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册第六章第1节《力》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册第六章第1节《力》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6-11-11 18:28: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六章
熟悉而陌生的力
第一节

【课标分析】
本节课内容共分三部分,即:力的概念、力作用的相互性和力的作用效果,这是以后学习重力、弹力、摩擦力等的基础,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经历从许多与力相关的日常生活现象归纳出力的基本概念的过程,并了解力的概念,通过具体实验来感觉力作用的相互性,通过常见事例和实验,认识力的作用效果,让学生体会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课标理念。
【教材分析】
在“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指导下,本节教材首先从学生熟悉的一些涉及力的生活情景、自然情景中归纳出力的的初步概念,然后引导学生通过一些简易的实验,体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和力的作用效果,让学生形成一个有关力的初步的物理图景,引导学生掌握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简单规律的方法。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经有了大量关于力的“概念”和常识,生活中也有大量关于力的词语;有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与生活经验的积累,依据“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科学素养”课标理念,课堂上应尽可能的通过尝试、体验、感受等实验活动,观察身边的科技技术的发展,发现和归纳力的概念等,进而认识并掌握力。
【教法设计】
本节是科学归纳物理概念和规律的一个好案例,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合理地归纳。要让学生去经历、体验从自然、生活、生产现象中归纳力的概念的过程,领悟这种物理学习方法,要让学生多举一些身边的力的现象,巩固所形成的力的概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知道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⑵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⑶知道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也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24
2、过程与方法:E
⑴通过观察图片、生活和生产中的力现象,以及观察实验现象,学会用科学归纳法简单描述出现象的主要特征,从而得出力的初步概念。A
⑵通过身边的物品做实验,亲自感受力的作用,并能用所学的知识解释常见力的现象。y
⑶通过探究活动感悟力的作用效果。A
3、情感态度价值观:r
通过观察、实验和归纳等活动,培养学生喜爱物理、乐于实验、勇于探索身边物理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V
【教学重点】
Y
学生经历和体验归纳力的概念的过程。f
【教学难点】y
从物理现象、生活体验以及物理实验归纳出简单的物理规律。M
【教学准备】7
多媒体课件,磁铁、小车、小车运动轨道、气球、橡皮筋等1
【教学过程】i
引入新课:J
请学生欣赏一段关于“嫦娥三号”发射的视频。提问:火箭是个庞然大物,为什么会能升空呢?I
新课教学:F
这个我们这一节中要学习一个新的概念---力。力是生活中常用的一个词,用在不同的地方会有不同的含义。但物理中的力到底又是什么呢?h
首先我们做一个有趣“掰手腕”的游戏,比一比谁的力气大?请全班同学注意观察他们的表情,并请两同学谈谈比赛时肌肉的感觉。
d
得出:人们最早对力的认识就是从肌肉紧张的感觉中得到的。h
认真地观察和研究课本的几幅图片(多媒体展示),看看这几幅图片中发生力的现象时各有什么特点和共同点?N
归纳得出:一、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用F表示。n
讨论:⑴发生力的作用时必须有几个物体?g
⑵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能发生力的作用,不接触的两个物体能否也能发生相互作用?=
课件展示:力是离不开物体而存在的;主动施加力的物体---施力物体;被动受到力的物体---受力物体.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可以是直接接触的、也可以是不直接接触的。=
实验体验:请同学们用手拍桌子、两手互拍、拉橡皮筋、提书包,体会一下施力与受力的感觉。
学生通过做上述实验,回答出:手疼、手热、手受到拉力等。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手拍桌子、手本来是施力物体、桌子是受力物体,现在手感到疼痛,说明桌子给了手一个力,此时桌子又是施力物体,手变成了受力物体。
由此可见: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演示实验:学生在教师的辅导下进行演示实验,两个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改变磁极的方向,感觉两个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排斥。(用摄像头展示)
议一议:93389469338946
初唐诗人骆宾王七岁作《咏鹅》古诗中“红掌拨清波”,鹅的红掌向后拨水,为什么它还能向前进?让鹅向前行的力,施力物体是谁?受力物体是谁?
9338946
同学们能让身边的物体或器材形状发生改变吗?
学生选择实验器材做一做:手拉弹簧、挤压气球、拉橡皮筋……讨论并思考得出: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9338946
与学生一道学习:什么是运动状态的改变。讲解:把物体由静到动、由动到静,以及速度的大小或方向的改变都叫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
播放一段“2014年巴西世界杯冠军赛”精彩视频,从视频中体会运动状态变化的精彩镜头,从画面感受运动状态的变化,从而产生深刻的印象。
三、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也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点题:嫦娥三号飞天成功的原因?体会力的作用是相互及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道理。
知识竞拼:
激发学生参与“知识竞拼”活动,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题目见课件。(本次活动共设了八道题,完成题目的数量依照上课时间作弹性安排。)
课堂小结:
请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9338946
作业布置:P104
1、2、3
9338946
【板书设计】
第一节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用F表示。
2、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力可以使物体产生形变,也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生活,生产中的例子;
实验现象;亲身体验

力的两个作用效果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