先落后封闭的经济结构
C.为新兴工业资产阶级攫取更广阔的市场和更丰富的原料提供了便利
D.开始打破了各大洲之间相对孤立的状态
巩固测试
1.工业革命的显著特征是 ( )
A.雇佣关系取代师徒关系 B.机器生产取代手工作坊
C.生产高速增长取代缓慢增长 D.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
2.工厂制在英国工业革命中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
A.市场需求急剧扩大的需要 B.工人数量急剧增加的需要
C.机器生产发展的需要 D.国家管理经济的需要
3.马克思曾说过:只要英国人“把机器应用于一个有煤有铁的国家的交通上”,“就无法阻止这个国家去制造这些机器了”。对于马克思的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 ( )
A.殖民活动的历史作用建设性是主要的 B.工业革命加速了西方殖民体系的崩溃
C.煤和铁是一个国家独立的根本条件 D.工业革命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
4.工业革命首先从棉纺织业开始的原因是 ( )
A.技术经验丰富 B.工场手工业发达,市场需求量大
C.棉花大面积丰收 D.雇佣劳动力技术熟练
5.推动工业革命开始的根本动力是 ( )
A.工场手工业的蓬勃发展 B.资产阶级统治地位的确立
C.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 D.大量雇佣劳动力的出现
6.下列关于第-次工业革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它开始于英国,18世纪末向外扩展
B.一些国家的工业革命主要是靠从英国引进技术进行的
C.它使各国迅速实现工业化 D.英国由此成为“世界工厂”
7.第_次工业革命基本完成的主要标志是 ( )
A.用机器制造机器 B.工业生产实现机械化
C.手工工场基本消失 D.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了主导地位
8.1851年,英国举办世界博览会,在展览会的入口处,摆放了一块重达240吨的大煤块,其主要目的是 ( )
A.表明英国煤储量世界第一 B.体现工业革命的辉煌成就
C.展示新能源的发明与利用 D.宣布英国工业革命的到来
9.1876年,美国庆祝独立一百周年而在费城举办国际博览会,有37个国家参展。英国展出最新的蒸汽机车,美国展出大功率电动机和发电机,德国展出加工枪炮的精密机床,中国展出的是纯银打造的27套件挖耳勺和小脚绣花鞋。这说明 ( )
A.西方人喜欢中国的传统文化 B.中国有着悠久的传统文化
C.中国还没有跨过近代科学的门槛 D.中国生产工艺落后
10.第一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同时产生的重大影响不包括 ( )
A.西方殖民扩张加速 B.工业无产阶级产生 C.环境污染问题严重 D.美国成为世界霸主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分工、水利特别是蒸汽机的利用、机器的应用,这就是从18世纪中叶起,工业用来震撼旧世界基础的三个伟大杠杆。 ——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
材料二 蒸汽机教我们把热变成机械运动,而电的应用将为我们开辟一条道路。
——恩格斯《致爱?伯恩施坦》
材料三 因为在最先使用机器的地方,机器就把大批手工工人抛到街头上去。
——马克思《雇佣劳动乓资本》
请回答:
(1)材料一涉及的史实称作什么?“震撼旧世界基础"引起了社会结构哪一重大变革?

(2)写出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上半期把“热变成机械运动”做出重要贡献的三个发明家。

(3)大批手工业工人被“抛到街头上去"后,又到了何处?成为了什么人?

(4)分析以上三则材料,用一句话归纳科技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