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十七课《皇帝的新装》课件(21张)+教案+学案(3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十七课《皇帝的新装》课件(21张)+教案+学案(3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9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11-10 20:37:36

文档简介

《皇帝的新装》
1.《皇帝的新装》体裁是 ,作者是 的著名的儿童文学家。此外我们还知道他的童话有《 》《 》《 》等。本文通过一个昏庸无能而又穷奢极欲的皇帝受骗上当的故事,揭露和讽刺了皇帝和大臣们的 、 的丑行。全文围绕“ ”二字以 、 、 、 展新装结构告诉我们应该保持一颗 的童心,无私无畏,敢于说真话。
2.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常通过丰富的 、 和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
3.本文的引子、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依次分别是( )、( )、( )、( )、( )。
A.看新装──恐失职 B.穿新装──露愚心 C.爱新装──显癖好
D.展新装──揭真相 E.“织”新装──现手段
4.根据所给的词语意思,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词语。
①使人听了非常吃惊。 ②别人说什么,自己跟着说什么,没有主见。
5.关联词语使用恰当,表意明确的是
许多年前,有一个皇帝,为了穿得漂亮,不惜把所有的钱都花掉。他( )不关心他的军队,( )不喜欢去看戏,( )不喜欢乘着马车去游公园——除非为了去炫耀一下他的新衣服。
A.既 又 又 B.既 也 也 C.不但 也 也 D.不但 还 还
6.下面几句话应依次填入的一项词语是
(1)这两个骗子说,他们能织出人类所能想到的最__________的布。 (要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的词)
(2)“这布是__________的!精致的!”大臣们都附和着。
(3)这样,皇帝就在那个__________的华盖下游行起来了。
A.美丽 富丽 华丽 B.美丽 华丽 富丽 C.华丽 美丽 富丽 D.华丽 富丽 美丽
7.小孩为什么能揭穿骗局?
8.找出文中起关键作用的语句
??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掌握通话以及安徒生的文学常识;识记并积累文中出现的生字词;(预习完成) 能有感情的朗读及复述课文
2、理清作者行文脉络,体会童话巧妙的构思和曲折的情节;体会文章主题。(重点)
3、学习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表情揭示人物心里、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了解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 了解童话中夸张和想象的作用;(难点)
4、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真诚求实、不爱慕虚荣的品格;
2.?? 教学重点/难点
能够分析故事所蕴含的的深刻道理
3.?? 教学用具
4.?? 标签
??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课件导入新课-----几幅安徒生作品图片
二、学习过程
1、介绍童话、走近作者
2、学习目标-------目标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3、检查预习
4、快速理读课文
皇帝有何嗜好?
两个骗子是怎样设的圈套?
面对新装,老大臣有何心理活动?他回去如何对皇帝说的?官员有何心理活动?他又是如何汇报的?
皇帝面对新装,想了什么?说了什么?
为新装举行的大典上,百姓们看到了什么?他们又是如何想的,如何说的?
最后谁说了真话?
结果如何?
?
看图片复述故事,要求:
1、按爱新装~做新装~看新装~穿新? 装~展新装的顺序复述,主要情节不能遗漏。
2、态度自然,口齿清楚,力求生动。
文章结构分析
荒唐昏庸,皇帝爱新装(引子)第1自然段
投其所好,骗子做新装(开端)第2至4自然段
自欺欺人,君臣看新装(发展)第5至22自然段
自钻圈套,皇帝穿新装(高潮)第23至32自然段
裸体游行,皇帝展新装(结局)第33至36自然段
?
文章内容分析
这篇课文写了哪些人物?课文情节是围绕哪一个字展开的?文中各种人物是怎样围绕“骗”字进行活动的?(用一个字加以概括)
这篇课文以?????? 为线索,以 ??????为中心人物展开故事情节,依次写了??????? 、???????? 、????????? 、???????? 。
文章开始写出皇帝的什么嗜好?哪些 词语最能体现?“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 换一套 衣服”这可能吗?这是什么手法?
