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册第六章第一节《力》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册第六章第一节《力》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1.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6-11-11 18:25: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6.1力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根据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首先从学生熟悉的一些涉及力的生活情景、自然情境中归纳出力的初步概念,然后引导学生通过一些简单实验,体验力的作用的相互性和力的作用效果,让学生形成一个有关力的初步物理情景。本节的重点是让学生经历和归纳力的概念过程。
【学情分析】
力是自然界非常普遍的现象,学生有丰富的感性认识,对力的概念接受不难。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对较难理解,可以对具体事例具体分析逐渐让学生掌握;力的作用效果主要让学生理解形变和运动状态改变的内涵。
【三维目标】
1、理解力的概念。能通过现象归纳力的概念;能指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知道力的符号;知道力的分类。
2、理解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能举例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理解力的作用效果。能举例说明力的作用效果。
【教材重点】
通过现象总结出力的概念。
通过现象归纳出力的作用效果。
【教材难点】
能列举生活中的现象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课前准备】
微小形变演示仪、丝绸、玻璃棒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视频:龙吸水现象。
问题:龙吸水是一个非常壮观的现象,它的形成就与力有关,那么什么是力呢?
一、力的概念
1、定义
问题:我们经常提到力这个字,比如用力推桌子、用力拉桌子、用力抬桌子等等,那什么物理学中力的概念是怎么来的呢?
图片展示(1):
图片展示(2):
讲述:要使铅球向前飞出,手必须要给铅球一个推的作用;要使足球射向球门,脚必须要给足球一个踢的作用;要使弹簧变长,人必须给弹簧一个拉的作用。
讲述:要使地面结实平整,压路机必须给地面一个压的作用;要使土块移动,推土机必须给土块一个推的作用;要提起重物,起重机必须给重物一个拉的作用。
问题:从上面的现象中,你们能不能发现什么共同点?
结论:从上面的例子中我们可以发现,要使物体发生某些变化,必须对物体施加某种作用,比如推、拉、提、压等,物理中把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推、拉、提、压等作用叫做力,符号F。
问题:生活中哪些地方有力的作用,你能举出一些例子吗?
接触力与非接触力
问题:两个物体一定要接触才能产生力吗?你能举出哪些不接触也能产生力的例子?
总结:磁铁之间的引力和斥力,和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板对纸屑的吸引力,太阳对地球的引力等不需要接触就可以产生,因此力可以分为接触力和非接触力。
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
讨论:一个物体能产生力的作用吗?你能否举出一个例子?
总结:凡是讨论力的现象,总会涉及两个物体,一个具有主动性称为施力物体,一个有被动性,称为受力物体。
问题:你能说出生活中的实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吗?你能说出下面的桶、船、球受到的力的施力物体吗?
图片展示:
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活动:每一个小组的左边伸出手心,右边的同学也用手掌用力拍打,有什么感觉?说明什么问题?
讲述:自己对别人施加力的作用,自己确会感觉到疼。类似的现象很多,比如:
问题:从这些现象中,你发现了什么?
总结:甲对乙施加了力的作用,甲必然也受到乙对甲的力,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受力物体一定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问题:你能再举出几个类似的例子吗?(划船、跑步、穿溜冰鞋推墙)使船前进的力、使人向前运动的力施力物体分别是什么?
问题:火箭能升空也是相同的道理,你能解释吗?
三、力的作用效果
讲述:物体受到了力,必然以某种形式表现出来。如图,如果用2个字概括这种效果,你认为是什么?
结论: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讨论:点球、守门员扑球、带球加速、头顶球时,球的运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问题:如果用一个词概括这种变化,你认为是什么?
结论: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讨论:频闪摄影中的运动状态。哪些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你是如何判断的?
问题: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匀速直线运动的汽车、加速下降的伞兵、扔出的手榴弹中,哪些物体运动状态在发生变化?
问题:用力压桌子,桌子发生形变了吗?
演示:微小形变演示器。
问题:你观察到了什么?说明什么问题?
结论:物体受到了压力的作用,必然发生形变,看不到是因为形变程度太小。
课后思考问题:鸡蛋碰石头,石头不破鸡蛋破,说明鸡蛋受到的作用力大?
板书设计
6.1

一、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
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三、力的作用效果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