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梦幻曲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情感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初步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
2、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对比、讨论等教学方法欣赏《梦幻曲》,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3、知识与技能:认识德国作曲家舒曼;感受多种音乐表现形式演绎的《梦幻曲》,初步学习如何有效欣赏音乐。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学情分析
学生接触音乐的机会相对较少,音乐基础知道较薄弱,在节奏、模唱等方面较为欠缺,容易跑调,希望通过自己的教学能有所改善。21教育网
3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体验多种音乐形式演绎出的不同风格的《梦幻曲》。
难点:赏析《梦幻曲》,感受乐曲的美好意境。
4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生问好。
2、学生交流,熟悉的西方音乐家的名字和作品。
(二)教授新课
1、初听乐曲、简介作者、了解创作背景
(1)
教师弹奏一首钢琴曲,学生仔细聆听。
思考:这首钢琴曲带给你怎样的感觉
(学生完整聆听全曲,充分感受乐曲意境。)
(2)
简介作者
师:你们知道这首优美的钢琴曲是哪位作曲家创作的吗
简介作者——舒曼:德国浪漫主义时期著名作曲家、音乐评论家。
(3)
介绍作品
①
简介钢琴组曲《童年情景》创作背景。
②
再次聆听音乐,从13首小曲标题中找出这首钢琴作品的标题——《梦幻曲》。
(学生第二遍完整聆听全曲,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看13个小标题,并
从中选择出这首乐曲的标题。)
2.
分析《梦幻曲》
(1)
整体感知《梦幻曲》
①
通过画旋律线,整体感知《梦幻曲》的旋律、速度。
(引导学生进入教师的泡泡梦幻中。)
②
数一数,听到几个乐句。(8个乐句)
(学生第三遍完整聆听全曲,了解全曲旋律、速度特点,并分析全曲共由几个乐句构成。)
(2)
主题分析
①
用U的声音模唱主题
②
分析第一乐句节奏:前松后紧
③
分析第一乐句旋律:先上后下,学画旋律线。
(3)
分析第二乐句
仔细聆听第二乐句,对比分析与第一乐句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①
相同点:起音相同;
旋律走向相同(先上后下);
速度相同(前松后紧)
②
不同点:最高音变高,使音乐更加梦幻。
3、鉴赏《梦幻曲》多种演绎形式
舒曼以他天才的乐思和高超的作曲技巧,仅用一个主题变化扩展出这首8个乐句的优美小曲,极具色彩又耐人寻味,因而特别受到人们的青睐。《梦幻曲》是全世界妇孺皆知的名曲,被改编成多种演绎形式。21cnjy.com
(1)
播放音频,思考:这是什么表现形式,他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
①
这是一首无伴奏的合唱。
②
这样一种空灵的歌声同样也带给我们一种很舒服很梦幻很飘渺的感觉。
(学生第四遍完整聆听全曲,感受8个乐句的细微变化。)
(2)
教师独唱,学生仔细聆听,思考:
歌词与《幻想曲》
的意境相吻合 给你带来了什么不同的感受
学生:配上歌词的《梦幻曲》,使梦幻更加具体化。
(3)
对比欣赏用小提琴和大提琴演绎的《幻想曲》
(只播放前两个乐句,以此巩固本课所分析的两个乐句。
并初步感受不同音色特点演绎出的《梦幻曲》的不同风格。)
①
大提琴:音色浑厚丰满,具有开朗的性格。这样音色浑厚丰满的乐器来演绎《梦幻曲》,不禁让人陷入深深的沉思中。21·cn·jy·com
②
小提琴:音色含蓄典雅,细腻集中。这样音色明亮柔和的乐器来演绎《梦幻曲》,让人们看到了照亮梦想的阳光。www.21-cn-jy.com
(4)
欣赏改编为轻音乐的《梦幻曲》,体会古典与现代完美结合。
(5)
邀请学生配乐诗朗诵《甜蜜的梦幻》,感受文学与音乐的相得益彰。
(三)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有朋友告诉我,《梦幻曲》让他想起来海边、沙滩、阳光。有孩子告诉我说《梦幻曲》让他想起了生日聚会时的幸福时光。还有老人告诉我,《梦幻曲》让他想起来经历过的风雨和遇见的彩虹。2·1·c·n·j·y
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属于我们自己的梦幻。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想象试着用不同形式来演绎你心目中的《梦幻曲》,下节课展示、交流。【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最后,让我们再一次托起充满梦幻的泡泡,到音乐声中去寻找属于我们自己的那个梦吧。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