这句话,在故事情节发展中起着关键的推动作用。骗子胡说那衣服具有这样一种“奇怪的特性”,不但抓住了皇帝的昏庸荒政而又想辨别出官员是否称职、是聪明还是愚蠢,以求保住皇位的心理,而且抓住了大臣们只想保住官位的心理,因而骗术步步行通。
在根本不存在的“新装”面前,很多人都不敢说真话。想一想他们不敢说真话的原因是什么。小孩子为什么敢说真话?
老大臣、“诚实的官员”:怕别人说自己愚蠢,更怕丢了乌纱帽。
皇? 帝:怕别人说自己愚蠢,也怕丢了王位。
老百姓:怕人嘲笑愚蠢;? 怕招杀身之祸。
小孩子:因为小孩子单纯,天真活泼,不懂得人情世故无所顾忌。
课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有什么作用?
夸张与想象:本文写出骗子用根本不存在的布料、衣服向皇帝行骗,写出皇帝和大臣们都甘愿受骗、并且骗人,最后写出皇帝赤裸全身在大街上游行,构成了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
作用:无情地鞭挞了至高无上的皇帝和道貌岸然的大臣,辛辣地嘲笑了他们的愚蠢虚伪卑鄙自私,曲折地反映了现实生活,反映了封建专制制度的腐朽。
只有孩子说出了真话,“天真的声音”给我们什么启示?
为人处世要??? 诚实正直,光明磊落,以诚待人,以信立身。
这个故事对当今社会还有现实意义吗
当今社会虚伪、爱慕虚荣、自欺欺人、不守本职工作、愚弄百姓……的大有人在。
这种弄虚作假但又极愚蠢的事,在当今社会难道就彻底杜绝了吗?
当然没有!皇帝虽然被推翻,而且还被改造过了,但身披“皇帝新装”或“不称职的”大有人在。
?? 课堂小结
本文围绕? 新装????? ,并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行动、心里????? 分别刻画了?? 皇帝 ?、
骗子????、?官员?、? 孩子??等人的形象,揭露了说假话成风,荒唐可笑的社会现象,深刻地讽刺了封建专制统治的腐朽。
?? 课后习题
1、展开想象,续写课文?? 游行大典完毕,皇帝回宫后,事情将会怎样呢?大家展开想像,续写《皇帝的新装》。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编写课本剧《皇帝的新装》。
课件21张PPT。皇帝的新装请指出下列图片的出处 这些作品有何共同之处?导入《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丑小鸭》《拇指姑娘》作者相同安徒生
体裁相同童话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这种作品通过丰富的想象 、大胆的夸张 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往往离奇曲折 ,引人入胜。童话又往往采用拟人 的方法,凡举鸟兽虫鱼,花草树木,整个大自然以及家具、玩具都可赋予生命,注入思想感情,使它们人格化。 关于童话安徒生(1805~1875)全名是:汉斯·克利斯坦·安徒生,19世纪丹麦文学巨匠,世界著名的童话作家。他的160余篇童话在近150年中被翻译成140多种文字,从丹麦传向世界。安徒生生于鞋匠家庭,童年生活穷苦,早期写有诗歌、剧本和长篇小说等,1835年开始写童话,著名的童话有《丑小鸭》、《海的女儿》、《卖火柴的小女孩》、《夜莺》、《皇帝的新装》等。走近作者学习目标: 1、掌握童话以及安徒生的文学常识;识记并积累文中出现的生字词(预习完成) ;能有感情的复述课文
2、理清作者行文脉络,体会童话巧妙的构思和曲折的情节;体会文章主题。(重点)
3、学习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表情揭示人物心里、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了解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了解童话中夸张和想象的作用;(难点)
4、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真诚求实、不爱慕虚荣的品格;检查预习检查预习。
1、填写加下划线的字的读音,并注意字的写法。
炫耀( ) 称职( ) 滑稽( ) 陛下( ) 头衔( )骇人听闻( ) 钦差大臣( ) 随声附和( )xuànchènjībìxiánhàiqīn chāi fù hè2、解释词语。
称 职:
骇人听闻:
随声附和:

不可救药:能够胜任所担当的职务。
使人听了非常震惊。
别人说什么自已也跟着说什么,形容毫无主见,一味盲从。
比喻人或事物已坏到无法挽救。
快速理读课文1、皇帝有何嗜好?
