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走遍天下书为侣》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走遍天下书为侣》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11-11 11:17: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5张PPT。03 走遍天下书为侣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组课文预习:
一、认识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会认字:侣 娱 趟 诵
会写:侣 娱 趟 诵 盒 豫 零 编 某
1.读音提示。
“供自己娱乐”的“供”读gōng,不读gòng;“娱”的读音是yú;“零”是后鼻音;
2.书写指导。
侣:左部略高于右部。“吕”字上“口”小,下“口”大。
娱:左窄右宽。“女”字旁左伸右缩。右上部“口”不宜大。
趟:“走”的最后一笔要伸展,能托住“尚”。“尚”的上半部
分与下半部分要等宽。
“豫”:左边是“予”不是“矛”;
“零”:下边是“令”不是“今”;
“某”:上边是“甘”不是“廿”。二、轻声读课文,划出下面的词语,再读一读,写一写。
伴侣 娱乐 百音盒 毫不犹豫 一趟 背诵 零次 编写 某种
                                  
三、课文内容整体感知。
1.课文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提出了将一本书读精的方法:“ ”。
2.作者选择以书为侣的原因是:
3.作者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来写自己读书?作者把书比作了哪些事物?这样比喻有什么好处?
4.课文那一自然段具体写读书的方法?请做上记号,并多读几遍。
四、查阅资料
1.关于作者。
2.关于读书的方法。
3.名人谈读书。假如?????? 同学们,如果你独自驾舟环绕世界旅行,并且你只能带一样东西供自己娱乐,你会选择带哪一样呢?有一个人很坚定地说出他的选择,想知道他选择的是什么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第三课。来看看他为什么选择书作为他一路上的伴侣吧!
**作者简介** 尤安·艾肯 英国著名的儿童作家,曾获英国《卫报》小说奖,出生于1924年9月4日,卒于2004年,享年79岁。尤安·艾肯生前出版过92本小说以及大量的诗歌与短文。尤安·艾肯在1974年的献辞里说,如果有一天,她真的独自漂流在茫茫的大海上,身边只有一本书为伴,在这种情况下,一本书就是一位好朋友,是一处你随时乐意去就去的熟地方。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只属于自己的东西,因为世上没有两个人用同一种方式去读同一本书。
伴侣 环绕 娱乐 旅行 犹豫 背诵 放弃 忽略
某种 一趟 品味 欣赏
百音盒 赶趟儿 编故事
毫不犹豫 同船而行● 我会读学习词语重点交流:
1.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
提示:
(1)作者把书比作了什么?
(2)你对“朋友”,对“家”有什么感情?
(3)从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2.这真像与另一个人同船而行。
这句话是作者在列举了“ ”的方式方法后的由衷感叹。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去读,无论是理解故事内容,揣摩写作目的,续编故事,品味写法,还是积累所得,都能读得津津有味,收获颇丰。书,不是 的、 的,而如一个活生生的人一样生动。这句话也与题目《走遍天下书为侣》相呼应,相对照。
3.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提示:
(1)作者在这里把书比作了什么和什么?
(2)这样比喻有什么好处?
4.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你自己的东西,因为世上没有两个人会用同一种方式读同一本书。
提示:作者指的是每个人都有个性化的读书 、 ,收获也是 的。以自己的方式阅读,对书有 的见解,才能使书真正内化为自己的东西。仿写: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_________ _,也是_____________。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_________ _,也是_____________。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_________ _,也是_____________。
阅读就像 ,越看越 。看图写话阅读犹如 ,采的花粉越多,,酿造的蜜也越 。书像 ,能把我们带到 ,领略海上风景。神奇的书
没有一艘非凡的战舰
能像一册书
把我们带到浩瀚的天地
没有一匹神奇的骏马
能像一首诗
带领我们领略人世的真谛
即令你一贫如洗
也没有任何栅栏能阻挡
你在书的王国遨游的步履
多么质朴无华的车骑
可是它装载了人类灵魂的全部美丽带“书”的成语 和名言
书生之见 奋笔疾书 著书立说 书香门第
琴棋书画 映雪读书 知书达理 三余读书
下面是几句有关读书的名言,多读几遍力争背下来。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在高尚的人谈话。 ——歌德
书是营养,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生命里没有阳光。 ——莎士比亚
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 ——高尔基名人读书方法

华罗庚猜书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读书的方法与众不同。他拿到一本书,不是翻开从头至尾地读,而是对着书思考一会,然后闭目静思。他猜想书的谋篇布局,斟酌完毕再打开书,如果作者的思路与自己猜想的一致,他就不再读了。华罗庚这种猜读法不仅节省了读书时间,而已培养了自己的思维力和想象力,不至于使自己沦为书的奴隶。 侯宝林抄书

相声语言大师侯宝林只上过三年小学,由于他勤奋好学,使他的艺术水平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成为有名的语言专家。有一次,他为了买到自己想买的一部明代笑话书《谑浪》,跑遍了北京城所有的旧书摊也未能如愿。后来,他得知北京图书馆有这部书,就决定把书抄回来。适值冬日,他顶着狂风,冒着大雪,一连十八天都跑到图书馆里去抄书,一部十多万字的书,终于被他抄录到手。
张广厚吃书
数学家张广厚有一次看到了一篇关于亏值的论文,觉得对自己的研究工作有用处,就一遍又一遍地反复阅读。这篇论文共20多页,他反反复复地念了半年多。因为经常的反复翻摸,洁白的书页上,留下一条明显的黑印。他的妻子对他开玩笑说,这哪叫念书啊,简直是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