2、两个骗子是怎样设的圈套?
3、面对新装,老大臣有何心理活动?他回去如何对皇 帝说的?官员有何心理活动?他又是如何汇报的?
4、皇帝面对新装,想了什么?说了什么?
5、为新装举行的大典上,百姓们看到了什么?他们又 是如何想的,如何说的?
6、最后谁说了真话?
7、结果如何?皇帝的新装看图片复述故事,要求:
1、按爱新装~做新装~看新装~穿新
装~展新装的顺序复述,主要情节不能遗漏。
2、态度自然,口齿清楚,力求生动。整体感知文章结构这篇课文以 为线索,以 为中心人物展开故事情节,依次写了 、 、 、 、 。 
荒唐昏庸,皇帝爱新装(引子)第1自然段
投其所好,骗子做新装(开端)第2至4自然段
自欺欺人,君臣看新装(发展)第5至22自然段
自钻圈套,皇帝穿新装(高潮)第23至32自然段
裸体游行,皇帝展新装(结局)第33至36自然段
文章内容1、这篇课文写了哪些人物?2、课文情节是围绕哪一个字展开的?3、文中各种人物是怎样围绕“骗”字进行活动的?(用一个字加以概括)自主探究:
文章开始写出皇帝的什么嗜好?哪些 词语最能体现?“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 换一套 衣服”这可能吗?这是什么手法?
衣成癖皇帝爱为了‥‥‥不惜 既不‥‥‥也不‥‥‥也不‥‥‥除非 ‥‥‥ 都 总 皇帝为穿漂亮衣服,不惜花费,昏庸懒惰,荒废朝政 合作探究
1、找出在故事情节发展中起着关键的作用的语句。 “任何不称职的或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 这句话是钳口术,在故事情节发展中起着关键的推动作用。骗子胡说那衣服具有这样一种“奇怪的特性”,不但抓住了皇帝的昏庸荒政而又想辨别出官员是否称职、是聪明还是愚蠢,以求保住皇位的心理,而且抓住了大臣们只想保住官位的心理,因而骗术步步行通。2、在根本不存在的“新装”面前,很多人都不敢说真话。想一想他们不敢说真话的原因是什么。老大臣、“另外一位诚实的官员”:怕别人说自己愚蠢,更怕丢了乌纱帽。皇帝:怕别人说自己愚蠢,也怕丢了王位。老百姓:怕人嘲笑愚蠢; 怕招杀身之祸。3、小孩子为什么敢说真话? 因为小孩子单纯,天真活泼,不懂得人情世故无所顾忌。4、课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有什么作用?作用:无情地鞭挞了至高无上的皇帝和道貌岸然的大臣,辛辣地嘲笑了他们的愚蠢虚伪卑鄙自私,曲折地反映了现实生活,反映了封建专制制度的腐朽。夸张与想象:本文写出骗子用根本不存在的布料、衣服向皇帝行骗,写出皇帝和大臣们都甘愿受骗、并且骗人,最后写出皇帝赤裸全身在大街上游行,构成了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只有孩子说出了真话,“天真 的声音”给我们什么启示? 孩子天真纯洁,说话无所顾忌。
为人处世诚实正直 光明磊落以诚待人
以信立身 这种弄虚作假但又极愚蠢的事,在当今社会难道就彻底杜绝了吗? 这个故事对当今社会还有现实意义吗 当今社会虚伪、爱慕虚荣、自欺欺人、不守本职工作、愚弄百姓……的大有人在。 当然没有!皇帝虽然被推翻,而且还被改造过了,但身披“皇帝新装”或“不称职的”大有人在。小结本文围绕 ,并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 、 分别刻画了 、 、 、 、 等人的形象,揭露了说假话成风,荒唐可笑的社会现象,深刻地讽刺了封建专制统治的腐朽。新衣行动心理皇帝骗子官员百姓孩子展开想象,续写课文1.游行大典完毕,皇帝回宫后,事情将会怎样呢?大家展开想像,续写《皇帝的新装》。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编写课本剧《皇帝的新装》。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